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脑水肿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结合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来看,在外界的强烈刺激,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的状态,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皮层兴奋信号的平衡失调。在短时间内患者的血压会升的很快,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研究证实,如果人们精神长期受到刺激或者压抑,都会促使高血压的产生。
脑水肿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超早期水肿(最初几小时)是流体静压力和血凝块回缩血清渗出液所致,在此过程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使颅内压骤然升高,静脉回流不畅,血管内流体静压力升高,导致血浆外渗,加之血凝块回缩,血清析出,导致水肿的发生。试验证明,神经元的活性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后续研究表明,血肿分解造成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血红蛋白,后者可分解为血红素和Mg2+,二者都有神经毒性作用。同时,血肿分解还能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白细胞活化。此外,血肿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还与凝血酶有关。血块形成时,发生凝血级联反应,凝血酶原被激活形成凝血酶。有研究表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程度与凝血酶的浓度密切相关,同时,凝血酶也对血脑屏障存在损伤。在临床中给予HICH患者凝血酶抑制剂治疗脑水肿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知凝血酶的毒性作用包括:可使损伤脑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增加,导致脑电波呈现癫痫样发作,可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退变、死亡,可引起星形细胞和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随着对凝血酶的研究深入,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将有助于减轻凝血酶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痛风的发生也许和高血压有关系
痛风的发生也许和高血压有关系,一般痛风患者身上都能够发现高血压。那你知道痛风的病因一般都有什么吗?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就让专家为您详细解说下吧。
痛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痛风的病因与高血压有关:痛风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2、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951年Gertler等叙述一组年轻人患冠心病者具有显著高尿酸血证的统计学意义。
3、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痛风的病因包括有资料统计痛风病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平可以下降。
4、与高血脂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病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少数有高胆固醇血症。
5、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约有0.1%-0.9%伴有痛风病,伴高尿酸血症者则占2%-50%。这是痛风的病因。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痛风的病因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专家提醒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患了什么疾病,一定不要拖延时间,这样都是非常危险的,有些疾病是会恶化或者引发其它疾病的。
脑水肿高峰期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解除病因 及时解除病因是治疗脑水肿的根本。脑挫裂伤、侵润、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去除刺入脑内的骨片与整复凹陷骨折,解除对脑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脑瘤切除,非外伤性脑内血肿清除等,将病因清除后,脑水肿逐渐消退。
其它疗法
1、改善脑缺氧时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时,需采用辅助呼吸,控制性通气。临床常见颅脑外伤病人持续昏迷,当即进行气管切开,充分给氧,解除脑缺氧后,病情多好转,如不及时解除缺氧,其治疗也难以发挥作用。
2、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
1)、脱水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脱水药物,目前常用20%甘露醇、速尿。可辅以浓缩血清白蛋白,脱水降压效果好。
2)、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积水性脑水肿,行侧脑室持续引流,减少脑脊液量,达到减压和清除脑水肿的目的。
3)、对脑细胞损害应用激素等药物,大剂量应用激素尚缺乏统一意见。自由基清除剂有一定治疗作用。
4)、促进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3、促进和改善脑代谢的功能 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阻断剂有保护细胞膜,阻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作用,胞二磷胆碱是卵磷脂在脑内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脑活素、脑复康、都可喜等药物有促进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增加细胞能量,加速脑细胞功能的修复。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脑水肿高峰期,通过以上内容当我们在出现类似的症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使我们自身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最根本的是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从根本上免受疾病的困扰。
血糖和血压有关系吗
血压正常范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60-139/89,理想血压小于120/80,达到或超过140/90为高血压,130/85为高正常血压或临界高血压。血压和血糖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人血压、血糖发生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同时或者先后发生的,也就是高血压常常伴随着高血糖的发生,另外还会合并高血脂等,这个被现代医学称为“代谢综合征”,现在也有很多三高人群,所以,两者实际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析概论
1.心: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可致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促使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脑脑部小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可致脑腔隙性梗死。形成微动脉瘤,当压力升高时可引起破裂、脑出血。脑小A痉挛与硬化使毛细血管壁缺血,通透性增高,致急性脑水肿。长期高血压也可导致脑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
急性血压升高时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缺血、渗出、致高血压脑病。
3.肾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持续高血压致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致肾衰竭。恶性高血压时,入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发生增殖性内膜炎及纤维素样坏死,在短期内出现肾衰竭。
