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中药药方 肝火犯肺型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中药药方 肝火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呛气逆阵作,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痰难出,量少质黏,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治当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枇杷叶,青黛,蛤壳。
方中以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青黛,蛤壳化痰热;枇杷叶降逆枳壳;粳米,甘草和胃。
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方
一、风寒咳嗽
主要症状为突然咳嗽,咳声急频,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
常用杏苏散加减: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夏6g,牛蒡子6g,生姜3片。
二、风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不爽,痰液黄黏稠,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常用桑菊饮加减:桑叶9g,菊花9g,杏仁6g,白前9g,黄苓6g,枇杷叶9g,桔梗9g。
三、实热喘
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
推荐药剂:
(1)麻杏陷胸汤
【辨证】实热喘证
【治法】清热写肺,祛痰定喘
【组成】麻黄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芝圃方
(2)小青龙加石膏汤
【辨证】寒饮郁肺,失其肃降
【治法】温化水饮,开郁清降
【组成】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细辛20克,五味子20克,大枣20克,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甘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熊永厚方
支气管炎治疗方法哪种效果比较好
1、燥热伤肺型支气管炎:桑杏汤加减。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篓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随症加减治疗支气管炎:热重者,酌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以清肺泄热;津伤较重者,加麦冬12克、王竹12克,以滋养肺阴;痰中夹血者,可配白茅根30克,以清热止血。
2、痰湿蕴肺型支气管炎: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厚朴6克、甘草6克、苍术6克、苏子9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随症加减治疗支气管炎:寒痰较重,痰白腻如沫,怕冷者,加干姜6克、细辛6克,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者,酌加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以益气健脾。
3、风热犯肺型支气管炎: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10克、薄荷3克、连翘10克、桔梗6克、鲜芦根3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治疗支气管炎:肺热内盛者,加黄芩12克、知母9克,以清肺泄热;咽痛声嘎者,配射干9克、赤芍10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者,酌加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清热生津。
支气管炎中药怎么调理 风寒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气急,痰稀色白量多,恶寒无汗,或兼头痛胸闷,鼻寒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此为外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治当发散风寒,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姜,细辛,紫苑,桔梗,枳壳,甘草。
方中以麻黄,细辛,生姜祛风散寒,并宣通鼻窍;麻黄合杏仁宣肺止咳;紫苑,桔梗,枳壳祛痰,宣肺宽胸;甘草和胃。头痛,身痛者,加川芎,羌活,独活;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子。
中西医治疗支气管炎常见方法有哪些
一、中医治疗支气管炎
痰湿蕴肺型支气管炎: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黏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治疗原则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剂应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5g,茯苓20g,陈皮10g,厚朴10g,甘草10g,苍术10g,苏子15g,白芥子15g,莱菔子15g;可酌加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0g。随支气管炎的症状加减。
痰热郁肺型支气管炎: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口干便秘。舌苔黄或腻,脉滑数。治疗原则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剂应用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20g,黄芩20g,山栀20g,贝母15g,半夏15g,杏仁20g,瓜蒌仁15g,苏子15g;可加海蛤壳15g,鱼腥草30g,薏苡仁20g,冬瓜子15g,芦根30g等。随支气管炎的症状加减。
二、西医治疗支气管炎
根据感染的原因和程度选择支气管炎的治疗办法。一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轻者可口服,重者则用肌注或静脉滴注的方法,常用的抗生素有青、红霉素,头孢菌类等。能尽量应用窄谱抗生素则应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感染或产生抗体。
关于支气管炎的治疗办法以治疗呼吸道为主,解痉平喘,是其中之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保持呼吸道的舒畅,防止支气管哮喘过敏等。治疗支气管炎还应做到多喝水,使气管内湿润,可用气雾湿化分解气管内的痰液等。
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现代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中的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物、粉尘等都会危害到支气管健康,导致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可以风味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
