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内关针刺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出现休克怎么办

  1、尽可能少搬动或扰动病人,松懈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方(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者,则应取半卧位),有严重休克的,头部放低,脚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肺水肿者可稍微提高床头;注意保暖,但勿过热,有时可给热饮料如浓茶或姜汤一杯;有条件的可吸氧。针刺人中、十宣穴,或加刺内关、足三里。密切观察心率、呼吸、神志改变,并作详细记录。

  2、出血,应立即止血。

  3、即送医院抢救。

   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除休克的一般抢救外,可立即注射(皮下或肌肉)0.1%肾上腺素,成人一次用量为1毫升,儿童为 0.5毫升,必要时可静脉或心内注射,若休克症状不见缓解,可每半小时重复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为止。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冠心病发作时的急救 尽快解决患者痛苦

如患者烦躁不安,可让其口服1片安定,也可指掐或针刺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相当于其本人3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合谷、人中、涌泉等穴位,以缓解患者因剧痛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由上述皮神经分布。

3.小指伸肌和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尺侧,后者位于桡侧,针刺时先后或从二者之间透两肌,若进针偏向桡侧,仅刺入指伸肌。两肌均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骨间后神经及同名动,静脉位于针的尺侧:针稍偏向尺侧,可刺激骨间后神经,产生向腕后及手背放射的触电感,骨间后动,静脉为同名神经的伴行血管。

5.拇长伸肌及食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者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必要时可继续深刺,透刺内关穴。

恶心的缓解方法

1.卧床休息,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5~10mg,每日3次或解痉剂如阿托品0.5~1.0mg,每日3次,或654-2,5~10mg,每日3次,另外可加服镇静药物如安定2.5~5mg,每日3次口服。

4.指压双腕内关穴可有一定止吐作用。

5.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急救方法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一般是指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房性和室性两种,需要通过心电图的特征给予鉴别。发生心动过速时,可按以下方法急救:

1.刺激法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屏气法深吸气后屏气,然后再厉力呼气,以此增加腹压。

3.变体位身体前弯或平卧,以腿高举悬空。

4.按摩颈动脉窦病人仰卧,头偏向左侧,颈后垫一软枕,他人以手指按压病人的颈动脉窦(在颈动脉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绿水平位,血管搏动最明显处)-,上下旋转反复按摩,动作要轻柔,每次10秒~15秒,注意心率改变。无效时可休息片刻,改作另一侧颈动脉窦。

5.压迫眼球病人平卧位,闭眼向下看,他人用拇指在一侧框下适度用力压迫眼球上部,不可压迫角膜,略有疼痛,每次压迫10秒~30秒,心率一旦减慢,就要停止按压。 6.针刺治疗针刺内关、通里、三阴交穴,中强刺激。也可用耳针,取心区、神门、内分泌,埋压2~4小时。 7.药物治疗由医生合理选择药物。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

心跳过快怎么办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 ─ 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进食或饮水。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穴亦有效。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请医生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及药物中毒。发作时心率为150-200次/分钟,常有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头昏、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血压多数下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一旦演变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可发生猝死。因此,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吸氧,口服安定5毫克,并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膈俞,巨阙,通里,阴郄,针刺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痹。

2.配心俞,厥阴俞,关元,神门,合谷,针刺补法,灸关元, 温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心阳虚之心痛,胸闷,心悸等。

3.配心俞,复溜,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心痛等。

4.配百会,水沟,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闭证,晕厥。

5.配水沟,大椎,劳宫,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涤痰,清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配膻中,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豁痰宁心,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痫。

7.配神门,中脘,丰隆,厉兑,针刺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失眠。

8.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呕吐等。

9.配中脘,足三里,行间,公孙,针刺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疗胃失降和之胃痛,嗳气,呕吐等。

10.配膻中,膈俞,合谷,足三里,针刺泻法,宽胸利膈,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11.配肝俞,期门,膻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疼痛。

12.配膻中,乳根,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通乳,治疗肝郁气滞之乳少。

上吐下泻的中医辩证治疗

上吐下泻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化湿,毒重的配合解毒,有寒的配合散寒,常选用以下方药:

1、一般症状可用藿香正气丸(水)与萸连片(或香连丸)同用,常有良好效果。

2、热毒较重,以腹泻为主者,用葛根2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焦楂炭15克煎水,分3次服。也可用成药葛根芩连片。

3、症状不重,以呕吐为主者,用白芍、黄连各6克煎水,分3次服。

4、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有止呕、止泻及止痛的功效。

如果还不见效,就按照以下:

药方:高丽菜(卷心菜)、梅子(梅干内种子)5粒,柑(桔子)皮半个。

做法:高丽菜捣碎取汁约半碗左右,然后放下梅子5粒,柑皮用滚热水温热,一服见效。

此方吃下有副作用,可能伤到心脏,病好之后会感觉心脏无力,身体疲倦。吃下此方5个钟头以后,须再服用人参10片、龙眼干20粒,放在杯子用热开水冲下,5分钟以后可以服用。

