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原则吃肉更健康
四个原则吃肉更健康
海鱼降血脂。在所有肉类中,海鱼最适合老年人。海鱼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改善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
羊肉滋补防寒。中医认为,冬季人体阳气潜藏于体内,易出现手足不温、气血运行不畅等情况。羊肉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胃的作用,对气血亏虚所致的疲乏无力,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具有良好疗效。此外,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肉类巧搭配。烹饪时,不同的肉类搭配不同的食材,能起到绝妙的补益效果。
猪肉配板栗(如猪肉焖板栗),有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鸡肉配蘑菇(如小鸡炖蘑菇),不仅味道鲜美,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牛肉配土豆(如土豆烧牛肉),有补脾胃的作用。羊肉配萝卜,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鱼肉配豆腐(如鱼肉豆腐汤),可使二者的氨基酸互补,营养加倍。
每日不宜吃过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摄取动物蛋白45克。这些蛋白除了从肉类中摄取外,还可通过牛奶、蛋类等补充。
吃素和吃肉哪个更健康
素食者因为缺少动物来源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铁等营养素缺乏,如果真的不想吃肉,最好能够从其他食物中获取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
多吃豆类可补足蛋白质
动物性食物中的肉类、蛋类、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植物性食物中只有豆类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在体内利用率较高,属于优质蛋白质来源。
所以,对于只吃植物性食物的素食者来说,需要注意多吃豆类以获取充足的优质蛋白。
维生素B12可通过发酵食品获得
因为维生素B12只存在动物性食物中,如果是完全素食者,将难以通过食物获取充足的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容易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受到毒害和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乳及乳制品中也含有少量。蛋奶素食者可以通过鸡蛋,牛奶、酸奶、低脂奶酪和其它乳制品,及发酵食品等获得维生B12。
钙铁锌的摄取很重要
钙、铁、锌都是素食者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如果是蛋奶素食者,可以通过奶类、蛋类摄取部分钙、铁、锌。
但如果是完全素食者,则需要从深绿色蔬菜摄取钙、铁,从全谷类摄取铁、锌,从豆类摄取钙、铁、锌。但有些营养素因为受到植物中的草酸、植酸等的影响,导致它们在人体的吸收率并不高。
维生素D也必不可少
一般而言,维生素D在完全素食者的饮食中含量比较低,如果他们每天晒太阳的时间充足,倒也不是什么问题。但其实,只是单纯靠日晒来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并不是一种可靠的做法。
常见含维生素D比较多的食物有:含脂肪高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等,瘦肉和奶中也有少量维生素D。
所以,对于某些只是不吃红肉(猪牛羊)或接受鱼类的的半素食主义者来说,可以通过吃富含脂肪的鱼,如鲑鱼,鲭鱼和沙丁鱼等来获取部分维生素D。
四、给素食者和肉食者的饮食建议
给素食者的建议:
尽量吃种类多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豆制品、坚果、种子类,以及低脂肪的乳制品和蛋类等,同时兼顾红、黄、绿、黑、白等多种颜色的搭配。
主食以全谷类、薯类、杂豆类为主;吃足量的豆类、豆制品、奶类,以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尽量多吃深绿色蔬菜;适当控制水果食用量;吃发酵食品(如酸奶、豆豉)、菌类等补充维生素B12;
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例如做饭时控制油、盐、味精等的使用量,平时少吃甜点等精加工食品。
不因为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盲目从其它食物进行大量补充。
例如,为了补充蛋白质,不应吃大量高脂肪的奶酪来替代肉类,而应选择低脂肪的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学会看懂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以便更好地选择食物。
如果有可能,多选择一些营养强化的食物,如谷物、面包、果汁等;
必要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这对于完全素食者尤为重要。
不提倡儿童、青少年、孕妇、贫血者、消化不良或有胃肠疾病患者,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吃完全的素食,如果需要遵循更严格的饮食,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给肉食者的建议:
肉类以精瘦肉鱼虾鸡等为主,不吃或少吃肥肉;优先选择新鲜未加工肉类;多煮炖拌,少煎炸烤;控制吃肉的量,对于肾功能损害、有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胆囊炎和胆结石,以及痛风、过敏等患者要尤其注意。
增加深绿色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豆制品的摄取量;吃适量的奶类、蛋类和坚果、种子类,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并控制适当的摄取量,同时加强运动。
总而言之,不管是偏素食还是偏肉食的做法,都容易导致营养不平衡,应在考虑自身营养需要、生理状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保证营养全面均衡,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健康吃水果四大原则
原则一:吃水果的时机
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即空腹血糖能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就满足享受水果的先决条件了。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先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选择水果。
原则二:吃水果的时间
