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秋季竟不能乱吃姜

秋季竟不能乱吃姜

姜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的烹饪辅料。在传统的认识当中,姜可以驱寒暖身。中医理论认为,姜可以煎汤、榨汁,或作调味品,其中药药性表现为: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等,常常用于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的治疗。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那么此时正值秋季,我们是否真的秋天不适宜吃姜呢?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入脾、胃、肺经,益脾胃,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及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的作用。

生姜的好处虽然多,但是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于辛辣之品,属于热性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同时,秋天气候干燥、燥气容易伤肺,如果再食用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

不过,如果患者因患病治疗所需要时可以“遵医嘱”正确食用,如秋季治疗风寒咳嗽时会经常用到姜。中医理论认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如果是患有寒性疾病的人,在秋季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此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只需注意不要一次吃太多即可。

秋季吃姜好吗 立秋吃姜有讲究

1、对于夜不食姜,有晚上吃姜胜砒霜的说法,这个虽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中医上认为,人体到了晚上,阳气开始收敛,阴气上升,晚上应休息益养精气,而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是辛温,有发散向上的作用,晚上吃生姜会影响睡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对身体有害。

2、秋不食姜,是由于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肺而成“秋燥”,姜属辛辣的食物,食用会加重对肺部的损伤,同时会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

因此,秋季不是不能食姜,而是不宜多吃。食用方法得当,生姜也是秋季养生的良品。

姜黄或提高记忆力

1.姜黄或提高记忆力

说到记忆力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核桃,因为它是具有补脑的效果。不过据了解,生姜可能也有提高记忆力的效果哦。据美国的最新一项研究表示,每天适当的吃点姜黄不但可以提高记忆力而且还能集中精力。

2.防寒

寒冷是冬季的表现,因此防寒是最为常见的,那么多吃点生姜吧。据了解冬季吃生姜的话会导致体内的血管扩张,从而达到了发热的情况,身体发热就能有效的对抗寒冷。

冬季吃姜的好处 冬季吃姜有什么好处 冬季如何吃姜

3.预防感冒

生姜属于温性的食物,在临床上面可以用来治疗风寒,如果加上红糖水不但可以治疗风寒还能调理胃寒的。

4.护肝

据了解生姜也就有护肝的功效,据悉有肝病的人每天嘴里含点姜片可以保护肝功能。

5.促进食欲

冬季被冻得没有胃口了怎么办?吃吃生姜吧。吃姜可以让我们胃口大开,吃嘛嘛香。

秋季吃姜竟有坏处

姜不仅是餐桌上离不开的调味品,也备受养生人士推崇。但俗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生姜也非时时适宜。

秋天气候干燥,最易伤肺;生姜性温味辛,辛入肺,久服易伤阴动火,出现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加重秋燥对身体的伤害,故“秋不食姜”。

中医认为,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夜晚人体应该阳气收敛、阴气外盛;生姜性温味辛,辛能发散,晚上食用生姜,易出现咳嗽、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盗汗心悸、咽痛音哑等症状,故“夜不食姜”。

但是,秋不食姜并不是绝对的,需要辨证对待。对于体质偏寒之人,如果经常感到全身怕冷、手脚冰凉、怕食生冷,并且有呕吐清涎的表现,或者病人属 于虚寒体 质,患的又是“寒证”,此时秋季食用姜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不必顾忌。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姜酚、树脂及淀粉等,能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还有抗菌和减少胆结石的作用。体寒的人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

吃姜要注意的3个禁忌

1.夏季吃姜并非多多益善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咽痛、烦渴、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适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2.不要吃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3.阴虚体质的人不能多吃姜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秋季吃蜜不吃姜

张湖德说,夏季主“长”,秋季主“收”,因此,立秋后饮食上应该注意三点:

吃蜜不吃姜 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是固护肺阴。也可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止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肤失去光泽、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应多吃“果类”:如梨可润肺,能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开胃三宝:萝卜、鸭肉、糯米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萝卜和鸭肉有润燥的功效。女性还可多吃些百合,以润肺养阴。

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

1、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黑木耳

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2、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洋葱

辛温,归肺、肝经。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压。

3、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生姜

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4、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大蒜

《本草纲目》里说,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

5、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桃仁

证候胸痛咳嗽,气促,甚者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如塞,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理气,行瘀通络。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6、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蒲黄

证候胃痛,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有包块,入夜尤甚,甚者便血或呕血,舌质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化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等。

7、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枳壳

证候肢体局部可见局部的肿痛或青紫,舌质紫或淤斑、瘀点,脉涩。治则活血行气,袪风除湿、通痹止痛。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秦艽、羌活、地龙等。

