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家庭艾灸使用有技巧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艾灸,主要是艾灸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为了能时常在家保健,大部分也都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家庭艾灸,那么在家中艾灸,如何判断艾条、艾绒质量的好坏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来为我们讲解一下家庭艾灸,我们该注意哪些事情。

家庭艾灸建议以艾条灸和隔姜灸为主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日常大家多见的艾条灸、隔物灸、温针灸之外,还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四花灸、麦粒灸、长蛇灸等。但是从操作方便易学和安全来说,家庭艾灸还是建议以艾条灸盒、隔姜灸为主。

艾灸方法不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不同

很多人常常问到的问题是艾灸灸多久才适合?庄礼兴教授这样回答,艾灸是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艾灸时间的,不可一概而论。像艾条灸和温针灸是以时间来定夺的,一般建议是15-20分钟,如果是儿童建议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是一些皮肤麻木的病人,或者是老人建议可以相应延长些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一般以皮肤潮红为度。

而艾炷灸和隔姜灸就是以艾灸的壮数来计算,根据情况不同每次每穴约3-7壮,若用直接灸、施灸于肌肉皮肤较薄的地方又或是妇女、儿童、体弱、年老的人群,则选用较小的艾炷,一般为花生米大小;如果是间接灸、施灸于肌肉丰厚的地方又或是青壮年、男性等人群可以选用较大的艾炷,但一般不要超过大拇指第一节大小,而且要看皮肤的适应程度,如果皮肤感觉灼热就该立即拿去艾炷,以免烫伤。

艾绒的选择也是关键

艾条方面有清艾条和药艾条之分。清艾条是纯粹的艾叶,没有添加其他的药材制成的艾条;药艾条则是在艾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针对不同疾病的药材共同制成的艾条。庄礼兴教授建议,一般的家庭保健和治疗用清艾条即可。

艾条内的杂质比较多,如艾草梗等,所以如果要以艾条的艾绒来制成艾炷,一方面比较难燃烧,另一方面也比较难制成松紧合适的艾炷。所以如果要以艾炷直接灸或者是隔物灸,建议选择质量较好的散装艾绒,艾绒以杂质少、艾绒细、软为上品。

选取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搓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艾炷。松紧要合适,太紧不好烧,烧不起来,太松的话一放下来就松了,时间很短,而且容易烧伤。病人一感觉到温热的时候就该把艾炷拿去,家庭艾炷灸可先在穴位上涂点万花油,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粘住艾炷,以免掉落。灸后也可涂点万花油在艾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三伏天儿童艾灸 儿童可以三伏天艾灸吗

儿童可以艾灸。

艾灸是一项养生项目,男女老少皆可使用,所以,宝宝也是可以进行艾灸的,只要控制好频率就可以了,艾灸有改善体质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的儿童来说,做艾灸还可以提升身体素质的作用。

艾灸条的制作方法

艾灸条的制作方法,艾条的药用价值,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艾灸时专用艾条,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灸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清艾条:是用艾叶直接加工制作的艾条,这里的成分只有艾叶,不参杂其他中药。艾叶:是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艾叶当在农历四五月间花未开时采收。有芳香气味,可入药用。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去,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捣绒备用。艾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叶厚绒多,称为蕲艾。

艾灸条的制作方法 艾条的药用价值艾叶的特点:

1、它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如果在农村的朋友,到了艾叶采摘季节,可以自己多采摘一些,晒干或阴干,以备捣绒备用。

2、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很多可燃烧的有机物,因此,艾叶是理想的灸疗材料。3、艾叶加工后,便于搓捏成型,制成艾柱或艾条。

艾灸十天瘦了正常吗 艾灸后需要休息多久

1.如果艾灸是为了治疗慢性疾病,开始的10天内,可以每天艾灸,10天之后可以隔一天艾灸一次。

2.如果艾灸是为了治疗急性病,可以一天灸两次,等症状得到了缓解再逐渐减少艾灸次数。

3.如果艾灸是为了起到保健作用,则建议隔三差五艾灸一次,一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大艾灸科学真相

越来越多人关注艾灸养生,通过网络了解艾灸知识与作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好事,但科爱元素发现,在艾灸研究与科技艾灸日渐成熟的今天,网络上依旧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艾灸原理与作用”,且传播广远,阅读量巨大。艾灸可保健养生,也可救命救急,错误的医疗信息将会对读者造成难以想象的潜在危险。

科爱元素汇总整理了关于艾灸中被热门关注的几个问题,并通过科研论文求证,揭开这艾灸的十大科学真相。有考证,有真相!

