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有哪些
妇科恶性肿瘤有哪些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女性的健康问题也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今天针对于妇科的恶性肿瘤有哪些的问题和大家科普一下。
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致分为四类;子宫颈癌;输卵管肿瘤;子宫内膜癌;绒毛膜癌四大类。子宫颈癌大家听起来或许并不陌生,它在世界的各地都会有女性发生这样的问题,从而也是人体最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之一。它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宫癌瘤中占据首位,而且还是女性中各种恶性肿瘤中最最多见的肿瘤。在我国的女性患病数据统计中,发现发病率的地区也有明显性的差异,其中农村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城市的发病率,还有就是高原地区的发病率也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发病率。在年龄的方面也会有这样的差异,在我国患病的年龄多以40-50岁的为最多,60-70岁又是一大高峰期,基本在20岁之前的很少见。
输卵管肿瘤在我国还是甚为少见的,但是输卵管良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还是相对多见的。比如乳头状瘤,血管瘤,不滑肌瘤,脂肪瘤等等。输卵管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的两种,绝大多数为继发癌,主要是通过淋巴道进行的转移,其症状以及体征还有治疗都是取决于原发灶,预后不良。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也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的肿瘤,仅次于子宫颈癌。但是其患病的年纪一般都在60岁左右,而且多见于老年的妇女。此类病是为激素依赖型的疾病,与高雄激素水平有很大的关联。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在妇科的恶性肿瘤类别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通过滋养细泡从而让细跑失去了其原来的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逐渐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坏死出血等严重破坏,并早期就通过血行转移到自他的内脏组织,从而逐渐就是导致死亡的发生。
综上所述,还是呼吁女性朋友要时刻关爱自己的身体,如果发现一些异常要及时到肿瘤医院检查治疗,且不可延拖至后冲到到达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
卵巢肿瘤多大是恶性的
卵巢肿瘤多大是恶性的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卵巢恶性肿瘤还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卵巢肿瘤的发病因素不清,但环境和内分泌影响在卵巢肿瘤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 卵巢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早期并无特殊症状,一且出现症状如腹痛、下腹肿块、腹水等情况就诊,此时多属良性肿瘤有并发症或恶性肿瘤晚期。一般临床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特点、局部体征及妇科检查可初步确定是否为卵巢肿瘤,并对良性或恶性作出估计。卵巢囊肿化学治疗为卵巢囊肿的主要辅助疗法。
如何区别良性恶性卵巢肿瘤
只要病人与医生合作,经过必要的检查,要判别卵巢囊肿的性质是不难的。病人掌握了基本知识,自己也能猜测几分。一般说,良性卵巢囊肿的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囊肿增大较慢,病程较长;肿块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可移动;无腹水,病人的自我感觉良好。但恶性卵巢囊肿则不同,病人多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可有时发热,很快消瘦;肿块增长很快,病程短,肿块表面可有结节,常伴有腹水。如果出现恶性征候,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出现了卵巢肿瘤是十分严重的,但是女性们也一定要多了解这个疾病的知识,了解良性以及恶性卵巢肿瘤的区别,出现了就要及时的治疗,不要恐慌,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做好自我调节,而且在治疗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缓解疾病的痛苦。
哪些女性不能吃避孕药 妇科疾病困扰
比如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以及各种妇科恶性肿瘤,这些疾病与女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避孕药的孕激素、雌激素可能会影响病情。
阴道肿瘤的预防
预防阴道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普及妇女保健卫生知识,定期进行妇科普查,如发现妇科疾病,积极治疗,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努力祛除肿瘤的发生因素。一旦发生肿瘤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阴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阴道的良性肿瘤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瘤、黏液瘤和乳头状瘤等,与其组织学来源名称相当,阴道良性肿瘤一般不产生明显症状。阴道恶性肿瘤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在阴道壁组织中的病变。其中有原发性的,亦有继发性的。继发性多由宫颈癌、外阴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转移而来;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左右。
女性阴道肿瘤之阴道纤维瘤主要来源于阴道壁的结缔组织所含的弹性纤维。这种肿瘤很少见,常常是单个生长,质硬,有蒂,基底部活动,有不明显的包膜,多发生在阴道壁上。肿瘤小者无明显症状,增大时可出现阴道下坠感或性感不快。肿瘤较小无症状者,可定期行妇科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
另外做到对阴道肿瘤的预防还要注意:
1.积极治疗疾病,如阴道白斑、慢性炎症及溃疡。
