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以喝中药吗 孕妇慎用的中成药
孕妇可以喝中药吗 孕妇慎用的中成药
孕妇慎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上清丸、霍香正气丸(水)。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片、安宫牛黄丸、附子理中丸、祛风舒筋丸、六神丸、十滴水等。
哪些中成药孕妇须慎服
毒性中药材 绝对禁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庄乾竹博士介绍,中药材中有很多是带有剧毒和毒性的,这一类药有明确的禁忌,禁止给孕妇使用。
毒性较强的中药,对胚胎有直接的伤害和腐蚀,服用后会产生毒性蓄积作用,引起胎儿畸变,甚至直接导致流产,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禁止使用。国家明确发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孕妇要禁用,此外还有一些药材也带有毒性,例如朱砂,抓方前一定询问有经验的中医。
四大类中药材 应当慎用
除了禁用药材,孕妇尤其是怀孕在3个月内的孕妇,应慎用的中药材主要有以下四大类:活血破气类、滑利攻下类、大辛大热类、芳香开窍类。
活血类中药材会刺激子宫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血随气行,气息一乱胚胎就有流产危险;滑利攻下类的更是作用剧烈,能刺激平滑肌,通利泻下、伤阴耗气,使胎儿不稳;大辛大热类中药辛热而燥,迫血伤津,对胎儿十分不利;芳香开窍类则辛温香躁、疏通气机,易损胎儿之气。
“慎用”不等于不用 需先权衡利弊
要提醒的是,“慎用”并不等于盲目地一味不用,如果病情实在需要,应该先权衡用药的利弊,因为当用药时不用,可能对身体伤害更大。
有的孕妇生病且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扛着不吃药,因此使病情严重,反而对自己和宝宝都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要明确的是,“慎用”的中药材并不等于“禁用”,建议先就医,让医生根据病情权衡用药的益处和风险后选择用还是不用。
此外,很多的中成药中配伍了许多禁用或慎用的中药材成分,这些中成药的数目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但购买时要多留心眼,一是看上面是否标明了孕妇为禁忌人群,二是当拿不定主意时先咨询专业药师,平时对慎用和禁用的药材列一个清单,做到心中有数。
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中成药对孕妇没有明确禁忌,但如果在孕期使用了却不对症,也会引起极大的副作用。
孕妇用药别走两极端
一个极端
擅自决定使用非处方药
“中成药安全副作用少”。抱着这样的心态,孕妇感冒发烧的时候,常常第一时间想到药店去购买中成药。不少孕妇上呼吸道感染后,就会去药店买vc银翘片、板蓝根等,以为这些药物对胎儿较为安全。
事实上,也有不少中成药是孕妇禁用的。魏立平指出,以VC银翘片为例,此药是复合制剂,含有维生素C、银翘片、对乙酰氨基酚,而后者孕妇需慎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那么,在孕期禁止使用的一些中成药有什么呢?据了解,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至宝丹、六神丸、小活络丹、牛黄清胃丸、牛黄清火丸、伤湿止痛膏、复方当归注射液、苏合香丸、十滴水、云南白药、三七片、益母膏、麝香壮骨膏、七厘散、小金丹、百降丹等。这些药物有可能引起流产。
可见,中成药对孕妇也并非百分百安全。而服用中成药时,一定要认真地看药物说明书,如果上面写着有孕妇禁用或者孕妇慎用,那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而不是自己擅自决定来用药。
另一极端:
坚决不用药,孕妇胎儿都受害
在临床上,曾经遇到这样的孕妇,生病了坚决不用药,担心影响到胎儿。有一位孕妇怀孕八个月,但她不小心患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建议给她立即用药,但是她看医生要用药,就特别害怕,甚至就不去医院了,直到发生肺炎,出现严重缺氧的症状才去就医,结果孩子早产,妈妈自己由于呼吸循环衰竭,没有抢救过来。
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值得的,孕妇患上呼吸道感染,用一些抗生素完全可以解决的。
在怀孕早期得了感冒、发烧,或者炎症感染,有些药物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比如说像青霉素、头孢类的药物,在妊娠早期或妊娠期使用是相对安全的。所以,有些孕妇感冒了、发烧了,扛着不用药,因为怕用药以后影响胎儿,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什么时候服药后对胎儿有影响?
