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酸性变酸性体质是误区

食酸性变酸性体质是误区

吃了酸性食物就会使自己的血液变成酸性,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吗?一些食物真的会相克并危害食用者健康,或引发食物中毒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吗?如何吃零食、如何搭配主副食品才更科学健康?营养学专家提醒说,人体每天必须的营养素有40多种,谷物是最好的食物基础,也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障,饮食应该注重粗细搭配,现代人应多吃粗粮和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程度低的米面,饮食粗细搭配才更健康。

在日前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全麦营养健康研讨会”上,中国营养学会专家表示,一些关于多吃酸性食品就容易导致人体血液酸碱度失衡,并容易导致人体生病的说法实际上存在误区;而很多被传统观点认为是相克并会导致食用者食物中毒的说法也并不科学。

现状 居民膳食纤维摄取量严重不足

专家介绍说,国内民众膳食纤维摄取量逐年下降,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发生率则呈现上升趋势,膳食纤维摄入量与慢性病发生呈负相关。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在论坛上表示,粗细搭配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避免肥胖和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研究资料表明,在主食摄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食用85克全谷类食品能够减少若干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并帮助控制体重。因此,建议成年人每天最好吃50克以上的粗粮。

据悉,国外相关组织对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有指导性推荐,如,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克至40克;欧共体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克;世界粮农组织建议正常人群每日摄入量应该为27克;而我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成年人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克。然而,目前,我国国民每日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膳食纤维仅8~12克,不及国际相关组织推荐量的一半。

另外,根据2009年底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消费者展开的一项“全麦知识与购买习惯调查”,发现约九成受访者没有每天摄取粗粮的习惯,仅四成人表示有购买全麦产品的习惯,而不选择全麦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对市面产品不信任(61%)及口味不佳(34%)。

澄清 酸性食品并非“万恶之源”

专家还针对目前大众饮食中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谷物是酸性食品,而蔬菜则是碱性食品,那种说多吃酸性食品容易使人体血液酸碱度失衡,进而引发疾病的说法是错的。

“人的身体一定是呈弱碱性状态的,PH值一定是在7.4左右,如果PH值太高或太低都说明这个人已经生病了。所以,那种认为人体有偏酸或偏碱性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人体血液有自动维持酸碱度的功能,除此以外,人体的呼吸、肾脏功能都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因此,人体系统本身就可以对酸碱度做自我调节。即使是一些有明显偏食倾向的人,也不会因此影响到体质的酸碱度。所以,酸性食品并非就是“万恶之源”。

食物相克可能是巧合

除此以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比如,认为猪肉和百合同食会引发食物中毒,鸡肉和芝麻同食甚至会导致死亡等。专家说:“不要相信食物相克能杀人,因为这仅仅是传说,未见科学证据也没有理论解释,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证实。”

专家说,产生误传可能是由于巧合或以讹传讹,有些是由于食物受到了污染或者食用者是特殊体质,有食物过敏等。而说一些食物同食会相克并破坏营养素,大众也不必紧张。营养素会互相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平衡膳食就可以互相弥补。

专家支招

日常膳食安排如何粗细搭配?

可以适当选择全谷、全麦食物,如早餐吃全麦面包、玉米面包,或燕麦片、豆浆,每天在主食中以部分粗粮替代细粮,如吃糙米饭,白面、玉米面、小米面混合的馒头,玉米面加各种蔬菜制成菜团子、八宝粥等。不过,对于儿童来说,粗粮不宜作为主食,可以作为副食搭配,如小米粥、红小豆粥、玉米面粥等。

专家同时提醒,粗粮虽好也不是多多益善,粗粮毕竟口感粗糙,一般不好消化,肠胃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及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不建议过量食用,以免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如何以粗粮搭配副食?

