养生健康

近视的标准

近视的标准

1、视力疲劳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2、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3、眼球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儿童视力的判定标准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检查者给同一个人检查视力会有不同的检查结果。这是因为每个检查者对掌握检查标准的宽严度是不同的。每行对几个可以通过?看视标时辨认时间的长短是多少?是否让他们眯眼、歪头、身体前倾?或有无给他们暗示或提示?这些都会明显地影响视力检查的结果。

对于只有4个开口方向的“E”字形视力表,因为有四分之一能被猜中的概率,因此,每行只有1~2个视标的准确性是很差的,3个视标的要全部认对才能通过,4~6个的可以错1个,7~8个的可以错2个。

为了防止检测低视力时用的视标的个数太少,笔者常常用走进法来检查低视力。即让患者走到离视力表1至2 米处,比如走到2m处,他可以看到0.3那一排,那么他的视力是0.3 X 0.4=0.12,这样就避免了0.12那一排只有两个视标而无法查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的弊端了。但是要注意此时是有0.5D调节,对于近视患者来说他的近视的度数要少了0.5D。

弱视治疗仪的市场情况怎样



一、功能数量,视标精细度,防近视等功能

(一)功能数量越多,价格越高:通常功能越多,效果越好,制作成本也越高,故价格越高。因为,功能数量越多,增加视力的途径越多,提高视力的通道也越多,同时 可以确保小孩每天治疗的内容不一样而保持新鲜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功能多,要求的光学透镜及特殊光源 也多。必然增加制作成本,故售价会越高。

(二)视标精细度(移动度、多焦性、多维性等)越高,价格越高:视标越精细,价格越高,越适合难治性弱视的治疗;通常,2代以下弱视仪因不定量,无精细度。2 代弱视仪视标分级但固定,为初级精 细度。3~5代以上弱视仪因拥有移动视标、多维移动色标,双焦视标、多级阈值视标等,为高精度或超高精度弱视仪。制作高精度、可移 动 视标的成本高,故价格也高。

(三)附加防近视、视觉记忆功能可提高价格:附加功能有助防止弱视仪引起近视,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等,但会增加制作成本,故可提高价格。通常,三代以上弱视仪才有这 些功能,因为它们主要用于长期治疗难治性或严重弱视,需用附加功能防止近视,缩短疗程。

二、有的生产厂家为了诱使代销商促销产品,有意提高零售价、有的弱视治疗仪生产厂家,其产品主要为仿制品(无专利等知识产权),因 功能少(<10个) ,功能精细度低(仅有2代以下产品),但为了促进代销医院或代销商大量销售其产品,有意将零售价提高1.5~3倍以上 ,让医院或代理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大量推销这类弱视仪。例如:有的弱视仪厂将2代弱视仪的价格(2000元)卖到4、5 代弱视仪的 价格(3800~5800),就是为了给中间商或医院高折扣,吸引经销商或医院更多的推销自己的仿制产品。结果是患者家长受到损害,不仅 表现在经济上损失,还有可能担误严重弱视的康复。

三、购买弱视仪时,决不要轻易按价格高低选用弱视仪:原因:除少数比较正规的弱视仪厂家外,多数弱视仪都不会在其网上公布“明码标价”,显然,不标价是为了给经销商或医院较大的提价空间。因此,中间代理商完全可以将一个2000左右的一、二代的弱视仪说成是3~5 代弱视仪,售价可高达3000~5800元,然后打7折、 8折让家长高兴,不了解行情的家长常为此多付1~2倍的价钱,最主要的是买回的弱视仪只能达到第2代以下,对小孩的难治性弱视帮助不大而担误病情。其实弱视仪的价格可以从其功能数量,视标精细度等大体计算出。故难治性或严重弱视宜选用10功能以上的具有超高精细度的弱视仪。

宝宝视力检查的方法

一、适合检查视力的年纪

一般来说,3岁就可以视力检查了。

幼儿视力发育不良,难以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造成视力不良的眼疾无法从表面看出来,再加上幼儿表达力有限,也不会主动告诉父母,从而延迟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父母应该有给宝宝做视力检查的观念。一般最合适作检查的年龄是3岁左右,这时幼儿已有简单的表达能力,对视力表也会有正确的反应,也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工作。

