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跳舞有哪些禁忌
老年人跳舞有哪些禁忌
在很多的老年人都喜欢跳舞,在晚上的广场也经常能看到老年人聚在 一起跳舞,因为跳舞也是老年人运动的一种,跳舞不仅对身体好,而且还能拓展交际,但是老年人跳舞的时候是有一些禁忌的,现在来看看有哪些禁忌。
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跳舞了。
除了据身体状况选择舞蹈外,专家还提醒,以下三点尤其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跳舞。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一起跳健身舞,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天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跳舞。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老年人在跳舞的时候要穿合适的鞋子,最好是运动鞋,因为那些鞋底比较硬,跳舞的时候容易滑倒,而且跳舞很容易出汗,不能随便的脱衣服,避免感冒或者其他的疾病,专家还建议,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
这些都是老年人跳舞的一些禁忌,希望老年朋友在跳舞的时候能够注意这些事情,能够更好的锻炼身体,而且能够交到很多的朋友,过的更加开心。
怎么教老年人跳舞
首先要明确训练目的。中老年舞蹈与青年舞蹈、专业舞蹈不同,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丰富的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而中老年舞蹈则是以强身健体、把握舞蹈文化的多样特征,在技术技巧、风格韵律、舞蹈种类等符合中老年的身体特征,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那么合理并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需要依照这些而量身定做。
由于中老年年龄的关系,常规的舞蹈基训教法肯定不能通用,比如在技术技巧上不可能再有较大的训练空间,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出现危险,同时过多的基础训练也会使学习过程变的枯燥乏味,但是基础训练又是系统了解和规范的必修课,所以就要有选择和针对的开展训练。首先要训练挺拔感,脱离形体的自然状态。在这方面我主要是结合把杆芭蕾基训来进行训练,但脚位通常多用大八字位。其次就是柔韧性的训练,比如压腿、踢腿等,在把杆压腿时,以韧带有紧张感为度,慢下慢起,切勿用力过猛,造成拉伤。在上身挺拔的前提下,踢腿达到九十度为标准,节奏不宜过快,通常我以一个八拍四次,八个八拍为一组。腰的训练作为辅助训练,有时还要做一到两组小跳来进行体力训练等,注重训练她们的节奏感。
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训练所占的比例不宜过大,达到热身目的即可。大部分的时间要放到民族及民间一些风格型组合的学习。这些也是大多学员较为喜欢的内容。围绕着其兴趣出发来制定授课内容,中老年朋友大多对民族民间舞比较青睐,那么就可以从民族民间舞蹈入手。民族民间舞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朝鲜等。把握这些舞种不同的风格,先编排一些适合于他们的小而简单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不同舞种风格的准确把握,了解其动作特点。逐一能准确的掌握风格后。还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一些教学剧目乃至成品的训练。当然,也不只局限于练习舞蹈,还有必要让学员们了解其流传地域及背景文化来辅助舞蹈练习。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同时,也要练习一些简单的身韵训练,让他们了解外在形象、内在意象的原理。
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不仅在训练内容上要有其符合年龄特点的设计,课堂教学音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员得到音乐熏陶,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上面我们提到民族民间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不同的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型,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而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节奏”的精确把握。所以,我们在选择课堂练习音乐时,应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风格特点明显的,较为熟悉的音乐,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掌握音乐风格及节奏,为舞蹈的语汇练习起到很好辅助作用。所以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尤为重要的地位,学员们由此发生共鸣和沟通,使得他们在彼此交流互应中体验美感与激悦,精神得以不断升华和提高。
老年人跳舞的禁忌
1、老年人跳舞不宜过于激烈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因为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发生不测。
老年人跳舞的禁忌
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2、老年人跳舞的饮食禁忌
2.1、不要饱腹起舞。老年人消化机能较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2、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跳舞的注意事项
做好热身运动
避免因突然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如运动前活动一下膝关节、手关节,扭扭腰,拍拍腿,做5~10分钟即够,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跳舞注意
跳舞过程中,动作幅度别太大,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或关节、肌肉损伤。如果呼吸不畅,应先休息片刻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习。一旦出现不适感,如腿部疲劳、眩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练习。
防止抽筋
跳完舞后不要马上收工回家,须做一些舒缓活动来放松,如体操、散步等,让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因为总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容易受伤甚至发生抽筋。
时间要合理安排
有些人为了跳广场舞不吃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而晚上跳广场舞跳到很晚也是不可取的做法,前者很容易使人低血糖从而昏阙,而后者不但影响自身睡眠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睡眠,而且在拥挤的广场上跳舞也可能对身体的有害。
老年人跳舞应该是我们非常提倡的以你为锻炼身体后身体变好了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目的虽然有的时候老年人跳的广场舞是声音有一些的大但是我们想一想他们跳舞也只是每天晚上那么一会儿不会很长时间的。
老人跳舞有忌讳
①老年人不宜跳过于激烈的舞。
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过于剧烈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②老年人不要饱腹起舞。
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③老年人切忌酒后起舞。
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酒后起舞会诱发心绞痛及脑意外。
