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不出门就能运动
心脏病不出门就能运动
心脏病人在家可做以下4种运动:
1、踮脚尖。站立,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
2、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依自己体力而定;
3、坐椅。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做多久依自己体力而定;
4、抗衡。将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高血压运动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锻炼。
心脏病人最好不要晨练
心脏病人最好不要晨练,可是心脏病患者不可以做激烈运动,但不是不能运动。只有采取正确健身运动方式,才可以有效帮助心脏病患者。需要提醒心脏病人不要在上午进行锻炼,否则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对心脏有害。
国外的研究发现4000名曾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作调查后发现,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在一天24小时中,心脏病发作有一个时间节律,每天上午6~9时为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倾向于上午9时左右发生。上午9时发作的非致命性心脏病,要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三倍左右。此外,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在一天内对身体负荷的反应有所不同,清晨的反应最差。如果这时进行较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就容易出现危险。
因此,心脏病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最好不要把锻炼时间选在清晨,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宜。
先天性心脏病能运动吗
对于住院治疗(比如做过支架手术等)的患者来说,此类患者最好按照运动处方锻炼,如果自行运动,很可能出现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对于病情较轻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感受(不出汗、无胸闷气喘),以及心率(低于100次7分钟),自己制订运动处方,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锻炼宜自下而上,一项研究发现,在同样输出量的情况下,上肢活动时的血压比下肢活动时高一些。比如,哑铃、拉力器、单双杠、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这是因为上肢肌肉活动时,肌肉血管舒张,而其他活动量小的肌肉血管则会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另外,上肢的血液供应增加,更容易分流心脏的血液,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人在锻炼时,最好从下肢锻炼开始,步行就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症状较重,可以慢速行走(30~50步/分钟);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快速行走(超过90步/分钟)。坚持锻炼3~6个月之后,可以进行有上肢运动的锻炼,比如慢跑、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
心脏病患者切忌不可做幅度太大的运动,即使医生断定自己已经康复,对于早期的运动也要多加注意一些,而且注意自己要带上药,避免心脏病发作。心脏病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的起伏,并且注意不要太过于操劳,遇事时有一个平常心态就好。
心脏病的运动保健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适当的锻炼会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量过大则会增加很多副作用,有些中老年人爬山存在攀比心理,看见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心里就开始着急,想要超过他,结果超速前进。这种突然超速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乃至缺血,引起心脏突然停跳,对心脏不好的人很危险,特别是冠心病人。
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停止运动,不能向其它部位供油,这部车就跑不起来了。如果心脏停跳4~6分钟,不能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尤其是大脑细胞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变。要是抢救不及时,造成植物人状态,很难恢复。所以,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别喜欢爬山,应选择坡度较为平缓,高度别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点附近有医院或急救中心。这样,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
爬山时,当身体开始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困难时,这种旁人难以察觉的体征,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应立即停下休息。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心脏的急救药物。同时要随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顶作为唯一的目的。
除了登山这种运动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意外,很多人都把游泳当成健身运动,心脏病人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谨慎,最好不要游泳。心脏病人在游泳的过程中,往往还感觉不到累时,其实已经是过度劳累。如果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够,水中温度与地面温度温差过大,突然进入凉水里,容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如果一定要游泳,心脏不好的人在游泳时热身运动不要少,同时选择的水温最好和室温接近。游时速度不能太快,应慢慢地凫水,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但每次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能够避免时间过长,身体产生有害的物质---自由基。想运动时间长点儿的人,可以采用分段运动,如上午9点钟散步30分钟,下午4点钟散步30分钟,晚上7点钟散步30分钟,同样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