副食也可以用全谷物,而且食用这样的主食可以搭配得好吃有营养。例如,早晨吃糙米粥或牛奶类谷物早餐,可以加一个水果和一块低脂酸奶酪。中餐,上班族可以挑选加上甜玉米粒或果粒的面包或者馒头,菜肴可以是整粒豆类作为开胃菜,绿叶菜和少许肉类为主菜,另加一个桃子或苹果等健康风味水果。 零食可以选用加整粒或颗粒样干果点心,以全谷物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的饼干,含有水果、燕麦和全谷物的混合物。

酸性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很容易造成酸性体质。特别是经常进食酸性食物会导致新陈代谢结束后体内留下较多的酸性物质而使体质变酸。常见的酸性食物有蛋黄、乳酪、柴鱼、柿子、白糖点心、牛肉、面包、火腿、鸡肉、落花生、海苔等等。

哪些人容易变酸性体质

1.饮食不均

专家说,长期偏食某些食物确实会造成身体体质一定程度的影响,累积到了“引爆点”,就会有一些毛病一直出来。例如有些人在压力大时,喜欢来片巧克力或是蛋糕提振精神,但是常吃甜食不只让人容易发胖,更因为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为了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而当人体释放大量的胰岛素,会促使血糖值急速下降,当血糖值这样大幅的震荡,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胰岛素衰竭,进而演变成糖尿病。

另外,还有嗜吃肉的人,吃太多会造成身体的负担,因为肉类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质富含磷、硫等酸性物质,蛋白质经过身体代谢后,由肾脏排泄多余的产物,如果蛋白质过多,就会造成肾脏负担,长期下来肾脏功能变差,可能无法顺利排出这些酸性毒素,就会累积在体内。

2.运动不足

多做运动、多出汗,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代人长期坐办公室,工作太累回家变成沙发马铃薯,赖在椅子上不肯起身,出门也以车代步,运动量大大减少,长久下来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体内,因而造成体质的酸性化。

3.压力大

美国西点军校心理系教授陈永仪在《压力-是敌人,还是朋友?》中指出,从生理层面来看,压力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例如天气热了,身体须散热、降温,才能维持恒温,这时毛细孔会扩张、流汗,就是身体为了适应外在气温变化所做的调适。

但是压力累积过多、过久也会引发“身心症”,负面情绪多时,脑神经细胞所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整个内分泌系统,同时也会抑制免疫功能。头痛、传染性疾病、胃溃疡、大肠激躁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国人头号杀手癌症,都会接踵而来。

4.常接触污染源

外在环境的污染包括经常骑机车不戴口罩、住在大马路或工厂旁、工作场所密不通风等,有害物质都可能侵入人体造成伤害,不可小觑。

5.不良生活习惯

包括抽烟、喝酒、嚼食槟榔等。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癌症及1/4心脏血管疾病是抽烟引起的,抽烟者得到癌症的机率,是不抽烟者的2~4倍,抽烟与全身各器官的癌症都有关联,瘾君子不得不小心。而喝酒愈多得到癌症的机率愈大,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及肝癌等。而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早已被证实具有直接关系,2/3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槟榔的习惯,尤其常香烟、槟榔、酒类3种合吃的人,危险更高,因为致癌毒性愈强。

酸性体质的危害及改善

一、体质易变酸的几种行为1、熬夜——体质变酸!晚上1:00以后不睡觉,人体的代谢作用会改由内分泌燃烧,用内分泌燃烧产生的毒素会很多,会使体质变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机率比抽烟或喝酒的人都来得高。所以每天尽量在12:00以前睡觉,不要常熬夜!熬夜时不要吃肉,尽量吃碳水化合物,这样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伤害减至最低。2、吃宵夜——体质变酸!凡是晚上8:00再进食就称做宵夜。吃宵夜隔天会疲倦,爬不起床,肝也会受损,因为睡觉时,人体各器官活动力低,处於休息状态,因此食物留在肠子里会变酸、发酵,而产生毒素伤害身体。3、不吃早餐——体质会变酸!台湾人普遍不吃早餐,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早餐一定要丰富,而且要选择耐燃烧4-5小时的食物,才足够你一天的消耗量。4、运动不足——体质会变酸!在阳光下面多做运动多出汗,容易帮助体内排出多余的酸性物质。但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加之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整天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运动量大大地减少了,这样导致酸性毒素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质的酸性化。5、过重的心理负担——体质会变酸!心理负担过重也会导致体质酸性化。有关科研机构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两个笼子里,一只小白鼠用黑布将其眼睛蒙上,然后用一根小棍去骚扰它。一个月后发现,蒙上眼睛的小白鼠体液完全酸性化。第二个月发现小白鼠的身上出现了癌细胞。而另一个笼子里的小白鼠却安然无恙。可见在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情况下,生物体会出现严重的酸性化。科学家也发现,当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尤其是暴怒的时候,他呼出的气体都是有毒的。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感情上都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在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同样能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二、酸性体质的危害酸性体质的人面色晦暗、皮肤毛孔变粗、皮纹加深、嘴唇发紫、目光无神,自觉疲乏,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曾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说,叫做“片濑学说”人体的健康与否,是由人体的血液酸碱比例来控制的。1973年科学家“荷尼”和“巴班”二人,经过研究证实一点,人体内的淋巴球,欲消灭癌细胞时,体质必须是“碱性”才可以。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说“要治病需靠自己本身,这表示一切生物都具备自然的治愈力。”若个人的身体完全变化为“酸性体质”,这个人的生命顶多维持二天,因为变成“酸性”体质时,大致上会引起败血症,或尿毒症而死亡。