正常人的气管、支气管就像一棵大树,气管是主干,左、右支气管呈树枝状分布于左、右两肺,再往下越分越细,最后的分支是终末细支气管。其急、慢性炎症分别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咳嗽”、“痰饮”、“咳喘”等病范畴,多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起病时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少数伴有喘息,病程约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为单纯、喘息两型。平时咳稀白、灰白粘液或泡沫状痰,急性感染时痰液由白变黄,呈粘稠状。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如多年不愈,易咳嗽不止,痰量增多,秋冬尤甚。此症可出现喘息或哮喘样发作,不断进展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预后一般较差。故主张及时就诊,早期彻底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排痰、镇咳平喘。缓解期适当选用固本咳喘片、西洋参、人参、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丙种球蛋白、胎盘组织液、酯多糖、气管炎菌苗等药品1~2种。另外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可增进抗寒能力,防止或减少急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2、痰湿阻肺型
常以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或粘腻易咳出为特点。一般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半夏、化桔红、茯苓、金银花、苍白术、厚朴、枳实、香橼、天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矮地茶、虎杖。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桔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焊菜素、矮地茶素片、热参片、杜鹃素片、化痰止咳糖浆等。
3、气郁犯肺型
以咳嗽痰少,质粘而不易咯出为特点,胸胁胀闷或疼痛,心情忧郁,可兼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以理气解郁、清肺化痰为主。药方可用:陈皮、柴胡、香附、枳实、白芍、郁金、佛手、远志、知母、南沙参、龙胆草、玉竹、川芎、炙甘草。
中成药可辅助应用解郁安神冲剂、柴胡舒肝丸、远志糖浆、焊菜素片、枣仁安神液、矮地茶素片、止咳糖浆等。
4、痰热蕴肺型
以咳嗽、咳粘腻、黄稠或脓性痰液、咳出不爽为特点。有咳嗽、咳痰史患者易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可伴有发热气粗或喘憋,喉中痰鸣、痰量较多,咽干喉痛,口渴呕恶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包括:葶苈子、竹沥、竹茹、鸡矢藤、枇杷叶、桑白皮、锦灯笼、射干、马兜铃、石苇、大青叶、筋骨草、四季青、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矮地茶素片、焊菜素片,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
5、肺阴虚型
慢性起病,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丝为特点,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热、颧红面赤、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失眠盗汗、声音嘶哑、咳声短促等症状。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罗汉果、天花粉、地骨皮、川贝母、草、黄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沙参麦冬膏、养阴清肺丸、益气养阴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
6、寒饮伏肺型
以久咳不止,痰稀薄、白粘或呈泡沫状为特点,量较多,秋冬加重,兼见形寒肢冷、气喘痰鸣、胸膈满闷、身重困倦等症。治疗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选用: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焊菜、半夏、五味子、茯苓、金沸草、天南星、白芥子、苏子、款冬花、钟乳石或热参(有毒)。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桔红丸、止咳化痰丸、止咳糖浆、矮地茶素片、牡荆油丸、焊菜素片、满山红胶丸等。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效果怎么样
支气管炎虽然常见,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中医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不少药方可以根治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不同时期的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使用的药物也不同。
1、慢性支气管炎:
痰湿犯肺型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满闷,少食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燥湿化痰的原则,可选用二陈汤加味。其方药组成是陈皮10克,制厚朴6克,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姜半夏10克,白芥子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寒饮壅肺型支气管炎:该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多泡沫,恶寒畏风,身体疼痛沉重,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散寒温里、宣肺化痰的原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炙麻黄6克,桂枝6克,紫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6 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三次服下。
2、急性支气管炎:
风热犯肺型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黄或稠,发热微恶风,头痛,或口干咽痛,胸闷气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祛风清热、宣肺化痰的原则,可选用桑菊饮加减。其方药组成是薄荷10克,桑叶1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6克,杏仁12克,芦根15克,甘草6克。
燥热伤肺型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或恶风、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疏风清肺、润燥化痰的原则,可选用桑杏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桑叶10克,薄荷6克,黄芩10克,瓜蒌皮1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 克,北沙参15克,甘草6克。煎服法同上。
支气管炎疾病应该如何进行用药
1、中医针灸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常用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末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 贴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 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2、辩证治疗支气管炎:
风热咳嗽型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不爽,痰多是以黄色的粘稠状为主,咽干口燥、鼻塞、流黄涕,或者是伴有盗汗发热以及舌苔微微发黄白色等各种不适症状。在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中,针对该症状主要是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风寒咳嗽型支气管炎:
