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区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教你区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首先,虽然这两种瘢痕都凸出皮肤表面,但增生性瘢痕的范围一般不超过原有病损区,而瘢痕疙瘩则越过伤口区域向四周浸润发展。
第二,增生性瘢痕多是由于严重的皮肤创伤(如手术或外伤造成的伤口、深Ⅱ度或Ⅲ度烧伤的烧伤)造成的,而瘢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定,有些是手术或外伤后的结果,有些则是在打耳孔、打预防针或者蚊虫的叮咬都可能形成瘢痕疙瘩。
第三,增生性瘢痕虽然前期在不断增大,但会逐渐停止稳定下来,并开始自行变软,颜色变淡,痒痛症状会减弱至消失,而瘢痕疙瘩则是一直处于增生状态,而且奇痒难忍,虽然有些会不明原因的停止增大,但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第四,增生性瘢痕经外科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而瘢痕疙瘩在切除后复发几率很高,而且可能增生到比原先的瘢痕范围更大。
最后,增生性瘢痕与人种、肤色、伤口部位没有关系,取决于伤口愈合过程中有无感染和异物刺激,而瘢痕疙瘩则表现为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颈部、耳朵、胸部、肩部、上臂部是其好发部位。
烧烫伤疤痕怎么治疗
(1)压力疗法适用于瘢痕面积大,不适宜放疗和局部药物治疗者。每日停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该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效果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术后放疗和注药剂量。
(2)化学疗法使用长效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瘢痕内,来抑制瘢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达到退化瘢痕的效果。主要副作用有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等,大部分是可逆的。其他化学药物如用细胞毒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均有报道,但严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3)放射疗法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24小时内)采用电子束或X线照射可以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4)激光治疗适用于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痤疮愈合后遗留的散在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凹陷性瘢痕。
(5)其他如冷冻、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疗效报告不一,缺乏大量病例对照和随访。
脚上长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1)免疫学因素异常:免疫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瘢痕疙瘩的真皮中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升高。瘢痕疙瘩的发生与血清IgE水平直接相关,而且瘢痕疙瘩患者变态反应发生率较增生性瘢痕患者明显高。
(2)遗传因素:瘢痕疙瘩患者有家族多发倾向,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型血者容易发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4、-B21、-BW16、-BW35、-DR5、-DQW3频率明显增高。
(3)激素水平:激素水平与瘢痕疙瘩发生关系密切。瘢痕疙瘩好发于青春期。在女性妊娠期间,尤其在后三分之一的妊娠期,瘢痕疙瘩明显增大,胸骨前区的瘢痕疙瘩病变反应特别明显。绝经期女性瘢痕疙瘩可出现自发缓解。
(4)力学或机械因素:该学说认为瘢痕疙瘩的发生与伤口受到较大的张力牵拉有关。
疤痕的分类标准
一、根据组织形态学及临床的区别,疤痕常可分为四型:
1、增生性疤痕:多发生于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ⅲ度烧伤创面植皮后在皮片四周缝合处的网状增生疤痕,任何切口缝合处的疤痕。
特点:早期局部肿胀变硬充血,其组织结构为表面是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所盖,中层为血管扩张,并有炎性细胞浸润,底层为较少的胶原纤维和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疤痕高出皮肤表面,早期局部增厚变硬,毛细血管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该疤痕基底部一般不与深组织粘连,可以推动,且收缩性较小,多数不会产生严重功能障碍,但在面部及暴露部位多影响美容,因此也常有治疗的必要。
2、凹陷性疤痕:当疤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时,称之为凹陷疤痕。简单的凹陷性疤痕仅是线状疤痕及其区域的低陷,广泛的凹陷性疤痕则可合并有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组织缺损,要纠正这种畸形不但要处理皮肤上的疤痕,而且还要按照凹陷程度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缺损,以恢复正常外形。
3、平复性疤痕:这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由于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烧伤﹝真皮浅层﹞,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痕很影响视觉美观,因此应针对不美观的白斑进行表皮色素细胞移植 、色沉皮肤采用光子等仪器治疗来恢复正常肌肤颜色以达到视觉美观 。
