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天天艾灸后背和腹部吗
可以天天艾灸后背和腹部吗
建议不要天天艾灸后背和腹部。
艾灸是中医养生疗法,一般简称灸疗或灸法,艾灸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艾灸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是比较恰当的,如果天天进行艾灸的话,身体承受不住,反而会引起负面的作用。
艾灸先灸背部还是腹部
一般先灸背部。
艾灸是生活做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是具有一定向后顺序的,一般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后背、再灸腹部,先灸头和身、再灸四肢,先灸左侧,再灸右侧。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先灸后面,再灸前面,也就是说艾灸的时候需要先艾灸后背,在艾灸腹部,一般艾灸的最佳时间为上午10-11点左右以及下午2-4点左右。
小贴士:生活中艾灸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左右,经常艾灸具有一定疏通经络、美容养颜、强健筋骨的作用。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月经不调艾灸哪些穴位月经不调灸哪里 气郁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取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命门: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关元、命门、可以用多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
艾灸时间:关元、命门各20分钟、肩井、太冲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日常保健
做艾灸的时候,应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灼伤皮肤或衣物。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长期艾灸注意不能施灸过量及施灸不当,若施灸不慎出现水泡,注意不能擦破以及局部消毒换药;化脓灸者,灸疮化脓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及局部消毒。
只要有适应症: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艾灸不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实施。保健所用的天灸,在三伏天施灸,日期有所讲究。
对于机体有实热、阴虚发热者艾灸后可能出现本来疾病加重,孕妇腰骶部及腹部艾灸可能出现流产。过度施灸者,可能出现实热症及消耗阴津,导致其他疾病出现。
月经期是可以艾灸的,对于寒凝经脉、气滞血瘀的月经不通导致的痛经以及虚寒的崩漏等均可以使用艾灸对症治疗。但千万不能用于实证者,否则会带来反作用。
对于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或中气不足或气血凝滞严重者,不论季节如何,均可以使用艾灸。若夏天艾灸当注意勿施灸过度,每次艾灸之前重新辨证论治,辨别患者是否有实热或阴津损耗。
艾灸后局部皮肤温度会比其他部位皮肤高,或者有少许发红,但短时间内可以自行消退。若阴虚及实热者艾灸后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咽痛、发热等。
一般来说,艾灸不会导致腹痛症状。若出现腹痛,考虑是否为孕妇误灸腹部,或者寒凝血滞者,艾灸施灸时间不足使寒邪不能消散,经脉不畅导致腹痛。
准备怀孕与艾灸没有直接冲突,但是应该尽量避免艾灸腰骶部以及腹部穴位,慎防在已怀孕但未发现的情况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流产等不良反应。
艾灸后半小时内最好不用冷水洗手、洗澡,一般来说洗温水澡问题不大,但艾灸后局部穴位反应以及经络运行,现代医学云洗澡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可能影响某经络气血运行。
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做艾灸,但是必须遵循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需要辨证论治,实热及阴虚者不能艾灸。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
艾灸命门填肾益髓补阳虚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正对的位置。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命门是督脉的穴位,艾灸命门能接续督脉气血,补益人体虚损,从而达到填肾益髓的作用,经常艾灸该穴位,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关元双向调节培补元气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下3寸。
艾灸方法:仰卧位,自己或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也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的穴位,艾灸关元能增补元气,元气充足,则体内能量充足,故能调整全身达到一个健康,美丽,平衡的状态,艾灸关元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肥胖人群灸此穴可以瘦身,瘦弱人群灸此穴可以强健身体。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可以艾灸。一部分女性在经期艾灸后会出现不适症状,像是每次灸后出现血量过多、经期过长、血液多为鲜红,除了这种情况不宜在经期艾灸外。其他人都可以放心在经期艾灸,可收获比平时更好的疗效。
月经艾灸部位
艾灸腹部穴位大都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月经期间艾灸腹部穴位对于月经不调等相关病证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水分: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气海: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中极: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附:针灸取穴多用同身寸法,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注意:经期艾灸后出血过多可通过重灸断红和隐白来止血,若不可控制,及时就医。
艾灸一次多久合适 艾灸什么时间段做最好减肥
艾灸是具有一定促进减肥的作用的,通常艾灸关元、归来、足三里、太冲、肾俞、命门、肝俞等部位,可以起到减肥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使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灸20次;也可以用温灸器灸,把温灸盒置于腹部和背部穴位上施灸30分钟,背部和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1次,连续灸20次;其次也可以隔姜灸,取枣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灸1次,连续灸20次,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减肥效果。
怎样艾灸正确方法 艾灸哪个位置排湿气
具体如下:
艾灸是可以去除湿气的,可以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命门,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去湿。
通常湿气可以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情况;如果患者是寒湿证,主要表现为四肢肥胖、困乏无力、头晕身重、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艾灸时可以选择背部、腹部、下肢部位。
其中背部可以艾灸肾俞、命门穴;腹部可以选择关元、气海、神阙;下肢可以选择阴陵泉、足三里。
艾灸哪里治疗痛经 艾灸治痛经的注意事项
艾灸时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选择穴位,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局部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注意施灸顺序,患者容易出现面热,口感咽燥等不适。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一般为3到15分钟为宜,春夏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季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部,背部时间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