误区一:艾灸是中医疗法,不需要科学研究。

科学真相:

事实上,现代医学从未放弃对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正是科研人员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钻研,才有今天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每年有大量创新的治疗方式、医疗器械、药物、日常保健养生用品推出,这些科学研究造福了整个人类的健康与未来,并会一直这么发展下去。

艾灸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被科技革新智能化、商品化,甚至传承至千家万户,自然离不开科学研究。

误区二:无烟不为艾,无火不为灸,艾灸一定要有烟有火。

科学真相:

艾灸的一般定义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艾灸起效主要通过艾的药力、温热效应和光辐射效应等综合作用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复制艾灸的药力、温热效应和红外光辐射效应并达到相应效果,也是艾灸。

艾灸中的艾即艾草,灸即灸疗。灸疗是利用燃烧某些材料产生的温热,或利用某些材料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灸治材料不止有艾,也有选用其它材料的。燃烧的材料虽然不同,但温热作用是相同的,无论是艾灸、电热灸或其他致热物质的灸法,其防病治病均是温热刺激的结果。如传统的隔物灸也是把艾火隔绝了,通过热力传递药效刺激人体部位。

而艾烟的治疗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若说艾烟在艾灸中占重要作用,但在艾灸过程,艾热往皮肤传递,艾烟往上飘走,并没有直接作用在人体。现代研究表明艾烟有一定的空气消毒杀菌作用,但烟雾中伴随着一氧化碳和空气颗粒物,长期暴露在艾烟环境下的医生和养生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烟痒、喉痛、腹痛等症状。

误区三:无烟艾灸=暖宝宝?

科学真相:

上面已经解释过,艾灸是药力、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等的共同作用。无烟艾灸只要可以模拟艾灸的原理,就能发挥相近的效果。

网上流传一些说法:红外线和自发热贴都不足以称之为灸,没有灸火就跟暖宝宝没区别。

科爱元素再划一次重点:

灸疗是利用燃烧某些材料产生的温热,或利用某些材料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热刺激就是重点!暖宝宝本就是灸法的现代发展产物之一,能缓解宫寒疼痛就已经证明温热刺激的作用,暖宝宝没有艾药与红外辐射效应,自然无法与艾灸比较。

误区四:现代艾灸仪没什么用?

科学真相: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艾灸仪在艾绒不燃烧、不冒烟、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的情况下,也能有与传统艾灸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通过比较传统艾灸疗法与现代艾灸仪,还发现现代艾灸仪远端升温效果优于传统艾灸,且持续时间较长。

市面上有多款艾灸仪,它们大多根据传统艾灸的作用原理制作,主要以艾绒、加热温热刺激与远近红外辐射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更多智能操控功能,比如可以调节温度、时间、角度等,科爱元素甚至推出了二代智能艾灸仪,外观时尚大气之余还可以遥控与触屏操作,一个人就可自由艾灸。现代艾灸仪属于长久耐用型产品,建议消费者们在购买的时候选择质量过关、拥有全国联保以及具有良好用户口碑的产品。

误区五: 艾灸条件充分了,才对人体起作用?

科学真相:

前面解释道,艾灸是通过艾草药力、温热刺激和红外辐射效应等条件共同作用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条件并不完全满足,还能对人体起到作用吗?

答案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未必能做到艾灸的作用。

艾草本身就是一味中草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叶在现代医学中被制作成各种制剂,发挥着抗病毒、抗菌、镇咳平喘和止血作用。

也就是说,艾草在有效成分可被人体吸收的状态下,外力(如热力和红外线)只是帮助艾草药效更快更深地传递至人体,即使没有这些外力,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

误区六:艾草的气味越大越好

科学真相:

艾灸当用陈艾,这个毫无疑问。我们去药店买艾条时,有经验的医师都会问要陈艾还是新艾呢?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叶谓之陈艾,以三年到五年陈为最好。

但是应该如何区别陈艾与新艾呢?