二、视力检查的方法

首先跟受测试的小孩解释如何指出"E"缺口的方向,并变换"E"字卡,朝4个不同方向(上下左右)。让小孩坐在椅子上,以眼罩(或纸片)盖住一眼(但不可压迫到眼球)。这时可能需要大人在旁诱导小孩子专心看视力表。

由最大的"E"字开始指。小孩子每指出一个字,便予以赞扬鼓励,给他信心,直到小孩所能指出最小的一行字。并记录视力。同方法测量另一眼之视力(如果小孩予的眼睛累了,可以让他休息一会儿再测量)。

三、远视力与近视力检查

远视力:我国通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我国缪天容创立的对数视力表。检查时,被检者坐在距视力表5m的地方,国际标准视力表1.0或对数视力表5.0与被检眼在同一水平,双眼分别检查,先右后左,从上而下。受检者迅速说出视标缺口方向,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5.0.当视力低于0.1时,可逐步走近视力表,按0.1×d/5算出(d为被检者看清该行时距视力表的距离)其视力。

近视力:我国通常用Jaeger氏近视力表和我国徐广第设计的E字标准近视力表。视力表应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或用日光灯照明。正常人在正常光线下距离30cm能看清楚第10行为1.0.如果因近视或远视而改变了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则将改变的距离一并记录。

近视要如何自我检查呢

一、自我检查: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渐一级一级的缩小。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

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最好的视力为5.3(2.0)。对儿童青少年来讲,低于5.2(1.5)即为不正常;视力5.1(1.2)者为潜伏性近视;5.0(1.0)为临界近视,功能性近视开始;4.9(0.8)为功能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开始;4.8(0.6)~4.6(0.4)为混合性近视(轴性和调节性近视同时存在);视力要是低于4.0(0.1)为高度近视。

按5分制继续分,3为指数,即只能看到眼前有几个手指;2为手动,只能看到手在晃动而不能看清有几个手指;1为光感,只能感到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任何物体;0为无光感,即全盲。

在检查时,先用一纸板或同类物体压在鼻梁上,遮盖一眼而检查另一眼的视力。注意遮挡物不能接触所压眼球,以免影响该眼视力测试的准确性。注意测试视力时要在光线柔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要找准距离,高度要合适。1.0(5.0)一行的视标(E)要与被测者的眼睛成水平线。

测试时身体要垂直,不要歪头眯眼,以准确测试到本人的真实视力。检测时,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辨认。

首先指着0.1一行的视标让受测人辨认指出E字缺口的方向。

然后顺次向下一行一行的检测,直到辨认不清视标缺口的方向为止。那么这一行左边的数字就是被测眼睛的视力。如果被测眼睛的视力很差,连0.1一行的视标也看不清这时可以缩短距离进行检测。让受测人慢慢走近视力表,直到能看清0.1一行E字的缺口方向为止。然后按照实际测试距离计算其视力:在4米处的视力为0.08;在3米处的视力为0.06;在2米处的视力为0.04;在1米处的视力为0.02(以5米标准视力表为例)。

在检查远视力的同时,也要检查近视力。因为远近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不同的。远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这两种行进方式不同的光线进入眼睛后所结成的位置不同,所以远视力好的眼睛近视力不一定好。而近视力好的眼睛,其远视力也不一定好,因此视力有远近之分。通常以5米作为区分远视力的标准距离。

检查近视力的时候要用近视力表。3米的远视力表距眼30厘米处也可测得近视力。在充足的照明条件下,检测的标准距离为30厘米。检查的方法和要点与检查近视力时的大致相同。如果不能在30厘米处看清5.0一行的视标,即为远视或弱视。

二、镜片自试法:

如果患者的裸眼视力达不到1.0(5.0)者,可以试戴镜片来判断其真假近视。方法是患者先试戴适合自己屈光度的眼镜。戴镜后视力达到1.0~1.2时,马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镜片再增加-150度。这时如果患者的视力不变或上升即为真性近视;如果患者的视力下降,则是假性近视。

判断真假近视还可以用云雾法测试。所谓云雾法就是近视者戴400度以上的老花镜,远视者戴400~600度的近视镜。戴上这些眼镜后观看视力表或5米以外的物体,会产生如在云雾中的感觉,所以这种方法又叫云雾法。然后再用镜片测定屈光不正的度数。该方法可作为假性近视的检查方法。