卵子在体内可以存活2-3天,精子则可以活48小时,从受精到着床,形成胚胎,这段时间服用了一些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心。魏立平说,原因有以下两点:
(1)在卵子受精后1周内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
(2)如受精1-2周内用药,受精卵已种植于子宫膜,但组织尚未分化,药物产生的影响除流产外,并不引致畸形,属安全期。
服用药物后对胎儿影响最大的关键期是在受孕后的3-12周左右,因为此时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在这个时候使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
专家强调,在此时期不必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的保健品和滋补药。如必须用药,需要谨慎安全用药。
Tips
孕妇不能用的西药有哪些?
◇四环素:致牙釉质形成不全,骨骼、心脏畸形等。
◇氯霉素: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征)。
◇庆大霉素: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阿司匹林:致胎儿小、畸形,引起新生儿出血及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
◇扑热息痛: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消炎痛:引起黄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安定:可致胎儿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以上药物在妊娠期限都要禁用或慎用,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要做到用药单一、剂量小、时间短。
孕妇要慎用中药
催吐药的瓜蒂、藜芦等;麻醉药的闹羊花;破瘀通经药的干漆、三棱、莪术等,还有剧毒药水银、斑蟊、川乌等。慎用的是烈性或有小毒性的药物,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冬葵子、磁石、牛蒡、半夏、常山、贯众等等。
除了以上药物之外,是否其它中药就可放心使用呢?也不尽然。在中医药这个仓库中,药物洋洋洒洒足有几千种,各有短长与利弊。对于孕妇来说,尚须分辨其良善与权衡其利害。国内曾有学者从现代毒理学角度探讨孕妇忌服或慎服的多种中药,发现有44种中药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的重要器官出现光镜下可以识别的病理损害。这些列入"黑名单"的中药中,有些是我们很熟悉的,如疏风解表的桑叶、清热解毒的蒲公英、野菊花,还有天花粉、虎杖、半边莲、野百合、青蒿、独活、苍耳子、马兜铃、银杏、泽泻、木通、延胡索等。
有些中药也许对母体无害,但却有可能损及妊娠中的胎儿,包括引起产前产后的胎儿发育障碍、胎儿畸形或死亡等等。也有学者曾以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分别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逐个进行筛选实验,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对胚胎有毒性的中药“黑名单”上就有:明显诱发染色体畸变效应的槐花、杜仲、黄芪、茵陈、熟地、红花等十三种中药。对胎儿有损的还有半夏,包括一些抗癌药物;作为黄连、黄柏、十大功劳的主要有效成分的黄连素也被证明,其静脉注射可能对胎儿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和导致胎脑发育障碍,槐实、紫苑、龙胆草、黄芩等也含有某些成分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诱变性。
以上的研究报告中关于中药对于人类母胎的损害是否确实尚难确定。这是因为这些研究,都是以单味药,且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而其实验所用的剂量,相对于人体体重计算,却是大大地超过临床治疗处方常用量。而祖先留给我们的医学遗产之一的方药,却是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来的,又以人体为治疗对象,其方剂君臣佐使多为复方,且剂量偏少。动物与人,单味与复方……都存在着种种差异,这种实验结论,很难直接推论于人类,也许古人认识有限,也许今人实验有误。因而要全面正确评价某些中药对孕妇、胎儿的损害,尚需要我们的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孕妇不能吃哪些药
1、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四环素可抑制骨骼发育;链霉素、庆大霉素类药物可损害胎儿脑神经,导致先天性耳聋,还会损害肾功能;新霉素可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白内障以及智力障碍等。
2、镇静催眠类药物:苯妥英钠、安宁等药物,可导致胎儿肢体、面部及脑等的发育异常。
3、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乙烯雌酚、雄激素、炔孕酮、炔雌醇、甲羟孕酮、甲基睾丸素、同化激素等对胎儿亦有致畸作用。
4、抗凝血药物:如双香豆素、肝素、阿司匹林等,可能导致胎儿头畸形,并可诱发胎儿出血性疾病。
5、酚噻嗪类精神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6、泻药:妊娠期禁用,以免发生反射性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流产。
7、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物:如他巴唑等,均有致畸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8、抗癌类药物:如更生霉素、环磷酰胺、塞替派等,可导致无脑儿、脑积水、唇裂、输尿管缺损、四肢及眼部畸形等。