可以从颜色与气味鉴别,陈艾一般呈现淡黄色,新艾一般呈青绿色。陈艾因其中大量挥发油已挥发,故气味纯净温和,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因含油量高,烟大,气味辛烈,艾灰易脱落。在艾灸过程中,味道很大容易给人“很有效果”的错觉,但可能你只是遇上了新艾,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艾灸技术的分类

一、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一端燃烧,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艾条分无药艾条(清艾条)和有药艾条两种。无药艾条用薄棉纸(长28cm、宽6cm)像卷烟卷一样将艾绒卷成直径1.5cm、长20cm的艾卷。卷的松紧要适中,太紧不宜燃烧,太松易掉火星,一般每支质量约 10g,可燃烧约1小时。有药艾条用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乳香、没药、川椒各等分,研末,每支艾条在艾绒中加人药末6g,用三层厚棉纸卷制成药条,胶水封口,两头的纸拧个结即成。

目前也有市售的无烟艾条或微烟艾条,燃着时基本无烟,气味芳香,可供使用。紧急情况下得不到艾条时,也可用香烟代替。制成的艾条应放于干燥处,防止受潮发霉或生虫。

艾条灸法可分为悬起灸与实按灸。

1)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其中有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固定不移,直至皮肤稍有红晕的温和灸;有艾火距施灸部约3cm,回旋或左右往返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的回旋灸;有点燃的艾在施灸部位上下移动,呈麻雀啄米似的雀啄灸。此法能温通经脉、散寒祛邪,适用于病位较浅、病灶局限的风寒湿痹及神经麻搏、小儿疾患等。

2)实按灸:用药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布.趁热按到穴位或患处,使热气透达深部的一种施灸方法。即在施灸部铺上10层绵纸或5~7层棉布,再将点燃的药艾条隔着纸或布,紧按其上,稍留1~2秒即可。若艾火媳灭,应重新点燃后再灸,如此反复施灸10次左右。也可将点燃的一端,用7层棉布包裹,紧按在穴位或患处,余同前操作。本法适用于病位较深的风寒湿痹、痿证及寒证。

二、 艾炷灸

艾炷是用手捏捻制作。将加工好的艾绒搓捏紧实,用拇、食、中三指边捏加捻,做成上尖下大的圆锥形艾绒团,即是艾炷。艾炷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高1cm,炷底直径0.8cm,重约0.1g,中者为大炷之半,如枣核大;小者如麦粒。

艾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手工制作:把适量的艾绒放在桌面上,用拇、食、中三指反复旋转,把艾绒捏紧即成规格大、中、小不同的艾炷。

艾灸时,用火柴或燃着的线香点燃艾顶部即可。艾炷燃烧一个,称为一壮。施灸的壮数、艾炷的大小,以疾病性质、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治疗部位以及是否化脓而定。大凡久病、体质虚弱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肌肉浅薄的头、面、颈、四肢末端宜小壮少灸;肌肉深厚的腰、背、腹、股、肩宜大壮多灸。艾炷灸的操作方法,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1)直接灸

直接灸又称着肤灸,古代称为“着肉灸”,是将艾炷直放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点燃施灸的一种技术。这是艾灸技术中最基本、最主要而常用的一种传统灸法。根据施灸部位灸后是否化脓留下瘢痕,又分为瘢痕灸、发疱灸、瘢痕灸三种。

无瘢痕灸: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用中、小艾炷施灸,当艾炷燃烧到1/3至1/2,病人稍感灼痛时,立即更换艾炷再灸,防止皮肤烧伤,对昏迷、小儿及感觉麻痹者尤应小心。

