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登革热的治疗

登革热的治疗

治疗:

登革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2)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3)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高热不退或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如口服强地松5毫克,每日3次,也可使用冬眠疗法,慎用止痛退热药,忌用水杨酸钠。剧烈肌肉或关节疼痛时,可用醋柳酸0.3~0.5克或可待因0.03克口服。必要时也可用吗啡0.01克肌内注射。呕吐时可用硫酸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有高热并大量出汗,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呕吐频繁者,先给口服补液,若不能耐受,再静脉补液。

3.病原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有报道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0~15mg/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天后改半量,6天为一疗程。

4.有出血者:给予安洛血、止血敏、维生素K、维生素C、钙剂等止血药物。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用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后灌胃,同时口服甲氰咪胍等。

5.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脱水,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呋塞米),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对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及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你了解登革热吗

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传染病,其症状是:突起高热伴畏寒,骨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能伴有颜面潮红、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出血、肝脾肿大等。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性登革热,后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登革热”和其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属于自限性疾病,轻的1至2天可自愈,重的7至10天也能全部恢复,症型严重导致死亡的发生几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临床上一般都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等待病毒“自生自灭”。

两种“伊蚊”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之所以在最近几年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这造成该病流行范围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地区扩展,并使蚊子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病毒在蚊体内增殖活跃,病毒的毒力增强。二是人口的大量流动。国际商贸、劳务、渔业及旅游、探亲等活动,都可能使处于病毒血症期的人输入其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造成流行。现代化交通更促成登革热的远距离扩散。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在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祸害比白纹伊蚊大得多。我市没有埃及伊蚊但有白纹伊蚊,所以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所幸的是,“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市民们也无须过分紧张。

预防关键是消灭花斑蚊

人体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从非地方性流行地区进入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人。那么,该如何预防登革热呢?

由于“登革热”病人在发病前3至5日传染性最强,且没有预防用的疫苗。所以,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前往“登革热”疫区,前往疫区者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消灭花斑蚊(即白纹伊蚊)。花斑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水凼、树穴、树洞、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都是它繁衍孳生的优良环境。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水凼、树洞,铲除杂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根本办法。另外,由于花斑蚊善飞,必须全民动手,群防群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滞留喷洒、空间喷洒、熏蒸和烟熏等消灭成蚊及安装纱窗纱门防蚊,都是治标的有效办法。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引起的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死亡率较高。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外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登革热后遗症严重吗

登革热通常情况下不会留下后遗症。

什麽是登革热和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最早是在西元l779年由david bylon在爪哇岛首先描述。由於可引起很厉害的高烧及肌肉疼痛,犹如裂骨一般,又俗称「断骨热」或「天狗热」。不同於肠病毒的人对人的传染,它必须藉由「蚊子」叮咬患者,成为病媒蚊,当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才会使人致病。所以此病多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蚊子易滋生的地区,尤其以东南亚、非洲及印度为最多台湾中南部夏季酷热也易成为疫区。

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线斑蚊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咬人,栖息於阴凉有水处,不喜欢待在臭水沟,尤其喜欢下雨後的废轮胎及废弃的容器。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这些蚊子的叮咬,才可能传播出来,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热病毒又可分为l、2、3、4共四型。人若感染其中一型,其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并无法防护另外三型,以感染第2型最危险,易发生出血性登革热。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热病患8至l5天後,就具有终生传染病毒的能力了。

登革热为何如此可怕?