三、酸性体质对人体的影响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使 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血栓或心、脑血管疾病。2、对骨骼的影响:偏酸的体液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释放到血液中的钙增多,钙虽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这样长期“借”钙的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骼变形及牙损害等。3、对眼睛影响:体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对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易造成组织细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细又长,所以极易受累病变,使循环不畅,发生眼部疾病。4、对皮肤的影响:偏酸的体液使皮脂腊的微酸性状态受到破坏,失去了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易引发痤疮、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皮肤病。据调查,80%痤疮患者的体液偏酸。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黑色素及酸性产物在皮下瘀积,晚出现色素斑、皮肤干燥,以及皮肤弹性差、晦暗、提前衰老等。此时皮肤还处于高敏感状态,极易过敏。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体液的酸碱平衡对健康与美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改善酸性体质的方法首先,多吃富含碱性物质的食品。英国最佳营养协会的创始人帕特里克在他的《营养圣经》中提议:日常饮食中,应该有80%的碱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平常的饮食中很难将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比例控制在1:4,这就需要通过补充一些高碱性的功能性食品来进行调节。其次,配合改变饮用水质,用微碱性的水来代替自来水、纯净水,创造体内微碱环境。再次,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进行适量的运动,杜绝不良嗜好。体质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千万记住1:4。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基本上,所有的肉类都属于酸性,绝大部分的蔬果类都属碱性。美国著名营养学家RAGNAR BERG博士说:如果想维持健康的身体,每摄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碱性食物。可见,当你每一天吃进肚子内的食物都是酸性为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体质酸性过高,进而患上各种慢性痪病。大致上,您每吃一份肉,就需要吃至少四份以上的蔬果才能平衡其带来的酸性,加上各种辐射、污染、压力、坏心情等也会令身体酸性化。 这就是为何只有10%的人体质是碱性的。日本医学博士柳泽文正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Otto Warburg博士认为缺氧的环境使正常细胞癌变,而体液酸化是导致缺氧的主要因素。

酸性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那朋友们在想既然人体刚开始就是碱性的,又怎么会成酸性了呢?

现代流行的说法,我们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甚至癌症都称为“富贵病”,为什么称为“富贵病”,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应有尽有,饮食结构大大改变,富贵在什么地方?就是一个“吃”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的命脉,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得太好,吃得太多,造成了“病从口入”,也有称这些病为“现代文明病”的,国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赵霖教授在“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研讨会上就指出:“我们现代人正在不知不觉中吞进了现代文明,用牙齿给自己在制造坟墓。”

有人会说,我也没有吃什么特别东西,不就是鱼、肉、禽、蛋、油、米、面加上水果和蔬菜吗?是的,正是你吃进去的这些东西对你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我们知道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是我们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在这六大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给人体提供能量和热量,其主要来源于鱼、肉、禽、蛋、油、米、面;而维生素、矿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其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等,纤维素是唯一没有营养的营养素,但却是消化和吸收必不可少的物质。我们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能量都称作为高营养物质,同时也称作为酸性物质(也就是说鱼、肉、禽、蛋、油、米、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在我们人体内代谢以后产生酸性物质):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含硫、含磷的氨基酸(产生核酸分解成尿酸)。