发疱灸:用于哮喘、瘰疬、皮肤疣、眩晕、皮炎、肺结核等。用小艾炷施灸,待患者感到发资时继续灸3~5秒。此时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黄斑,1~2小时后局部发疱,一般不需挑破,3~4日后可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过毒的毫针点刺数孔,放出液体,局部涂擦甲紫即可。一般短期内留有色素沉着,不遗瘢痕。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主要适用于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和发育障碍等。对高血压.预防中风及防病健身有较好的效果。用小艾炷直接安放在穴位上施灸,灸后局部皮肤被烧伤,产生无菌性化胺现象,故又称化脓灸。选择平整而舒适的体位,在选好的穴位上涂些蒜汁后,立即将小艾炷黏上.点燃施灸,直至艾炷全部烧尽,艾火自媳,除去艾灰。根据病情所需壮数,更换新炷再灸。每灸完一灶,重新涂蒜汁1次,一般灸3~5壮,小儿及体弱苦灸1~3壮。施灸过程中,如感到灼痛,可在穴位周围用手轻轻按摩、拍打,以减轻疼痛。灸毕,于施灸部位敷贴灸疮膏药(淡膏药)或一般膏药,封护灸疮,大约1周可化脓,如不化脓,可吃些羊肉、鱼、虾等物促使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药膏一次,4~5周疮口结痂,脱落而形成瘢痕。施灸时谨防晕灸,若有继发感染,则应积极对症治疗。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药物,不使其直接接触皮肤的一种施灸技术,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本法火力温和,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运用广泛。根据其衬隔物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炎法。

隔姜灸:此法最为常用。适用于因寒所致的呕吐、腹痛、泄泻、胃痛、痛痹、痛经、面瘫等病症。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约3~4mm厚的姜片(姜片大小根据施灸部位及所用艾炷的大小而定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在其上置1个或数个炷,点燃施灸。如病人感到灼烫难忍,可将姜片向上提起,稍缓,再放下续灸,可灸3~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

为度。

隔蒜灸:适用于痈、疽、疮、疖、蛇咬、蝎螯等外伤疾患。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0.2~0.4cm厚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灸4~5壮更换蒜片,每穴一次灸足5~7壮。也可取适量大蒜,捣如泥状,敷于穴上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

隔葱灸:适用于虚脱、腹痛、尿闭、疝气及乳腺炎等病。把葱切成0.3~4cm厚葱片,或捣如泥状,敷于脐中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不可太厚.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灸治5~7壮,以自觉内部温热舒适,不觉灼痛为度。

隔胡椒灸:适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及局部麻木不仁等病。取胡椒细末适量,加少量面粉和水调和,制成0.3cm厚的圆饼,中央凹陷,内置适量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将凹陷填平,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用艾炷5~7壮,以内部感觉温热舒适,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韭菜灸:取韭菜连根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制成币状圆饼,置疮面上艾炷点燃灸之,一般每次灸5~7壮,以局部觉温热舒适为度。本法适用于疮疡痛等症。

隔盐灸:适用于急性胃肠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疝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中署、尿潴留等病。取干燥纯净的食盐适量研细或炒温,填平脐孔,上置艾炷灸之。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而施灸,以免食盐受火暴起而致烫伤。临床一般施炎5~9壮。

隔附子灸: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如阳痿、早泄、畏寒、遗精,以及疮疡久溃不敛或一些阴虚性病症。亦称附子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0.3~0.5cm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炎部位的皮肤上,上置艾炷点燃灸之。也可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做饼如五分硬币大,厚约0.4cm,中间扎孔,放于施灸部位的皮肤,上置艾炷灸之。

隔黄土灸:本法对湿疹、白癣及其他因湿毒而致的皮肤病有效。选取纯净黄色黏土,用水调和做成约0.6cm厚的泥饼,中间针刺数孔,放在施灸部位,把艾炷放于泥饼上点燃施行。

隔甘遂灸:适用于小便不通等症。取甘遂末适量,加入面粉用水调成膏状,敷于脐中,上置艾炷灸之。

隔皂角灸:适用于蜂螯、蚊叮、虫咬等。取皂角切成片状,放患处上置艾炷施灸。

隔陈皮灸:适用于胃脘胀满、饮食不振、呕吐、呃逆等症。取陈皮晒干研末,用姜汁调如膏状,敷于中脘、神阙穴,上置艾炷灸之。

隔蓖麻仁灸:取蓖麻仁适量,去壳,然后将蓖麻仁捣烂如泥膏状,制成饼如二分硬币大,厚约0.3cm,贴敷于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如灸百会穴治疗脱肛、胃下垂;灸印堂、下关、颊车、阳白治疗面瘫。