2.凡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3.阴道癌治疗后要坚持3~6个月复查一次,均应该进行细胞学检查,再次出现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应随时就诊。
阴道肿瘤
阴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阴道的良性肿瘤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瘤、黏液瘤和乳头状瘤等,与其组织学来源名称相当,阴道良性肿瘤一般不产生明显症状。阴道恶性肿瘤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在阴道壁组织中的病变。其中有原发性的,亦有继发性的。继发性多由宫颈癌、外阴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转移而来;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左右。
阴道由黏膜、肌层及血管、淋巴管组成。黏膜上皮为典型鳞状上皮,上皮下血管丰富,其中有淋巴小结及结缔组织;肌肉层由内为环行、外为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组成,其间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及小静脉。
正常阴道没有腺体存在,但偶可发现孤立的迷走的隐窝,并由此形成含有液体的潴留性囊肿,并非赘生性或增生性肿瘤。一般囊肿上皮多来源于胚胎时期的苗勒氏管,中肾管及泌尿生殖窦。卵巢冠纵管囊肿来源于午非氏管的事迹。
阴道鳞状上皮癌占多数,为阴道恶性肿瘤的93%,腺癌次之,约占4%~5%;其他如恶性黑色素瘤、葡萄状肉瘤、内胚窦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和血管肉瘤等更为罕见。不同细胞类型的阴道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不同,鳞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老年妇女,内胚窦瘤、葡萄状肉瘤好发于婴幼儿,青春期好发腺癌和葡萄状肉瘤,生育年龄妇女平滑肌肉瘤发生率高。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科普知识
子宫颈癌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在50~55岁,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早婚、性生活紊乱、多产、种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HPV16、18、31、33等高危型为主。病理上可分为以下类型: 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陈小祥
1.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即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表现为上皮底层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并出现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异型改变。CIN分为三级,CINⅠ级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CINⅡ级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2/3,CINⅢ级指异型细胞几乎累及全部或累及全部上皮层(原位癌)。若侵及宫颈腺体腺上皮则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宫颈浸润癌
异型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侵及间质,即为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 uteri)。
(1)鳞状细胞癌 占宫颈癌的80~85%。
①巨检 早期仅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
②镜检
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润间质,深度≤5mm,宽度≤7mm。
浸润癌:浸润间质的范围超出了镜下早期浸润癌,在组织学上分为Ⅰ、Ⅱ、Ⅲ级(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2)腺癌 占15~20%。
①巨检 多来自宫颈管内,呈浸润性生长,可使宫颈管呈桶样改变。
②镜检 包括宫颈粘液腺癌、恶性腺瘤及腺鳞癌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是因为肿瘤破溃所致。外生型癌出血较早而量多,内生型出血较晚。
2.阴道排液 由肿瘤表面渗出所致,可为白色或血性排液。若有坏死感染则排液可呈泔水样或脓性,有恶臭。
3.晚期症状 晚期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疼痛等,可出现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包括三合诊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可利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对于宫颈病变不典型的病例可以利用宫颈上皮的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试验和阴道镜检查协助确定可能的病变范围,通过活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即刮取宫颈移行带区的细胞行细胞学检查,方法有巴氏分类法和TBS分类法,现TBS分类法正逐渐取代巴氏分类法。在TBS分类中有上皮细胞异常或巴氏Ⅲ级及以上时需进行宫颈的活组织检查。
2.阴道镜检查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TBS法鳞状上皮内病变及肿瘤固有荧光检查阳性者,应通过阴道镜的放大作用,寻找宫颈表面的可疑组织,提高活检的准确率。
3.宫颈活组织检查 对于宫颈的明显病灶可直接钳取,注意避开坏死组织钳取新鲜组织。对于宫颈病变不典型的可借助于碘试验、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试验和阴道镜检查协助确定可能的病变范围进行取材活检。无辅助手段时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2点进行活检。若宫颈刮片阳性而宫颈表面光滑或活检阴性,应刮取宫颈管内膜组织送检。
4.宫颈锥切 对于宫颈刮片多次阳性而活检阴性、或活检为原位癌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无间质浸润时可行锥切术。宫颈锥切包括常规手术切除、LEEP技术或冷凝刀切除。
