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吃核桃妈咪常犯3个错
给孩子吃核桃妈咪常犯3个错
1.核桃吃的越多,效果越好
核桃的功效有目共睹,有些妈咪会亲手剥很多核桃,一大碗端给宝宝吃,觉得宝宝吃得越多越好,而宝宝们也会忍不住吃很多。但是核桃毕竟是一种坚果,含有大量油脂,吃得过多容易使脂肪在体内积压,从而影响孩子消化,甚至可能引起肥胖。
因此,妈咪们要合理控制核桃的量,视宝宝的情况喂食核桃。一般而言,2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核桃,1岁以下的建议磨成粉加入米粉或其他食物中食用。此外,若宝宝常吃核桃,应减少平时餐饮中的油脂含量。
2.宝宝吃了核桃就能马上变聪明
核桃中含有大量特殊结构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而其中所含的磷脂能促进大脑神经的更新,从而提升宝宝智力。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脑细胞膜的不可再生性,新的磷脂参与大脑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在半年左右,因此当然不会一吃核桃马上就变聪明啦!
各位妈咪若想通过核桃促进宝宝智力发育,需要在适量适度的基础上,长期坚持才有奇效。当然啦,这些效果也是因宝宝体质的不同而不同的哦!
3.外皮苦!剥掉再给宝宝吃!
核桃中的核桃仁被一层薄薄的外皮包着,吃起来会比较苦比较没口感,有的妈咪心疼宝宝,往往去皮再给宝宝吃。其实这种做法削减了核桃的功效,因为核桃仁的外皮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宝宝的发育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因此,建议各位妈咪不要再去皮给宝宝吃啦,核桃仁的外皮可是良药哦!
聪明妈妈也会犯的3个错误
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时的确是必要的,但底线是:不能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将物质与服从妈妈的愿望直接挂钩,把奖励变成了贿赂。
2给孩子不恰当的称赞
夸奖也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著名的心理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常常代表了一种破坏的本能。
3责备激发孩子谎言
我们希望能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底线就是:不给孩子制造撒谎的机会,激发防御性谎言;当孩子说谎时,也不应该表现得歇斯底里,或是充满说教与批评,让孩子误认为,大家不爱听真话,说假话大人才会爱听。
白领午睡别犯3个错误
1、坐着或趴着打盹
因为条件限制,不少人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就会对身体健康没帮助。
2、随遇而安就乱午睡
午睡不能随便就睡,更不能在走廊下、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可以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这是由于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身体还会不适,严重时就会受凉感冒。
3、午睡时间越长越好
午睡时间最好是半小时至一小时。如果睡多了,就会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
白领族该如何科学午睡?
1、准备好充气颈枕
怎样才是正确午睡的睡姿呢?最好是不压迫内脏器官,这样才对休息有帮助,像伏案而睡这种睡姿是不可以的。办公室白领午睡最好可以睡床上或沙发上,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可以使心脏压力减少,防避免打鼾。若条件不允许,可以用充气颈枕,午睡时套在脖子上,再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就可以放松地享受午睡。
2、午餐后不能马上午睡
对于白领来说,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是争分夺秒的。因此,就会有部分白领一吃完午餐,就立刻躺下午睡。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养及营养明显下降,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因此,尽量在午饭后休息十几分钟,再午睡。
3、醒后要有缓冲时间
通常午睡后,人在初醒时会感到许恍惚感,而这时候不要着急马上工作,尤其是复杂或有危险性的工作。工作前,最好先喝一杯水,清醒一下后再投入工作。
宝宝食用核桃应注意事项 摄取核桃的优点及好处
核桃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因为它们透过提高记忆力和增加脑细胞的活性来提高大脑的能力,因此,每天让孩子吃一点核桃,帮助聪明。
吃核桃可以保持孩子的头发有光泽及发光,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H。这对大人也适用,因此核桃是适合全家人的食物。
核桃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因此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摆脱有毒物质以及自由基,让细胞不会遭受破坏及死亡。
核桃一天吃几个合适
核桃每天食用量20-40g,相当于四、五个核桃,上火、腹泻的人不能吃。每天四个核桃,可以防止胆结石。核桃过量食用,不容易消化。老人食用核桃应取少量。孩子吃核桃,一天吃两、三个也行。
准妈咪吃核桃的量不能太多哦,这样不容易消化!每天吃1到2个核桃或者3到4个山核桃,炒菜时适当减少用油量就可以了。
孩子犯错误应该如何对待
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错误,都应把错误转化成最好的教育资源。父母要少一点训骂与指责,使孩子从“错误”一步步走向“正确”,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给孩子补充营养品 别犯3个错误
误区一:吃营养品能助宝宝发育
有些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营养品、补品和保健品,能为宝宝的成长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保证宝宝长得高、长得壮,所以应当在适当的年龄就给孩子吃营养品。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婴幼儿阶段,只要宝宝没有出现偏食情况,饮食规律正常,就没必要刻意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品,因为宝宝的各项机能还未发育完全,一味地补充营养品会伤害宝宝的身体,有时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营养元素补充过量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会造成负担,同时一些儿童营养品中所含的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有不良作用;有些营养品中还含有微量的激素,会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
