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1型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感冒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糖尿病遗传几率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1、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亲属,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另外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释放减少者,也应预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儿过瘦、过胖,将来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亲患糖尿病后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险并不增加;而母亲患糖尿病后妊娠、生育的子女,发生先天畸形的危险就要增加。但并不是说糖尿病妇女不能妊娠。在严格地监控下,大多数的糖尿病妇女都能有正常健康的孩子。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现在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得这个病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患有此病,如今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病症是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得了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更是好多啊。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这就需要小编来告诉你们了,让你们好好了解一下糖尿病是如何到来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 先前无糖尿病,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有28%和27%报告其双亲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若用寿命表计算2型糖尿病累积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岁,其一级亲属将38%发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仅11%;若双亲均患糖尿病,则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达50%,可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发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1号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糖尿病遗传吗 让你了解糖尿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感冒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结语: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只要大家多多了解这个病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好多关于糖尿病遗传的相关知识了吧。其实糖尿病还是挺可怕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血糖的升降,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的流行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逐渐上升。为什么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呢?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很多人是因为遗传而发病的。那么对于是否遗传的问题,哪些是属于遗传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来看一下遗传与糖尿病的关系。

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欧美等国家白种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0%,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印度及中国移民的患病率可达15%~20%。中国人可能属于易患糖尿病的种族。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就一定会得上糖尿病,只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得糖尿病的内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是得糖尿病的外因和条件,是发病的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内因和基础,还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只有有内因又有外因的个体,才会得病。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和遗传的关系,遗传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但是有家族史也并不一定就会得上糖尿病,只能说有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所以只要积极的预防和锻炼身体,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

(1)1型糖尿病病因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I型糖尿病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研究提示

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

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糖尿病是否遗传

糖尿病能否遗传,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肯定地回答: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年来经过对糖尿病的调查研究,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但是,糖尿病病人也并非都能找到明显的遗传现象,父母双亲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也并非100%。这说明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但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至于是否发病,还得看后天发病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丰盛、感染等)是否具备,是否足以引发糖尿病。遗传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外在环境因素常常作为诱因,只有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病因素二者兼有,相互作用,才会发生糖尿病。

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人时,其子女就应该注意节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尽可能避免这些后天发病因素的伤害,以达到防止或延缓发病的目的。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引发糖尿病。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2型糖尿病是否遗传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体重有关联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之间;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就提高到二分之一。事实上,对于这些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只有当他也超重的时候才说明危险临近了。可如今,孩子肥胖的现象日益广泛,所以,患有2型糖尿病的孩子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存在引发心脏病、肾病、神经问题和视力衰退的危险。

防范措施: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免脂肪堆积,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多给孩子吃蔬菜油(橄榄油等)。这些合理的预防措施将会达到更大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最好限制孩子食用细加工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和精白面。如果孩子超重,并且有糖尿病家族史,最好在孩子10岁以后通过血液检查来断定他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 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 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 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 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 流行性腮腺炎和 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 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现在糖尿病是我们所熟知的疾病之一,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对它不够了解或者说存在误解,单一的认为吃糖多会导致糖尿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呢,让我们听听科学的解释: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远离糖尿病的困扰;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加对糖尿病的抵抗力。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儿童糖尿病如何诊断

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其中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少数为2型糖尿病。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儿童时期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只是找到了一些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发病因素如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β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并最终导致血糖升高。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某些位点出现频率增减。1型糖尿病具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则更易患病。某些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也有关系,因为患者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过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等,也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武警北京三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专家介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危险。患儿越肥胖,1型糖尿病确诊年龄越小。在20世纪90年代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超重者是20世纪80年代诊断患儿的3倍。

随着肥胖,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中的肥胖者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资料表明:在日本学龄儿童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最近20年内上升了30倍,其增长幅度远高于1型糖尿病。这也就改变了医学界传统认为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的看法。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其Ι级、Ⅱ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74%~100%。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国外有学者发现:日本自1974年以来,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动物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增加有关。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造成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体重指数是与年龄无关的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儿童体重指数是正常体重指数的1.85倍时,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血糖升高作为其诊断依据,儿童、成人诊断标准相同。

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称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专家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特别在儿童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且体重不超标。

相关推荐

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较遗传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象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1型糖尿病以免疫调节紊乱为特征,这种紊乱先于显性临床发病。 人及相应动物模型的1型糖尿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特定等位基因相关联,这些特定等位基因也与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有关。目前,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发现一些非mhc位点与1型糖尿病相关,这些位点赋予疾病特定的临时名称:iddm1~15。很多临时性位点的遗传学定位与其它的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的位点共存或重叠,提示临床上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因素 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一)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 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

糖尿病可以分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

糖尿病1型和2型的区别 病因不同

1型糖尿病:这一类型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而引起的,存在家族遗传性。破坏胰岛B细胞是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进食过多、体育运动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同时遗传也是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皆可出现,有相互交叉的情况存在。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

糖尿病隔代遗传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先前无糖

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糖尿病治疗需要尽早,避免糖尿并发症的出现。 综合分析,儿童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归为如下几类: 1.自身免疫 (1)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牛乳蛋白:过早、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1型糖尿病病因

遗传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异常抗体的存在会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遗传则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与家族无人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相比,父母患有此病的子女更易患上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