这一类型的疾病症状多是以突然咳嗽以及声咳急频为主要表现症状,其痰液比较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畏寒以及发热、脉浮等不适症状。对该类型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主要是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为主。
支气管炎中药方
1.吸蒸汽治急性气管炎
[配 方] 水壶,内装小半壶水。
[制用法] 将小半壶水置于炉子上,待水烧沸腾时。口对准壶嘴里冒出的蒸汽,—口—口地吸人,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天2~3 次。
[功 效] 对咳嗽疗效很显著,尤其是外感风寒所引起的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疗效更好。 注:当口腔对准壶嘴时,口与壶嘴要保持一定距离,在不烫伤口腔的前提下,尽量多吸入蒸汽。
2.鱼腥草奶浆草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鱼腥草30克,奶浆草(又名三十六针)、薄荷各6克,东风橘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 次。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3.鸭跖草忍冬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鸭跖草、忍冬藤、山菊花、地胆头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4.山大刀根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鲜大罗伞根(又名山大刀)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5.桔梗黄芪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桔梗3克,黄芩、紫菀各5克,忍冬藤6克,甘草1.5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6.酸浆果皮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酸浆果皮(又名灯笼草果)5-7个,陈皮9克,冰糖 30克。
[制用法] 水煎代茶饮。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7.紫苏天冬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配 方] 紫苏叶6克,天门冬、陈皮各9克,枇杷叶、桑白皮 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8.闻蒜泥味治慢性气管炎
[配 方] 大蒜瓣(去皮)适量。
[制用法] 将大蒜瓣捣成糊状装入一个塑料瓶内。每天早晨散 步途中,打开瓶盖,把瓶口对准鼻孔,尽量吸嗅大蒜辛辣味,等辛辣 味淡后再换新的。
[功 效] 用治慢性气管炎。 注:一患者68岁,在30多岁就患有慢性气管炎,轻度肺气肿。 得此偏方后,从深秋开始到初春,天天如此,坚持两个冬天,病患彻 底根除,近10年从未复发。
9.冰糖炖向日葵花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配 方] 向日葵花2朵,冰糖适量。
[制用法] 先将向日葵去籽,再加冰糖炖服。
[功.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
10.鸦葱地龙丸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还阳参将(即鸦葱)1000克,地龙90克,红枣、黑豆 各500克。
[制用法] 参、枣用沙锅煮烂;地龙研粉、黑豆用童便浸透,晒 干研粉,上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6克。用红糖水送服。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1.霜丝瓜藤汤治气管炎
[配 方] 霜丝瓜藤150克。
[制用法] 将丝瓜藤加水1碗煎服。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连服两个疗程。
[功 效] 用治气管炎。
12.川贝冬花白及粉治气管炎
[配 方] 川贝母、款冬花、白及各15克,细辛6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饭后服,每次2克。如病情重,可去白及加杏仁15克,冰糖30克。
[功 效] 用治气管炎久咳肺损。
13.花生衣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花生仁红衣60克,糖适量。
[制用法] 加水文火煎约10小时,滤去衣,加糖。分2次服。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4.干姜苏叶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干苏叶90克,干姜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00毫升,10天为1疗程。间隔3天再服第2疗程。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可达80%。
15.南瓜蒸五味子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桃南瓜1个,五味子3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 挖去种子,装入五味子、冰糖。蒸半小时,取出五味子。每日服1个。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6.蚌花叶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蚌花叶(即剑麻叶)15克,木蝴蝶3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7.山百部茅根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山百部、木贼草、陈皮、麦冬、枇杷叶各6克,白茅根 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8.玉兰露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玉兰叶、花、蕾共500克。
[制用法] 将玉兰叶、花、蕾加水1000毫升,经2次蒸馏,取回 蒸馏液250毫升。浓度为1:4即玉兰露。每日服1次,每次20毫 升。
[功 效]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19.鸡蛋五味子治慢性支气管炎久不愈者
[配 方] 五味子250克,生鸡蛋7个,温水适量。
[制用法] 将五味子和生鸡蛋同时放人温水盆内(以水面没过 鸡蛋为宜)泡7~10天,待蛋皮软化后,取出鸡蛋,用滤出的药水把 鸡蛋煮熟。
[功 效] 去皮吃蛋。成人睡前1次服完,小儿酌减,7天服1 次,3次为1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痊愈。
20.北瓜饴糖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北瓜(桃南瓜)1个,等量饴糖(麦芽糖)。
[制用法] 将北瓜切碎加等量饴糖。略加水放陶器中,煮至极 烂,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再加生姜汁。约500毫升瓜汁中加姜 汁60毫升。
[功 效] 每次服1匙(约15克),1日2~3次,开水冲服。
21.三子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炒苏子、炒萝卜子各9克,白芥子15克。
[制用法] 上药共捣末,以绢袋包之,水煎服。
[功 效] 每服半碗,日2次。甚效。
22.山药甘蔗治咳嗽痰喘之老人慢性支气管炎
[配 方] 鲜山药适量,甘蔗汁半杯。
[制用法] 将鲜山药捣烂和甘蔗汁和匀。
[功 效] 炖熟服之,每日2次。
23.秋梨膏治慢性气管炎
[配 方] 鸭梨20个,鲜藕1000克,生姜300克。
[制用法] 熬汁后加冰糖400克,浓缩成膏,早、晚分服。
[功 效] 治慢性支气管炎。
24.八宝粥治慢性气管炎
[配 方] 白扁豆、莲肉、杏仁、百合、桂圆、沙参、贝母、枇杷叶各15克。
[制用法] 加水煮汁,药汁加粳米80克熬粥,早晚分服。
[功 效] 治慢性支气管炎。
25.蜂蜜鸡蛋治支气管炎
[配 方] 蜂蜜40克,鸡蛋1个。
[制用法] 先将蜂蜜用锅微炒,燃后加水少许,待沸后打人鸡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吃蛋饮汤。
[功 效] 补虚润肺。治慢性支气管炎。
26.灵芝参合汤治支气管炎