心脏病不出门就能运动
有氧运动最佳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运动均可改善冠心病人的病情,但以有氧运动效果最佳,如慢跑、游泳、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锻炼心、肺等器官,加速冠状动脉和心肌病变的恢复。不仅如此,坚持做有氧运动,还能把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转运出去,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且,冠心病人坚持做有氧代谢运动,可提高心脏的应变能力,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会。
心脏病人在家可做以下4种运动:
1、踮脚尖。站立,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
2、爬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依自己体力而定;
3、坐椅。屈肘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做多久依自己体力而定;
4、抗衡。将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心脏病可以运动吗 心脏病做运动注意事项
心脏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如心率、血压、心电图,必要时提供吸氧,以提高运动耐力。这种监测可以用于确定运动是否安全,以及监测康复进展。
不必出门在家就能运动补肾
握固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进行。
提踵颠足
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带动五脏六腑。
用脚后跟健走
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心脏病老人能运动吗
天凉,此时正是运动的最佳季节。有人把体育运动称之为“冠心病的解毒剂”,运动可以降脂、降压、降血糖,还有减肥的功效,更加能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狭窄。然而,心胸外科专家提醒大家,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应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动态型运动,而应避免举哑铃、搬重物、扳腕子等静态型运动。因为部分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在做上肢性肌肉锻炼时,尽管运动并不比全身性活动量大,但却更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一旦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会明显受损,所以冠心病患者既要运动又要不让心脏负担过重,把握“静”和“动”的度。一般来说,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应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测算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动态型运动,而应避免举哑铃、搬重物、扳腕子等静态型运动。这是因为在进行这些负重的、突然爆发性的运动时,心脏为了供血给运动中的肌肉,进行强力的收缩,此时,心率短时间内提高了20-30。这样的行为对于心脏有问题来说,是不可取的,很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因此,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选择全身性的运动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因而推荐了以下几个全身性的、有氧运动。
游泳
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周3次
游泳是十分好的运动方式,在运动过程中不负重,对保护膝盖尤其有好处。但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游泳时间别过长,一般来说,长时间游泳会引起心跳过速和肌肉劳损,从而导致头晕、胸闷。水温要适宜。
另外,水温过凉,会造成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这些反应会造成回心血量的剧烈变化,这种刺激有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和时间,以及适宜的水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骑自行车
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车至少30分钟
有研究表明,步行、骑车和活动平板时心源性猝死率最低,而慢跑时猝死率较高,这主要是与运动强度有关。所以,对于冠心病人来说,骑车是很好的、相对安全的运动方式。
有意思的是,骑车时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因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反复练习,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
太极拳每周5次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林秋伟说,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
另外,冠心病患者通过打太极拳,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更好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以外事故的发生。
心脏病能运动吗 哪些心脏病患者不适合运动康复
心脏病患者伴有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不稳定的心绞痛;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栓等。这类人群不适合运动疗法。
几大瘦身奇招不出门就能瘦
一、原地跑
见效点:紧实大腿肌肉
在室内或过道挑选一块约一平方米左右的空地,赤脚原地坚持每天跑15分钟。
二、跳舞
见效点:全身
轻歌曼舞,每周3至4次,也是减肥方法之一。
三、跳绳
见效点:大腿、小腿
只要有足够的空间,跳绳可随时随地进行,可融减肥于游戏中。
四、步行
见效点:腿、腰
在喧嚣的都市间奔忙,日复一日,多少美丽的健身 计划一再搁浅。难道真的无法拥有塑造自己美丽的时间了吗?NO!瞧这些“暴走”美眉们苗条的身材与容光焕发的精神头儿,告诉你,只要多一点坚持与勤奋、灵感与放弃,一切OK!
饭后45分钟左右,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步行,热量耗很快,若在饭后2—3小时再步行一次,效果更佳。
五、瑜珈
见效点:全身
来自印度的古老健身法,每周3至4次,不仅可强健肌肉,增加韧性及灵活性,还可保持体态苗条。
六、盐疗
见效点:全身
用温水冲湿全身,再用粗盐涂满全身,然后加以按摩,使皮肤发热,至出现红色为止。一般需按摩5-8分钟,再浸入38℃温水中20分钟。
七、喝水
见效点:全身
我们常常这样慨叹:唉,我真是喝白水都会长胖!其实,喝水长胖是浮肿造成的,只要减低摄取的盐分,水肿就会渐渐引退。相反地,如果你懂得利用水去减肥 ,距离苗条日子就不远矣!