脂肪分解产生的脂肪酸、乙酰乙酸(也称酮体)、B-羟丁酸。

糖分解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甘油酸。

在前面提到人体有一个调节酸碱平衡的缓冲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血浆里的碱储备以及肝、肾、肺等器官。通过人体酸碱平衡体系的调节,可以确保人体在科学、合理饮食条件下的酸碱平衡。但如果人们饮食不当,摄入的酸性食物过多,超过了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那么人体的酸碱平衡就会被破坏使体内酸碱度失衡,甚至出现轻度酸中毒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酸性体质;另一方面,有些人摄入了大量的酸性物质,可能暂时尚未出现酸性体质,但这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了,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碱储备较多,及时调整了体内的酸碱平衡,但酸性物质毕竟还在体内,只是暂时被体内的碱中和了而已,但对体液所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消除的,长期积累下去人体内环境严重恶化,同样也会形成酸性体质。

可能有人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是很好,一般吃得比较清淡,基本上不吃大鱼大肉,还会造成酸性体质吗?首先酸性体质是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油的摄入量。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油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是半两(25克),两口之家应该一天吃一两,一个月三斤,有糖尿病患者,油的限量更少,一天只有10克。为什么要限制油的用量,因为油是脂肪,脂肪是酸性的。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吃动物油,现在为什么大家吃得少了,因为动物油是饱和脂肪,长期食用会使血脂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80年代我们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得血栓,其实和吃动物油脂有关。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开始注意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日常食用葵花子油、茶油等植物油,或者食用比较合理的调和油,含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为什么还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影响?因为植物油在高温加热后就变成了饱和脂肪,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油的摄入过多及烹调方式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我们酸性体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现在都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保护,其实我们人体也有一个内部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个内环境就是指我们人体的酸碱度的状况。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大家更明白:鱼缸里养鱼。我们知道鱼缸里水很干净的话,鱼生存质量就非常高,如果水受污染以后,鱼就会生病死亡,我们在家里养金鱼,两三天就得换水,否则金鱼就会死亡。为什么?因为鱼缸里的水已经被鱼排出的废物给污染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人体犹如一个金鱼缸,人的体液就像鱼缸里的水(人体体重的70%是水分,也称作体液),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和近60兆亿的细胞生活在70%的水中,当金鱼缸中水受到污染或变质时,鱼就会生病死亡。人体的体液在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后,细胞就要变质甚至死亡,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突变,从而引发脏器功能的病变,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饮食结构与60年代这个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四大因素:营养过剩、运动偏少、压力过大、环境污染。而其中我们美食过量、吃得太多、太好,体内酸性物质大量堆积是形成酸性体质的关键因素。

怎么辨别碱性体质和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大概 pH 值是 7。35 到 7。45 之间,一般初生婴儿也都属弱碱性体液,但随着体外环境污染及体内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失眠、腹泻、便秘等,到医院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继续发展就会形成疾病,而 85 %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而根据统计,国内 70% 的人具有酸性体质。

碱性体质,是健康体质。

自测:你属于酸性体质or碱性体质?

1、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2、经常夜里睡眠不好,晨起后又头晕脑涨?

3、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

4、经常食欲不振?

5、经常腰腿酸痛,全身乏力?

6、是否一上车就想睡觉?

7、一年四季都容易手脚冰凉?

8、是否皮肤粗糙,易患皮肤病?

9、常出现便秘、口臭现象?

10、是否经常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

如果你的情况符合以上问题中的数量的一半以上,说明你属于酸性体质,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应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的多摄取碱性食物,并在生活习惯上加以改变,以平衡身体内的酸碱指数,达到理想状态。

如何预防酸性体制

把身体"碱"回来

早睡

晚上 1:00以后不睡觉,人体的代谢作用由内分泌燃烧,用内分泌燃烧产生的毒素会很多,会使体质变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机率比抽烟或喝酒的人都来得高。所以每天尽量在12:00以前睡觉,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为限!