4、疤痕疙瘩: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纤维瘤。它与增殖性疤痕不同,应加以区别。这种疤痕的特点是:色红、坚硬、突出皮肤表面,并不断向四周增长扩张,有时呈拳状或蟹足状增生,有时相连成带状。局部充血,奇痒和疼痛,抓之易破。晚期色泽转淡质变软,痒痛减轻,扩张停止。
疤痕疙瘩好发于上颈部、耳朵、胸部、肩部及上臀部等。妇女胸骨部是其好发部位,这与两乳房重量牵拉及呼吸运动有关。目前疤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个别人体内存在着特异素质有关,即所谓的疤痕体质者。另外慢性感染及化学物质刺激也是一种致病因素。此外也与家族遗传有关。
二、按病理分类:可将瘢痕分为凹限性疤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一般性瘢痕(扁平瘢痕)及萎缩性瘢痕。
三、按功能分类:可分为
(一)有功能障碍: 1 、瘢痕挛缩引起功能障碍:挛缩性瘢痕、蹼状瘢痕。2、瘢痕厚、硬、广泛、深引起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大面积深部瘢痕。
(二)无功能障碍。
四、按稳定性分类:可分为稳定性瘢痕和不稳定性瘢痕。
五、按症状分类:可分为疼痛性瘢痕和无症状性瘢痕。瘢痕组织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均有一定的疼痒症状,但瘢痕组织已成熟,症状会自然减缓不显,或消失。而疼痛性瘢痕是指即使在瘢痕成熟后或生长静止期瘢痕局部仍存在有明显的疼痛症状。
六、按性质分类:瘢痕组织为创伤愈合过程一必然产物,虽非肿瘤,但其生长方式和转归又具备肿瘤组织的特性,如增生性瘢痕其增生为良性增生,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必然停止,不具浸润性。
瘢痕疙瘩的增生具有向周围浸润扩展的特性,细胞增殖与胶原增殖过程不易停止,其特征类似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瘢痕组织发生恶性变则形成瘢痕癌。故从性质上又可将瘢痕分为:良性瘢痕;恶性瘢痕、中间性瘢痕。
七、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外伤后瘢痕;烧伤后瘢痕;热压伤后瘢痕;感染性瘢痕;刀伤后瘢痕等。
八、按部位分类:可分为头部瘢痕;面部瘢痕;颈部瘢痕;肘部瘢痕;手部瘢痕;腹部瘢痕等。
九、按发生深度分类:按瘢痕组织发生在皮肤及其它软组织的层次深度分类,可分为表浅瘢痕和 深部瘢痕。
为何疤痕比伤口大
这类人是疤痕体质。通俗地讲,有些人外伤愈合后增生的疤痕突出皮肤表面,面积比原来的伤口还大,就笼统地称为“疤痕体质”,其实这是医学真皮纤维化疾病的一类。瘢痕体质的人身体任何部位的轻微创伤都容易引起瘢痕增生,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大类,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常被人们所混淆,事实上它们的发病原因不太一样。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在青春期的女性中很常见,是她们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体内纤维细胞过度增殖造成的。瘢痕一般单独发生在全身各处,与皮肤受损程度有关,例如受到污染的伤口、不整齐的手术切口、烧烫伤等深及真皮的损伤,患者能感到明显的痛痒。瘢痕只向外增生,向内不会超过原来损伤的界限,在数年之后便会自行萎缩软化。
瘢痕疙瘩易发于皮肤富含色素的人种,胸部瘢痕疙瘩好发于乳房丰满者,常出现在这些人的上臂上外侧、前胸部、耻骨上部等部位,其痛痒的症状不明显。这种瘢痕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往往能找到家族病史。除了皮肤损伤,痤疮、蚊虫叮咬等亦可诱发,有时甚至查不出明显诱因,这与皮肤局部炎症有关。疙瘩会超过原来伤口的界限向四周扩张,甚至无限增大,将周围正常皮肤也变成疙瘩,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肿瘤。
单纯切除瘢痕极易复发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都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目前尚无立竿见影又永不复发的治疗手段,只有长期坚持治疗才能治愈。一般来说,单纯用手术切除瘢痕后极易复发,必须再在局部注射低浓度药物:开始时每3周注射一次,待瘢痕平复后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完全停药,整个治疗期约需1年。
治疗期间建议不要生育和哺乳;饮食上尽量避免辛辣,但可以吃酱油;不能沾烟酒。
伤疤怎么样去除
一、压力疗法:适用于瘢痕面积大,不适宜放疗和局部药物治疗者。每日停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该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效果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术后放疗和注药剂量。
二、化学疗法:使用长效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瘢痕内,来抑制瘢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达到退化瘢痕的效果。主要副作用有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和类库欣综合症等,大部分是可逆的。其他化学药物如用细胞毒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均有报道,但严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三、放射疗法: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24小时内)采用电子束或X线照射可以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四、激光治疗:适用于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痤疮愈合后遗留的散在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凹陷性瘢痕。
五、其他:如冷冻、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疗效报告不一,缺乏大量病例对照和随访。
疤痕体质的分类
临床分类