老花眼应该做哪些检查

对于很多老花眼病人来说,老花眼都不陌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花眼的患者,也有很多朋友被老花眼所困扰着。对于任何老花眼者,验光的第一步就是作远距屈光不正的检测,即进行规范的验光程序。准确的屈光不正的验光和矫配基础,才是老花眼验配成功的开端,因此,验配医师必须建立这个观念,并首先熟练规范的验光程序。

准确验光并完全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近附加的测量要在屈光完全矫正状况下,择定标准工作距离,两眼同时视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视标(阅读物)以及合适的照明系统,在最后确定处方时,还要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在远矫的基础上,临床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得初步阅读附加度数:①调节幅度测量,然后根据一半原则作为初步加光参数。②根据年龄进行试验性附加。③根据负相关调节(NRA)和正相关调节(PRA)。④根据融像性交叉柱镜测试。在以上初步阅读附加基础上,根据配戴者的个性,如习惯阅读距离、习惯阅读字体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处方。

推进法:遮盖非测试眼,请被测者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缓慢将视标移近被测者,直至被测者报告出现视标模糊,此时测量视标卡离眼镜平面的距离,换算成屈光度。遮盖已测眼,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另一眼。

负镜法:遮盖非测试眼,请被测者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从而使被睑查者为了维持视标清晰,就必须增加眼的调节力,于是就可以测量出调节幅度。为Donder通过大量临床人员的测量,列出了不同年龄组的调节幅度情况,可以供我们参考(表2)。根据调节幅度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地推知不同年龄组所需的阅读附加的范围,因此就有了试验性阅读附加镜的方法。

近视眼怎么检查呢

1、自我检查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级缩小。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最好的视力为5。3(2。0)。

对儿童青少年来讲,低于5。2(1。5)即为不正常;视力5。1(1。2)者为潜伏性近视;5。0(1。0)为临界近视;4。9(0。8)为功能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开始;4。8(0。6)~4。6(0。4)为混合性近视(轴性和调节性近视同时存在);视力要是低于4。0(0.1)为高度近视。

按5分制继续分,3为指数,即只能看到眼前有几个手指;2为手动,只能看到手在晃动而不能看清有几个手指;1为光感,只能感到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任何物体;0为无光感,即全盲。

在检查时,先用一纸板或同类物体压在鼻梁上,遮盖一眼而检查另一眼的视力。注意遮挡物不能接触所压眼球,以免影响该眼视力测试的准确性。注意测试视力时要在光线柔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要找准距离,高度要合适。1。0(5。0)一行的视标(E)要与被测者的眼睛成水平线。

测试时身体要垂直,不要歪头眯眼,以准确测试到本人的真实视力。检测时,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辨认。

首先指着0。1一行的视标让受测人辨认指出E字缺口的方向。

然后顺次向下一行一行的检测,直到辨认不清视标缺口的方向为止。那么这一行左边的数字就是被测眼睛的视力。如果被测眼睛的视力很差,连0。1一行的视标也看不清这时可以缩短距离进行检测。让受测人慢慢走近视力表,直到能看清0。1一行E字的缺口方向为止。然后按照实际测试距离计算其视力:在4米处的视力为0。08;在3米处的视力为0。06;在2米处的视力为0。04;在1米处的视力为0。02(以5米标准视力表为例)。

在检查远视力的同时,也要检查近视力。因为远近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不同的。远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这两种行进方式不同的光线进入眼睛后所结成的位置不同,所以远视力好的眼睛近视力不一定好。而近视力好的眼睛,其远视力也不一定好,因此视力有远近之分。通常以5米作为区分远视力的标准距离。

检查近视力的时候要用近视力表。3米的远视力表距眼30厘米处也可测得近视力。在充足的照明条件下,检测的标准距离为30厘米。检查的方法和要点与检查近视力时的大致相同。如果不能在30厘米处看清5。0一行的视标,即为远视或弱视。

2、镜片自试法

如果患者的裸眼视力达不到1。0(5。0)者,可以试戴镜片来判断其真假近视。方法是患者先试戴适合自己屈光度的眼镜。戴镜后视力达到1。0~1。2时,马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镜片再增加-150度。这时如果患者的视力不变或上升即为真性近视;如果患者的视力下降,则是假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还可以用云雾法测试。所谓云雾法就是近视者戴400度以上的老花镜,远视者戴400~600度的近视镜。戴上这些眼镜后观看视力表或5米以外的物体,会产生如在云雾中的感觉,所以这种方法又叫云雾法。然后再用镜片测定屈光不正的度数。该方法可作为假性近视的检查方法。

