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盲袢综合征怎么办

盲袢综合征怎么办

(—)抗生素治疗

下列抗生素可以选择使用:①氨苄西林每日 2—4g,分3~4次服用;②林可霉素每日1200~1800mg,分2—3改口服;③卡那霉素每日 l-4g,分2~4次口服;④喹诺酮类药物,各种抗生素可连服10~14日,以后改为间日给药或1周连服3日。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病例,抗生素的治疗,一般应长期交替使用,间歇给药,停药2周,有人主张每个月用药2周,停药2周,长期服用,曾报告个别病例使用长达12年之久。

(二)补充治疗

无论患者能否进行手术,给予充足热量及补充有关营养物质是重要的。维生素B12 100μg肌注,每月至少1次。此外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K)、钙剂的补充,依临床情况而定。

(三)手术治疗

凡病情允许及病因有可能通过切除而消除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瘘管切除术、空肠憩室切除术等,但需注意,过多的小肠切除可导致短肠综合征。

胃癌术后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吻合口出血:麻醉时血压低缝合时不出血,术后血压恢复或升高时则可能出血。常可通过输血保守治疗控制,控制不了则再手术止血。

2.吻合口瘘:由于各种原因吻合口未能愈合而出现漏洞,称为吻合口漏;若漏口长期不愈合,则形成瘘。多数只能再次手术置放引流管或通过CT引导置放引流管待其慢慢愈合;实在不能愈合者,当在3-6个月后待炎症水肿消退后手术修补。

3.反流性食管炎:胃液、胆汁或肠液返流导致食管炎,有“烧心”感。部分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后,消化道功能逐渐适应新的结构,返流消失;但有的长期严重返流的患者可能只能试行其它吻合模式重建消化道以观察能否改善。

4.输入袢综合征:食物进入吻合口的空肠近端,由于是被封闭的盲端,进入的食物难以排出而在内发酵产生上腹不适。

5.空肠造口处不全梗阻:由于空肠造口处被缝于腹壁上,有时易成锐角,导致食糜、肠液或气体难以通过致近端肠管膨胀而疼痛。多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6.倾倒综合征:因无幽门控制,食物团会不受控地进入肠管,导致一过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出现头晕、易跌倒。常发生于快速食入过多过甜食品。

老是拉肚子怎么办

(一)急性腹泻的7大原因

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2]。

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饮食贪凉: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消化不良:夏天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腹泻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

7.旅游者腹泻:因为出行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和变化。

(二)慢性腹泻的病因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盲袢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1.腹痛

伴有恶心,呕吐,自手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就可产生症状,疼痛可为腹部胀痛,隐痛,严重者可有绞痛。

2.腹胀

在原肠梗阻病变的近端相应的腹部膨胀不适,也可出现肠鸣。

3.体征

主要为原肠梗阻病变部位的体征,如肿物,压痛,其次是肠梗阻病变近端可有肠扩张的肠型及蠕动波,并可触及腊肠样肿物及扩张肠管。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是主要的病理生理病因机制,可由几种因素之一所造成。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常用的代名词是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在盲曲(盲袢)综合征(因细菌利用维生素b12)或鱼绦虫感染时可能发生争夺可利用的维生素b12及内因子分裂现象。回肠吸收部位先天性缺失,也可能由于炎症性局限性肠炎或手术切除而受到破坏。造成维生素b12吸收减少的较少见的原因有慢性胰腺炎,吸收障碍综合征,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例如口服钙螯合剂,氨基水杨酸,双胍)。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素食者),以及很少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2代谢增强。在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十分常见的原因是上述任何机制以外的与食物结合b12的吸收不足。纯b12是可吸收的,而与食物结合的b12是难以使之释放和吸收的。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面色蜡黄、疲倦无力、头发细黄干燥、颜面轻度浮肿、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还可出现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少笑、哭时泪少、不出汗、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还经常出现头部、肢体或全身颤抖等精神、神经症状。重病患儿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检查

本病需要做以下检查: 1、周围血象2、骨髓象3、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4、schilling试验5、其他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补充维生素b12。