运动

多吃碱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吃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比如海带,白萝卜,豆腐,红豆,大豆,苹果,洋葱,芥兰,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却对身体有益的东西。人们通常都会认为吃酸的东西就是酸性食物,诸如一看就会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柠檬等,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因为水果含有的有机酸在体内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生成酸性代谢产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钾离子等碱性物质,能中和酸性物质,维护身体达到平衡。

多喝水

如果你主要的饮水是白开水,那么这个小窍门兴许对你有用:我们总是习惯把水烧开的时候先不关火,让水再烧一会。这是对的,但要注意在水烧开后要把壶盖打开烧3分钟左右,让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质随蒸气蒸发掉,而且烧开的水最好当天喝不要隔夜。

一天三餐中,早餐占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见早餐最重要,但许多学生普遍不吃早餐, 一早空着肚子,体内没有动力,会自动使用甲状腺,副甲状腺,下脑垂体等腺体,去燃烧组织,造成腺体亢进,体质变酸,长期将导致慢性病。

凡是晚上8:00再进食就称做宵夜。吃宵夜隔天会疲倦,爬不起床,睡觉时,处于休息状态,因此食物留在肠子里会变酸,发酵,产生毒素伤害身体。

少运动,整天坐着,又刻意选择一些精致的食物来食用。然而,缺乏纤维素,会导 致肠子功能变差,这样,我们所吃的食物变成了毒素,使体质变酸,慢性病也开始了。

酸性体质是什么

酸性体质基本观点: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众多商家近年来不断向消费者灌输一个概念: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认为体液偏酸会导致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由此,一些保健食品宣扬排酸功效,部分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项目。但中西医专家对此进行了驳斥,因为医学界从无酸性体质之说。

事实上,酸性体质概念中还有一个站不住脚的逻辑问题,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在医学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况发生。只不过,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生病了,才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一些常见的疾腹泻、肾衰竭,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而这些疾病的诱因,却和酸中毒没有一点关系。

因此假如要问,人的体质是否真有酸性和碱性之分?如果是真的,酸碱性体质真的和各种疾病有关系吗?

专家表示:“说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完全是无稽之谈,不值得信任。实际上,几乎所有人的血液都呈弱碱性。”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

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变,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体内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器官的功能减弱,所以也就容易得病。“酸性体质者”很容易疲倦,老化现象也非常快,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然而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酸性体质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故应当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因为这些食品经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当酸性物质超过自体调节能力,或者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受到影响时,就可能使体液呈现“酸性化”而形成酸性体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而大多数人又都是从口感要求选取食品,从而出现偏向,像精白米、精白面,大鱼、大肉、虾、蟹、禽、兽等荤菜不断,殊不知当我们摄食了大量含氯、硫、氮、磷等物质的酸性食品后,体液便极难维持弱碱性的状态,而容易产生体液的“酸化”。

一、那么酸性体质有什么特征呢?

1.身体出现肥胖、困乏、疲倦及精神不振 。

2.酸性体质容易引起溃疡、便秘等,当人体内的酸素升高引起质变,疾病也就产生了。

3.胃酸过多,就会引起胃痛、胃酸水,甚至发展到胃溃疡。

4.体液中的酸性较高,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在身体内游动,会在关节部位形成一种结晶,这种结晶直接导致关节痛风类疾病。

5.酸性体质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英国牛津大学曾经对42位儿童做过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孩子的智商与大脑皮层的酸碱度有很大的关系。大脑皮层的碱性越强,智商越高,反之,则智商越低。

总之,因体内酸性物质过多引起的病状很多,是万病之源。

相关推荐

酸性体质如何减肥

减肥其实也有所分类的,根据不同的体质会分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这两种体质的减肥方法也有所不同,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关于酸性体质的减肥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酸性体质如何减肥的。 7个减肥方法改善酸性体质,更易瘦人体体质可以用“酸碱”来区分。酸性体质不但导致各种慢性病,还会导致痴肥、肌肉皮肤松弛等,影响减肥塑身的效果。所以,需要减肥者,首先就要排酸。 排酸五大法 一、饮水 排除人体过量酸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肾脏排酸,每天饮足够的水,约6-8杯(2.5升)水,就能促进净化过程。建议多饮用含碱丰富的饮料,如含