8、秋季吃什么东西能活血:川芎

证候眩晕,头痛经久不愈,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舌质紫暗或淤斑、瘀点,脉弦涩。治则祛瘀生新,活血通窍。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地龙等。

秋天吃姜好吗 秋天大量吃姜不好

古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生姜辛辣,在秋季吃易损伤肺部,加剧人体内水分的排出,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天不能吃姜,只能说秋季不能大量吃姜,不可每天吃姜片,喝姜茶,秋天大量吃姜是不好的。

相关推荐

醋泡什么季节不能

通常建议大家在秋季不要,包括醋泡等食物。 但是但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群,秋季食用生是有好处的,能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很好的改善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 其实,不论春夏秋冬,的总原则是:风寒病适宜,热性病不宜,寒性体质适宜,热性体质不宜。

秋天可以醋泡

秋季不建议醋泡。 醋泡本身属于保健食品,但是秋季醋泡并没有保健的的功效,反而多食不宜健康。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辛辣的生,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 醋泡的最佳食用季节是春夏季节,冬季也可以适量食用。

母鸭什么人不能 什么季节适合母鸭

一年四季都可以,但一般在秋冬季节的比较多。 正常情况下来说食用母鸭是没有特殊的时间规定的,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食用,但由于母鸭主要是炖煮制成的,一般人们会选择在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食用,夏季食用很容易导致人体出汗,其次秋冬季节食用母鸭,具有一定滋阴润燥以及驱寒暖身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秋冬早上能

可以适量一点。 秋天天气寒冷,而具有较好的驱寒温中作用,因此秋天季节适量一点是有好处的,这样能够起到一定预防感冒的作用。但一定不能多,因为属于热性的食物,而秋天季节天气较为干燥,这时候如果过多的食用的话就很容易使得机体产生内热从而导致上火。因此在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秋季好吗 生什么季节最好

夏季。 生性味辛辣,入肺经、脾经、胃经,夏天,一可排汗降温,有一定的防暑作用;二可祛除风寒,常吹空调易受风寒,喝一杯糖水,有助于祛除体内寒气;三可健脾胃,贪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虚寒,食用生有助于温脾胃,故中医有“冬萝卜夏”的养生观点。

春季可以海参吗

春季可以海参。 一般新鲜的海参在春季和秋季最好,海参对高温和低温都有不耐受,因此,在夏天和冬天都会进入休眠期,这时候的海参比较消瘦,营养物质含量也很低,不适合食用,在春季和秋季海参比较肥美,适合收获;而干的海参若是保存得当,能存放很长时间,任何时候都能。 不过,春天正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尤其是北方春季多干燥。食补时尤其要注意,勿过多食用易使人上火食物,海参也包括在内。因此,春季海参应再减量。

怎么好 生不去皮的情况

一般做菜用,都要是带皮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保持生药性的平衡,而且可以防止上火;水肿时,不去皮,因为皮有利水作用;如果有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皮。明白了皮什么时候该去什么时候不该去,那么还有个问题:夏季有什么讲究呢?

秋季什么养肝护肝

1、秋季什么养肝护肝:小白菜 适当小白菜能起到养肝排毒的效果,还可以清火。小白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不差,小白菜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其进入人体内与脂肪结合后,可防止血浆胆固醇形成,促使胆固醇代谢物胆酸得以排出体外,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保持血管弹性。 2、秋季什么养肝护肝:海带 海带、紫菜等海藻类能帮助肝脏解毒,防止人体吸收镉等有毒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毒素。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发现,褐藻所含的化合物能减少骨骼对放射性粒子的吸收。 3、秋季什么养肝护肝:胡萝卜 胡萝卜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含

阳澄湖大闸蟹什么季节最好

秋季阳澄湖大闸蟹味道最好。 秋季大闸蟹为了储备过冬的能量,会增加食用量,此时的肉质肥美、鲜嫩,还有美味无比的蟹黄,因此秋季食用阳澄湖大闸蟹比较好,每年的十月中旬十大扎西为最为肥美的时候。

秋天好吗

别是秋天,最好别! 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辛辣的生,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古代医书中就有“一年之内,秋不食;一日之内,夜不食”、“秋夭人天年”的警示。元代医学家李东垣说:“盖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不禁。辛走气泻肺,故秋月则禁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八九月多食,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 。孕妇食之,令儿盈指。”李东垣说:“人云夜间勿食生,令人闭气,何也?曰:生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能开胃,萝卜消食也。”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