9、中成药:凡说明书上注有“孕妇忌用”或“孕妇慎用”的中成药皆不宜服用。中草药制剂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多种多样,所以孕妇要慎服中成药。
孕妇喝中药孩子会黑吗
孕妇喝中药孩子不会黑。有的孕妇认为喝中药会使胎儿的皮肤变黑,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喝中药能吃鱼吗
喝中药可以吃鱼的。但治疗湿疹最好是不要吃鱼。
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称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的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的食物,都应根据病情予以避免。又如患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病人,在服药时,不能吃鸡、羊、猪头肉、鱼、蟹、虾、韭菜、发菜等食品。
中药有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作用上又有升、降、沉、浮的区别,因而在配伍上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的结果。因此在应用中成药上也应注意各药间的配伍。
在服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期间还要注意对某些饮食的禁忌,一般要忌食生冷、腥擅油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由于病情、药性和食性的不同,具体到某些疾病,其饮食禁忌各有不同,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说明。对含有较强毒性和猛烈药性的成分及有损害母体及胎儿的中成药应为妊娠妇女禁用或慎用;慎用药包括通经去癖、行气破滞、辛热燥烈和滑利通窍成分的中成药。
不能喝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雄鸡、鲤鱼、猪血。,一般吃中药不能喝茶、喝绿豆汤。还有个别的药忌食用狗肉、牛肉、羊肉等。吃中药的时候一般不能同时食用萝卜。
总之,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吃药”和“忌口”相结合,个别病人个别对待,这样才能达到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
怀孕期不能吃什么药
一、孕妇不能用的西药
1、四环素:致牙釉质形成不全,骨骼、心脏畸形等。
2、氯霉素: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征)。
3、庆大霉素: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
4、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5、阿司匹林:致胎儿小、畸形,引起新生儿出血及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
6、扑热息痛: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7、消炎痛:引起黄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8、安定:可致胎儿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以上药物在妊娠期限都要禁用或慎用,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要做到用药单一、剂量小、时间短。
二、孕妇不能用中成药
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至宝丹、六神丸、小活络丹、牛黄清胃丸、牛黄清火丸、伤湿止痛膏、复方当归注射液、苏合香丸、十滴水、云南白药、三七片、益母膏、麝香壮骨膏、七厘散、小金丹、百降丹等。这些药物有可能引起流产。
中成药对孕妇也并非百分百安全。而服用中成药时,一定要认真地看药物说明书,如果上面写着有孕妇禁用或者孕妇慎用,那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而不是自己擅自决定来用药。
孕妇喝中药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喝中药对胎儿有影响。孕妇如需要喝中药,必须要由医生开处方,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乱服、久服,以免危害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孕妇服中药不慎会引起流产吗
孕妇服中药不慎会引起流产吗?孕妇服用中药也必须谨慎,尤其在孕早期,除非有确切指征,不要随便服用中草药。
孕妇禁用或慎用中药的原因有:第一,有毒,临床不良反应明显,可引起腹痛、眩晕、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第二,药性大辛、大热或有破气破血作用,有弓1起流产或早产可能。
第三,中药种类繁多,除了禁用和慎用的40余种外,其余中药是否完全无害,还有待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
历代中医药学对孕妇服用中药文献记载较少,据有关记载和中医妇科的临床经验,孕妇禁服的中药有:
藜芦、巴豆、蓖麻子、牵牛子、芦荟、番泻叶、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皂荚、皂角刺、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天南星、三棱、莪术、干漆、阿魏、马钱子、狼毒、水蛭、虻虫、斑蝥、蜈蚣、蟾酥、麝香等。