常见14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按摩可以治病吗 晕车

内关位于近手腕之掌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位置。按压或针刺内关穴,能宽心理气、宁神和胃,因此对于晕车导致的恶心呕吐有缓解的作用。

找到穴位后,以拇指放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放在手臂的背面,相对用力,按压的力度以个人能忍受为度,一般当恶心的感觉消失就可以了。

恶心的紧急护理

饭后恶心时,首先,可吃点苏打饼干或酸的蜜饯,或选择冷的或温的食物来取代热的食物。避免太咸的、太油腻的和太甜的食物。其次,要远离令自己不适的味道、视觉和声音,摄取新鲜的空气。第三,缓慢的散步也可以减缓恶心感,或是在恶心的时候选择睡上一觉。但要注重的是:假如恶心时间较久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时,应及早看医生

1.卧床休息,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5~10mg,每日3次或解痉剂如阿托品0.5~1.0mg,每日3次,或654-2,5~10mg,每日3次,另外可加服镇静药物如安定2.5~5mg,每日3次口服。

4.指压双腕内关穴可有一定止吐作用.

5.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

相关推荐

肋间神经痛怎么办

1、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 2、令患者仰卧,先取配穴进行针刺,以捻转进针法刺内关,待感应后用提插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向上臂放射。同时,患者行深呼吸,深刺阳陵泉,直透至阴陵泉。待感应后,用捻转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上通下达。留针30分钟~5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然后于阿是穴,即疼痛最

针刺作用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

孕期心跳过快的自救方法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下列药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

针刺神门针尖方向 神门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膻中,气海,内关,太渊,针刺补法,振奋心阳,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气短,心痛,自汗肢冷等。 2.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活血通络,安神定治,治疗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心悸不宁等。 3.配印堂,大陵,丰隆,公孙,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和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心悸,失眠等。 4.配膈俞,内关,少府,劳宫,腕骨,针刺泻法,清心凉血,治疗心火上炎之心烦口渴,口舌生疮,重舌,吐血,小便短赤,尿血等。 5.配阴郄,劳宫,丰隆,照海,井穴,针刺泻法,井穴点刺出血,清心泻火,豁痰开窍,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中医治疗食道瘤怎么样

一、推拿疗法: 推拿作为食管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一般认为推拿背部俞穴可以减轻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可以扶正固本,启膈降逆。 二、拔火罐: 穴位:膈俞、肿俞、胃俞或以痛为俞取穴。 方法:将火罐对准穴位,用闪火法迅速罩在穴位上,每次拔罐2~6个,留罐10~15分钟,间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歇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 三、针灸治疗食管癌: 主穴: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合谷。 配穴:病灶在颈段者加扶突、气舍、风门等;在中段者加气户、俞府、乘满、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期门

心跳过快的自我救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 心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发作时应立即休息,消除患者顾虑。采用下列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能迅速使发作停止: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进食或饮水。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

肋骨骨折的处理

肋骨是构成胸廓的主要支架,参加正常的呼吸运动并保护胸腔脏器。当胸部受到外伤后,首先最容易发生肋骨骨折。如不及时治疗,常并发气胸、血胸,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肋骨骨折可发生1根或多根,一处或多处。骨折后,由于疼痛,迫使病人胸廓运动受限,以致呼吸变浅。双处多根肋骨骨折时,可形成胸壁软化区。在胸壁软化区可出现与正常呼吸相反的呼吸运动,这种情况称为反常呼吸。此时,严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骨折后,受伤部位出检查时,骨折部位明显压痛,时能自我感到骨折断端撞击或断端摩擦感。前后挤压胸廓,使骨折处疼痛

肺癌怎么吃才利于健康啊

1、走出饮食误区。 癌症患者的忌口,应因证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不能笼统地规定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要过分苛求忌口,甚至故弄玄虚。要多食用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人误认为癌细胞摄取营养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如果多吃高蛋白,利于癌细胞,但是如果营养不足,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更低水平,抗癌能力将进一步削弱,反而利于癌细胞的发展,生活质量下降。比如化疗病人没一定的蛋白供给,白细胞、血红蛋白是很难恢复的。 2、合理选择饮食。 避免食用含致癌物质的食物,如含亚硝酸盐的腌制蔬菜、肉类,发霉、烟熏、腐

心跳过快的自救绝招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100次,假如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

心脏健康保护神

内关,是心包经的常用穴位,心胸内关谋,心动过缓和过速都可以找内关, 以及恶心呕吐呃逆等胃病也可以找它。总之内关作用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内关,心脏的保护神 内关的位置在前臂掌侧,离腕横纹2寸,即3指的距离,俩个很明显的筋之 间,很好找的。 下面就介绍内关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毫针刺0.5-1寸,或深刺透外关,即一 针刺俩穴。还可以用艾条灸5-10分钟,或艾盒温灸20分钟。如果你手边没任 何工具,就用大拇指按揉20分钟,力度以耐受为准。 既然知道了内关的重要性,也能找到它的位置,还它的操作如此简便,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