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让宝宝趴着以后学走更顺利
多让宝宝趴着以后学走更顺利
比如这个技能,趴!趴其实是宝宝最佳的运动方式,也是一切运动发展的基础。
趴对学抬头,对以后坐、站、学走等等有好处,还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爸爸妈妈适当地配合,对宝宝将来其他大动作的发育会更有帮助。
(注意这里要说的并不是过早“锻炼”“训练”宝宝的这项技能,而是说在该趴的阶段提供机会,不强迫}
一、为什么要多趴?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的很多婴儿玩具广告都是趴着玩的,趴着玩也被称作是Tummy Time(肚肚时间),这个时间练习趴对孩子以后的发育很有利。
◆ 趴着可以锻炼颈、背、腰肌肉发育,且锻炼全身肌肉协调,从抬头到抬胸都有帮助。儿科医生一般建议,宝宝清醒的时候多趴着。
宝妈应该能发现,当宝宝还才1个月的时候,拉着他做起来,脑袋会向后仰(一定要托着),在宝宝4个月时,宝宝就能很好地抬头了,并且不会向任何方向倒。
这个阶段最大的进步是,宝宝的颈部力量逐渐增强了。
◆ 趴着能让宝宝寻找不同的视野。宝宝不到2个月,趴着时就会挣扎着想要抬头四处看,4个月左右就已经能很好地用手肘支撑头和胸部。这个时候当你抱着或背着他时,可以不再小心翼翼托着脑袋,他能自由地控制自己观察周围的世界。
◆ 多趴对宝宝的后脑勺头型的发育也有好处。整天躺着的宝宝,后脑勺可能会变得扁扁平平的,而常常趴着能防止头形后部过扁和偏头。
二、怎么“锻炼”宝宝多趴?
如果宝宝在2~3个月时还不会抬头,那么考虑一下是不是平时趴的时间不够。
• 妈妈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然后在前方用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抬头。
• 还可以让宝宝趴着照镜子,这是宝宝最爱的游戏之一,能提高他对趴的兴趣。
• 因为宝宝非常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趴着做游戏,一起趴。
• 新生宝宝的话,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胸口,这样既锻炼了趴,也提高宝宝的安全感。还可以让宝宝趴在爸爸妈妈的大腿上。
三、趴也有时间讲究!
大部分家长更看重宝宝的其他大动作发育,反而误解了趴的好处,担心趴会让宝宝窒息。
其实,只要掌握好时间和规律,就能让宝宝更自在地趴。
0~1个月,宝宝可以在家长的看护下练习趴;1~3个月,可以在看护下趴着玩;满3个月后,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趴着玩或趴着睡。
新生宝宝最开始只能趴1分钟左右,长大一些后可以趴得时间长一些和次数多一些。
【注意】:
新生儿就能趴着,但刚吃完奶时不能趴着,而且也不建议3个月内的婴儿趴着睡觉。
一定不要让宝宝自己趴着!宝宝趴着的时候身边一定要有大人看护,别存在侥幸心理而去忙别的。
趴着的机会多了,婴儿就会多尝试抬头,这对肌肉的训练是很有好处的,对今后的翻身、坐、站、走都是很好的基础。
宝宝多练习这个动作,好处竟然这么多!90%的妈妈都不知道 正确的俯趴姿势
1、宝宝俯趴时,小手应该放在胸口以支撑宝宝的头和胸部;
2、宝宝俯趴时,小手攥着的,请尽量帮宝宝把手掌打开;
3、宝宝俯趴时,小脚要着地,“飞机脚”不利于后面的爬行和行走;
4、3个月后宝宝俯趴时,小腿不能与大腿呈直角蜷曲;
5、3个月时宝宝的上肢要能撑起整个上身;
在婴幼儿时期,宝宝俯趴姿势不对,或者趴的过少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身姿曲线、专注力等方面。
提醒妈妈们:0-6个月是宝宝的黄金俯趴期!6个月以后也尽可能不要错过任何可以让宝宝俯趴的机会!