误区二:营养品量越多越好
妈妈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孩很瘦小,就觉得他营养不良,应该多补充各种营养素,就狂让孩子吃营养品——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营养素补充过量,其实不是对孩子身体好,反而是有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像下面的几种营养素,补充过量就会造成影响了。
维生素A、D、E是脂溶性的,过多服用可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铁、锌、钙等矿物质在体内需要保持平衡,超量补充某种元素会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蛋白质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但摄入过多会产生废物,加重肾脏负担。
DHA、AA摄入过多会产生过氧化物,破坏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婴幼儿阶段提倡按需补充,如果宝宝确实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才建议进行补充,不然只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负担或危害。
误区三:营养品种类越多越好
本着全面营养的原则,有些妈妈们觉得补一两种营养素哪够啊,应该维生素A到E、钙、锌、铁……能够想到的营养素一并补了就最好。如果有妈妈这样做,小只能说:别这样折磨你家的娃了。营养素间会有微妙的交互作用,不同营养品至少间隔一小时再服用。还有,同品项营养品不要在同一天服用。例如服用维生素E及鱼油,大部分鱼油已含维生素E,应交错着吃,不要同天服用。其实,营养补充剂仅适用于那些无法从食物中提取足够养分的孩子,比如偏食、饮食不正常、消化不良而消瘦、以及有病无法正常吸收的孩子。有些特殊情况也应考虑,比如母奶喂养的孩子常需维生素D的强化。除此之外,健康、饮食丰富、常运动的孩子是不需要营养补充剂或其它保健品的。其实,对于营养品,少吃一两次都是没问题,反而是多吃不好。一般依照产品指示的用量减量,偶尔忘了吃也没关系。比如一个4岁孩童每天的钙建议摄取量是600毫克,那么补充200毫克、400毫克都无所谓,因为日常饮食中也含钙质。
新妈咪常犯的错误
错误:相信听到的所有事
解决方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你恨不能从所有身边的人那里寻找建议,千万不要那样。但是,即使你不那样做,身边的人也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向你提议。来自不同的人的意见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个熟人告诉你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但你最好的朋友却极力反对。你的表姐告诉你,孩子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没有问题的,但儿科医生却告诉你要给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专家给出的育儿建议都不同。你到底该听谁的?
要明白,决定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并严格执行,那么你就失去了创造生活的乐趣和原则。
朋友和亲属可以给你提供有用的育儿建议,但是记住:你和你丈夫的直觉就是最好的向导,你知道的比你想到的和做到的都多。
错误:过高估计你的业余时间
解决方法:更好计划自己的时间
无论你计划在有了孩子以后在家里呆多长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你都不要觉得你在家里带孩子是在度长假。相反,自从有了孩子,你开始了新的工作,和一个更小的、经常唱歌的老板一起工作,她经常非常苛刻,即使在周末也不给你休息时间。在孩子小睡的时候,想把你们假期里拍的照片放在相册里,或者重新整理一下衣橱,都是不可能。现在的日子可不是你过去的生活加上了一个孩子,是完完全全的新生活。
你想等一切事情做完之后,和老朋友聚一聚,每天晚上可以做晚饭,但这一切都无法和你孩子的作息时间相吻合。最差的时候,可能是你的孩子整天都在不断地哭,最好的时候,是孩子醒了,要你照顾他,哭上半个小时,再要你抱着,睡上45分钟,然后再重复刚才的那个循环,就这样过上一天。
所以建议你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现实的计划:给朋友打个电话、写三个谢谢你的纸条、整理床铺。一天结束的时候,当你把单子上的每一条计划划掉,你会觉得非常高兴。
错误:孩子是生活的唯一
解决方法:适时的给彼此更多的关注
喂奶、换尿布、哄孩子睡觉、逗孩子开心,结束了这样一整天的辛苦之后,你可能最想和刚回家的丈夫说,你想一个人彻底地放松。可是他却告诉你,上班一天,回家很累了。刚躺下就呼呼睡去,甚至晚上仍然要你给孩子换尿布。
孩子小的时候,你感觉压力很大或者情绪忧郁,婚姻上出现一些小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从无忧无虑的二人世界到养育孩子的转变过程,其实是对婚姻的最大挑战。
但是你还是要把婚姻放在第一位。如果可能的话,雇一个保姆或者小时工,每周让你自己有一个晚上空闲出来作为你们两个人的约会日。你们可以谈谈孩子,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关注对方,并且成为习惯,就对婚姻很有帮助。
还有一类新妈妈总是不相信孩子他爸说的话或者是提的建议,认为男人粗心大意怎么会照顾孩子,肯定不如我这个当妈妈的强。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抚养孩子爸爸可不是局外人,夫妻间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把宝宝照顾的更加健康可爱。有的时候丈夫说的话自己要听一听,毕竟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想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不是吗?夫妻多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宝宝吃什么食物可以提高智力
1、鱼类
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鱼类中富含的球蛋白、白蛋白、含磷的核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铁、维生素B12等成分,都是幼儿脑部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有专家认为淡水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没有海鱼高,而且今天中国的淡水鱼养殖水域污染较严重,因此建议,孩子食用淡水鱼和海水鱼的比例最好为1∶2。
2、核桃仁
核桃仁能益血补髓、强肾补脑,是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的佳品。核桃最适合脑力工作者,尤其是白领女性和小孩子吃,因为这部分人往往用脑过度,很耗伤心血,常吃核桃能够补脑,改善脑循环,增强脑力。父母可以炖核桃粥给孩子吃,也可以将捣碎的核桃仁与黑芝麻搅拌后,做成馅饼或包子给孩子吃。核桃仁含油脂较多,不易消化,一般3~6岁的幼儿每天吃3~4颗大核桃仁就够了。