④老年人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跳舞。
应该选择空气流畅、人流较少的舞场。
⑤老年人跳舞后应注意保暖。
跳舞会使身体出汗,所以,老年人在早、晚跳舞时,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跳舞后应披上外衣,以防感冒,引发其他疾病。也不要喝冷饮,以免因低温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
⑥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
舞场地面平滑,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造成扭伤或发生骨折。同时,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大,对于腿肌腱和关节组织也有损害。
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切莫跳舞。
有的老年舞友,已经患了感冒,身体不舒服,还要坚持跳舞,误以为跳舞出汗,可以缓解感冒病情,其实,恰恰相反。患感冒后,应多喝水、多休息,这样才便于恢复健康。
适合老年人跳的舞有哪些
每到傍晚,社区里、广场上、小区花园中都会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声,一群老人随着音乐舞动。跳“广场舞”既养身又怡情,但如果老年朋友们盲目地“跟风”跳,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专家介绍,跳舞时心跳、血流加快,呼吸加深,还能促进其他器官的代谢。但是,很多老人觉得广场舞运动量小,多跳一会儿才有效果,因此跟着舞群从头跳到尾,算下来,有的甚至会跳上两个多小时。对此,专家认为,老人运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建议锻炼总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这60分钟要合理分配: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热身运动;最多跳40分钟,强度以脉搏 120—140次/分或轻度出汗为准;跳完后原地歇10分钟左右,可做些动作缓慢、放松的整理运动,不要直接回家,否则会影响大脑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此外,老年人跳广场舞,应尽量避免大幅度的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跳舞时穿吸汗的棉质衣服,同时最好额外带件外套,以防出汗后受凉。 跳舞前准备
跳舞前30分钟不宜吃大量食物。但也不能空腹,空腹易引起低血糖,导致无力、眩晕等不适感。
做好热身运动
避免因突然运动而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如运动前活动一下膝关节、手关节,扭扭腰,拍拍腿,做5~10分钟即够,或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跳舞注意
跳舞过程中,动作幅度别太大,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或关节、肌肉损伤。如果呼吸不畅,应先休息片刻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习。一旦出现不适感,如腿部疲劳、眩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练习。
防止抽筋跳完舞后不要马上收工回家,须做一些舒缓活动来放松,如体操、散步等,让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因为总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容易受伤甚至发生抽筋。
时间要合理安排
有些人为了跳广场舞不吃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而晚上跳广场舞跳到很晚也是不可取的做法,前者很容易使人低血糖从而昏阙,而后者不但影响自身睡眠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睡眠,而且在拥挤的广场上跳舞也可能对身体的有害。 老年人跳舞应该是我们非常提倡的以你为锻炼身体后身体变好了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目的虽然有的时候老年人跳的广场舞是声音有一些的大但是我们想一想他们跳舞也只是每天晚上那么一会儿不会很长时间的。
老年人跳什么舞比较适合
跳舞属于有益壮健的锻炼。但老年人跳舞要依据自己的生理特征,关注下面几个具体难点。
不合适跳过于猛烈的舞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使交感神经程度高兴,变成呼吸加剧、心率提高、血压骤升,可致使或加剧心血管增生。
不能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很简单滑倒,要当心扭伤或病发骨折。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副作用力也大,有损于腿部肌腱以及枢纽机构。
不能饱腹起舞老年人吸收性能差,饱腹跳舞会波及吸收作用,变成胃肠道增生的病发。
切忌酒后起舞酒能激励脑袋,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大,还会致使心绞痛及脑血管无意中。
症状不稳禁勿跳舞心血管增生病人在症状未得到掌控时,跳舞易变成血压增高、病发心肌堵塞、猝死等无意中。疝气、胃下坠、脱肛者限度因跳舞加剧病情;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病等头疼的老人,常易摔倒,重要者可病发
跳舞之前一个小时最好吃一些含有高蛋白的食物,这样有更好的能量来活动,跳舞时候动作不要太快,跳舞如果感觉累的话可以休息会。老年人经常出来跳舞还能结交很多的朋友,这样也不会感觉生活无趣。
老年健身广场舞的好处
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如果不注意进行锻炼,可能就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的,而每天都坚持跳广场舞健身操,就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而一些中老年人到了退休的年龄,没事可做的时候,往往会心情郁闷,如果经常跳一跳广场舞健身操,就可以让自己的精气神更好,身心都愉悦的,而且还可以扩大中老年人交友的范围,减少孤独的情况出现。
虽然现在在公园中、广场里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可是这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不能尝试了,其实要想锻炼身体年轻人也可以选择广场舞。年轻人跳广场舞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帮助减肥,而且还可以在跳舞中活动筋骨,促进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跳舞的过程中结交新的朋友,增加自己倾述的对象,每天跳舞不仅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能释放压力。
老年人跳舞的基本功
1、把杆训练组合
中老年民族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中老年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
2、压腿
中老年民族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就是压腿了,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3、劈叉
中老年民族舞蹈劈叉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重脚背不能败坏。我们可以按照如许的顺序训练:首先是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让右首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其次是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最后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4、劈叉跳
中老年民族舞蹈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还要注意将两脚并起来着地。
5、下腰