众多的减肥法中,正确的喝水是最简易无负担的。这里喝的水是指开水和矿泉水,而非高热量饮料,否则将适得其反。
每天至少喝2升水,起床后、早餐时、上午、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各一杯,且以慢慢饮入为佳。
先天性心脏病能运动吗
先天性心脏病算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脏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心脏病如果不在早期治疗会给身体带来影响,如果随着年龄增长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就会引起器官衰竭,也会引起许多的症状和并发症,因为第一次了解先天性心脏病,许多人不知道先天性心脏病运动是可以的吗?今天心脏病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心脏属于人体的发动机,正常情况下能适应人的一般活动,但心脏有病时,其马力下降,干同样的活会出现力不从心,因此,表现为不能剧烈活动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 见的心脏病。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 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 迸行手术治疗。
〔病 因〕 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②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 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 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或大血管(大动脉与大静脉)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存在,或根据有无青紫表现,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症状 ①患儿生长发育可能较同龄儿落后,并易患呼吸道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遗传,在发病初期基因突变,多数是因为心脏畸形,或是在胎儿时期,母亲吃了感冒药,风疹病,毒性感冒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历史,会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是不能运动的,这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心脏病的运动保健
心脏病是一个危险的疾病,它会给人带来生命危险,而且发病速度非常快,因此,心脏病患者就更应该增强对身体的保健,更加注意身体的保养,但对于锻炼,我们也应该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有效的控制运动量,给身体一个强壮的保障。
心脏病的运动方式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适当的锻炼会对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运动量过大则会增加很多副作用,有些中老年人爬山存在攀比心理,看见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心里就开始着急,想要超过他,结果超速前进。这种突然超速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乃至缺血,引起心脏突然停跳,对心脏不好的人很危险,特别是冠心病人。
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停止运动,不能向其它部位供油,这部车就跑不起来了。如果心脏停跳4~6分钟,不能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尤其是大脑细胞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病变。要是抢救不及时,造成植物人状态,很难恢复。所以,有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特别喜欢爬山,应选择坡度较为平缓,高度别太高的山,最好爬山地点附近有医院或急救中心。这样,一旦出现意外,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
爬山时,当身体开始出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减慢、呼吸困难时,这种旁人难以察觉的体征,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应立即停下休息。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心脏的急救药物。同时要随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爬山的速度,不要把登顶作为唯一的目的。
除了登山这种运动是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意外,很多人都把游泳当成健身运动,心脏病人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谨慎,最好不要游泳。心脏病人在游泳的过程中,往往还感觉不到累时,其实已经是过度劳累。如果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够,水中温度与地面温度温差过大,突然进入凉水里,容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如果一定要游泳,心脏不好的人在游泳时热身运动不要少,同时选择的水温最好和室温接近。游时速度不能太快,应慢慢地凫水,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就要上岸休息。
对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如慢步行走两脚交替支撑,不伤关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但每次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能够避免时间过长,身体产生有害的物质---自由基。想运动时间长点儿的人,可以采用分段运动,如上午9点钟散步 30分钟,下午4点钟散步30分钟,晚上7点钟散步30分钟,同样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
心脏病人运动环境
据报道,来自瑞典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对20名60岁男性实施了一项调查。这些人至少6个月前有过心脏病发作的经历,刚被疏通过血栓,并正在接受治疗以防再次发病。研究人员发现,测试者在含有汽车尾气的房间内运动时,其心跳强度比在有新鲜空气的房间内弱,这是心肌得不到足够血液造成的。
报告说,只要在含有大量废气的空气中运动一小段时间,血液中一种重要的抗凝结物质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局部缺血,引发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这些变化将诱发心脏病甚至直接致死。
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不论时间长短,呼吸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心脏供血不足、心跳不规律、心衰甚至休克。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专家为心脏病人和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列出几项锻炼时应“特别注意”之处,其中包括:切忌在大型车辆来往频繁的街道附近锻炼;尽量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运动;密切关注气象机构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如果感到胸口疼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马上联系医生或直接去医院。
以上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心脏病患者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还对心脏病的运动场所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心脏病患者平时应该增强身体锻炼,但是锻炼的幅度和运动量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的供血不足,希望这些知识可以为您带来有效的帮助,祝身体健康。