宫颈癌应与宫颈的其他病变相鉴别,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上皮外翻、宫颈结核等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乳头状瘤、宫颈管肌瘤、宫颈粘膜下肌瘤等宫颈良性肿瘤;宫颈肉瘤、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等,鉴别依据为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原则:应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全身情况、设备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决定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
(一)外科手术
1.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只适用于早期患者,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治疗的同时可以保留卵巢和阴道的功能,目前对早期的中青年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应改行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患者,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用于Ⅱb期以上和身体条件不适于手术者。包括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和体外照射治疗。治疗原则是在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杀灭癌细胞,尽量提高治疗效果,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腔内治疗采用放射源为铱192(192Ir)或铯137(137Cs)的后装治疗机,用于治疗宫颈局部的原发灶;体外照射则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60Co)等,用于治疗宫颈原发灶、转移灶。化疗主要用于较晚期局部大病灶、复发患者的治疗及手术或放疗前的辅助治疗。
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患者手术与放射治疗效果相近。晚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及宫颈腺癌等预后差。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Ⅰ期>85%;Ⅱ期50%;Ⅲ期25%;Ⅳ期5%。晚期病例的主要死因有①尿毒症:肿瘤压迫双侧输尿管引起;②出血:癌灶侵犯大血管引起;③感染:局部或全身感染;④恶病质:全身重要器官转移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第一次随访在出院后1个月,治疗后第1年每2~3个月复查1次。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主要为盆腔检查,根据病情可进行阴道复发灶活检、胸部X光片、肝脾肾超声、盆腔CT及MRI等检查。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 与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无孕酮拮抗、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因素有关。
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部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有30%的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3.体质因素 内膜癌的发生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及绝经后延等因素相关。
4.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1.阴道流血:未绝经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绝经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可多可少,大量出血者少见。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诉阴道排液增多,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排液,晚期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并有恶臭。
3.疼痛:晚期出现疼痛。因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所致,可向下肢及足部放射。癌灶侵犯宫颈,堵塞宫颈管导致官腔积脓时,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4.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常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
早期时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正常大小、活动好。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子宫逐渐增大、质地软;晚期时可见癌组织自宫口脱出、质脆、触之易出血。若合并宫腔积脓,则子宫明显增大,质软,呈囊性。若癌灶向周围浸润,则可在宫旁或盆腔内扪及肿物。
分段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和最可靠的活检方法。其他辅助诊断方法,的如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MRI、CT、淋巴造影、细胞学检查等都是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检查和诊断手段。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可单用或综合应用。
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放疗、化疗主要用于不宜手术的患者,也用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激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主要为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另外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效果也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IaIb期94%、Ⅱ期84%、Ⅲ期40~60%。
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表现,诊断时多为晚期。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20~30%。