[配 方] 灵芝15克,南沙参、北沙参各10克,百合巧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养阴清肺。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感冒 咳嗽
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
1、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有清化止血汤
桑白皮10克、象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竹沥10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阿胶10克、黄芩12克、全瓜蒌12克、仙鹤草15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敛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热壅肺型)。咳嗽气急,痰多,质粘厚或稠黄或有腥味,咯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
2、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有清肝泻肺止血汤
牡丹皮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紫菀10克、仙鹤草15克、钟乳石3克、小蓟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功效清肝泻火,止血镇咳。支气管扩张咯血(肝火犯肺型)。咳嗽气逆,咯血鲜红,肋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有滋阴降火止血汤
仙鹤草15克、牡丹皮6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泽泻10克、黄芩炭6克、山茱萸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功效滋阴降火,潜阳止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阴虚火旺型)。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支气管炎中药怎么调理 燥邪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干咳或呛咳,甚至胸痛,无痰或痰少不利,甚至痰中带血丝,头痛鼻塞,喉痒咽痛,身热微寒,舌干少苔,脉浮或浮数,治当疏风清热,润肺止咳,方用杏苏散或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桔梗,茯苓,甘草,大枣配杏苏散;桑叶,杏仁,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梨皮配桑杏汤。
方中以紫苏叶,桑叶,生姜疏风解表;前胡,浙贝母,橘皮,半夏化痰;杏仁,南沙参,梨皮润肺止咳。
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的效果怎么样
研究表明,现代的医学讲究的都是中西结合治疗。同时也说明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医学方面都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中药好,西药快。但是中药还治本,任何疾病都是有分期的,支气管炎也不例外,从中医角度来说,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不同时期的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使用的药物也不同。
1、中医针灸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常用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末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 贴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 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2、辩证治疗支气管炎:
风热咳嗽型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不爽,痰多是以黄色的粘稠状为主,咽干口燥、鼻塞、流黄涕,或者是伴有盗汗发热以及舌苔微微发黄白色等各种不适症状。在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中,针对该症状主要是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风寒咳嗽型支气管炎:
这一类型的疾病症状多是以突然咳嗽以及声咳急频为主要表现症状,其痰液比较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畏寒以及发热、脉浮等不适症状。对该类型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主要是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为主。
实热喘型支气管炎:
若支气管炎患者除了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外,还患有高烧以及气急、喘憋等现象,那对于该病的中医治疗应当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的目的。可以选着麻杏石甘汤来治疗该病,并根据病情适量的加减。
支气管炎用中药怎么调理
风寒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气急,痰稀色白量多,恶寒无汗,或兼头痛胸闷,鼻寒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此为外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治当发散风寒,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姜,细辛,紫苑,桔梗,枳壳,甘草。
方中以麻黄,细辛,生姜祛风散寒,并宣通鼻窍;麻黄合杏仁宣肺止咳;紫苑,桔梗,枳壳祛痰,宣肺宽胸;甘草和胃。头痛,身痛者,加川芎,羌活,独活;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子。
风热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气促,痰液粘稠,或兼身热,咽痛,鼻流浊涕,头目不清,舌苔薄微黄,脉浮数,此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治当疏散风热,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桔梗,杏仁,薄荷,牛蒡子,前胡,百部,荆芥,甘草。
方中以荆芥,薄荷,桑叶,连翘疏散风热之邪,并通鼻窍;桔梗,前胡,牛蒡子宣肺化痰;杏仁,百部止咳;菊花清头目;甘草和胃;咽痛者,加金银花,板蓝根;身热者,加生石膏;口干欲饮者,加芦根。
燥邪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干咳或呛咳,甚至胸痛,无痰或痰少不利,甚至痰中带血丝,头痛鼻塞,喉痒咽痛,身热微寒,舌干少苔,脉浮或浮数,治当疏风清热,润肺止咳,方用杏苏散或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桔梗,茯苓,甘草,大枣配杏苏散;桑叶,杏仁,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梨皮配桑杏汤。
方中以紫苏叶,桑叶,生姜疏风解表;前胡,浙贝母,橘皮,半夏化痰;杏仁,南沙参,梨皮润肺止咳。
肝火犯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呛气逆阵作,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痰难出,量少质黏,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治当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枇杷叶,青黛,蛤壳。
方中以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热;青黛,蛤壳化痰热;枇杷叶降逆枳壳;粳米,甘草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