心脏病人怎么运动
1.锻炼要有运动处方
对于住院治疗(比如做过支架手术等)的患者来说,出院之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来评估患者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消耗是多少,并据此来制订运动处方。
此类患者最好按照运动处方锻炼,如果自行运动,很可能出现运动过量或运动方式不当,导致病情恶化。对于病情较轻的心脏病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感受(不出汗、无胸闷气喘),以及心率(低于100次7分钟),自己制订运动处方,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处方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类型四个方面,最好选择能长期坚持的有氧运动。
2.锻炼宜自下而上
一项研究发现,在同样输出量的情况下,上肢活动时的血压比下肢活动时高一些。比如,哑铃、拉力器、单双杠、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这是因为上肢肌肉活动时,肌肉血管舒张,而其他活动量小的肌肉血管则会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另外,上肢的血液供应增加,更容易分流心脏的血液,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心脏病人在锻炼时,最好从下肢锻炼开始,步行就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症状较重,可以慢速行走(30~50步/分钟);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快速行走(超过90步/分钟)。坚持锻炼3~6个月之后,可以进行有上肢运动的锻炼,比如慢跑、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
3.锻炼应避开“早高峰”
心脏病发作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每天上午6~9点是发作的“早高峰”,尤其是心绞痛和猝死往往发生在上午9点左右。主要原因是,早上人体相对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时,上午的血压在一天当中最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或破裂,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脏病患者的锻炼,最好避开这个高峰时段,以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为宜。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心脏病初愈的患者来说,越早进行康复锻炼,恢复的效果越好,一般在发病一周后即可开始锻炼,且至少坚持6个月以上。
4.锻炼要有规律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能坚持规律运动的心脏病患者,其疾病复发率超过40%。而长期坚持规律运动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可达15毫米汞柱,让复发率大大降低。运动有规律,首先要定量,每周最好运动3~5天,运动后心率控制在不超过110次7分钟(无胸闷气喘)为宜。其次,不妨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锻炼。先做准备活动5~10分钟。然后开始正常运动,如步行、慢跑等,持续15~30分钟(也可以根据心率适当延长)。最后进行10分钟的放松活动,让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程度。
先天性心脏病能运动吗
心脏属于人体的发动机,正常情况下能适应人的一般活动,但心脏有病时,其马力下降,干同样的活会出现力不从心,因此,表现为不能剧烈活动。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 见的心脏病。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 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 迸行手术治疗。
〔病 因〕 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②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 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 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或大血管(大动脉与大静脉)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存在,或根据有无青紫表现,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症状 ①患儿生长发育可能较同龄儿落后,并易患呼吸道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遗传,在发病初期基因突变,多数是因为心脏畸形,或是在胎儿时期,母亲吃了感冒药,风疹病,毒性感冒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历史,会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是不能运动的,这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心脏病患者能运动吗
1、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慢跑里程应掌握在三公里左右,一星期锻炼不少于五次,运动量应是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等于170,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进行。对于年龄较大、体质弱、心脏状况较差者,尤其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者,推荐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
2、快走:快走的运动量介于慢跑和散步之间,对大多数心脏病人较适宜,一般快走为6公里/小时,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钟。一般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分钟,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快走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公里/小时,步行30分钟休息5分钟,每日2次,持之以恒。
3、太极拳: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打太极拳更有助于保护心脏。美国医生分析了大量的案例,旨在了解打太极拳对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有何种影响。他们发现,打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脏的状况。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4、骑自行车:自行车在我国几乎家家有,绝大多数人都会骑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设计更合理,使用起来较舒适,有的还能调节速度,方便调整负荷量、运动量;但目前交通拥挤,从安全角度来说,心脏病人还是在运动场内、空旷地,或使用功能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
5、游泳:对心脏疾患轻,医生评估心功能适宜,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
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但游泳时要注意爱护自己的心脏,游泳比长跑对心脏的压力会更大,如果大家不注意自己的心脏而练的话,对心脏没有好处。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温馨提醒:心脏病病人运动疗法也是对于控制病情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切记要注意好运动强度,只有合适的运动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太过剧烈反而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