3、眼生物测量

人的眼球径的测定具有临床和科研实用价值,可借以了解眼球发育情况,诊断多种眼病,以及判断眼球径长与屈光关系(对屈光不正性质进行分析,并可对屈光程度进行定量)。作为一项较易取得精确定量数训的有效方法,眼球活体测量已成为近视眼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最早的光学方法到X线法及超声波法,进步很大。

超声波法和CT测量眼球径法较为常用。

4、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测定

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测定(IV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视力检查法。由于所测视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受眼屈光性质的影响,能反映视网膜-大脑的视觉功能,故可广泛用于临床及科研。从以上结果来看,近视眼测定IVA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

(1)了解黄斑形觉功能的实际水平;

(2)比较与评价近视眼光学矫正的效果;

(3)预测近视眼的功能发展趋势。

5、近视眼最后一个特殊的检查方法就是角膜地形图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测定仪能定量测定全方位的角膜屈光度与形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通过测定,证实角膜呈非对称的复杂形态。

角膜地形图的准确描绘将使人们对角膜形态有全新的认识。

目前,在近视眼特殊检查方法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正对其形态意义与实际应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儿童视力检查

标准的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两方面。

1、检查远视力:我国通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我国缪天容创立的对数视力表。检查时,被检者坐在距视力表5m的地方,国际标准视力表1.0或对数视力表5.0与被检眼在同一水平,双眼分别检查,先右后左,从上而下。受检者迅速说出视标缺口方向,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5.0.当视力低于0.1时,可逐步走近视力表,按0.1×d/5算出(d为被检者看清该行时距视力表的距离)其视力。

2、检查近视力:我国通常用Jaeger氏近视力表和我国徐广第设计的E字标准近视力表。视力表应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或用日光灯照明。正常人在正常光线下距离30cm能看清楚第10行为1.0.如果因近视或远视而改变了视力表与眼睛的距离,则将改变的距离一并记录。

视力的检测

(一)远视力检查法

安装视力表的注意事项

(1)表面须清洁平整。

(2)表的高度以表上1.0视力(对数视力表上5.0)的标记与被检查的眼等高为准。

(3)表上必须有适当、均匀、固定不变的照度,一般为400~1000Lux,且必须避免由侧方照来的光线、直接照射到被检者眼部的光线、以及阴晴不定的自然光线,以免引起不准确的检查结果。

(4)表与被检者的距离必须正确固定,国内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及Landolt氏视力表,患者距表为5米。如室内距离不够5米长时,则在2.5米处置一平面镜来反射视力表。此时最小一行标记应稍高过被检者头顶。

检查与记录方法

(1)检查前应向被检者说明正确观察视力表的方法。

(2)两眼分别检查,先查右眼,后左眼。查一眼时,须以遮板将另一眼完全遮住,但勿压迫眼球。

(3)检查时,受检者从上至下指出“E”字形视标开口的方向,记录所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力读数,即为该眼的远视力。倘若对某行标记部分能够看对,部分认不出,如果看得清的标记数多于看不清的标记数,那么该行视力读数作为被测眼的远视力,否则将上一行作为被测眼的远视力。

能看清“1.0”行视标者为正常视力。若远视力不及1.0者,应作针孔视力检查,即让被检者通过一个具有~2mm圆孔黑片,再查视力,如针孔视力有增进,则表示有屈光不正存在,说明视力差多系屈光不正所致,通常需戴镜矫正。戴眼镜者必须测裸眼视力和戴眼镜的矫正视力。如在5m处不能辨认0.1行视标者,应让病人逐步走近视力表,直至认出0.1视标为止,并以实测距离(m)除以正常人能看清该行视标的距离(50m)记录其视力。如在3m处看清,则记录视力为0.06。在1m处不能辨认0.1行视标者,则到暗室中用手电筒照被检眼,如能准确地看到光亮,记录为光感(LP),不能者,记录为无光感。确定有光感后,还需分别检查视网膜各个部位的“光定位”。良好的光定位通常提示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功能是正常的,反之,则多提示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变。

据我国卫生部1989年规定,《标准对数视力表》于1990年5月1起在全国实施,本表优点是可以进行视力比较、视力平均及视力统计。

视力表的种类与功能

(1)国际标准视力表 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和我国徐氏设计的近视力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地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为视标,其笔划宽度与间隔均为1分视视角,视标E的边宽为5分视角,缺口宽度为3分视角,视标排列共12行,视标的递增率为调合集数,视力为等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

