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能引起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可能引起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是很多新出生的宝宝可能患上的疾病,一般要是轻微的话,就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要是严重的话,就需要其他的治疗,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对于小儿有什么影响呢?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就是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的皮肤、巩膜黄染,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
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l。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查血时,血清胆红素值超过205μmol/l,小儿还有其他疾病的表现。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病理性黄疸并不是全部对小儿智力有影响。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当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血中间接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脑细胞因能量不足有变性坏死,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明显,此病变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总之,以上已经很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新生儿黄疸可能发生的后果,新生儿出现黄疸时,一定要及时的做好处理的工作,此时需要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要是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足月儿的黄疸在2周后就退下,皮肤应该是正常的颜色。而正常的胆红素值应该是小于17.1umol/L,在17.1-34.2umol/L是隐性黄疸,在 34.2-171umol/L是轻度黄疸,在171-342umol/L是中度黄疸,大于342是重度黄疸。黄疸还是需要积极的治疗,并且要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由于幼儿特殊的身体体质,以及没法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了,所以需要父母更为细心地观察,及早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早一些去进行医治,孩子的体质可没有成人好,黄疸又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父母要了解,然后发现,一旦有发现,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吧。
新生儿为什么那么丑 新生儿黄疸引起
80%的宝宝在生后都会出现黄疸症状,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产生较多,而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发黄,也会暂时影响到宝宝容貌。
新生儿黄疸治疗经验之谈
什么是黄疸?
新生儿黄疸较其他月龄更为常见,这主要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新生儿常见的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黄了,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没关系,多半是由于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其特点是:
1、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偏高。
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因系生理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可多饮葡萄糖水,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有些严重的黄疸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永久性脑损害,所以一旦发现宝宝黄疸有所加重就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遗憾终生。
二、需要区别的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起。其特点是: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3、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诊治,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什么原因导致脑瘫发作
1、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脑瘫儿童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注意预防新生儿早产很关键。
2、新生儿高热:新生儿三个月内曾经高烧41摄氏度以上,并且时间较长,可能会损及大脑。发现新生儿有发热情况一定要及时查找病因,利用物理及药物手段及时降温。
3、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4、缺血缺氧性脑病: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
5、黄疸后遗症: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新生儿黄疸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尽快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新生儿黄疸可以吃茵栀黄口服液吗 宝宝喝茵栀黄的注意事项
1.茵栀黄口服液一般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辅助退黄,切不可自行当做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也不可随意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2.若新生儿黄疸宝宝喝了茵栀黄口服液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停药即可自行恢复。
3.茵栀黄口服液过于寒凉,不建议长期使用,若宝宝的新生儿黄疸反复发作不退,应考虑病理性黄疸治疗。
4.茵栀黄口服液中含有金银花的成分,如果是患有蚕豆病的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5.茵栀黄口服液适合湿热型黄疸,如果宝宝的新生儿黄疸属于其他类型,或者宝宝因为早产等原因脾胃虚弱,需谨慎使用此药。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新生儿在刚出生的第一个星期,很多方面都还不稳定,也很容易出现皮肤黄染,也就是患上新生儿黄疸。家长们对此也很担心会影响宝宝健康,那么,新生儿黄疸高有什么危害?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因此应该对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新生儿皮肤发黄的辅助检查
新生儿皮肤发黄多半有黄疸引起,由于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针对这一症状, 除一般常规检查,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5)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新生儿黄疸可以喝水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早期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果是早期的新生儿黄疸,他的一般情况都还好,黄疸进展比较快,大小便明显的减少,皮肤干燥,有可能是喂养不足引起的,这时候要加强喂养,如果妈妈的母乳明确比较少,或者是基本上宝宝吸奶都没有什么奶,这时候是需要补充喂养的,一般补充喂养是以人工奶粉的喂养为主,一般是不会给宝宝喝水的,因为母乳里面还有奶粉里面,它的水分是足够的,所以一般新生儿黄疸是不建议喝水,加强喂养就行了。
什么是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比较普遍,也比较轻,无需治疗自然会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比较严重,严重时可能引发核黄疸,核黄疸会有严重后果,影响新生儿的智力。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的皮肤、粘膜黄染。据统计,生后第一周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约为60 %,未成熟儿的发生率约为90 %。故新生儿期黄疸颇为常见,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由疾病引起。黄疸越重,对患儿的危害越大。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系由间接胆红素在脑细胞中大量沉着所致。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当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细胞结合,造成脑细胞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核黄疸的临床表现是在重度黄疸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症状,早期可有凝视,瞬目,嗜睡,呼吸节律不整,吸吮反射消失,肌张力低,惊厥。重者也可出现角弓反张,发热,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多留有后遗症,脑性瘫痪即为其后遗症之一。
新生儿黄疸指数这些专业知识你明白吗
一、新生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一般都会染上黄疸,这是因为在未出生前,所有的新陈代谢都是由妈妈帮着完成,等一旦脱离母体,就需要自己排除体内的产生的废物,特别是需要把一种叫做胆红素的废弃物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或根本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所以胆红素和黄疸有密切的关系,黄疸的指数就代表着胆红素的浓度,如果胆红素的浓度在10mg/dl,那么,就代表黄疸指数为10。
二、婴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指数是和新生儿黄疸分类不同二不同的;一般将新生儿黄疸分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都会几天就会下去,所以是正常的情况;如果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这个也就是病理性黄疸,这个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即使给新生儿做检查,以免造成更多损失,那么下面就根据这两种新生儿黄疸的类别分别列举一下新生儿黄疸指数,请妈妈们作为参考!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三、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宝宝如何预防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作为参考目标的。一般情况下足月婴儿只要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 /L(15mg/dl)都是正常的。除了参考血清胆红素外,家长还要观察孩子的皮肤。如果皮肤黄染则需要引起重视。可以将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以便观察黄染的情况。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一个月内会自动消失,但是病理性的黄疸却不会。病理性黄疸除了皮肤有变化外,宝宝通常还会又哭又不肯吃奶。这样父母就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治疗。不然如果引起核黄疸,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新生儿黄疸预防方法
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新生儿黄疸。但是喂养的时候要注意婴儿是否有效吸吮。有时候宝宝吸吮不到,就会饿肚子,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误以为孩子饿坏而给他们和水或者葡萄糖溶液就会反而不利于胎粪的排出。从而令宝宝的血清胆红素升高。
第二个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就是加强皮肤的护理,尤其是肚脐和臀部的护理。新生儿的抵抗力很差,细菌容易入侵从而受到感染。给婴儿洗澡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宝宝的腋下以及颈部有没有脓疱疮的发生。另外肚脐要保持干燥,勤换尿片,保持清洁。室内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什么是黄疸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低于6.8μmol/L。
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引起黄疸的疾病甚多,但最多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胰腺疾病、产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先天性黄疸)等也可出现黄疸。此外,黄疸还可见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母乳哺养性婴儿黄疸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黄疸等;如在应用某些药物后发生的黄疸,则称之为药物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