疤痕的不同形状与分类,临床上特发性疤痕疙瘩、真性疤痕疙瘩、假性疤痕疙瘩、疤痕性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疙瘩及疤痕疙瘩等多种用语被使用,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
面部和身体容易出现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都容易发生疤痕现象。还有。
此外,在人体的上臂上外侧(三角肌)、前胸部、肩胛骨部是疤痕疙瘩的好发部位,耳后、耳廓、颈部、枕部、耻骨上部也较易发生。相反失神经支配区(癞)和脊髓麻痹区,不易发生疤痕疙瘩。
其它分类
从疤痕组织的病理学分类
⒈正常皮肤疤痕
⒉增生性疤痕
⒊疤痕疙瘩
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分类
⒈表浅性疤痕或扁平疤痕
⒉索条状疤痕或挛缩性疤痕
⒊蹼状疤痕
⒋凹陷性疤痕
⒌萎缩性疤痕
⒍桥状疤痕和赘状疤痕
⒎增生性疤痕
⒏疤痕疙瘩
⒐疤痕癌
以下是从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分类所作的介绍:
⒈凹陷性疤痕主要是由于痤疮、感染、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皮肤真皮层缺损。较重的痤疮后可见虫蚀 样、冰锥样凹疤,天花、水痘后可见麻坑样凹疤。
⒉凸起性疤痕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 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2倍以 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⒊平复性疤痕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 (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 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⒋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⒌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疤痕是代表皮肤曾受到创伤后的痕迹,这种创伤可以是外伤造成的,也可能是手术所必须的,只是因创伤程度不同,愈合过程平顺与否,及伤口在人体上位置不同,所形成的疤痕便有明显大小不等程度的差异;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爱美不仅代表一种权利,也表示一种对自我的尊重,疤痕是美容整形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除了外观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的疤痕会有令人难受的瘙痒、疼痛及干裂,若不幸产生疤痕挛缩(scar contracture),更会进一步影响四肢关节活动或五官之正常功能,这些疤痕更是非积极治疗不可。
疤痕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压力疗法适用于瘢痕面积大,不适宜放疗和局部药物治疗者。每日停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该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效果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术后放疗和注药剂量。
(2)化学疗法使用长效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瘢痕内,来抑制瘢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达到退化瘢痕的效果。主要副作用有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等,大部分是可逆的。其他化学药物如用细胞毒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均有报道,但严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3)放射疗法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24小时内)采用电子束或X线照射可以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4)激光治疗适用于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痤疮愈合后遗留的散在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凹陷性瘢痕。
(5)其他如冷冻、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疗效报告不一,缺乏大量病例对照和随访。
2.手术治疗
(1)瘢痕切除后减张精细缝合是治疗瘢痕中常用的一种日臻完善的手术方法,多应用于面积较小的瘢痕。手术中通过充分降低切口的张力,精细操作,减少二次损伤,来减低术后瘢痕增生的程度,临床效果确定明显。
(2)皮肤磨削术是对皮肤表皮层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以达到改善皮肤表面不规则部分,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及颜色近似为目的的一种手术方法。适应于痤疮、天花、水痘、带状疱疹、湿疹、外伤、烧伤或手术后遗留的表浅瘢痕。必要时可与瘢痕手术切除同时进行,效果优于单纯磨削术。
(3)瘢痕松解局部改形术对具有张力的较小的条索状、蹼状瘢痕可将瘢痕切除,再用其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形成皮瓣,交叉换位修复瘢痕部位的皮肤缺损。
(4)瘢痕切除游离植皮术较大的增生性瘢痕可手术切除,再从身体正常部位切取游离皮片移植到瘢痕创面上,修复创面,恢复肌肤功能。但移植的皮肤颜色往往与周围皮肤相差较大,加之术后容易发生挛缩,牵拉周围组织器官变形或引发功能障碍是其缺点。
(5)瘢痕切除皮瓣移植术由于皮瓣含有较多的皮下脂肪组织,除了可以用于修复瘢痕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外,还具有保护深层组织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扩张器技术也属于皮瓣移植,通过在瘢痕周围正常皮肤下面埋置扩张器,经过几个月的扩张,可以“长出”多余的皮肤来修复瘢痕。