卵巢组织成分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除类型繁多,尚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恶性潜能)和恶性之分。卵巢亦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因位于盆腔深部,异常时检查难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应高度警惕。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与生育状况、遗传或基因变化相关。
组织病理学上卵巢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组织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交界性肿瘤是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等。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为来源于生殖细胞的一组卵巢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3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8%,此类肿瘤常有内分泌功能,故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多无症状,可在妇科检查发现。患者多在出现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时就诊。妇科检查时发现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常伴有腹水,若有盆腔内播散则可触及子宫直肠窝种植结节。远处转移时出现相应部位的表现。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浮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液质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及体征,可初步确定为卵巢肿瘤,应注意鉴别良恶性肿瘤,诊断困难时可作以下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有腹水者可行腹腔穿刺行腹水肿瘤细胞检查,若有胸腔积液亦应作细胞学检查以确定有无胸腔转移。
2.B型超声检查 可检测肿块部位、大小、形态等,提示肿瘤性质(囊性或实性,囊内有无乳头)以及初步鉴别卵巢肿瘤、腹水和结核性包裹性积液。
3.CT、MRI检查 良性肿瘤囊壁薄、光滑、囊内回声均匀;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可有囊内乳头或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可显示腹腔内脏器的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4.腹腔镜检查 对中等大小以下的肿瘤可直接观察肿块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可在病变原发和转移部位进行活检。但若术前检查疑似恶性肿瘤者,术中对包膜完整的肿瘤不宜穿刺以防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
5.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有CA125、AFP、HCG等,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1)CA125:80%卵巢上皮癌患者CAl25水平高于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l25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可用于病情监测和随访,敏感性高。
(2)AFP:卵巢内胚窦瘤显著增高,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含卵黄囊成分者亦有增高。
(3)HCG: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部分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亦有升高。
(4)CEA:粘液性卵巢癌及胃肠道癌的卵巢转移癌可升高。
(5)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
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根据探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肿瘤分期及手术范围。对晚期病例亦应尽量切除肿瘤以减少肿瘤细胞负荷。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暂无法施行手术的晚期患者,可行术前化疗。放射治疗为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预后与分期、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患者年龄及治疗方式等有关。卵巢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20~30%。Ⅰa和Ⅰb期癌局限于包膜内,5年生存率可达90%,Ⅰc期为68%。早期好于晚期、组织高分化者好于低分化者、对化疗药物敏感者好于耐药者、术后残灶直径<1cm者好于>1cm者。
卵巢癌易于复发,应长期随访和监测,若有复发则应再次手术和化疗。
水样白带是癌症的征兆吗
白带被称为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常常能反映女性隐私处的健康问题。当白带发生异常变化时,要警惕妇科恶性肿瘤的信号。
健康女性的白带是一种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颜色呈乳白色、鸡蛋清样,稍有腥味,有湿润阴道、排泄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
白带突然变透明如水,常弄湿内裤,并且还伴有一股臭味,这就是水样白带。阴道炎、宫颈炎都会有这一症状,不同的是水样白带分泌过多,且持续时间较长,要警惕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能。
首先考虑子宫癌或输卵管癌,如水样白带如米泔,可能是输卵管癌的信号。一旦出现水样白带要及时就医,检查白带内有无滴虫、霉菌,仔细检查宫颈、子宫及盆腔,必要时做宫颈涂片、活组织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术。
当白带中有血时,可因宫颈息肉、重度宫颈炎、子宫肌瘤等造成,若长期出现或出血量渐渐增多,要警惕子宫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尤其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更要注意,这更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恶性卵巢肿瘤一般是双侧么