隔鸡子灸:适用于发背、痈疽初起诸证。取鸡蛋一个,煮熟,对半切开,取半个(去蛋黄)盖于患处,于蛋壳上置艾炷灸之,以局部感觉热痒为度。

三、灸器炎

灸器灸是利用特制工具施灸的一种方法。这种特制的金属灸具有称为“温灸器”或“灸疗器”、家庭常用的有艾条器灸和温盒灸。

艾条器灸:是一种特制的筒状硬塑灸具,内装点燃后的艾条,并可通过橡皮筋与灸具上的固定钩将灸具固定于施灸部位,还可通过灸具上的螺旋调节及时调节施灸高度,一般炎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病人感到舒适为度。凡适用于艾条悬起灸者均可用此法施灸,尤其适用于老年保健。

温盒灸:是一种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绒或艾条,点燃后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灸盒按其规格分大、中、小三种(大号:长20cm,宽14cm,高8cm;中号:长15cm,宽10cm,高8cm;小号:长11cm,宽9cm,高8cm)。温灸盒制作:取规格不同的木板(厚约0.5cm)制成长方形木盒,下面不安底,上面制作一个随时取下的盖(与盒的外径大小相同),并在盒内中下部安置金属窗纱(40目或60目)一块,距底边约4cm。施灸时,把温灸器安放在所选部位的中央,将艾绒平铺干窗纱上,点燃施灸,或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窗纱上,对准穴位施灸。每次灸15~30分钟,艾绒或艾条燃完,可加艾域或艾条继续施灸,直至达到所需的施灸时间。在施灸过程中如周部自觉灼烫时,可将温灸盒稍上移,也可在盒与皮肤之间垫上棉布或纸片数层,待温度下降时再移去,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烫伤为度。

四、艾熏灸

艾熏灸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将艾叶(或艾绒)适量放入容器内煎煮,然后盛于盆中,蒸汽熏灸之。也可将艾绒适量放入器皿中点燃,以烟熏灸之。

五、曰光灸

日光灸适用于风寒湿痹及慢性虚弱性疾病。将艾绒铺在穴位上或患处,在日光下曝晒(周围用物遮盖好,夏季要防止中暑),或借助聚光聚焦而施灸,以局部有温感为度。每次10~20分钟。

艾灸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一)直接灸:

1、无瘢痕灸:用较小的艾绒点燃,放在施灸的穴位,感觉到大热,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即可用镊子取下来,另换新柱。本疗法可连续三到七状。这种方法适合于成年人,感觉到烫,就取下,反复多次。

2、发泡灸:也是用小艾柱,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小艾柱深,当病人感觉皮肤发烫后,继续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一到两个小时后,会起泡。这种方法需要施灸者熟练掌握分寸,发泡后,小的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大一些的需要挑破。这种施灸方法比较适合较小的部位,如手指关节的疼痛,寒冷引起的疾病等。

3、瘢痕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大的或枣核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待局部组织化脓后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瘢痕。此灸法最早总结记载于《针灸甲乙经》,而后唐宋时期非常盛行。施灸的时候用小艾柱,一般每穴施灸3-6状不等。古人认为灸疮的发生于不发是瘢痕灸成败的标志。《小品方》说:“灸的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太平圣惠方》亦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也。”但是,当今人为了美观,我们还是不赞成这样来艾灸,同时如果您是瘢痕性体质,千万不要尝试这种治疗方法,会有瘢痕迟迟不消,且越长越大。

4、自贴式直接灸:是新时代的一种商品,可以直接贴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局部的疼痛。

(二)间接灸:

1、隔姜灸:隔姜灸用姜片做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

生姜,辛温无毒,升发宣散,调和营卫,通经活络,祛寒发表。

方法:把生姜切片,厚度约3-4毫米,姜片上面用牙签扎好眼,上面放上艾绒,点燃后即可施灸。姜片太厚,热力不均,太薄容易烫伤皮肤。当病人诉热难忍的时候,可以移动姜片做移动艾灸。可一姜一炷,也可一姜多炷。如果姜片已干,必须弃之。

此方法适合临床一切虚寒症状,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疗效可靠。

2、隔蒜灸: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最好是取独头蒜,直径切开,厚2-3分,中间扎眼,上面放置艾绒。适合于无名肿毒、腹中积块、用治疮毒,此灸法有消肿,拔毒,发散,止痛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内容分析了解之后,那么大家就应该知道如果艾灸的话,应该如何动手,或者选择哪一个穴位了吧,实施艾灸穴位必须是要对的,要不然对自己的可能就容易产生跟多不良的影响了,建议大家都要遵守。

