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顺序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顺序
在进行艾灸的时候,一般是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的壮数应当先少后多,时间宜先短后长。特殊情况下,灵活掌握。
拔罐和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拔罐和艾灸的顺序,一般是这样操作的,如果艾灸一段时间后,可能到了停滞期,那么近期就会艾灸和拔罐同上。如果近期很虚弱,那么就先拔罐,后艾灸,就是先用拔罐来铺垫一下,还是协助通络,治病,然后再用艾灸来补一补。
如果近期感觉上火严重,那么我就先艾灸,后拔罐,这样艾灸后,可以使用拔罐来灭灭火气。
有些人用艾灸治疗的效果并不好,要知道,艾灸并不是万能的,治疗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反复,也会有新的疾病生成,只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
拔罐,是把体内的湿毒全部拔干,是湿毒排除的一种方式。可是有的人刚刚出了一点水泡,就怕得不得了。赶紧到医院处理,且不知这样一处理,反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该出来的湿毒还没有完全排除,应该继续拔罐,直到把身体内的湿气,毒气全部拔干。可是,很多人是出了水泡就停下来了,又给了湿毒继续繁衍生存的机会。
一般出水泡后,可以艾灸,就是就着水泡从这里补入元气,然后利用拔罐从这里排除湿毒。人排毒的路径不同,有的人喜欢在身体的上部,有的是下肢,无论哪种排毒方式,叫它出来,总比在身体内要好的多。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拔罐和艾灸的顺序,其实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一般只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的,什么样的顺序或是方法对治疗疾病、对养生保健好了就怎么进行,一般是根组合来达到最好的疗效,也有的时候要根据个人的喜欢来进行。
艾灸哪里治疗痛经 艾灸治痛经的注意事项
艾灸时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选择穴位,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局部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注意施灸顺序,患者容易出现面热,口感咽燥等不适。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一般为3到15分钟为宜,春夏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季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部,背部时间宜长。
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许多朋友问我艾灸的先后顺序,其实在古代的医书里面都有记载,《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总的来说,我们施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需要灸多壮者,可先用小艾柱灸起,逐渐更换大艾柱,或者使用小艾柱多壮法代替。
临床施灸的时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因病制宜,特殊情况宜灵活掌握,不可以拘泥于此。
艾灸多长时间一次合适呢
艾条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疼痛性疾病都是有好处的,如痛经、偏头痛、胃寒疼痛、高血压等。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腰部和小腹能每天艾灸吗 先灸肚子还是先灸腰
正常情况下艾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头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所以一般是先艾灸腰部在进行艾灸腹部。
但生活中一般是建议艾灸腰部之后就不需要再艾灸腹部,因为有些人体质比较差,不能承受,从而容易亏损身体,最好是隔一天在进行。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万能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而不能不管哪里不舒服都企图靠做艾灸来解决。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什么也帮不了你。
3、施灸顺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这说的是施灸的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4、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治疗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治疗该病的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 10-20分钟。时间上有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连灸2-3天停1-2天;或连灸3-5天停2-3天;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 (如治疗急性病,突发疾病则一直灸到病好为止)
5、艾灸的时候要专心点,分散注意力很容易烫伤自己,甚至烧坏家里东西。 且专心艾灸静心感受艾灸的热力比边灸边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6、艾灸的过程中,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些都是正常,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复能力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艾灸见效的时间。所以艾灸没有固定的见效标准。只要你按要求正确的坚持灸下去,肯定能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7、艾灸前、后都喝一杯高于体温,有点烫嘴的温开水(绝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艾灸过程中禁止吃东西。灸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况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于体温的热水尽短时间内洗完。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8.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9、有些人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乏力,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些人艾灸过程中会有返病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11、月经期间不要灸;(经量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可以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忌食易过敏食物
在艾灸期间,不要吃一些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海鲜、坚果、牛奶、芒果等食物,以免加重过敏现象。
2、不要过度抓挠
如果因抓挠患处,引发皮肤破溃有伤口的,是不能艾灸的,以免引起感染发炎,加重病情。
3、不宜艾灸的部位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4、以下情况不要艾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注意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引发着火。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7、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8、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9、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0、注意施灸的顺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建议初次艾灸的经验不足的人宜先标记好艾灸的部位再进行艾灸或让专业的艾灸师操作。
牙疼艾灸什么部位图解 牙疼怎么艾灸
艾条温和灸:悬灸合谷,每次10-20分钟,每日1-2次,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即可。效果不明显时加灸颊车,足三里,每次5-10分钟。
艾条雀啄灸:取颊车,外关,配伍合谷,大椎,将艾条的一段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般,一上一下的施灸,灸条距离皮肤0.5-1厘米,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背部和四肢的顺序施灸,每穴10-15分钟,灸到局部红晕温热为止,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疼痛消除即止。
冬天为什么膝盖疼 艾灸缓解膝盖疼
艾灸位置:膝盖感觉疼痛的地方(中医里称为阿是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涌泉。
艾灸方法:由于需要艾灸的位置腿脚上都有,应该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将点燃的一头对准需要熏灸的地方,离皮肤2-3厘米左右,灸到皮肤潮红,个人能耐受的热度即可,一般灸10-15分钟一个穴位,每日1次。
艾灸的顺序是先上后下,不要弄反了。
艾灸功效:中医认为膝盖疼的病变部位在膝部的经脉和经筋,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艾灸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本法简单方便,患者在家可自行操作。
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好呢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温饱那么简单的,还会去追求养生之道,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好的,近段时间里面养生的人们更加的喜欢使用中医的养生方法,而且艾灸就是一个大家最常用到的养生方法,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艾灸多久做一次是比较好的。
艾条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疼痛性疾病都是有好处的,如痛经、偏头痛、胃寒疼痛、高血压等。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头痛怎么艾灸 头痛常用艾灸手法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这种疗法适宜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的薄片,在其上扎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1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