中老年民族舞蹈练习时要注意了,由于中老年朋友腰的柔韧性相对年轻人来说没有那么好,手脚都没有气力,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仪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6、踢后退
中老年民族舞蹈练习时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7、大踢腿
中老年民族舞蹈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
老年人跳舞有什么好处
1、提高协调能力
舞蹈动作由头、颈、肩、上下肢屈伸、转动等动作组合成,对全身的协调性要求较高。老年人坚持适度跳舞,有助于提高全身协调能力,帮助老人不容易摔倒。
2、促进消化
跳舞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3、有益精神健康
老年人通过交流探讨舞蹈动作,可以增进友谊,促进精神上的沟通,排解寂寞。同时舞蹈可以帮助老人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4、塑造体形
跳舞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身材,常跳舞的人肯定不会胖。只要要领正确,可以帮助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还可以重新塑造中老年人的形体。
5、增强抵抗力
老年人体质较差,抵抗力相较年轻人来说比较低,容易由于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产生疾病。跳舞是一项有氧运动,有计划、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得病的机会。
6、缓解肌肉紧张
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的效果。跳舞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
7、愉悦心情
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老人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老人充满活力。运动揉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使老人的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精神抑郁症等),并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8、提高记忆力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随着年岁的增长,会慢慢地消退。在排舞的操练过程中老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听力记忆和舞姿记忆,经过排舞操练以及对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心理现象,达到精采的健脑效果。经常跟着弦律音乐摆动身体,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跳舞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9、预防老年痴呆
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舞场上的音乐会让你放松紧张情绪,舞场上的分为会让你快乐,忘掉一切烦恼。
10、延缓衰老
减缓衰老速度,常言说人老腿先老,跳舞是一种很好的腿部锻炼,常跳舞的人走路特轻盈,所以有人说跳舞的人不爱老。
11、养生好习惯
跳舞可以使你改掉很多坏毛病,如:喝酒,抽烟,打牌,睡懒觉等。跳舞可以使老年人心态平和与世无争,找到自己位置体现自身价值,克服失落感。跳舞可以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特别异姓朋友和忘年之交,异性朋友多了情绪会稳定,忘年之交多了人会年轻这样就不会得老年孤独症。
12、建立人际关系
老年人跳舞可以建立良好的新的人际关系,逐步淡化原有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舞场上没有上下级,没有高低贵贱,不讲原有身份,不讲地域,没有代购一律平等。
老年人怎么养护裸关节方法
数据表明,40岁以后,大多人开始出现骨关节疾病;到了60岁,骨关节疾病人群达到50%;而到了70岁,比例将超过85%。
骨密度降低、关节间隙变窄、不均匀,这就是骨骼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要中止或减缓这种病理变化,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补充骨骼组织再生所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胺片。
佳莱福葡萄糖能够提供充足硬骨的再生、重建需要的矿物质、有机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理。关节软骨再生与关节滑液分泌也需要氨基葡萄糖、粘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胶原蛋白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理。
此外,再科学地调整饮食,使骨和骨关节经常得到丰富的营养。选用合适的枕头和床铺。老年人应选用厚度适当、符合颈椎曲度的枕头,避免由于睡眠时枕头过高而损伤颈椎关节。有腰椎关节病史的老人,应睡硬板床,不要睡铺有海绵床垫、弹簧床垫的软床,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老年朋友只有补充氨糖,再参照以上几点日常生活习惯,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疾病的发生,或有效地减轻该病的症状。
专家提醒老年人跳舞要适度 小心膝关节病变
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广场舞健身行列中,这不仅仅是时尚的代表,很是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三九养生堂提醒大家,有些老年人长期跳舞过度,导致膝关节出现问题。因此,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丑克介绍,最近科室就诊了很多中老年人跳舞过度导致关节疼痛。
大家知道么,风靡一时的广场舞也会导致很多疾病发生的。有专家指出,有部分老年人长期的跳舞过度,导致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制等问题,这时候需要引起我们注意了。
带您了解中老年人健身舞
跳舞特别讲究动作协调,通常有欢快、悠扬的音乐伴奏。活动节奏可急可缓,可紧可舒,时间可长可短。跳舞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益于身心健康,尤其适合老年人。同时。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活动,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发谊,结交新朋友。
跳舞保健,中老年人得避开“雷区”
许多中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生理因素,中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保护意识。
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
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须进行调整。也可在跳舞后效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一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此外,中老年人跳舞,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地面不宜过于光滑。最好穿着运动鞋,特别不宜穿高跟、硬塑料底类的鞋子。因病服用巴比妥类、酚噻嗪类、安定、三环类抗抑郁药、降血压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或饮用药酒后,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平衡。不宜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