水果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一小时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原则三:吃水果的种类
各种水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6%~20%。应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较慢的水果。后者对不同的糖尿病人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作出选择。一般而言,西瓜、苹果、梨、橘子、猕猴桃等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人较为合适,而香蕉、红枣、荔枝、菠萝、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原则四:吃水果的数量
根据水果对血糖的影响,每天可食用200g左右的水果(可提供约90千卡的热量),同时应减少半两(25g)的主食,这就是食物等值交换的办法,以使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
哺乳期健康饮食四原则
哺乳期要均衡饮食
母乳喂养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可能你自己吃得并不好,但你的乳汁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不过,饮食不良虽然不会影响到喝奶的宝宝,但并不意味着你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你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宝宝,你要注意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
把给宝宝哺乳当成是坚持健康饮食习惯的推动力吧,就像你在怀孕期间做的一样。多吃全麦及谷类食品、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钙和铁的食物。当然,如果你偶尔“款待”自己吃些甜食,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吃得好并不等于要吃得多。过去,专家们曾建议哺乳期的妈妈每天额外摄入500卡热量。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哺乳期的妈妈没有必要增加热量。另外,由于你的能量需求取决于你目前的体重以及活动量,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推荐量可以适合每一个人的情况。
哺乳期要慢慢节食
哺乳期可以节食,但一定不能太快。健康的低脂肪类饮食,再加上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你逐渐降低体重,每周大约减重0.5~1千克最理想。
如果你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则会对你的宝宝造成伤害,因为那些通常储存于脂肪中的毒素会被释放出来,进入你的血液循环,最终提高你乳汁中污染物的含量。如果在最初6周后,你每周降低的体重超过1千克,你就需要多补充一些热量了,也就是说,你要多吃一点了。
如果你以为必须给宝宝断奶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你大可放心:哺乳有助于消耗你的身体在孕期为此而储备的脂肪。所以一些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在母乳喂养期间会自然减轻。但是,你最好计划用10个月到1年的时间来恢复到你怀孕前的体重,毕竟这些重量也是慢慢长出来的。
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新妈咪的是,在生下宝宝之后的至少6周以内,千万不要考虑节食减肥的事情,因为在哺乳的最初几周内,如果过于严格地控制食量,会大大减少你的泌乳量,直接影响对宝宝的正常哺乳。
哺乳期注意多喝水
在母乳喂养期间,你的身体会流失很多水分。虽然这并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但你仍然应该尽量做到每天至少喝8杯水(每杯约250毫升),以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我们给你的另一个建议是“渴了就喝”,也就是说,只要你感觉自己有需要,就随时喝水。但注意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这反而会让你脱水。
哺乳期注意补铁
分娩之后,你也许觉得自己不用像孕期那样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了,但很多健康指导专家都建议你在哺乳期间继续服用这类孕期补充剂,因为里面添加了铁。
另外,如果你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你体内的铁含量偏低,医生可能也会为你推荐铁补充剂。
健康喝水把握四大原则
适量饮水。成人每天需要摄入1500到2500毫升的水分,出汗量大、活动量多和体重较重的人需要的饮水量也大,所以,每天最好按照身体的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满足新陈代谢的要求。
健身前后要补水。健身前30分钟可以喝100到150毫升的水,如果健身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中间需要补充100到120毫升。另外,运动后要按照在运动前后体重差的150%来补充丢失的水分。
饮水温度要适宜。喝水不能贪凉,10℃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有好处。
尽量做到餐前喝水。有的研究认为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会影响消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如果需要减肥的人不妨在吃饭前20到30分钟喝100到150毫升的水,这样既不会太伤胃,又达到了让胃部有一定饱胀感的作用。
四个原则吃肉更健康
天气冷了,老年人不能老吃清淡的食物,也要适当的补充一些肉类食物,给身体补充能量,冬天,是吃肉的好时候,老年人饮食应荤素搭配,适当吃些肉,有益健康,但吃法却很有讲究。
海鱼降血脂。在所有肉类中,海鱼最适合老年人。海鱼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改善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
羊肉滋补防寒。中医认为,冬季人体阳气潜藏于体内,易出现手足不温、气血运行不畅等情况。羊肉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胃的作用,对气血亏虚所致的疲乏无力,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具有良好疗效。此外,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肉类巧搭配。烹饪时,不同的肉类搭配不同的食材,能起到绝妙的补益效果。