(2)兰氏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力表是采用7.5毫米正方形中有1.5毫米宽度的环,环上有1.5毫米宽的缺口,呈C字形。标准视力以小数记录为1.0。如视力为N,表示在5米处能看见兰氏环缺口是 毫米方形中有 毫米宽的缺口。兰氏环视标按等差级数计算,增率为0.1、0.2……2.0,记录采用小数法。

(3)对数视力表 对数远、近视力表是我国缪天荣在1958年提出设计的,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将视力分成5个等级,视标为E字或C字、共14行。对数远视力表,是以5米距离测试,能辨第11行,为标准视力,记以5.0。视标按几何级数增加,视标每增加 倍,视力的对数就减小0.1。即视力记录按算术级增减。近视力表是用以检查调节状态下视力及测量近点距离的图表。可了解调节力的程度,协助诊断屈光不正或眼病,近视力表除上面介绍的标准近视力表、兰氏环近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外,还有耶格(Jager)表、转盘式自带光源近视力表。有光照稳定,显示清晰,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4)视力检查方法 检查远视力时,检查距离为5米,视力表放置高度应以1.0(或对数视力表5.0)行视标与受检者眼平行,照明度应当合适。检查视力一般是先右后左,两眼分别进行。检查一眼时,另一眼可用遮眼匙遮盖。被检查者眼睛必须睁大,不能眯眼、斜视或歪头。检查时由上而下指视标,如回答正确再指点下一行视标。辨认速度平均每字3~5秒钟。记录回答准确的最后一行视标旁的视力数值。如果在5米处不能看清4.0视标,则应向视力表逐渐走近,将最初能看清 4.0视标的距离记下,按 (D为4.0视标正常眼应看到的距离,d为被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计算被检查的视力。距视力表1米仍看不清4.0视标,可改用辨认眼前手指的方法来测定视力,由远而近按照最初能看到手指数的距离,记录视力、如靠近至5厘米仍不能看清手指数,则改为整手在眼前摆动,以30厘米到5厘米,记录能看清手摆动的距离。如不能辨别手动,则可在暗室用光投射于眼睛上,检查有无光感和能否判断光投射方向。如光感丧失为全盲。

(5)点状视力表是适用于一至三岁婴幼儿近视力定量检测。其特点是不受语言障碍限制,婴幼儿易于接受,是简便易行的婴幼儿检测工具之一。

治疗儿童近视弱视的方法

1. 配准眼镜,戴好眼镜,避免眼镜下滑偷看,或远离光心看。

2.应尽早选用3代以上的强化型复合弱视治疗,因为只有3代以上弱视仪才带有远化镜,调节灵敏度、视野灵敏度、双焦视标等防近视增视功能,有双焦飞点、AGB动态色光等强化增视功能。 可以尽快提升视力,同时,减少近视发生、发展。

3 .还可加用T型或K型远化镜在看书、写字、看电脑时使用,加强防近视。

4.用3 代以上弱视仪治疗时,每天宜短时多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0 分钟,每次治疗 结束前均应选做一项双焦视标功能,或眼调节灵敏度,或视野灵敏度训练。

相关推荐

小孩先天性弱视症状

一、视力和屈光异常 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病人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0或1.2。这可能是患者与自己以前视力相比而感到视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窝的视细胞或其后的传导系统有某些障碍,有极小的中心暗点,自觉有视力障碍,而在客观上查不出。 如果弱视眼无器质性改变,而其视力在0.01以上,0.2以下者,多伴有固视异常。弱视与屈光异常的关系,远视眼占的经重多,+2.00D轻度远视占弱视的37.7%,近视出现轻度弱视的多,故弱视与远视程度高者有密切关系。 斜视性弱视的重度弱视光斜视比

儿童弱视怎么回事呢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儿童近视眼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易发展到高度近视,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进入到中老年后将成为不可治盲。 据统计,超过30%的老年盲症是由高度近视后巩膜拉伸而并发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所致。儿童斜视弱视若不在早期及时治疗,也将可能发展成为低视力或盲症。 “早发现,早治疗”。年龄越小,视力重新发育的机会越大,效果越好。最早可从1~2岁开始,难治性弱视如