宝宝不学爬长大学习更困难
爬行可培养平衡感
婴儿的第一运动场应当是地板。“儿童坐在汽车坐椅、BB凳和儿童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专家在书中写道。她指出,婴儿趴着的时间越来越少,影响了其爬行能力。由于婴儿早期的爬行对培养平衡感、手眼协调和运动技巧至关重要,这些能力的缺失都会影响儿童将来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仰睡“剥夺”爬行时间
专家认为,婴儿的爬行时间被大量剥夺也跟医学界近年来兴起的“仰睡运动”有关。由于趴着睡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所以许多儿童发展学家都主张让婴儿平躺着睡,这容易造成孩子醒着的时间也不会采取趴的姿势。
宝宝总是坐着反而不好
专家指出,那些总是采取坐姿的婴儿长大后难以顺利地经过重要的成长阶段,比如学习控制头部,发展脖子和上身力量等,而这些都容易导致儿童缺乏平衡感,并影响手眼协调能力。“首先是用肚子来爬,其次是用手和膝盖有助于培养婴儿的平衡感。”专家说,“同时也会训练手眼协调,有助于儿童的阅读和书写。”
某专家曾撰写过20本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书籍,她也认为爬行是儿童发育的关键一环。她表示,数有书写困难以及手眼协调问题的孩子都是小时候从未经历爬行阶段的。
教宝宝学爬的方法
我家宝刚满6个月就会爬行了,8个月的时候,宝宝爬得飞快,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往卫生间、厨房、床下等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天就能爬个200-300米。很多妈妈会问我:如何教宝宝学爬?别着急,听我细细跟您道来呀。
1、趴是爬的基础
我宝宝刚满月的时候就每天趴一会,很快就会抬头了,不会翻身的时候,就很爱趴着玩玩具。只有习惯趴才会有想要爬的欲望,邻居家的小孩,8个月了,一趴就很不满意要哭,一直不会爬。学爬的窗口期在4个月:我用手抵着他的脚,让他的大脚趾朝下,就会往前窜。这样到了6个月,宝宝就会习惯性的用脚趾抵地往前挪动,而不是肚皮着地,脚翘得高高的了。
2、不要过早的把着走
大人老是架着宝宝走,宝宝可以以这种方式去接近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探索世界,他就会变懒了,不愿意去爬,就等着你把着他走。
3、“牛不耕田怎会下地”VS“牛不下地怎会耕田”
我们小区很多宝宝的看护人总是把着宝宝走,当别人问怎么不让宝宝爬的时候,又说:“他不会爬”,或是图省事,过早地把宝宝放在学步车里,让宝宝失去了练习爬行的机会。反正我从来不把着我家宝宝走路,等他个方面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自然会迈开自己的步子,用另一种方式去探索世界,现在还是多爬爬比较好。
有的妈妈看见别人家孩子早早就会爬了,而自己的宝宝仍然爬不利索,心里非常着急,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家孩子和别家孩子做比较。其实,我想告诉各位妈妈的是:“不着急,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还不会爬呀”。也不要和孩子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忧心忡忡地讨论孩子不会爬的问题,宝宝有感觉的,宝宝能从空气中感到妈妈对他的不满。
我家宝宝翻身晚,我每天都是耐心地帮他翻身、做游戏,终于在他差一周满6个月的时候,终于能翻180度了,我好开心,然后很快就会爬了,更开心了。
宝宝俯趴有什么好处?宝宝俯趴要注意哪些? 宝宝俯趴注意事项
宝宝俯趴时,小手要放在胸口支撑头和胸部,如果他的手是攥着的,尽量帮他把手掌打开。
宝宝俯趴时,小脚要着地,如果宝宝的小腿高高翘起的话,会不利于后面的爬行和行走。
如果宝宝哭闹,情绪不好,就不要再坚持让他趴了,否则他下次可能就不爱趴了。
婴儿趴着睡觉的利与弊
一、宝宝趴着睡的益处
1、宝宝趴着睡更香甜
其实喜欢趴着睡的宝宝并不少,趴着睡的感觉和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很像,有安全感。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而趴睡时,人体较脆弱与敏感的前胸部、腹部及外生殖器是被包藏保护在内面,不易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如同又回到子宫内胎儿的姿势般,所以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
2、宝宝趴着睡优点多
除了让宝宝睡得香甜,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外,趴着睡还有什么优点呢?或是真的会影响心肺功能呢?毕竟大人趴着睡也觉得呼吸不畅。