3、贫血严重者可输注血浆。

粘连性肠梗阻该怎么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其核心内容就是尽量减少肠内容物量、减轻肠腔压力、消除肠道水肿、维持内稳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如果决定对肠梗阻行非手术治疗,则一定要将每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胃肠减压不是简单地在病人的胃内置一根引流管,这样达不到肠道减压的目的,必须将减压管的尖端放到梗阻近端,使肠管保持空虚,梗阻才容易缓解。

为减少肠内容物导致的肠膨胀,除禁食、胃肠减压外,还应该使用足量的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消化液分泌和丢失。肠壁水肿也是造成肠梗阻难以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利尿、脱水等方式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助于缓解肠壁水肿,扩大肠管内径,改善肠黏膜氧供,必要时还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除非梗阻肠袢内细菌过度生长产生盲袢综合征时可短期应用抗生素,此类肠梗阻一般不需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并能够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是肠梗阻病人必需的选择。

引起拉肚子的原因

(一)急性腹泻的病因: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非腹泻。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和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的病因: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1. 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如何治疗胃空肠输入袢综合征

概 述最近感觉很不舒服,腹部很痛,一直在呕吐,但是呕吐的东西就只是水而已,觉得很奇怪,于是赶紧去看医生,才知道是得了胃空肠输入袢综合征,要接受治疗,给大家讲讲治疗过程吧。

步骤/方法:1去到医院的时候,腹部已经疼得不行了,于是医生先给我打了一支消炎针,打了消炎针以后腹部已经不疼了,感觉好了很多。值得推荐给大家!

2医生说要接受手术,所以先让我做好准备,并且让我先睡下打抗生素,要靠向右侧的睡法才是最正确的。我就按照靠向右侧的睡法,感觉整个人的呼吸也顺畅了很多了。

3最后就是进行清理胃空肠输入袢手术,手术的时候打了麻醉针,什么都不知道,当我醒来的时候就被告知手术非常成功。过了几个星期,我的病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效果真的非常好!

腹泻病因

病因学

(一)急性腹泻 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非腹泻。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和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方法是什么

(1)限钠饮食:水肿本身提示体内钠过多,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限制食盐摄入有重要意义。正常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含3.9g钠),但由于限钠后病人常因饮食无味而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因此,限钠饮食应以病人能耐受,不影响其食欲为度,低盐饮食的食盐含量为3~5g/d。慢性患者,由于长期限钠饮食,可导致细胞内缺钠,应引起注意。

(2)利尿剂的应用:按不同的作用部位,利尿剂可分为:

①袢利尿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髓袢升支对氯和钠的重吸收,如映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丁脲胺)为最强有力的利尿剂。剂量为速尿20~120mg/d,丁脲胺1~5mg/d。

②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皮质部)及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达到利尿效果。双氢氯塞嗪的常用剂量为75~100mg/d。

③排钠潴钾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为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常用剂量为60~120mg/d,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效果较差,故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

④渗透性利尿剂: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增加肾小管的渗透浓度,阻止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以达到利尿效果。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常用剂量500Ml/2~3d,甘露醇250Ml/d,注意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利尿药物首选速尿,但剂量个体差异很大;静脉用药效果较好,方法:将100mg速尿加入100Ml葡萄糖溶液或100ml甘露醇中,缓慢静滴1小时;速尿为排钾利尿剂,故常与安体舒通合用。速尿长期应用(7~10天)后,利尿作用减弱,有时需加剂量,最好改为间隙用药,即停药3天后再用。建议对严重水肿者选择不同作用部位的利尿剂联合交替使用。

盲袢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回结肠捷径吻合时,一定要顺蠕动,与大肠蠕动方向一致,且在吻合的近端,应加强2~3针,浆肌层缝合,使蠕动方向更一致。若回结肠双端吻合时回肠远端与结肠近端吻合,回肠近端与结肠远端吻合,两吻合口应相距5cm左右,以预防返流。

如病变未能造成肠腔完全梗阻,将回肠末端封闭,而近端回肠在结肠病变近端行端侧吻合,是一大错误。因待病变发展成完全梗阻,则封闭口与病变之间的肠粘膜分泌物增加,渐渐扩张,可破裂形成腹膜炎,线属手术错误,应提高警惕。

什么原因会引起拉肚子

(一)急性腹泻 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非腹泻。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抗菌药和某些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肚子剧痛拉肚子的原因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肚子剧痛拉肚子的现象总是会让人感觉措手不及,因为肚子痛没有任何的先兆,往往在发病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让人们变得十分的痛苦不安,因此,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肚子剧痛拉肚子的原因,及时的预防可能出现的肚痛现象。