相关推荐

艾炷非化脓灸

1、艾炷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操作:施灸部位可涂凡士林,使局部具有粘附作用。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觉局部发烫微有灼痛时,即换新炷续灸。一般每次灸5~7壮。灸时,以温热灸感、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不灼伤皮肤为度。 特点:此法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疼痛小。且灸后不形成灸疮,无化脓,不留瘢痕,而为今人多用。 2、艾条灸 将艾绒制作成圆柱型长条进行施灸。根据其否内含药物,分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艾条在市面上有售。施灸方式可分以下几种: a.温和灸:艾条距施灸部位皮

哺乳期艾灸可以吗

哺乳期可以艾灸的。 艾灸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外用的,不会对孕妇的乳汁产生影响,所以不懂担心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因此哺乳期可以艾灸的。但注意,妈妈们的腰部、骶部和小腹部建议不做艾灸

阴虚体质能艾灸

阴虚体质能艾灸艾灸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那么阴虚体质能艾灸吗?专家认为,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这两种阴虚体质的朋友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补充人体内的阳气,而阴虚体质的朋友如果艾灸的话会产生副作用,不过专家也表示,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所以阴虚体质可以艾灸的,但阴虚体质的朋友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

中医艾灸技术的器具制备

一、艾灸的原料 艾灸的主要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作用非常广泛,《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数,走而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以艾叶为施灸材料.能够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此外,艾叶,既有易点燃的特点,火力温而不烈,烟气香而宜人,又有

阳虚一般多久能补过来 阳虚艾灸好吗

好。 阳虚人群可以适当的进行艾灸调理,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扶阳固脱的作用,适当的艾灸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从而能改善身体阳虚症状,甚至达到治疗的效果。阳虚体质人群在艾灸时可以选择关元穴,足三里,大椎,至阴穴,肾俞,命门等穴位,但在艾灸时需要控制好时间以及艾灸的温度,不宜长时间施灸。

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

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 艾灸一种绿色疗法,既可以防病又可以治病,有很多人不喜欢艾草的烟味。那么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一起来看看。 古中医云:烟熏火燎为之灸,可见烟熏火燎二者兼备才可称之为艾灸。实际上艾烟也有很多功能,它可以消毒,可以去除室内异味。 艾灸无论艾烟还用艾火熏烤都有作用,因为艾灸的药物疗效和中药艾叶的入经入络都有很好的作用的,所以在众多中药中独选艾叶作为施灸的材料。 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散风寒的作用。若用普通火热,则直觉表皮灼热而不会有通窜的感觉

什么艾灸

艾灸,顾名思义,和艾叶及针灸有着紧密的关系。不错,艾灸确实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熏烤人体的穴位,再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并不现代人发明的,其由来已久,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所以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艾灸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

艾灸有什么禁忌

艾灸调理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烂用劣质艾条 许多制作粗劣的艾条,杂质、颗粒和整颗的叶子甚多,再加上制作松软,燃烧过程极易掉灰,甚至整个火头掉落身上,烫伤肌肤。另外,使用这种艾条艾灸,本身就损经脉,伤肌肤,所以要慎重选择艾条,不要贪图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的便宜。最基本的选艾标准:无杂质颗粒;必须艾绒制作而成;尽量选择卷制紧致的艾条。 正确熄灭艾条 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这样的事就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运气好的损失一支艾条,一件衣服,一条被子,运气不好损失就不

艾条和艾绒有什么分别

艾条一般将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清除杂质后筛选出艾绒,之后再通过人工将艾绒卷成条形。 艾绒的制作方法相对复杂一些,再将艾叶粉碎后加工成为艾绒,之后再将艾绒卷成艾条使用, 而艾绒有好坏之分的,有些艾绒里艾梗较多,艾绒的比例比较低。 艾绒可以直接用来灸的,也可以用来隔物灸,比如较为常见的隔姜灸,还可以放在艾灸盒里进行艾灸,市面上也有售专门的灸盒。 艾条一般为条状,通常用来手持灸,同时还可以插在艾灸盒里灸。 艾绒在艾灸盒里施灸时,温度一般较高,不很容易调节。 而艾条点燃后温度比较好调节,不宜烫伤皮肤,因

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