趴着睡不仅不会影响到心肺功能反而有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因为横隔膜的收缩动作在腹部侧较多,以呼吸生理学立场而论,趴睡时肺部的血流量与换气量较能维持均衡,呼吸的功能最理想。因此,趴睡的宝宝胃内容物不易流到食道及口中,而是容易蠕动到小肠中,对胃肠的消化吸收甚有帮助。即使宝宝吐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会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以俯卧姿势入睡,宝宝趴着睡的优点挺多的。
二、宝宝趴着睡的坏处
虽然宝宝趴着睡优点挺多的,但是缺点也有。父母不容易观察宝宝的表情;婴儿口水易外流;而最重要的是,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挡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此外,因为婴幼儿的头较重,颈部肌肉较弱,手也不够有力,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转头或抬头动作,对婴幼儿却很困难。所以,万一呕吐或有毛巾、枕头阻挡口鼻的呼吸,将因不能立即自行有效移开而造成呼吸障碍,甚至导致窒息死亡的意外。所以如果父母让宝宝趴着睡,切记一定要避免使用软床,也不要使用中央有凹陷的枕头,并应将其脸部周围的环境清理干净,以防有东西掩住脸部口鼻。另外,最好让宝宝两手曲肘置于胸侧(切勿伸直放于腹侧),如此可减少胸部的压迫,呼吸会顺畅些。
三、宝宝不可趴着睡的情况
1、腹胀的宝宝也绝对不可以让他趴着睡,例如: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迭或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
2、另外,也有一定要实行趴睡的宝宝,例如罗宾式症候群,特征是下巴小、舌头很大,有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仰睡会不舒服,所以必须给予趴睡。
3、新生儿脐带未掉落前不要趴睡。
4、未满月前的宝宝因为还不会将头转到另一边,故不建议采此睡姿。
5、床或枕头不宜太软,宝宝口鼻可能陷入而影响呼吸。
6、不要让宝宝穿前面扣子很突出的衣服睡。
7、刚喝完奶可先采右侧躺片刻,之后再让宝宝趴睡。
8、枕头建议选购能真正透气的趴睡枕。
9、感冒或生病时最好不要让宝宝趴睡。
10、若发现宝宝经常睡同一边,父母就要辅助换边,否则一样有头型偏的问题。
每一种睡姿都有其优缺点,趴睡虽然有猝死的争议,但趴睡宝宝的运动性与肢体成熟度的发展确实比较快。家长们多观察宝宝,就能让宝宝睡得既健康又香甜。
如何给宝宝睡出好看头型
1.换侧边睡
一般来说,宝宝在3-4个月就会自己翻身,他们在睡觉时也可以自由翻身,尤其喜欢侧卧睡。但是,如果宝宝养成长期按一个方向侧卧睡就可能引起偏头。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调整睡姿,让宝宝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侧卧睡的方向,能够避免偏头。
推荐理由:枕套采用棉麻混纺针织新工艺面料,内衣级柔软度,透气性良好,能满足宝宝出汗量大的需求。3D立体透气网格,形成空气流动层,加速透气、散热,同时对宝宝头部起到良好的撑托作用,任意睡姿都能护形的枕头。
2.可以翻身的宝宝可以试试趴着睡
很多医生都强调说宝宝不能趴睡,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个警告只是针对那些还不会自己翻身的宝宝。如果宝宝已经可以自主翻身了,他在睡觉时想保持哪种睡姿都行,趴着睡也无妨。所以,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宝宝趴着睡,趴着睡反而能够避免睡出扁头。
3.白天可以让宝宝俯趴
由于新生宝宝几乎白天黑夜都是躺着的,大半时间都在睡觉,加上宝宝的骨头还比较软,这么睡下来,宝宝的头型自然会变扁。家长可以每天都让宝宝俯趴一会,刚开始可能比较困难,但是通过每天的练习,宝宝俯趴能坚持更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吃奶后的15-30分钟要避免俯趴,容易导致溢奶。俯趴不仅能预防扁头,还能锻炼宝宝。经常俯趴的宝宝会养成不需要大人抱的习惯,稍大点后就可以自己趴在垫子上玩耍,给家长减轻很多负担。
推荐理由:真正3层加厚隔尿垫,防水层在中间,两边都能使用。竹纤维层快速吸水,柔软舒适,无异味。中间TPU防水层,防水隔尿,耐洗耐用。棉绒面料层,保暖亲肤,适合秋冬季节使用。
宝宝的俯趴也需要正确的姿势。在趴的时候,尽量双脚要着地,双手也要尽量打开,与肩同宽,保持一种写字的姿势。家长千万要注意,避免宝宝飞机趴,如果趴成飞机状,可能会影响宝宝后续的爬行和行走。