相关推荐

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

(一)首先,不要惊慌,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此病。虽然,多囊卵巢综合征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改善症状,症状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大部分患者可以过和正常人无太大差异的生活。(二)其次,要了解,医生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治疗需要、病情等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1.青春期女孩,或暂时无生育要求的女 性,可以先以调节月经、减轻症状为主。2.生育期女性,有生育要求的女 性,则以促

小儿肾病综合征怎么

据悉,小儿肾病作为我国儿童肾病中的常见病,已经困扰着不少患者家庭了。当我们的宝宝不幸诊断出得了小儿肾病综合征之后,相信很多家长们都会问该怎么。因此我们39小编特地请教了相关的医学专家,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两个方面去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是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护理问题。1.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宜随便减量或停药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父母要帮助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

神经皮肤综合征怎么

1、NF1型:占NF病例的90%以上。诊断标准有6处或大于5cm的皮肤牛奶咖啡斑有一个丛状的神经纤维瘤或两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两个或多个青色的虹膜错构瘤;2、NF2型:双侧第Ⅷ脑神经瘤;级胶质瘤或单侧第Ⅷ脑神经瘤;很少有皮肤改变神经皮肤综合征 -临床表现脊柱侧弯图册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特点是患有这种病的孩子的皮肤都可见到牛奶咖啡斑,一种不突出皮肤表面的浅棕色斑块,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因为呈现出

水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禁水禁水是主要的措施。轻症者限制进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即可好转。或适当加用利尿药,以依他尼酸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为首选。(二)急重症水过多和水中毒的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和(或)纠正低渗为目的。1.高容量综合征为主者,治疗以脱水为主,减轻心脏负荷。首选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袢利尿药。如呋塞米20~60mg,每天口服3~4次。急重症者可用20~80mg,每6小时静脉注射1次;依他尼

公室综合征如何防

(1)排除污染室内装修要用绿色环保产品。搞好公室的清洁卫生,定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驱逐室内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室内禁止吸烟。(2)锻炼身体:工作休息时,坚持到楼外做工间操,舒展一下身体,做做深呼吸,踩踩鹅卵石路。平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3)大多数"公室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均较轻,而且仅是暂时性的。有的患者离开公室回到家里,症状就消失了。(4)适用穴位:头痛、头晕、目眩(印堂、合谷、涌泉、三明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 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

首选药物治疗,包括调整月经周期、降低血中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诱发排卵等。短效口服避孕药能调整月经周期,还能抗雄激素,比如多毛、长痘的症状。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以服药调整月经周期,同时促排卵治疗,适时同房。减肥也很重要。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利于恢复月经周期,增加排卵率,还预防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该怎么

一、治疗HRS本身无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鉴于严重肝病是HRS发生的基础,肝功能改善是肝肾综合征恢复的前提,故应首先治疗肝病,对HRS患者应积极选择各种有效改善肝功能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这对预防和治疗功能性肾衰竭也有很大意义,至于肾衰应从下列几方面进行治疗。1、防治肾衰的诱因:主要防治消化道出血,避免过量利尿和大量多次的放腹水,预防感染,慎用肾毒性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防治电解质紊乱,肝

系统性硬皮病有哪些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检查;,系统性硬皮病病人血沉斗般增快,C反应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有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和管型尿。(2)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有多株高、γ球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20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可增高。部分病人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SGOT)升高;血清钾、氯、尿素氮与肌酐可出现不同程度异常。(3)免疫学

更年期综合征怎么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女性更年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为月经的症状和心理症状,很多更年期患者还会出现失眠,心慌,盗汗等问题,但在治疗这些症状时患者往往会忽略食疗的作用,其实通过食物就可以很好的缓解女性更年期的症状。

反流性胃炎手术

二反流性胃炎手术碱性反流性胃炎,多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2年,一般认为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胆汁持续反流入胃,其中的胆盐、溶血卵磷脂破坏了胃粘膜屏障,使胃液中氢离子大量逆向渗透,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炎症、出血、糜烂等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①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无效;②胆汁性呕吐,吐后疼痛依旧;③体重减轻。此外尚有小量出血引起的贫血,胃液低酸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