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支莲的配伍应用
半支莲的配伍应用
1.配鱼腥草:半枝莲、鱼腥草同具清热解毒之功效,但半枝莲解毒散瘀、鱼腥草善解毒排脓,二药合用,清热、解毒、散瘀、排脓作用增强,为治疗肺痈之良药。
2.配红花:均能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二药合用其功效增强,常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关节痛、经闭等。
3.配红枣:半枝莲能解毒、红枣能养血补中,二药合用能解肝毒,补肝血,故为治疗肝病之良方。
4.配三七:半枝莲、三七其功效均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二药合用其作用大增,故常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5.配半夏:半枝莲、半夏均能消痞、化瘀、散结,二药相须为用,疗效增强,常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梅核气、胸脘痞闷等。
6.配半边莲:半枝莲、半边莲,均有清热解毒之功能。半枝莲长于散瘀止痛,半边莲长于利水消肿,二药合用,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散瘀消肿,常用于肿毒、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癌肿等。
赤小豆配伍应用
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配当归, 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配连翘 ,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证。
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丽泻利不能及者。
配鲤鱼,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天竺黄配伍应用
配白僵蚕
白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等。
天竺黄清热化痰,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白僵蚕辛开,熄风止痉力强,天竺黄寒清,清热化痰力胜。
二药配伍,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
配朱砂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朱砂秉寒降之气,天竺黄具清化之质。
二药配伍,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配半夏曲
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半夏曲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天竺黄突出一个清字,半夏曲侧重一个燥字。
二药伍用,一清一燥,相互促进,清热除湿、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强。
主治湿热内蕴,症见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者。
天竺黄、半夏曲伍用,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
配胆星
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
二药配伍,相须使用。
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证。
配石菖蒲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等证。
二药配伍,天竺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
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证,疗效大增。
夜交藤配伍应用
配酸枣仁
酸枣仁味酸,入肝经,养肝血,安心神。
夜交藤昧微苦,入心经,滋心阴,宁心神。
相须为用,魂藏神安。血虚失眠,投之有效。
配生地
心肾之阴不足,阴亏水少致虚烦少寐之证。
生地善滋肾水以补阴,夜交藤善养心血而补阴。
二药相配,补不足之阴血,烦除寝安。
配天冬、麦冬
柯琴《名医方论》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自安。”
天冬、麦冬甘寒滋润。有清虚火之效;夜交藤微苦坚阴,具养心阴之功。
三药相合,清虚火,养心阴,阴补而神藏,心和而神安。
配羌活、独活
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夜交藤专搜全身之风邪。
三药合用,祛风胜湿,舒利关节而通痹,厢治风湿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顾。
头痛身重,或腰背疼痛等证,效果较佳。
配当归
肌表不固,感受风邪,致络脉不通,气血受阻,而为疼痛。
治宜祛风活血,通痹定痛。夜交藤性善走窜,专于搜风。
当归辛温行散,善化瘀廊。两药相配,风邪可除,瘀血可消,痹痛则解。
半支莲的介绍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5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茎方形,无毛。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边缘有少数钝齿,两面无毛或背面脉上有短毛;叶柄长1—3毫米。
每节2朵花排列成偏侧的总状花序,花朵生于枝顶,途径可达5厘米,有单瓣、重瓣和半重瓣之分,花色丰富,有白、白花红点、淡黄、深黄、大红、深红和紫红等,还有镶嵌数色彩纹者,除了前两种的茎部为绿色外,其余均为浅棕红色。苞片叶状,渐变小,脉上有毛;花营长2—3毫米;花冠青紫色,长9— 13.8毫米,外面密生柔毛;雄蕊2对,不伸出花冠外;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表面有小瘤状突起,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半支莲的风水学应用
1、半支莲有家居风水中空气清道夫之称。因为半支莲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还能吸收走家中电器、塑料制品等散发的这些有毒气体,对人们的居住环境又很大作用,因此被称为是家居风水中空气清道夫的植物。
2、将半枝莲摆放在阳光充足处或者有灯光照射的地方,对催财有很大的帮助。在风水学上,如若将半枝莲作为盆栽摆放在家居环境中,不宜昏暗,明亮则生气勃勃,也就能够生财。所以在半枝莲摆放在家中客厅的明亮处或者阳台、院子,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在家中卧室摆放半枝莲,在风水学上对主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人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睡眠上,卧房的吉凶对人的运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倘若在卧房向阳的地方摆上一两株半枝莲,日夕在那里躺卧,吸收房间的废气,日积月累,自会对主人的身体有益处。
4、在阳台摆放几株山茶花的盆栽,在风水方面也有良好应用。由于在阳台比较空旷,日光照耀比较充足,本身就很适合种植半枝莲,很适合半枝莲的生长。而且在阳台栽培半枝莲,也有生气旺财的作用。
野藤梨根的吃法介绍
1、藤梨根为猕猴桃科落叶大藤本藤梨或猕猴桃的根,又名阳桃根、猕猴桃根。味酸、涩,性凉。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主治风湿骨痛、黄疸、消化道肿瘤等病证。
2、临床上藤梨根常用于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道、肠癌等,亦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
3、服用方法:藤梨根、半支莲、野葡萄根、白茅根各15g,水煎服。
较长时间服用本品后,部分患者皮肤发痒,出现皮疹、腹胀、呕吐等反应,但一般停药后逐渐消失。
4、一般煎煮30-40分钟,煎煮2次即可。单独一味使用也可,但是最好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半枝莲和半支莲有什么不同
半枝莲和半支莲是不同的两种植物。
1. 半枝莲,唇形科黄岑属植物,学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又名狭叶韩信草,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这种草的花生长于一侧整齐排列,如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得名;从形状而来又名牙刷草。网上很多半枝莲的照片是韩信草,而不是狭叶韩信草,不可不辨别。
2. 半支莲则比较常见,它更为普遍使用的名字是大花马齿苋或者太阳花。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学名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英文名Large flower Purslane. 别名龙须牡丹、松针牡丹、日照草、指甲剪草、半支莲、洋马齿苋。原产巴西,一年生肉质草本,株高15-20cm。茎匍匐状或斜升,具生长毛。叶圆棍状,肉质。