所谓的飞机状俯趴是指双脚高高翘起,宝宝的头也高高扬起,两只手向后伸直,这其实是一种迷路反射。宝宝长期表现出迷路反射,他的平衡感、空间感、时间感、顺序感、视觉感都会受到影响,后续再进行爬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会更加困难,对宝宝极其不利。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迷路反射,要尽早通过按摩等方式,帮助宝宝改正俯趴姿势。
小宝宝多练习这个动作好处多
医生建议:让宝宝在清醒和状态好的时候多做俯趴,对宝宝的发育很有好处。
俯趴能够让宝宝练习抬头、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全身的肌肉逐渐发育好了以后,后面的动作顺水就可以形成,宝宝能更快地学会翻身、爬。
崔玉涛医生:“婴儿清醒时,在大人看护下,新生儿起就可趴着。趴利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趴时婴儿会努力抬头-抬胸-爬……:趴着抬头时婴儿会努力用手撑床面,促进手掌张开,从而开启手指精细运动。趴着虽对婴儿好处多多,但也不要强迫,由孩子自己掌控每次趴的时间。运动发育时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宝宝整天躺着,后脑勺就会慢慢变得扁扁的、平平的,趴可以增强宝宝的颈部力量,宝宝的头部可以自由转动、视野也变宽了,当然发生扁头的机会也少多了! 和整天躺着的宝宝相比,趴着会让孩子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时间,有利于宝宝更好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俯趴还能够让宝宝得到运动的机会,锻炼宝宝的体能,运动后也更容易入睡。
育儿:帮助宝宝快速走路的九个方法
1、常让宝宝趴着
根据研究,让宝宝趴着是影响他发育的关键,常趴着的宝宝很快就会爬、坐和走路,所以父母应该常让孩子趴着,刺激发育。
2、慢慢拉起坐立
当宝宝躺着时,用手轻轻将宝宝从床上拉起来坐着,这动作可以训练他的脖子肌肉,以及上半部身体的肌肉。
3、帮宝宝做按摩
按摩是一个很好抚慰、镇定宝宝的方式,因为它增进了肌肉的张力,对身体发育很有益,还可以藉此舒缓宝宝的肌肉。
4、支持你的宝宝
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趴着的姿势,那可以用尿布包在他的腹部和胸部,因为这会帮助宝宝训练抬起上半身。
5、放在床上翻滚
把宝宝放在床中间,陪着他,鼓励他,让他在床上多翻滚,这也可以训练宝宝的肌肉,让他更有力。
6、唱歌给宝宝听
唱歌给宝宝听,或是和宝宝玩游戏,让他认识身体的部位,并试着移动身体的手、脚,让宝宝习惯手脚在移动的感觉。
7、不使用学步车
根据研究,只要使用学步车子的宝宝,都会比较晚学会走路,所以想要宝宝赶快会走,就得先淘汰学步的车子。
8、训练双腿移动
在地板上协助宝宝试着移动双腿,先移动一双脚,等宝宝身体站稳之后,再尝试移动另一双脚,让宝宝可以练习使用双腿。
9、让他自由活动
让宝宝自由的翻滚或是爬行,慢慢的他会发展自己的力量和肌肉,自然而然就会懂得如何运用双脚行走。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一、坐“小船”
躺在地上,双腿弯曲,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腿上,一边前、后、上、下地晃腿,一边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最后将他拉向你。
好处:发展听力,强健肌肉。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二、坐在球上跳一跳
让宝宝坐在球上,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轻压他的身体,让他体验被球弹起来的感觉,宝宝会玩后,就知道怎么用脚顶地自己玩了,注意,球不要充气过满,否则容易被压爆。
好处:强壮肌肉,平衡身体。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三、抓泡泡
看到飞在空中的肥皂泡,宝宝会觉得很好玩,喜欢用手去抓。
让宝宝站在椅子或者桌子旁边,这样,他能够一手扶着桌椅,用另一只手去抓泡泡,玩完这个游戏后,别忘了给他擦干净手,以免他用沾满肥皂沫的手去揉眼睛。
好处: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方法四、登爬靠垫
把几个靠垫像搭积木一样摞起来,鼓励宝宝去攀登,他会很高兴地迎接这一新的挑战,不管宝宝是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还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一步步登上去,都要向这个小勇士表示祝贺哦。
好处:促进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发现新空间,强健肌肉。
希望孩子走得早就要早开始趴
不要教孩子站,教孩子走,应该顺其自然
尽早开始趴着,后面的动作顺水就可以形成!