3、杏仁
杏仁不仅是一种营养素密集型坚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在许多文化中,它还是浪漫和健康的代表。杏仁的营养价值十分均衡,不仅含有类似动物蛋白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还含有植物成分所特有的纤维素等。大颗的甜杏仁有养心、明目、益智的功能,经常服用可让孩子变聪明。将买来的杏仁去皮后与花生、黄豆同泡,用豆浆机做成杏仁花生豆浆给孩子饮用,利于孩子吸收。
批评孩子又不伤害孩子的技巧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乐暄之家家庭治疗中心宫学萍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孩子吃什么食物聪明呢
孩子吃小米变聪明:
小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被称为健脑主食。
孩子吃鸡蛋变聪明: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可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释放量,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孩子每天早晨吃1~2个鸡蛋,不仅可以强身健脑,还能使精力旺盛。
孩子吃大豆变聪明: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脑细胞生长和修补的基本成分。大豆还含有卵磷脂、铁和维生素等,适当摄取可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吃鱼肉变聪明:
鱼肉含有球蛋白、白蛋白和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等,也可起到增强孩子记忆力的功能。
孩子吃虾皮变聪明:
虾皮的含钙量极为丰富,每100克含钙约2000毫克。摄取充足的钙可保证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还可防止其他由缺钙引起的儿科疾病。孩子吃适量的虾皮,对增强记忆力和预防软骨病都有好处。
孩子吃牛奶变聪明:
每100克牛奶含有蛋白质3.5克、钙125毫克。牛奶中的钙可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孩子每天早晨喝1杯牛奶,有利于改善认知能力,保证大脑高效地工作。
孩子吃葱蒜变聪明:
葱蒜中都含有前列腺素A,蒜中还含有“蒜胺”。平时让孩子多吃一些葱蒜,可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更加活跃。
孩子吃动物肝肾变聪明:
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糖脂质,并含有大量的胆碱和铁。胆碱能改善记忆力,而铁供应充足,红血球运输氧气的功能就会加强,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记忆力也会随之增强。
孩子吃核桃仁变聪明:
核桃仁含有40%~50%的不饱和脂肪酸,而构成人脑细胞的物质中大约有60%是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说,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孩子常吃核桃仁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好处。
怎样避免生气给孩子的危害
许多家长总会时刻盯紧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点小错,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就马上制止,想从根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但是这样做反而更不容易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消失。而且如果爸爸妈妈一直管制着孩子,他一犯错就用生气来制服他,反而会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较弱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自闭郁闷,而开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会变本加厉故意使坏捣蛋。
其实,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尝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犯错了。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想伸手抓饭吃的时候,妈妈沉住气,不要立刻制止他,让孩子看到抓饭的后果就是把饭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饱,那么他以后就会乖乖地用勺子吃饭啦。
等孩子长到五六岁后,开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妈妈就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引导他,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告诉他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错误拿出来分析,帮他改正坏习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教导才能让孩子能耐心听完,认认真真地改正错误。
孕二月的营养建议
妊娠二月是胎儿胆经生发之时,胆主人体之精,胆气足的孕妈咪让人感觉气血旺盛。这个阶段是血脉生发而形成胎儿大脑和五官的重要时期,可出不得一点差错哦。营养上与一月基本相同。
变化
1、 孕妈咪:已有妊娠感觉,第六周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困倦等早孕反应。
2、 宝宝:从最初的胚囊开始逐步精细化,月末时可初具人形。
营养建议:
1、 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都会加重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应多吃易消化的青菜、豆浆、蛋类等油性少的食物。
2、 胎儿督脉的形成期,需要补充大脑发育所需的养分,如大豆、芝麻、核桃、鱼虾等。
3、 适当吃些酸性食物,适当的酸味食物有助于“滋肝阴,养肝血”,孕妈咪可以适当吃些杨梅、猕猴桃、石榴、橘子、青苹果。
刚刚怀孕时总觉得头晕、头疼,特别容易犯困,是怎么回事呢?
孕妈咪体内阳气上升,肝火旺盛,易引起头晕等症状。
肝主藏血,怀孕初期,孕妈咪体内气血会发生变化,体内阳气开始增长,引起肝火旺盛,肝火旺盛则容易出现头晕、头疼、耳鸣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孕妈咪不宜服用感冒药,可以通过清淡饮食及一些凉性食物来去除体内的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