登革热依其症状轻重分为两型:典型登革热及出血性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即俗称的登革热) :此型较不具危险性,死亡率甚低,多为初次感染者。小孩症状较不明显,成人则出现严重症状,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经过一至七天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突发性高烧(39至40℃) 、恶寒、前额及後眼窝的剧痛、肌肉痛,再经2至4天全身皮肤出疹,疹子由躯体开始向脸及手脚蔓延,整个病程约七天可结束,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

出血性登革热:这是最可怕的一型,死亡率高达15—5o%,喜犯八岁以下的小孩。多由於两次以上重复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临床症状上除了高烧、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倦怠外,常伴随流鼻血、吐血、血便、血尿、子宫出血及胸腹部积水。由於全身大量出血,常引起心肺衰竭及休克死亡,而其出血时间通常在发烧将退时才发生,所以常引起家长及医师的疏忽,因此登革热病人在退烧时,若出现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坐立不安时,更应提高警觉,即刻送大医院,不可轻忽。

三大方法预防登革热

世界各地都在爆发登革热,登革热导致无数人死伤,那么怎么来预防登革热呢?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登革热同样会引起出血热,因为分属两类病毒,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可引起自限性的登革热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或等各休克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一大类病毒的统称。今天就这两类病毒的传播媒介以及相应的症状进行如下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步骤/方法: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进一步可发展为出血型休克,循环衰竭,死亡率高。

3出血热病毒为病毒性出血一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账期损伤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较高,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今年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

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为我们所学的课本内容,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一旦发现自己又相关病情,一定要即使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祝您健康。

登革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2)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3)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高热不退或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如口服强地松5毫克,每日3次,也可使用冬眠疗法,慎用止痛退热药,忌用水杨酸钠。剧烈肌肉或关节疼痛时,可用醋柳酸0.3~0.5克或可待因0.03克口服。必要时也可用吗啡0.01克肌内注射。呕吐时可用硫酸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有高热并大量出汗,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呕吐频繁者,先给口服补液,若不能耐受,再静脉补液。

3.病原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有报道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0~15mg/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4天后改半量,6天为一疗程。

4.有出血者:给予安洛血、止血敏、维生素K、维生素C、钙剂等止血药物。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用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后灌胃,同时口服甲氰咪胍等。

5.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脱水,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呋塞米),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对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及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6.登革出血热的治疗:无休克者的处理与登革热同。伴有休克的登革出血热除上述处理外,应用乳酸钠及林格液、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或代血浆迅速扩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同时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扩容时要注意滴速,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般不要输全血,以免加重血浓缩的程度。可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有DIG时可用肝素等治疗。

相关推荐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登革热不会直接人传人

登革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登革热病人或带登革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登革热。而且,本病不会直接由人传人。

怎么鉴别感冒和登革热

感冒:症状及流行情况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病人有关,且无皮疹及出血情况。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流鼻水,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炎症。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一般感冒,婴幼儿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发炎、轻微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区的病人有发烧38℃以上,加上1、激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

蚊虫叮咬给宝宝带来的危害

1.登革热登革热主要是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疾病的一种,感染上登革热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从滤过性毒菌引起的流感到严重甚至致命的出血热。登革热病毒在人与蚊子间来回传播导致极其痛苦的疾病。为大家所知的有四种或四种血清型。登革热对孩子来说尤其危险。如果遭到一次后又因再次叮咬而被更严重的感染,将导致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会引起严重的内出血、休克和循环衰竭,并且它通常是致命的。登革热越来越成为全球许多地方的瘟疫,

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1.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三型。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潜伏期通常为5~8天。1.典型(普通

登革热会人传人吗

不会。登革热是蚊媒传播疾病,除了通过带病毒的蚊子经叮咬吸血传播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登革热病人或带登革病毒的动物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不用担心接触病人或动物会被传染上登革热。而且,本病不会直接由人传人。

登革热如何传播

当蚊子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随后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

出现登革热症状怎么办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

得了登革热自己会好吗

可以说登革热这种疾病是不会自己好的。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早期的登革热疾病并不难治疗。及时的给患者退热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让患者尽量的保持休息一般就可以改善病情。这种疾病没有治愈的倾向,一定要及时治疗,有些患者不治疗会导致疾病恶化。早期的患者可能会有高热,但是很容易退热。后期的患者就是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做针对性的治疗的话就比较难控制。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1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