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人参的功能主治

人参的功能主治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羊骨功能主治

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粒

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粒""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皯蹭,治误吞铜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 忌】

《千金·食治》:"宿有热者不可食。"

郁金的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⑿《要药分剂》:"凉血。"

芍药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藿香的功能主治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牛膝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⑥张元素:"强筋。"

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孕妇能吃党参吗

孕妇能吃党参吗

尽量不要吃那些大补的食物,对胎儿不好,容易上火的也不要吃,比如辣椒。孕期适合凉补可以吃一些山药、莲藕之类的即营养又对胎儿好。

党参应用

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本品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常与黄芪、白术、山药等配伍应用;如血虚萎黄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气血两亏的病症,配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等。

党参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人参鹿茸怎么泡酒

人参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

鹿茸功能主治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人参鹿茸酒配方

原料:人参30g,鹿茸10g,上等白酒1500ml,冰糖50g。

制作过程:将人参、鹿茸、冰糖放入瓶中,加盖密封,60天后服用。

服用方法:每晚睡前饮20~50ml

功能主治:本药酒渐补下元,生精益血,壮阳健骨,最适合于肾阳虚衰型女子性欲低下的患者服用。

除了泡酒,鹿茸还可以和食物炖着服用或直接吃。如果想使鹿茸达到补肾健骨的效果,最好取1~2片鹿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这样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而中医讲究的“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用鹿茸也是如此。

人参和鹿茸泡酒的功效非常的好,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适当的尝试一番,但是对于一些内热人群还是尽量不要做,因为两者都是属于热性药材,服用后很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咽喉肿痛等一些上火的现象。所以还需要注意。

山药的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相关推荐

牛黄的功能主治

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 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⑧

肉桂的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

槐花的功能主治

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①《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②《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③《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④《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⑤《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⑥《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⑦《本草求原

榛蘑的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强筋 干榛蘑 壮骨。用于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 榛蘑是白蘑科食用真菌。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 榛蘑味道虽非常鲜美,但却因为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而干品的卖相不好看而未真正的打开中国市场,多半出口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榛蘑炖小鸡就是东北人招待贵客的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 榛蘑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

肉桂的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

麻根的功能主治

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利尿 ①陶弘景:"麻根汁煮饮之,主瘀血、石淋。" ②《唐本草》:"主产难,胞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 ③《本经逢原》:麻根捣什,治产难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熟守也。并治淋下血不止。

羊髓的功能主治

益阴补髓,润肺泽肌。治虚劳羸弱,肺痿,骨蒸,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痈疽,疮疡,目赤,目翳。 ①《别录》:"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 ②《千金·食治》:"却风热,止毒。" ③《食疗本草》:"酒服之补血,主女人风血虚闷。" ④《删繁本草》:"治肺虚毛悴,酥髓汤中用之。" ⑤《纲目》:"润肺气,泽皮毛,灭疤痕。" ⑥《随息居饮食谱》:"润五脏,充液,补诸虚,调养营阴,滑利经脉,却风化毒,填髓。"

紫草的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

红薯藤功能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云南中草

牛至的功能主治

解表,理气止痛。治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①《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治胃气痛,痧气。 ②《杭州药植志》:治感冒和吐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附方 ①治溃疡病:牛至、红木香各三钱,蒲公英一两,徐长卿二钱。水煎服。 ②治扁桃体炎:牛至一两五钱,加蜂蜜适量。水煎服。 ③治疖子:牛至、野菊花各三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 ④治蜈蚣咬伤:牛至捣汁外敷。(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