孕妇慎用的中药,虽不属禁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枳壳、枳实、牛膝、肉桂、半夏、冬葵子、乳香、没药、朱砂、雄黄等。
喝中药的禁忌
1、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2、孕妇服用中药应当谨慎。由于西药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妇对中成药更加青睐。但部分中成药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谨记的是,孕妇对清热类、祛风除湿类、消化导食类、泻下类、理气类、开窍类、驱虫类、祛湿类等多种类型的重要应当谨慎对待。
3、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4、慎用民间中药偏方。在我国民间,很多人乐于听信所谓神奇的重要偏方,来治疗一些棘手的病症。这些偏方民间流传,很多并无医学药典记载,有些或许有效,但并非所有民间偏方都是正确的。在面对民间重要偏方时,应当咨询正规医师,了解相关药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决定是否采用。
5、中药汤剂忌过夜服用。我们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药汤内服。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包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其他如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过夜后,不仅药效降低,更可能导致细菌繁殖,造成药液发馊变质。因此,吃中药应注意当日煎,当日服,切不可服用过夜中药汤剂。
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禁忌,因为中药是有很多的药物搭配起来的,是经过检验的,如果不注意的话,是很容易导致毒性的并且还有可能减少成效,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孕妇不能吃什么中药材 孕妇慎用的中药材
这类药材需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对孕妇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但必须强调指出,除非必要时,一定要避免使用,以防发生流产早产等意外。这类药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这类中药材有的辛温活血、形散走窜,容易耗血动血,可能使子宫及盆腔充血,并增强子宫收缩,从而导致流产,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红花、桃仁、牛膝、乳香、没药等。
这类中药材有的下气破气,行气能力强,可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而引起流产,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枳实、川楝子等。
这类中药材因攻下能力较强,有损胎气,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这类中药材有的具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可能兴奋子宫或者影响胎盘循环,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车前子、薏苡仁、木桶、冬葵子等。
这类中药材辛热燥烈,容易伤阴动火,可能引起早产流产,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这类中药材有的清热能力强,比较寒凉,容易损伤脾胃,比如石膏、芦根等,而清热常用药牛黄因泻下能力强可能导致流产,需要慎用或忌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孕妇服中药不慎会不会引起流产
孕妇服用中药也必须谨慎,尤其在孕早期,除非有确切指征,不要随便服用中草药。孕妇禁用或慎用中药的原因有:第一,有毒,临床不良反应明显,可引起腹痛、眩晕、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第二,药性大辛、大热或有破气破血作用,有引起流产或早产可能。第三,中药种类繁多,除了禁用和慎用的40余种外,其余中药是否完全无害,还有待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
历代中医药学对孕妇服用中药文献记载较少,据有关记载和中医妇科的临床经验,孕妇禁服的中药有:藜芦、巴豆、蓖麻子、牵牛子、芦荟、番泻叶、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皂荚、皂角刺、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天南星、三棱、莪术、干漆、阿魏、马钱子、狼毒、水蛭、虻虫、斑蝥、蜈蚣、蟾酥、麝香等。
孕妇慎用的中药,虽不属禁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枳壳、枳实、牛膝、肉桂、半夏、冬葵子、乳香、没药、朱砂、雄黄等。
妊娠期慎用和禁用的中成药
1.泻下类
即有通泻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水饮、润肠等作用的中成药。如麻仁丸、润肠丸等。围攻下之力甚强,有损胎气。
2.祛风湿痹痛类
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因其有活血之牛膝及辛热之川乌、都有损胎儿。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小活络丸、虎骨追风酒、华佗再造丸、伤湿止痛膏等。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应禁用。
3.消导类