猪肉配板栗(如猪肉焖板栗),有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鸡肉配蘑菇(如小鸡炖蘑菇),不仅味道鲜美,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牛肉配土豆(如土豆烧牛肉),有补脾胃的作用。羊肉配萝卜,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鱼肉配豆腐(如鱼肉豆腐汤),可使二者的氨基酸互补,营养加倍。
每日不宜吃过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摄取动物蛋白45克。这些蛋白除了从肉类中摄取外,还可通过牛奶、蛋类等补充。
老年人怎样吃肉更健康
多炖少炒
炖肉鲜嫩柔软,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炖肉较为适宜。肉类采用炖食的方法,饱和脂肪酸可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所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营养更好。
注意搭配
1.猪肉、牛肉宜搭配豆制品: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浆,使胆固醇与脂肪颗粒变小,悬浮于血浆中,不在血管壁沉积,能防止斑块形成。
2.蘑菇和鸡肉搭配,蘑菇含有丰富的鸟苷酸盐,鸡肉含有丰富的肌苷酸盐,两者同时烹制时会释放出游离的谷氨酸钠,从而使鲜味大增。
3.鱼肉和豆腐搭配较好,豆腐含钙多,而鱼肉中丰富的维生素D,能加强人体对钙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肉中的蛋氨酸含量丰富;鱼肉中苯丙氨酸含量较少,而在豆腐中含量高。两者混合食用,可取长补短,提高营养价值。
减肥期间晚餐怎么吃 吃饱不吃撑
减肥的人都知道要严格的控制饮食中摄取的热量,而在减肥期间不管是吃什么,都要遵循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吃饱不吃撑,千万不要不吃,那样的挨饿反而会让人变得暴饮暴食,不仅伤身体,还会造成减肥失败。
吃素和吃肉哪个更健康
一、素食者和肉食者一般都吃些啥?
素食者一般只吃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坚果、种子类,也可能同时吃奶类和蛋类,后者被称为“蛋乳素食者”;
那些不吃各种动物蛋白,包括肉类、鱼类、禽类、乳类和蛋类的素食者被称为“完全素食者”,有些更严格的素食者甚至连动物制品(如蜂蜜)都不吃。
肉食者则吃大量鱼虾畜禽肉,吃较少的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及豆制品等食物。
二、偏素食和偏肉食给健康带来的影响
素食者因为食用较少的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胆固醇、总蛋白和动物蛋白质,食用较充足的膳食纤维、低聚糖、水溶性维生素、钾等矿物质、抗氧化物质及植物化学物等,的确能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好处。
例如:降低肥胖症、心脏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甚至胃癌、结肠癌等癌症的风险。
但是,完全素食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一般难以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尤其对于女性,很容易产生疲倦、脱发、皮肤松弛、贫血、免疫和应激能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影响受孕等。
偏肉食的人通常能摄取充足的优质蛋白、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对身体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等的不足,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同时,过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蛋白质饮食还可能导致肾功能的损害和骨密度的降低,尤其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危险,可能加重糖尿病肾病。
寒冷冬季巧吃羊肉更健康
△羊肉250克,猪脚1只,同煮汤后加少量食盐和调料。日食2次,连食1周。主治产后无乳、少乳。
△羊肉150克,粳米100克,生姜5片。共煮粥,加油、食盐调味。治体虚怕冷,腰酸腿软,肾虚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血虚经痛。
△羊肉1000克,甘草、当归各10克,食盐、生姜、桂皮、八角及水适量,小火焖熟。既是上好的冬令补品,又能治老人感冒,风寒咳嗽,体虚怕冷,腰酸腿软,小便频数。
△羊肉加黄芪、鱼鳔、水煎服,治遗尿、小便频数。
△羊肉250克,煮烂,再加鲜山药500克,糯米250克,煮成粥。早晚各食1次,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腰酸尿频,体弱畏寒。
△羊肉500克,黄芪、党参各30克,生姜25克,当归20克同煮。食肉喝汤,治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多汗,手足冷。
△羊肉2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葱白10克,共煮,加食盐等调料,吃肉喝汤,治虚冷反胃,寒疝及感冒。
△羊肉加生姜、肉桂、蔻仁、茴香等调料。煮熟切片食用,治脾肾虚寒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腰膝冷痛。
羊肉膻味较大,1000克羊肉加甘草10克,料酒、生姜适量,共烧滚一下,其膻味即可消除。
注意:羊肉忌铜器,反半夏、菖蒲,亦不宜与南瓜同食。
△羊肉与虾米、姜、葱作羹,可补肾。
吃肉的健康的饮食原则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世界上的食物各种各样的都有,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可以说每一种食物都至少可以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因此平衡膳食,荤素搭配适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各年龄人群适当多饮奶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 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入的猪肉过多。应适当多吃鱼、禽肉,减少猪肉摄入。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还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动物肝脏的食用原则 吃猪肝搭配大豆更健康
在吃猪肝的同时,可以适当吃一些大豆及豆制品,因为大豆中所含有的豆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类似,可以在肠道内与胆固醇争夺吸收率,这样就会减少人体对猪肝中胆固醇的吸收,这样搭配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