治毒蛇咬伤:鲜半枝莲,观音草各50~100克,鲜半边莲,鲜一包叶各200~400克。水煎服。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
苍术的配伍应用
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
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
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
配石膏:苍术燥湿,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生石膏性寒,清泻暑热,两品相配,一温一寒,刚柔相济,燥湿清热不伤脏腑正气,善治湿邪化热,取太阳阳明两经同治之意,用于暑温、湿温、壮热烦渴、身重溺短等证最宜。
配黄柏: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通治内外湿邪。二药均具雄壮之气,苍术得黄柏,二苦相合,燥湿之力倍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下焦湿热之足膝红肿热痛、足痿无力,或湿热带下、湿疮淋漓并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病证。
配香附:苍术芳香辛温,醒脾燥湿,脾阳健运,则可湿去痰消;香附乃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血行气畅,则胸胁痞闷诸证可解。两药合用,肝脾并治,舒肝理脾,主治肝脾郁结诸证。
配黑芝麻:苍术辛烈温燥,燥湿健脾;黑芝麻甘平,能补肝肾且润五脏。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辅相成,健脾润燥,善治噎膈脘痞兼脾虚苔薄腻者。
配神曲:本品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神曲消食和胃,两药合用,消食健脾功力增强,可治食积内停、湿阻脾胃,症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泻,苔白腻等证。
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则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功偏燥湿运脾。两药相配,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温中止泻力增,能治寒湿较盛之久泻、苔白厚浊等证。
半支莲的功效与作用
半支莲的功效与作用—抑菌、祛痰
半枝莲具有抑菌、祛痰的功效。半枝莲百分之五十煎剂是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而且食用半枝莲还具有祛痰的功效。
半支莲的功效与作用—抑制肿瘤
在美蓝氏试管法筛选试验中证明,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的白血病细胞有较轻度的抑制作用;使用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证明,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的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高于7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半枝莲抑制肿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半支莲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
半枝莲用于疮痈肿毒、肠痈、肺痈、毒蛇咬伤等,均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功效。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多,它不仅可以内服、外敷,还可以与清热解毒药配伍,例如治肺痈,就可以与薏苡仁、鱼腥草、桔梗等配伍。
荷梗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暑
荷梗清热解暑宜生用,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治疗暑热泄泻有良效,常与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元胡的配伍应用
1、配川楝子:川楝子入气分,长于疏肝理气,泻肝火;元胡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二药相配,疏肝行气之力显著,并可活血,气行则血行,清泻肝火,可用于肝郁有热,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配乌药:元胡入血分,活血行气,善散血结,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血中气药;乌药入气分。行气宽胀,顺逆止痛,温散肝肾冷气,疏降腹部逆气。二者同用,活血顺气,气血同凋,可治疗气滞血瘀、脘腹疼痛,尤以偏于寒性之气痛最为有效。
3、配当归: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妇科之良药;元胡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二者合用,当归得元胡则能散瘀,元胡得当归且能补血,故可治疗妇女血瘀经闭、痛经等证。
丝瓜络配伍应用
丝瓜络
第1步配海风藤,常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第2步配银花解毒消肿。银花味甘性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邪热,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散热解毒之良药。二者相须为用,共奏解毒消肿之效。
方剂制剂
第1步治妇女血脉壅滞,乳汁不通方(《简便单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研末酒服。
第2步治痰多咳嗽方(《摄生众妙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为末,枣肉为丸,温酒送服。
第3步胸胁疼痛:丝瓜络、白芍、延胡索各15克,橘络10克,郁金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4步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4天。
第5步坐骨神经痛:丝瓜络15克,秦艽10克,羌活6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6步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5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7步痔漏:丝瓜络烧存性,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香油调和后敷患处,每晚一次。
第8步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炙黄芪25克。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用白酒送服,7天为一疗程。
第9步乳腺炎:丝瓜络50克,蒲公英25克,研末,用醋调匀后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第10步咳嗽痰多:丝瓜络、橘络、桔梗各15克。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第11步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2步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第14步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第15步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第16步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第17步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荔枝核配伍应用
第1步配橘核,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治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以及少腹刺痛,腹内包块,虚寒性带下等症。
第2步配香附子,专功肝郁,常治疗闭经、痛经、经前及产后血瘀腹痛,为妇人之良方。《本草纲目》:“用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米饮送下。治妇人血气刺痛”。皆是也。
第3步配木香,常治疗心腹胃脘久痛,食欲不振之脘腹胀痛等症。
第4步配炒小茴香,肝肾同治、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常治疗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
第5步配酒,以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