恶性卵巢肿瘤不一定是双侧,有的患者是一侧先出现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才出现另一侧的转移。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肿瘤,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生育期妇女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虽居妇女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不易早期诊断,往往发现时已属晚期,其死亡率却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率先。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卵巢恶性肿瘤还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虽然近年来无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治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但遗憾的是其5年生存率仍提高不明显。
怎么排除肿瘤
1、妇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妇科肿瘤习惯上以肿瘤的原发部位来区分,一般依次为子宫颈、子宫体、子宫内膜、卵巢、输卵管、子宫韧带、阴道、外阴。其中输卵管良、恶性肿瘤较少见,但近年来输卵管癌已渐增多。原发性子宫韧带肿瘤亦极少见,尤其是圆韧带者,大多为子宫或卵巢肿瘤所继发,特别是继发于子宫或卵巢的恶性肿瘤。阴道与外阴肿瘤继发性者亦较原发性者为多。此外,来源于腹膜第二苗勒(Wuller)系统、具有潜在苗勒系统间皮癌变的所谓“正常大卵巢癌综合征”,也是近年来妇科肿瘤中值得重视的病变。近年来仪器与实验室技术的进展,对妇科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了很大的可靠性,但病史的询问、常规体检与妇科检查常能发现妇科肿瘤生长的一些“蛛丝马迹”作出疑诊,从而进一步利用现代仪器与实验室检查,作出确诊。因生长于阴道或外阴的肿瘤,固然经视诊或阴道检查即可定位,而大多数妇科肿瘤,深在盆腔,较大者,患者于晨间多能自己们及,而较小者,虽行妇科检查,亦难触到,但患者多有下腹不适感;较大者对膀胧或直肠往往引起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 阔韧带内肿瘤甚至可导致患侧下肢淋巴回流受影响,引起淋巴水肿。对于疑为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恶性肿瘤者,更应询问家族史(如乳腺癌或其他部位癌症)。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好发年龄在40.9岁,最多在绝经前、后(平均49.3岁)。就卵巢上皮性癌(以其占卵巢恶性肿瘤中的80%-90%)而言,多发生于35岁以上的妇女,生殖细胞类恶性肿瘤则多发生于35岁以下的妇女;较久的卵巢功能障碍(包括子宫内膜所受的效应),如女性早熟、无排卵性不孕、早衰或延迟绝经;长期不明原因的胃肠道或及泌尿道症状;久治不愈的“盆腔炎”;幼女的卵巢增大或绝经后扣及卵巢,以及原有肿瘤的迅速增大、固定、变硬(早期恶变)等,在问这些病史及体检与妇科检查的基础上,近一步选用现代影像检查,如B超、cr(孕妇忌用)、MEiI, 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当能作出妇科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对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者,因其类型繁多,还需借助于其他方法,才能鉴别。
2、西科肿瘤的定位诊断
早期病例(不论良、恶性肿瘤)能扣清肿块与子宫境界者,再结合影像检查,不难作出定位诊断;晚期(良性者与周围器官、组织粘连;恶性者对周围器官、组织有浸润或转移),则须更多依赖影像检查,因体检及妇科检查不易分清其境界。
3、妇科肿瘤的定性诊断
妇科肿瘤虽经定位,但不了解其性质,仍然“无济于事”。这对妇科良性肿瘤的影响还不太大,但对手术的难易,术前也要有所估计。凡有胃肠道症状者,术前应行钡灌餐或钡肛检查;对有泌尿道症状者,术前应行泌尿系造影,对于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亦是需要的、子宫颈癌经局部刮片(最好在阴道镜指引下刮片)、细胞学检查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内膜癌经分段诊刮亦可确诊。但值得强调的是,如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原位癌(HIS)者,不论是子宫颈癌还是子宫内膜癌,都应在原取材部位及其邻近部位再取材复查,方能作出最后诊断,因侵蚀癌附近可呈原位癌图像,反之亦然,故须慎重。
水样白带是癌症的征兆吗
白带突然变透明如水警惕子宫癌
白带被称为女性健康的重要标志,它常常能反映女性隐私处的健康问题。当白带发生异常变化时,要警惕妇科恶性肿瘤的信号。
健康女性的白带是一种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颜色呈乳白色、鸡蛋清样,稍有腥味,有湿润阴道、排泄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
白带突然变透明如水,常弄湿内裤,并且还伴有一股臭味,这就是水样白带。阴道炎、宫颈炎都会有这一症状,不同的是水样白带分泌过多,且持续时间较长,要警惕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能。
首先考虑子宫癌或输卵管癌,如水样白带如米泔,可能是输卵管癌的信号。一旦出现水样白带要及时就医,检查白带内有无滴虫、霉菌,仔细检查宫颈、子宫及盆腔,必要时做宫颈涂片、活组织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术。
当白带中有血时,可因宫颈息肉、重度宫颈炎、子宫肌瘤等造成,若长期出现或出血量渐渐增多,要警惕子宫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尤其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更要注意,这更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得了卵巢癌,预期生存时间大致有多久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卵巢虽小,但作用巨大,是影响女性生殖、甚至人类繁衍的的核心器官。 得了卵巢癌,5年生存率大约30%,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肿瘤首位,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有分期、病理学类型,治疗方式等有关。Ⅰ期5年生存率可达90%,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5%。
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有遗传性吗
一、妇科性肿瘤的遗传相关性
是不是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都与遗传有关呢?下面谈谈各类妇科相关恶性肿瘤与遗传的关系。
