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择降血糖药物
如何正确选择降血糖药物
4类降血糖药物
①双胍类——更适合胖人服用
此类药物一般不会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更适用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服用“肠溶片”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但肠溶片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以免对药片结构造成破坏,失去了肠溶的意义。此类药在肝内不代谢,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②磺酰脲类——降糖能力强
此类药物为目前口服降糖药中最为庞大的家族。其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能力较强。胃肠道紊乱,如恶心、呕吐和轻度低血糖是此类药物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具体药物特点如下:
格列本脲作用强而持久,最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且严重,老年患者应慎用。
格列吡嗪为短效制剂,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低血糖反应较少。
格列喹酮作用时间最短,其代谢物经胆汁排泄,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
格列齐特除具降糖作用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及促纤溶酶原合成的作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③α-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少
阿卡波糖本药应餐前整片吞服,或在刚进食时与食物一起嚼服。若服药与进食时间间隔过长,则药效较差,甚至无效。此药的优点在于几乎不经肠道吸收,全身不良反应少见。
④促胰岛素分泌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片是一种短效口服餐时血糖调节剂,其最大优点是能模仿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所以瑞格列奈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采取“进餐时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灵活给药方式,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
3大选择药物方法
①一般是对饮食控制及适当活动2~4周后血糖尚不能恢复正常者才用药。上述几类口服降糖药一般每类中只用一种。如果血糖浓度升高,则用小剂量磺脲类或双胍类。有条件时也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唐平)及伏格列波糖(倍欣);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匹格列酮。如果用1~2周后血糖仍高,则增加剂量或2种药合并用。
②如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即较高,如18毫摩/升,也可一开始用两种不同作用的药,待血糖下降后,再逐步减量或撤掉一种药。如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主要是餐后2小时血糖高,则可在三餐前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或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等)。
③临床实践证明,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选用胰岛素治疗,而那些不伴有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适合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2大选择药物原则
①不要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
降血糖时千万别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对老年人及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如驾驶、高空作业来说尤其危险。血糖的显著波动还会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硬化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②长期使用胰岛素要注意体重的增加
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也是一大困扰。众所周知,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但很多人大概还不太清楚的是,体重增加会引起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直接影响血糖控制的效果。
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1、磺脲类: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长效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苯脲等等。
2、双胍类:双胍类药物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让身体里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药物由于对肠道有点刺激,因此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用一半。代表药物有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
3、a-糖苷酶抑制剂: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可以降低病人餐后血糖。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唐。
4、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降糖作用。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5、胰岛素促泌剂:促进储存的胰岛素分泌。代表药物有苯甲酸衍生物、D-苯甲氨酸的衍生物等。
降血糖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
不同的降糖药物在服用时间上要求不同,如果不按要求时间服用,不但会起不到很好的降糖作用,还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饭前服 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主要指磺脲类降糖药,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格列类,它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类降糖药的作用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类药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当食物中的糖分解被吸收时,这类降糖药正好发挥作用;另一类为饭前5-20分钟服用,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它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它们也是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它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作用立即停止。本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服药必吃饭,服药不吃饭,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饭后服 主要指二甲双呱类,又叫二甲双胍(美迪康、立克糖)等。它主要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由于该药对胃肠道有些刺激,故宜在饭后服。
饭时服 即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如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拜糖平主要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从而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延迟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使饭后血糖幅度下降。该药与吃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好,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空腹服 晨空腹服用,如中药汤剂、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主要作用部位是脂肪、肌肉和肝脏组织,它可以增加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使葡萄糖尽快被人体细胞利用,从根本上使血糖降低。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建议患者每天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
血糖高吃什么好
血糖高的人应该养成每天用紫灵芝煮水喝的习惯,紫灵芝对降低血糖,稳定血糖,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都有很好的帮助。 《灵芝的现代研究》一书中记载:紫灵芝不仅有直接降血糖作用,而且与原用的降血糖药物合用可 ...
