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季中暑可以针灸人中治疗

夏季中暑可以针灸人中治疗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产热与散热是保持相对平衡的,所以人的体温一般都在317℃上下。如果人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工作时间过长,引起体温调节机能障碍,便会发生中暑。

发生中暑前病人先感到乏力、头昏、胸闷,接着心慌、恶心,四肢发麻、出汗,发热、体温轻者在38℃上下,重者在39℃以上,病人面色苍白,并有昏厥等症状。

发现中暑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病人喝一点浓茶或淡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同时用指压合谷、内关穴,如病人有昏厥现象时,给予指切或针刺人中穴,促其苏醒。也可以在耳穴皮质下、心、肾上腺等处压丸或针刺。

严重的中暑病人,出现高热、抽搐、昏迷不醒者,应迅速送至医院及时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

夏至节气艾灸正当时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故夏至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艾灸养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冬季落枕

冬季是落枕的多发季节,寒冷的天气会降低颈部肌肉组织活性,很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加之睡眠时睡姿不当,枕头不合适等因素,反复落枕就发生了。一觉醒来全身酸痛不说,身体还像个机器人般不能行动自如。中医专家介绍说:落枕归属于中医“落枕风”、“失枕”范畴。除了在痛处推拿按摩外,其实可以巧妙利用两个穴位来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一,外劳宫(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间,约掌指关节后0.5寸(约患者1小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压30秒后放开,重复按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二,颈百劳穴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约患者3横指宽),再向左右旁开1寸(约患者1拇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颈部僵硬、咳嗽、气喘、颈淋巴结肿块等。

推拿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直按(与皮肤垂直))30秒后放开,重复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医针灸治疗落枕的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外劳宫穴和颈百劳穴。除了可以对这两个穴位施针外,直接按摩推拿也同样起到治疗落枕的功效。

夏季如何防止老人中暑

老人更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环境影响,进而造成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中暑的症状。其原因与肥胖及老人心脏病、或者服用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等有很大的关系。不仅造成身体诸多的不适感,而且还容易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所以老人夏季预防中暑很有必要。结合老人特点和身体情况,在中暑预防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行为预防

老人防暑预防要尽量减少外出,拉拢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早晚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舒适凉爽地方休息替代酷热环境。电池供电的小电扇随身携带、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也可以用毛巾包好冰块在手腕、面部和脖颈等皮肤暴露处摩擦揉搓。

老人如何预防中暑饮食预防

食物方面选择多吃苦味菜、凉性蔬菜、各种瓜类,特备是绿豆汤、西瓜、鲜藕汁、苦瓜汁、冬瓜等食物在消暑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饮食原则上要以食物清淡为主,多喝水,远离高热高脂肪刺激性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也不宜食用,进而不利老人夏季中暑的预防。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老人如何预防中暑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老人中暑是夏季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老人朋友应特别注意,由于影响老人中暑效果的因素很多,所以老人中暑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而确保好的预防效果。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夏季中暑怎么办?

一、刮痧

夏季容易中暑试试拔罐

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二、刺血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夏季养生保健的重点

1、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什么季节艾灸效果最好

夏季艾灸最好。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夏季养生的要点有哪些

1、健脾除湿

专家提醒: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

夏天气温高,特别是三伏的时候,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夏治

什么叫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养生四原则

1、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夏治:夏季养生免不了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养生不可不知的4大原则

冬病夏治

夏季机体与外界阳气盛,此时可采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手法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的病症。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鼻炎及哮喘等。

健脾除湿

夏季湿邪是一大邪气。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时大众常会觉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并会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因此应要服一些健脾利湿之物。可选择健脾芒得化湿及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清暑

夏季天气酷热,机体心火也会较旺,此时常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中药,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进行祛暑。

补养肺肾

按传统五行规律,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应要补养肺肾之阴。可选择酸收肺气药五味子及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等,以防出汗过多,而耗损津气。

相关推荐

老人夏季防治中暑最重要

一、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二、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 三、度夏前应请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四、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夏季中暑怎么办 夏季吃什么防中暑

人体出汗越多,消耗的身体水分就越多,而多喝汤可以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又利于消化吸收。常喝绿豆、酸梅汤、山楂汤和金银花汤等,是有利于消暑的。 温差能降低皮肤1-2度,而冷饮只能让口腔周围变冷,饮茶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没有口渴感。但是喝冷饮,周身会感觉不畅,口渴不消。而在温茶中适当加一点盐,可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种植有很大的效果。 水果汁多微甜,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汁是解暑的最佳水果,而香瓜、黄瓜也可以生吃或是榨汁,都有很好的解暑效果。 天热湿气重,都喜欢吃清淡而味鲜的东西,而青菜

艾灸的最佳时间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夏

远离夏季中暑

1盐茶预防中暑,取茶叶3克,食盐1克,同放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服。盐茶具有明目消炎,降火化痰之功效,夏天经常饮用可以预防中暑,同时可以治疗感冒,牙痛,目赤肿痛等。 2加强劳动保护,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缩短和减少烈日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的时程。随时补充体液,多饮防暑降温的饮品,比如绿豆沙就是最好的饮品。 3如果发现中暑应及时采取措施,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多饮用盐分较多的清凉饮料,可以再额部,涂抹风油精,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必要时及时送往医院。

针灸减肥预防发胖

想减肥又不想运动,不少人为此十分苦恼,现在有些美容机构打出了封穴针灸减肥的概念,不少选择针灸减肥的人士也犹豫不决。 医师强调却表示,针灸减肥,可以从冬季开始预防,但是针灸减肥从来没有“封穴”一说,此说法只是市面上商家蒙人钱财的伎俩。 针灸通过神经调节系统,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及餐后胃排空延迟,并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过多,纠正异常食欲。此外,针灸调节神经让人觉得不乏力、不饥饿的目的。 针灸通过调节内分泌紊乱,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针灸还通过刺激穴位,可使血糖调至正常水平,使堆积在体内的脂肪组织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

夏季防暑除湿方法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最好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用薄荷、金银花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百合、桑葚等收肺气,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因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可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特制药膏贴

三伏天养生攻略

三伏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养生一族。长久以来,人们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但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三是科学的饮食。 “三伏天”科普知识: 初伏或头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或二伏 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 则中伏为20天; 末伏或终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

三伏灸的好处与功效

祛暑排湿 艾叶是温热型中药材,具有极佳的发散作用,三伏天做艾灸有发散作用,可以将身体中淤积的湿气、寒气给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清除夏季高温造成的暑热之气,故此,三伏天做三伏灸还具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治疗冬病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此时段气候炎热,身体中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的艾草对身体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起到一个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作用。 常见的冬病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反复感冒、肺心病等疾病。 温中补肾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节身体中的阳

晚上几点后不能艾灸 一年中哪个季节艾灸最好

夏季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艾灸最好。 夏季的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体阳气最旺,新陈代谢旺盛,天阳下济,地热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汇,此时人体最应该顺应天序,养好阳,在这个时间段艾灸不仅可以抵抗夏季的暑、湿不生病,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让冬天有足够的阳气对抗阴寒之气,提高抗病能力,一整年都少生病。 而冬季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此时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提高抵抗力,同时每年冬季三九天时进行艾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夏季三伏天艾灸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