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的临床表现
多重人格的临床表现
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回避型人格的症状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佛教中有出世与人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人世则指普渡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入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则很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于是,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值得注意的是,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非一种病态,相反,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伯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吗 多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多重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人的情感、思维、意志行为与他所处的环境不协调以及患者本身的思维、情感、意志的不协调,以至于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发生了歪曲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与正常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在经受家庭变故、意外打击、暴力摧残等等一些不健康的并且对心理刺激强烈的事件后,可能会让人出现另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人格来面对这些经历的事件。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
注意留守儿童易得人格障碍
随着农民工患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人格障碍要特别注意。
有一个10岁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外祖父、外祖母家中。有一天,他向外祖母索要10元钱,外祖母只有5元钱给他,他哭着说:“不给我10元钱,我就死给你看!”外祖父、外祖母不以为然,他们正常下地干活,等他们回来之后,他们的外甥子吃了老鼠药,“躺在床上”,早已韶华名灭,命归黄泉了。这是留守儿童人格障碍血的教训!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要重视。人格障碍有哪些表现呢?
1、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2、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3、悖德型人格障碍
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4、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 “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5、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6、边缘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人格障碍
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边缘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一、行为异常与神经生化学异常有关,而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其神经生化基础,这提示许多人格的行为特征是由生物学决定而不仅仅是习得的。即使人格存在习得因素,继而也会导致神经生化的变化。因此,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得的神经生化水平是治疗的目标
二、药物治疗
①锂盐: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表现,故给予情感稳定剂锂盐是适当的。
②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对情感不稳定和冲动控制不良有效,如边缘型患者共患抑郁症则不宜应用卡马西平。
③纳曲酮:有文献报道阿片拮抗剂纳曲酮对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尤其是可以使用自我伤害行为减少。
④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机制是其抗冲动-攻击和抗精神病效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等,可同时拮抗多巴胺D2和5-TH2受体,5-TH2受体异常与焦虑、抑郁、精神病和自杀有关,因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控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出现的上述症状。
⑤抗抑郁药:奈法唑酮、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SNRI类药物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有效。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疗效低,不良反应大,其使用受到限制。
三、精神外科治疗
大脑一定部位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冲动行为,但手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四、教育、训练和安排
这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病人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
五、心理治疗
国内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BPD)的治疗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外学者都认同2个观点:①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相对比较好的预后。②对BPD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辅,治疗周期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治疗师入大量的精力,而且治愈率很低。
对人格障碍患者有益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和心理分析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认知分析治疗、人际间心理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长期情绪压抑会怎么样 损害表现之一:亚健康
性功能减退的判定标准常常与其本人病前的状况相比。一般男性在性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男性性欲减退易被发现。阳痿指男性生殖器缺乏勃起反应。
疼痛也是心理疾病常见的主诉,同时也最难处理。它受许多主观的、不可测量的因素影响,如:情绪、关注程度、人格、经历等。疼痛既可以是心理应激的症状,也可是心理应激的反应。心因所致疼痛以头颈部最多见。其次是腰背、四肢,呈现持续性或波动性。
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吗 哪些人群可能会出现多重人格
有研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父母双方均患有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几率为35%~68%,而正常人群仅为0.86%~1%。
临床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50%~60%在得病前具有某种性格特征,如表现的孤僻、性格内向、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过于胆小、好想入非非等。有学者把这些个性特征称为分裂性人格。
有不少专家发现,精神分裂症可在各种各样的精索因素影响下出现,如恋爱失败、婚姻破裂,学习、工作受挫等。调查表明,精神因素刺激而出现精神分裂者占总数的44%~77%。
据美国调查发现,生活贫困、经济条件低劣和居住在贫民区的最低社会阶层的人去,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较高。
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也被叫做分离性人格障碍,可以由严重情感创伤导致。这种心理疾病也有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如颞叶癫痫等疾病造成的长期有机损害,感觉剥夺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多重人格障碍可以发生在癫痫手术后,连接左右两个半脑的胼胝体被分裂开减少症状以及与严重癫痫有关的神经损伤后。
与创伤有关的多重人格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情感型人格障碍。患这种疾病的孩子往往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创伤,通常是身体或性虐待形式,但也包括孩子目睹过暴力或灾难现场。遭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可能会把自己与周围痛苦和可怕的现实分离开来,因此在他们年轻的思想中,创伤事件更像是一个电视节目。心灵采用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以分隔痛苦的回忆,往往会删除它们很多年以避免情感痛苦并难以应对这类可怕的经历。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不能记起童年时代的许多事情。并发现虽然不是所有经历过情感创伤的孩子会发展成人格障碍,但如果创伤持续或频繁发生,发展成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孩子没有时间恢复,并且分离思想和感情会开始发展成明显的个性。
独特个性因人而异,即所谓的“改变”。发展形成的改变可能与原来的个性很像或完全不同。不同可以包括性别,年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词汇和语言等。改变有时也表现出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心跳,体温,疼痛阈值和视力品质等。改变还对药物有不同反应,如身体健康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会遭受哮喘的折磨。
正常人格可能会占主导很多年,并且没有个性表面上的改变。在此期间,患者过的是普通生活并且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多重人格障阿碍。但在改变浮出表面时,许多病人会在改变控制下记不起过去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