1、乳腺癌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平均风险为9%,其发病因素除与雌激素、年龄、饮食、肥胖等诸因素外,还与遗传有关,尤其在雌激素减少的女性,其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证实约5%的乳癌与遗传有关,以早期发生和双侧发病为特征。母亲或姐妹患乳腺癌,其发病率比一般妇女高3倍。乳腺癌的发生是先天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结合, BRCAl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2、卵巢癌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卵巢上皮细胞,其发病原因不明。10%~15%的卵巢恶性肿瘤以家族聚集的形式发生,这种家族聚集现象可能是遗传倾向合并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卵巢癌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1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其中BRCA1、BRCA2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型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和Lynch综合征II型占大多数。
遗传型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是BRCA1或BRCA2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可发生乳癌、卵巢癌或是同时患两种癌。一般将一个遗传型乳腺癌倾向家族,乳腺癌或I级亲属中2个或2个以上卵巢癌的发生,归为遗传型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检测乳腺、卵巢和子宫内膜遗传关系的人口学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家族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相对危险性较高,乳腺癌患者中卵巢癌的发生率增高了一倍,卵巢癌患者中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却不高,从而提示了遗传型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存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性可能存在某些重叠。
Lynch综合征,即遗传型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综合征(HNPC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根据是否存在结直肠外肿瘤分为I型和II型,I型表现为结直肠癌,II型除结直肠癌外,还表现为多样性肠外肿瘤,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某些Lynch综合征II型患者的家属中还有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如泌尿系和其他消化系统及甲状腺癌、脑肿瘤、皮肤癌等。
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年龄的增长,肥胖,无排卵性不孕、未产,糖尿病、高血压,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及肿瘤家族史,均被视为高危因素。大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有关,其中关系最密切的遗传症候群是Lynch综合征,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与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子宫内膜癌是Lynch综合征II型中最多见的肠外恶性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为40%~60%
。
子宫内膜癌分两种类型:I型雌激素依赖型,是由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而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继而癌变形成。其发生机制主要与PTEN基因失活和微卫星不稳定等分子事件有关。I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其子宫内膜多萎缩,其发生机制主要与P53基因突变和HER2基因过度表达有关。此外,子宫内膜癌患者中80%有染色体的错构,染色体三体性也常有报道。染色体10q的等位缺失、17p和p53突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
4、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HPV病毒感染,还与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吸烟、性传播疾病及免疫抑制有关。在临床上已经发现宫颈癌的家族性发生倾向,约1.7%-7%的宫颈癌患者有家族史。著名演员梅艳芳因宫颈癌去世,其姐姐和母亲也同样患有宫颈癌。曾有一项研究显示宫颈癌患者的母亲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为7.9%,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亲的发病率。但韪惴旱南灯锥员炔庞薪崧邸
5、输卵管癌
输卵管癌发病率较低,其发病原因多被认为与输卵管的慢性炎症有关,肿瘤抑制基因和BCRA的变异可能与输卵管的发生有关。目前认为,输卵管癌与卵巢上皮性癌均起源于米勒管上皮,有相似的病因学基础和基因突变和基因异常,如c-erb、p53和K-ras突变等,并与BCRA1和BCRA2基因突变有关。有报道,在输卵管上皮内癌中超过一半病例可查到P53基因突变。约16%的原发性输卵管癌为BRCA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6、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指与妊娠有关,以滋养细胞增生和程度不同的恶性倾向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滋养细胞肿瘤。这类疾病病因学比较复杂,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宿主因素在病因中的重要性,至少一部分病人与遗传因素有关,这类肿瘤的最显著特征是亲代染色体的不平衡性,染色体核型的异常被认为是主要因素。父源基因来源是滋养细胞过度增生的主要原因,并与基因组印迹紊乱有关。部分性葡萄胎多为三倍体,多余的父源染色体是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而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而缺乏母源染色体。目前,挥忻魅分ぞ荼砻髦琢鲈┗蚧蛞职┗蚋谋溆肴焉镒萄赴琢龅姆⑸泄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