手术疤痕形成原因
1、皮肤张力
包括皮肤组织缺损的程度和皮肤组织的固有张力。张力大,活动部位容易发生增生性瘢痕,下颌骨、胸骨如下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髋、膝、踝关节和足背。
2、年龄
青年人容易发生,特别是10-20岁发生增生性疤痕比率最高,主要因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性强,加之皮肤张力大所致;
3、皮肤色素
有色人色素细胞较多,也容易受激反应,黑人疤痕疙瘩的发生率是白人的9倍;在垂体生理活动期如青春期、怀孕期容易发生;
4、感染
长期反复感染,创面暴露,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容易发生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5、异物落入创面
灰尘、滑石粉、纤维以及毛囊、皮脂腺、汗腺残留均可以引起组织反应,导致疤痕增生;
6、手术切口与皮肤的角度
垂直于皮肤的切开,愈合后疤痕最细;倾斜的角度越大,真皮的疤痕就越宽,皮肤畸形就越明显。
疤痕常见有哪几种分类
疤痕分为好多种,每个类型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表浅性瘢痕
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局部平坦、柔软,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
2、增生性瘢痕
损伤累及真皮深层,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在此期,痒和痛为主要症状,甚至因为搔抓而致表面破溃。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充血减少,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以致消失,这个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于血供比较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前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有时虽可厚达2cm以上,但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可引致功能障碍。位于关节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较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如颌颈粘连等明显的功能障碍。
3、萎缩性瘢痕
一般损伤较重,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临床表现:瘢痕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病理上多属鳞状上皮癌。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4、瘢痕疙瘩
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过度色素沉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从2~3mm丘疹样到大如手掌的片状。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是较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称“蟹足肿”)。其表面为萎缩的表皮,但耳垂内瘢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肤。大多数病例为单发,少数病例呈多发性。瘢痕疙瘩在损伤后几周或几月内迅速发展,可以持续性连续生长,也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病变内可因残存的毛囊腺体而产生炎性坏死,或因中央部缺血而导致液化性坏死。瘢痕疙瘩一般不发生挛缩,除少数关节部位引起轻度活动受限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疤痕瘤的病因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瘢痕疙瘩大体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原发型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后,初起小红点伴痒,逐渐由小到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索条状、蝴蝶状、圆形、不规则形等。继发型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瘢痕疙瘩,又分为:痤疮性瘢痕疙瘩和瘢痕癌。
多因烧烫伤、创伤、痤疮、感染化脓或因采用手术、激光、冷冻、植皮、激素药物封闭后都会引起受损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凸出皮肤,色红或暗红伴痒或刺痛,部分有明显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饮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症状有加重倾向。
脸上有刀疤怎么办
脸上有疤痕怎么办:
常见疤痕修复疗法:基因生长术主要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疤痕,而由于创伤原因不同,疤痕者的种族、年龄、受伤部位、体质等因素不同,治疗疤痕一般都会采用综合治疗,临床上将疤痕分为扁平疤痕、增生性疤痕、萎缩性疤痕、疤痕疙瘩等多种类型。
目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法有4种:
1、 激光治疗:适应于无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痊愈后遗留的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散在凹陷性瘢痕,桥状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使用Nd、YAG或CO2激光,使瘢痕组织汽化,以消除瘢痕和瘢痕上的皮肤色素异常。