来看看崔玉涛医生的专业讲解《宝宝站得早,会影响发育吗?》,视频内容来源:太平洋亲子网-亲子课堂:
“首先,对待孩子的站,一定要确定,是他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的,还是大人扶着他站起来的。大人扶着他站起来,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没有任何可以去考虑!如果孩子自己扶着站起来,我们要看他是不是脚跟已经着地了,如果他全脚掌着地,脚跟已着地的情况下,那我们就可以让他自己站,如果他扶着站起来脚尖着地的话,就要控制他站。
因为脚尖着地的话,整个下肢肌肉发育会出现问题,全脚掌着地的话,和我们正常人以后的发育会显相似,所以只要全脚掌着地,就不用控制他站,但是家长绝对不要扶他站起来,也绝对不要扶着他练走,很多的时候是家长诱导出来的,你老让他站,他喜欢,觉得站着好玩,家长不要在大运动发育上给孩子任何的诱导!
这样的,孩子会顺其自然。但有一点,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早期开始趴着,只要趴着的时候,颈背部、腰背部、全身的肌肉逐渐发育好了以后,后边的动作顺水就可以形成,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站,不要教孩子站,教孩子走,顺其自然就不会出问题。
现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两个月的时候就在大人腿上蹦,又一个极端,孩子自己能站得很好不让站,两个都不对,顺他的自然发育就不会出现问题。”
0-6个月是宝宝俯趴的黄金时期
6个月以后也要尽量多趴
既然如此,那宝宝多大可以开始俯趴呢?
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一般一周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趴着了,0-6个月是宝宝的俯趴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也要尽量让宝宝多趴。爸妈可以在宝宝清醒、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进行,如果宝宝困了、饿了或者刚刚吃完奶,都不是锻炼的好时机。
但要注意,不满3个月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造成窒息。
宝宝刚开始俯趴的时候,一次可能只有几秒钟,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尝试,一般3个月的宝宝都可以趴10分钟以上。
宝宝学走路踮脚怎么办
一、宝宝踮脚走路怎么纠正
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还有可能是宝宝养成了这样走路的错误习惯,需要纠正。
▍告别学步车
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爸妈注意,宝宝学走路,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宝宝就不再垫脚走路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
有的宝宝这样走路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锻炼赤足走路
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和ta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二、训练宝宝走路的方法
▍ 慢慢拉起坐立
常常趴着的宝宝比较快学会爬、坐和走,还未学爬阶段可以让宝宝多趴着。另外,如果宝宝躺在床上的话,可以用手轻轻将他拉起来坐着(像做仰卧起坐一般),这样可以锻炼脖子肌肉,以及上半部身体的肌肉。(不能太用力)
▍ 放在床上翻滚
把宝宝放在床中间,陪着他,鼓励他,让他在床上多翻滚,这也可以训练宝宝的肌肉,让他更有力。多跟他玩一些游戏,让他习惯手脚在移动的感觉。
▍ 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运动技能飞跃时刻巧帮忙
运动是人的本能。宝宝从离开母体到长大成人活动自如,必定经历趴、爬、坐、站、走这五次飞跃。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这五次飞跃的关键时候给宝宝一些帮助哦!运动技能飞跃时刻巧帮忙 宝宝每一个新动作的飞跃,都是以相应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为前提,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第一次飞跃:趴 趴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第一次飞跃。
满月后的宝宝已经显得不安分了,趴在床上,总是试图将头离开床面,眼睛平视前方,打量着周围多彩的世界。这个趴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肌、臂力,对呼吸、血液循环也有好处。 爸妈巧帮忙: 满月以后,每天让宝宝趴上两三次,每次半分钟。渐渐地,宝宝就能用手臂撑着床面,抬起胸,扬着头。