小儿散光三大表现家长需警惕

表现之一:视力减退 散光眼患者由于远离视网膜焦线方向的视标颜色变淡,边缘会发虚不清,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患者还会产生复视。除生理性散光外,各种散光都容易引起视力下降。远视散光由于调节作用视力比近视散光较好。例如同样都是1。00度散光,远视散光的视力一般为0。8左右;近视散光眼的视力则一般在0。5左右;斜位散光看视标时,视标容易产生变形。“长毛”现象,常因为变形而产生视力减弱。因此对斜位散光的矫正轴位尤为重要。 表现之二:半眯眼看物 散光眼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无论是看远处还是看近处均感到模糊不清。小儿患者常常会

选购弱视治疗仪要了解价格情况

 一、功能数量,视标精细度,防近视等功能 (一)功能数量越多,价格越高: 通常功能越多,效果越好,制作成本也越高,故价格越高。因为,功能数量越多,增加视力的途径越多,提高视力的通道也越多,同时 可以确保小孩每天治疗的内容不一样而保持新鲜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功能多,要求的光学透镜及特殊光源 也多。必然增加制作成本,故售价会越高。 通常功能数量与零售价格的关系如下: 16个功能弱视仪(5代仪)强化型在6200元左右; 14个功能弱视仪(4代仪)强化型在5500元左右; 12个功能弱视

成人重度弱视表现

1.视力和屈光异常 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病人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0或1.2。这可能是患者与自己以前视力相比而感到视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窝的视细胞或其后的传导系统有某些障碍,有极小的中心暗点,自觉有视力障碍,而在客观上查不出。 如果弱视眼无器质性改变,而其视力在0.01以上,0.2以下者,多伴有固视异常。 弱视与屈光异常的关系,远视眼占的经重多,+2.00D轻度远视占弱视的37.7%,近视出现轻度弱视的多,故弱视与远视程度高者有密切关系。 斜视性弱视的重度弱视光斜视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

弱视和近视一样吗?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的表现就是不仅仅的视力下降。一般的眼睛疾病都是会对眼部视觉功能的损害。近视仅是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可以矫正且不受年龄限制。但是弱视患者不仅视力下降,不能矫正。 弱势症状 弱视只发生在单眼视病人。若交替使用两眼者不会发生弱视。 弱视只发生在幼儿。双眼弱视一般是出生后至9岁期间逐步发展形成的。在此发展时期若出现斜视或形觉丧失等原因可导致弱视。9岁以后即使有上述原因也不会发生弱视。 视力和屈光异常。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病人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

视力的标准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视力能达到1.0以上就算是正常了。实际上,1.0的视力只能说明人的部分视力正常。严格地说,视力正常的标准还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心视力:即人们通常查看视力表所确定的视力,包括远视力(在5米以外看视力表)和近视力(在30厘米处看视力表)。远视患者的表现是远视力比近视力好;近视患者则相反。散光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不好。当远近视力达到0.9以上时,才能说明其中心视力正常。 2. 周围视力:当眼睛注视某一目标时,非注视区所能见得到的范围是大还是小,这就叫周围视力,也即人们常说的“眼余光”。一般

老花眼应该如何进行检查

一、保留储备调节法 使用工具:标准镜片箱、试镜架、近用视力表。 方法:1、近点测定:患者遮盖左眼,右眼注视近用视力表0.6视标,将近用视力表由远至近,直至0.6视标模糊,测定此时近用视力表到眼的距离,此点即为近点,近点距离的倒数为该老视眼的调节幅度。如近点为40cm,调节幅度为1/0.4(米)=+2.50D。有些老视患者辩识不了0.6的标视,可以在眼前预先加+2.00D标准镜片,再辩认0.6视标,仍将近用视力表从远拉到近,直至眼睛出现模糊现象,测量此时视力表到眼的距离,用该距离的倒数减去+2.00D,即为

斜弱视的症状有哪些

一、视力和屈光异常 弱视眼与正常眼视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有的病人主诉视力下降,但客观检查,视力仍然1.0或1.2。这可能是患者与自己以前视力相比而感到视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窝的视细胞或其后的传导系统有某些障碍,有极小的中心暗点,自觉有视力障碍,而在客观上查不出。 如果弱视眼无器质性改变,而其视力在0.01以上,0.2以下者,多伴有固视异常。 弱视与屈光异常的关系,远视眼占的经重多,+2.00D轻度远视占弱视的37.7%,近视出现轻度弱视的多,故弱视与远视程度高者有密切关系。 斜视性弱视的重度弱视光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