2、压迫:适应于较大面积的增生性瘢痕或不适应于放疗、局部药物治疗的疤痕者。作为放疗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可减少复发率及减少放疗或药物治疗的剂量。
3、放疗:目前对瘢痕的放疗主要是针对瘢痕疙瘩。
4、药物治疗:较为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减少成纤维细胞数量、降低合成胶原功能、促进胶原降解等使增生性瘢痕变平。另外,硅制剂如硅霜、硅膜等,积雪甙、维甲酸、钙通道阻治剂、抗过敏药、胶原酶、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及中药等都有一定疗效。
疤痕体质的介绍
疤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正因为疤痕体质的人相对较少,因为疤痕疙瘩目前检查方法少,因此将长瘢痕疙瘩的人也称为疤痕体质,疤痕体质和瘢痕疙瘩是有区别的,疤痕体质者其身体大多数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瘢痕愈合。换句话讲,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疤痕体质表现为自发形成,好发部位多为前胸、肩胛,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色红、质硬,压之褪色,凸于正常皮肤表面,女性好发率大于男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时有痛痒感,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体质是有区别的,增生性疤痕表现为伤口创面愈合凸于正常皮肤,质硬,色红,时有痛痒感,尤其以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酒后尤为严重。但生长到一定程度和过了增殖期,如不刺激疤痕部位,继续扩展几率较小,疤痕体质其身体好发部位或任何造成破损的原因都会引起无限增生。
瘢痕疙瘩修整术安全吗
但没有一个办法可以完全去除瘢痕,整形外科医师可以使一个瘢痕改善,通过注射和涂抹类固醇类药物使它不那么显着,或者通过手术进行修整。
如果你正在考虑作瘢痕修整,本文会使你对一般最常见的瘢痕有一个基本了解:包括治疗所用的手术,以及你可以期望的效果。它不能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因为许多情况因人而异。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仍不清楚,请向你的医师提出。
作出选择
许多瘢痕在开始时显得较大且不好看,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不显着。一些瘢痕应用类固醇治疗可减轻硬度和搔痒症状。因此许多整形外科医师建议要在手术或创伤后等待一年以上再考虑手术修整。
如果你正为瘢痕所困扰,你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到正规的整形外科医师处就诊。医师会对你进行检查,与你讨论可能的治疗方法,可能的效果和风险。有什么问题尽管向医师提出。
所有手术都有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通常瘢痕修整是一种安全的手术,但也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包括感染、出血,麻醉反应,或难看的瘢痕复发。你可以在手术前选择一个优秀的整形外科医师来减少这种风险。
瘢痕疙瘩是一种增厚、皱折、搔痒并生长超出切口边缘的瘢痕组织。其颜色通常比周围组织红且深。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后身体继续产生坚韧的纤维蛋白-我们称之为胶原蛋白所造成的。
瘢痕疙瘩可出现人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胸骨前、耳垂和肩部。肤色较深的人比较浅的人容易发生。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性减小。
通常用类固醇药物直接注入瘢痕疙瘩,以减轻充血、搔痒及烧灼感。部分病例可使瘢痕疙瘩缩小。
如果类固醇治疗无效,可将瘢痕疙瘩切除,分层缝合。通常在门诊手术,应用局麻。1-2天即可恢复工作,数日后拆线。有时应用植皮,但供皮区有时也会发生瘢痕疙瘩。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瘢痕疙瘩都可复发,有时甚至比原来的大。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医师将类固醇治疗与瘢痕切除结合使用,或手术时直接使用类固醇或放射治疗。有时会要求在患区佩戴弹力绷带1年。即使如此,瘢痕疙瘩仍可复发,需要几年后再次手术。
怎样治疗疤痕
1.压力疗法:适用于瘢痕面积大,不适宜放疗和局部药物治疗者。每日停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该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效果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术后放疗和注药剂量。
2.化学疗法:使用长效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瘢痕内,来抑制瘢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达到退化瘢痕的效果。主要副作用有皮肤萎缩、脱色、毛细血管扩张、坏死、溃疡和类库欣综合症等,大部分是可逆的。其他化学药物如用细胞毒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均有报道,但严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3.放射疗法: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24小时内)采用电子束或X线照射可以降低瘢痕疙瘩术后复发,提高治愈率。
4.激光治疗:适用于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扁平瘢痕,天花、水痘、痤疮愈合后遗留的散在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凹陷性瘢痕。
5.其他:如冷冻、蜡疗、离子透入、超声波等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疗效报告不一,缺乏大量病例对照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