即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一类的中成药。如山楂化滞丸、六味安消散、大黄清胃丸、槟榔四消丸等,都具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4.清热类
即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温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火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等。
5.理气类
即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开胸顺气丸等,因其多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6.理血类
即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络、止血功能的中成药。如小金丹、脑血栓片、小金丸、消栓通络片、舒胸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7.开窍类
即具有开窍醒脑功能的中成药。如通关散、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流产。
8.驱虫类
即具有驱虫、消积、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流产、胎儿畸形等,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
9.祛湿类
即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浊、湿滞的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结石通等,因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
10.疮疡剂
以解毒消肿、托里排脓、生肌敛疮为主要功能的中成药。如祛腐生肌散、疮疡膏、败毒膏等含大黄、红花、当归为活血通经之品,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核膏、百降丹因含剧毒药较多,恐致孕妇流产。
除上述外,下列中成药也属孕妇禁用或慎用的范围。如当归龙荟丸、十二味翼首散、木瓜丸、痧药、跌打活血散、牛黄解毒丸(片)、九分散、失笑散、化症回生丸、九气拈痛丸、十一味能消丸、玉真散、暖脐膏、木香槟榔丸、丁公藤风湿药酒、控涎丸、再造丸、纯阳正气丸、五味麝香丸、云味安消散、痛经丸、活血止痛散、冠心苏合丸、红灵散、医痫丸、醒消丸、消石滚痰丸、控涎丹、外用气管炎膏、胃气痛片、心腹气痛片、更衣片、金匮备急丸、逐水舟车丸、促景十枣丸、行军散、红灵丹、通窍散、痧气散、玉枢丹、解暑片、牛黄至宝丹、紫雪散、清热解毒丸、癫正丸、阳和膏、牛黄醒消丸、梅花点舌丹、伤痛宁片、香桂活血膏、七厘散、跌打丸、治伤消阏丸、宝珍膏、狗皮膏、复方当归注射液、鸡血藤浸片、舒筋活络丸、祛风活血丸、益母膏、妇科金丹等。
对于怀孕的妇女,在使用中成药治疗时,应注意药物包装或说明书上“孕妇禁用”或“孕妇慎用,,的说明。另外,有些为了堕胎、改变胎儿体位或改变胎儿性别所使用的偏方、验方,都含有妊娠禁用或慎用的中药,使用后既不能达到以上目的,而且还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如急性中毒,大出血或不全流产、死胎、畸形胎儿及小样儿等。因此在妊娠期间患病需用中药治疗时,应找医生诊治,不能滥用中药,以免给自己和胎儿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中药孕妇禁忌有哪些呢
孕妇服药禁忌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的药物是绝对不能服用的,多是毒性强或者药性猛烈的,像巴豆、斑蝥、麝香等类,慎用的药物包含大寒、大热、破血、破气类的药物,如红花、大黄、肉桂、干姜等等。
一般来说,这九类中药孕妇是不能吃的:理血类、泻下类、祛湿类、理气类、驱虫类、清热类、消导类、祛风湿除痹类、疮疡类。这九类药包含的药物就很多,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仔癀、麻仁丸、大山楂丸、七厘散、华佗再造丸、驱虫片、十香止痛丸、败毒膏、利胆排石片等等等等,一般情况下,要服用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示服用,不要自己胡乱吃胡乱进补。
1、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片子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
2、祛风湿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损胎儿。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丸、天麻丸、华佗再造丸、伤湿祛痛膏等。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禁用。
3、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化积作用的一类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清胃和中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上面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揭示了中药孕妇的一些禁忌,在此我衷心希望正在怀孕的妈妈们都能认真阅读上述内容,这样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才能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才能发挥出中药更多的作用及功效。当然我也希望孕妇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意,适当的添置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