再过一段时日,宝宝身子显得灵活了,会在原地翻身,从仰卧转换为趴了。 通常,出生6个月的宝宝开始从仰卧位向俯卧位翻身,7个月则从俯卧位向仰卧位翻身,开始了360度的“大回旋”,顺利完成身体伸、屈肌间的协调动作。
第四次飞跃:站 站是走的必要前提。一旦宝宝颈部、背部、腰部肌肉发达了,躯干、臀部和大腿就可以离开地面独立站立了。 爸妈巧帮忙: 站也需要帮助和训练。时间可以从宝宝6个月时开始训练。在宝宝躺着的时候,教他多做踢腿动作,以锻炼大腿肌肉。你可以用双手挟住宝宝的两肋,让他站立、转向,再逐步尝试松开你的手,让宝宝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站立,以此锻炼他的平衡感和腿脚动作的协调。
每天练习3~4次,每次半分钟,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持续时间。 宝宝7~8个月时,将他放到有栏杆的小床边,坐在铺着被褥的床面上,用玩具鼓励他拉着栏杆站起来。如果宝宝成功了,记得及时鼓励他哦。 第五次飞跃:走 走在宝宝的早期发育阶段中位置重要,是成为自由人的开始。 爸妈巧帮忙: 在宝宝能坐的情况下,即可训练走的动作。7~8个月后,当宝宝能勉强扶着栏杆站住以后,你用玩具在小床另一头逗引,让他迈步,逐渐接近玩具。
9个月以后借助学步车进行学步训练,让宝宝尝试“走”的种种乐趣。到11个月以后,让宝宝站在地上,放开双手自己向前迈出一步、两步、三步……你也可以用双手扶着宝宝的腰帮助他迈步,进而牵他的一只手领着走,直到你能完全放手,让宝宝独自行走。宝宝真正学会走路一般是13个月左右,也有的宝宝9个月就会走,还有些宝宝要到18个月才会走,这都是正常的。
特别提示:国外心理学家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走路早晚,与宝宝的肌肉紧张程度及个性有关,并认为走路早的宝宝开拓性强,性格活泼,有独立性,但易发怒。走路晚的宝宝依赖性强,感情丰富、热情,喜欢研究物体的细微之处,而对物体的大幅度移动兴趣不大。对走路较晚的宝宝,妈妈要多多关心他,同时予以疾病检查。
小宝宝多练习这个动作 好处多
小宝宝最好的运动就是趴
医生建议:让宝宝在清醒和状态好的时候多做俯趴,对宝宝的发育很有好处。
俯趴能够让宝宝练习抬头、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全身的肌肉逐渐发育好了以后,后面的动作顺水就可以形成,宝宝能更快地学会翻身、爬。
崔玉涛医生:“婴儿清醒时,在大人看护下,新生儿起就可趴着。趴利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趴时婴儿会努力抬头-抬胸-爬……:趴着抬头时婴儿会努力用手撑床面,促进手掌张开,从而开启手指精细运动。趴着虽对婴儿好处多多,但也不要强迫,由孩子自己掌控每次趴的时间。运动发育时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宝宝整天躺着,后脑勺就会慢慢变得扁扁的、平平的,趴可以增强宝宝的颈部力量,宝宝的头部可以自由转动、视野也变宽了,当然发生扁头的机会也少多了! 和整天躺着的宝宝相比,趴着会让孩子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时间,有利于宝宝更好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俯趴还能够让宝宝得到运动的机会,锻炼宝宝的体能,运动后也更容易入睡。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0-6个月是宝宝俯趴的黄金时期
既然如此,那宝宝多大可以开始俯趴呢?
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一般一周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趴着了,0-6个月是宝宝的俯趴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也要尽量让宝宝多趴。
爸妈可以在宝宝清醒、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进行,如果宝宝困了、饿了或者刚刚吃完奶,都不是锻炼的好时机。
但要注意,不满3个月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造成窒息。也不要让宝宝单独度过趴趴时间,妈妈要在旁边看护。
宝宝刚开始俯趴的时候,一次可能只有几秒钟,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尝试,一般3个月的宝宝都可以趴10分钟以上。如果宝宝哭闹,情绪不好,就不要再坚持让他趴了,否则他下次可能就不爱趴了。
让宝宝爱上俯趴的方法
1、趴在妈妈的胸前
试想有哪个宝宝不喜欢看到妈妈的脸、依偎在妈妈的怀抱,宝宝出生后就可以趴在妈妈的胸前啦。
2、趴着照镜子
照镜子是宝宝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宝宝趴着的时候,面前放一面镜子,能大幅度提高俯趴的乐趣哦。
3、爸妈跟宝宝一起趴
宝宝很喜欢模仿爸爸妈妈,如果你也很享受俯趴,宝宝也会耳濡目染的。妈妈可以和宝宝面对面趴着,做做鬼脸,逗逗他,或者唱歌给他听,也许你会觉得很傻,但是宝宝会很喜欢哦。
4、趴着玩
宝宝趴着的时候,可以在他前面能够抓到地方放一些会跑的小车、会滚的小球,会响的小铃铛,或者其他可爱的玩具,引逗他抬头看或者自己抓着玩,不仅可以锻炼宝宝抬头,还有利于宝宝的视觉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