4.视网膜视网膜小A从痉挛到硬化,可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那么高血压具有什么流行趋势呢?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高血压与脑出血的关系
高血压这种疾病非常的危险,它好像一个定时炸弹,血压的忽高忽低,都很容易引起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因此,有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好有关脑出血的预防工作,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介绍。
高血压虽然无法直接对人的生命安全作出影响,但是高血压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可能就会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脑出血就是其中的一类。而高血压又是怎样引起脑出血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
高血压可能会引起全身各器官血管的病变。脑血管在长期的高压下会发生退行性变和动脉硬化,以此来适应高血压。其中脑小动脉管壁增厚,对抗高压,防止脑微循环灌注压升高。这些变化在脑底的穿通动脉表现最为突出。
高血压脑出血80%在幕上,20%在幕下。大脑半球的出血,以基底核和视丘最常见,其次为脑干和小脑。脑出血后血肿会沿着白质纤维方向扩展,出血后早期神经组织所受的影响,主要是以受压、分离及移位为主。壳核出血多是豆纹动脉出血导致的,其中以外侧豆纹动脉出血为常见,出血后血肿多向外囊方向发展;内侧豆纹动脉出血后,往往会向内囊方向扩延。
豆状核出血,血肿往往较大,使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该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扁平,脑沟狭窄,病侧会有扣带回疝入大脑镰下,和海马钩回疝入小脑幕的切迹。海马钩回疝会造成脑干,和同侧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受压,同时中脑及脑桥的正中,小动脉由于移位而断裂,引起中脑及脑桥出血。
脑干出血最常见于脑桥,往往自中间向两侧扩大,或向上侵入中脑,亦常破入第四脑室。小脑出血多源于齿状核,主要是小脑上动脉出血,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动脉也可能会是出血的来源;小脑半球出血后,可以跨越中线危及对侧,并侵入第四脑室,扩展到小脑脚者也不少见。
通过专家讲了一些有关,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介绍相关知识以后,我们知道了血压高很容易引起这种疾病,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吃芹菜,因为芹菜具有降压的作用,另外平时多测量血压,如果血压高时,我们已经抓紧时间治疗。
脑水肿的病因
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正常血脑屏障只容许一些小分子溶质通过,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很低,基外周几乎被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所包围,后者被视为血脑屏障的组成部分(第二道屏障)。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钠泵功能减退有关。各种代谢抑制物及急性缺氧可能都使ATP生成减少,致依赖于ATP提供能量的钠泵活动衰减,Na+不能向细胞外主动运转,水分乃进入细胞内以恢复平衡,故造成过量Na+和水在脑细胞内积聚。至于急性低钠血症时,则是因细胞外低渗,故水分转移到细胞内。
间质性脑水肿液来自脑脊髓液,当脑脊髓液生成和回流的通路受阻(如导水管被肿瘤,或炎性增生所堵塞)时,它就在脑室中积聚,过多积聚使室内压上升,以致脑室管膜通透性增高甚至破裂,而溢入附近间质引起周围白质的间质性脑水肿。
渗压性脑水肿与急性水中毒,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综合腹腔征,血浆低Na+低渗透压有密切关系,发生机理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急性下降,为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水分向脑细胞内转移。
吃辣椒跟高血压有关系吗
吃辣椒与高血压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血压究竟是怎么回事。血压就像“水压”,只不过是把水换成血罢了。我们的心脏是这个压力的源头,通过心脏这个“水泵”,我们让身体内的血液活动起来,循环起来。血管就是水管,心脏一张一缩,张开时,能量积聚,“水压”减小,然后收缩,能量“爆发”,“水压”加强,血液就这样一次次被输送到您的手指、脚趾,然后回来。
在这里,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称它“舒张压”,“舒张压”是低压;而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称它“收缩压”,“收缩压”是高压。而通称的“高血压”就是指您的高压高过140毫米汞柱或您的低压高过90毫米汞柱的情况。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这是一种很好的降血糖的物质,同时,它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意味着它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动物实验发现长期补充辣椒素,能够帮助控制高血压。另外有调查称,我国西南地区居民偏爱吃辣,但患高血压的比例要低于东北等地区。
喝荷叶茶有什么好处 降压利尿
常喝荷叶茶,还可以利尿、消水肿,更可扩张血管、降血压,对于体内水分代谢异常、下肢水肿、高血压有效。
肾炎发作的前兆
肾炎的症状慢性肾炎是病因多样,病理形态不同,而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它们共同的表现是水肿、高血压和尿异常改变。
(1)水肿: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2)高血压: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症状来医院求治的,医生要他们化验小便后,才知道是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并以舒张压升高(高于12.7kPa)为特点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轻者仅18.721.3/12.713.3kPa,严重者甚至可以超过26.7/14.7kPa。
(3)尿异常改变:尿异常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现象,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的异常。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且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越明显,无水肿患者尿量
脑挫伤主要的病理变化
脑处裂伤常伴有邻近的局限性脑水肿,甚至弥漫性脑水肿,包括细胞毒件脑水肿和rh傍犯性脑水肿。前者为神经元肿大,主要发生在灰质,伤后多立即出现;后者为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道透性增加,纫脑外液增加,主要发生在白质,伤后3d最明显。脑水肿是脑挫裂伤的最主要的继发性病逃变化,凡遭受挫裂伤的脑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且以损伤灶为中心向周围蔓延。
损伤越重,水肿程度越重,他同也越广泛,甚至形成半脑或全脑弥漫性脑肿胀。此种弥漫性脑肿胀,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丽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病率高。弥漫性脑肿胀一般在伤后24h内发生,特点是两侧大脑半球肿胀,血管扩张、充血,脑血流明显增加,脑体积增大,脑室脑池缩小。少数病例也可以一侧半球肿胀捎侧脑室系统受压移位等脑水肿高峰期一般在伤后3—5d。伤情轻者经适当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可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并使水肿提前消退。
对于继发脑水肿严重,治疗无效者,多难渡过水肿高峰期。严重的水肿一般3周后水肿开始消退。以后多转变成脑萎缩。
肾脏病人需要定期关注自己的体重
怎样减少和杜绝类似情况发生呢?我的体会是买个电子秤,每天清晨起床,解空小便后立即称称体重,若24小时内体重增加超过0.5公斤,无论有无浮肿和高血压,都提示体内水分过多。因体重是判断钠水潴留最灵敏的指标,要比浮肿、高血压出现得早。
血液透析病人小便量极少,摄人的食物、水分都潴留在体内,加上每天机体代谢产生的内生水,体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两次透析间歇期体重增加务必控制在两公斤以内,以免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腹膜透析病人每天的出量包括:每天的尿量加上透析液的出量。每次透析前后都应称一称透析液的重量。绝大多数情况下,从腹腔引流出的透析液应多于进入腹腔的新鲜透析液量。如果连续出现人大于出的情况,应立即寻找原因,以免水分在体内潴留过多,造成浮肿、高血压,甚至肺、脑水肿的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