血糖高的人应该养成每天用紫灵芝煮水喝的习惯,紫灵芝对降低血糖,稳定血糖,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都有很好的帮助。
《灵芝的现代研究》一书中记载:紫灵芝不仅有直接降血糖作用,而且与原用的降血糖药物合用可以增加疗效,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在血糖维持正常且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原用降血糖药的剂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紫灵芝本身具有的保肝作用也可以减轻或防止一些口服降血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紫灵芝的营养价值 调养糖尿病
紫灵芝不仅有直接降血糖作用,而且与原用的降血糖药物合用可以增加疗效,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在血糖维持正常且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酌减原用降血糖药的剂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紫灵芝本身具有的保肝作用也可以减轻或防止一些口服降血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糖尿病可以生孩子吗 糖尿病妊娠期期间用药注意
女性糖尿病人怀孕期间同样要注意控制血糖,但是对于用药稳定血糖肯定与其他人是有区别的,因为,大部分的降血糖药物是孕妇禁用的,如降糖灵、优降糖等降糖药不宜使用。因此在选择血糖药物的时候,孕妇要格外的注意到这一点,仔细的阅读产品的说明书,在医生指导下健康用药。
如何选择降血脂药物
尽管部分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需接受降血脂治疗,但如何选用降血脂药物仍无共识。胆酸结合树脂,由于有异味、影响肠道维生素的吸收,且可能加剧高三酯酰甘油血症,因而不适于治疗脂肪肝;右旋甲状腺素、弹性酶、烟酸及其衍生物,均因不良反应较多或降血脂作用有限,一般也不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治疗。
苯氧乙酸类中的氯贝丁酯因副作用大,现已少用;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副作用相对较小,可谨慎用于血浆三酯酰甘油明显增高的脂肪肝患者,疗程中一旦出现肝功能显著异常、肌炎、胆结石以及治疗3个月无效等情况则及时停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尽管短期应用相对安全,并对脂肪肝似有一定防治作用,但长期使用或与烟酸、吉非罗齐等合用时,需考虑其潜在的肝、肾及肌肉毒性。
鱼油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制剂的安全性与疗效,尚待大系列长期应用考证,且其对不能戒酒的脂肪肝患者未必有益。牛磺酸虽对高脂饮食或/和酒精诱导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防治作用,但至今仅有一项证实其有效的临床试验报道。
糖尿病患者用药要遵守什么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原则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等,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方法不同。磺脲类降糖药,如达美康应在餐前30分钟服用,服药30分钟后一定要规律进食,否则会因药物的降糖作用引起低血糖反应。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一般应在餐前服用,如果患者胃肠道不适较明显,可在餐中服用,即先吃几口饭,然后服降糖药,再继续吃饭。为了缓解部分患者服药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也可在餐后服用,这样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药效没有餐前服用好。若需要注射胰岛素,宜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否则也会有低血糖危险。
1、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定期检查血糖的习惯,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再进一步的调整药物的用量。注意:糖尿病患者复查血糖时,应该查每月的空腹和餐后血糖,至少每3—6个月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化验项目。这样下来,可以及时调整用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降糖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只要服用药物不过量,应该是安全的,若为肝肾不全的病人选药的须格外慎重,最好就咨询医师,再确定用药,这样就不用担心出现肝、肾受损的情况。
3、服用降糖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血糖,而且还可以缓解低血糖症状。降糖药物具体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呢?最好就在餐前30 分钟服用,这样可以有效发挥药效,而且还可以与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注意: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因此应餐后服用,切忌嚼碎或掰开。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多临床实践表明,有些降压药可以干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会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这类病人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必须格外慎重。
例如,常用的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剂,就可干扰糖代谢。据研究,长期应用双氢克尿噻类利尿剂的患者,有30%发生糖耐量异常,空腹及进食后血糖均会升高。原来通过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便能控制糖尿 病症状的患者,现在必须改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理想效果。此外,双氢克尿噻类利尿剂还可使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尿酸升高,这样便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不宜选用双氢克尿噻类利尿剂,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双氢克尿噻成分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也可引起糖耐量异常,这种作用在停药后仍可持续6个月以上。此外,心得安还可掩盖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时所产生的出汗、心动过速等反应。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不宜选用心得安。
老年人保健品怎么选择
1、首先,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
2、其次,理性对待保健品,千万不要预期太高。专家认为,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再食用。
3、再次,缺什么补什么。专家说,千万不要觉得一种保健品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看准自己的问题再出手。比如血糖高的就选择降血糖的,血脂高的就选择降血脂的。
4、最后,专家提醒,老年人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
控制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
降糖药不能乱用
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如果是基础血糖高,应选择降基础血糖的药物;如果是餐后血糖高,则应选择降餐后血糖的药物,而且降餐后血糖的药物不能用在降基础血糖上。
那么,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尚能控制餐后血糖,应当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正常说明基础血糖正常,三餐后2小时血糖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需首选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首选什么药
三餐前和睡前血糖高说明基础血糖高,三餐后2小时血糖也高说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不能控制餐后血糖,应首选降低基础血糖的药物,基础血糖降低后餐后血糖也会随之降低。如果基础血糖正常后,餐后血糖仍高,再联合应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降基础血糖的药物
★二甲双胍;
★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万邦林N);
★长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长秀霖)。
降餐后血糖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磺脲类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亚莫利),因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所以也有一定降低基础血糖的作用,但主要作用是针对餐后血糖的。
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
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万邦林R);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优泌乐、速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