酸性体质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多运动。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由于现在人们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期如此导致酸性代谢物滞留在体内,造成体质酸性化。所以应尽量多到室外活动,尤其进行跑步、健身操、快步走或有氧运动,对调整酸碱平衡大有帮助。 其次要多吃碱性物。酸性品和碱性品的划分,根据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来划分的,如果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高的,即为碱性物;反之硫、磷较多的即为酸性物。碱性物有瓜果蔬菜、海藻类等;鸡、鸭、鱼、米等则属于酸性物。 人们通常会认为

怎么判断自己碱性体质酸性体质

女性怎么辨别酸性碱性体质 第一种办法自我感觉,如果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或有其他亚健康特征,无疑说明你的体液在酸化。 第二种办法用PH试纸检测。最简单的连续三天清晨空腹检测唾液,如PH平均值小于7.0即为酸性体质。 需要说明的,血液的PH值波动范围极小,为7.35-7.45。小于7.35即为酸性,小于7.0,表明病情极为严重。 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代谢因素。人体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的代谢物酸性的。第二,饮因素。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酸性物为多,如肉类、

碱性蔬菜常吃这些改酸性体质

平时喜欢吃肉类的朋友们很有可能体质酸性的,酸性体质很不好的,这类人相比碱性体质的人精气神会差些。其实体质可以改的,只要平时多用些碱性的物就行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碱性蔬菜有哪些。 碱性蔬菜有哪些 属于寒性的碱性物有:莼菜、马齿菜、蕺菜(鱼腥草)、蕹菜、番茄、佛手瓜、西葫芦、葫芦瓜、瓠瓜、甜瓜(香瓜)、哈密瓜、西瓜、菜瓜、竹笋、海带。 属于凉性的碱性物有:莲藕、魔芋、慈菇、粉葛、甜菜(紫菜头)、萝卜、苤蓝、旱芹、苋菜、茄子、莴苣(莴笋)、茭白、苦瓜、油菜、菠菜、蘑菇、生菜、菜花、金针菇、冬

酸性体质如何养身

长期摄取肉类者都会促使体质酸性酸性体质百病之源,也让身体提早老化的主因之一。当我们摄取过多的酸性品,如肉类、鱼类、乳制品等,在其消化过程,都会在体内留下硫、磷、氯等元素,导致体质酸,加速老化。 根据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物、酸性物、中性物。 酸性物 牛奶以外的动物性品。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长呈酸性,如肉、蛋鱼等动物品及豆类和谷类等。与呈碱物适当搭配,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碱性物 除了五谷杂粮外的植物性品。含钾、钠、钙、镁等

柠檬水可以改酸性体质

只要可以正常生活的健康人,甚至亚健康人,体质就没有酸碱之分,人体的pH值会维持在一个中性的恒定范围,这保证你生存的基础。 人体的70%都水分,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通过呼吸、排尿、出汗等代谢方式,这个缓冲系统随时调节酸碱度,以保证体质呈中性。只有患上严重的疾病时,像肺病引起的呼吸衰竭,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转化为碳酸停留在体内时;或肾功能衰竭,酸性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此时的体质可以酸性的,医学上称为“酸中毒”。一旦出现这样的“酸性体质”,病人往往已经处于昏迷或各个器官衰竭状态,病入

男人伤肾的行为 爱喝饮料

不少年轻人都喜欢把饮料当做水来喝,不仅味道比较好,而且有些还能够补充能量。但这些饮料基本都酸性的,长期如此就会酸性体质,肾脏需要超负荷来调节酸碱平衡。

女人保养需注意酸性破坏

女性酸性体质问题多健康专家介绍,健康人的体液应该呈弱碱性,PH值在 7.35~7.45之间,并且能够通过我们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 肤进行自动调整。但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下,我们的体质会逐渐转酸性酸性体质的特征就体液的PH值经常低于7.35,导致体内循环功能紊乱、酸碱失衡,从而形成酸性体质。具有酸性体质的人容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易得感冒,经常腰背痛,头晕眼花并伴有耳鸣,手脚发凉,精神过于敏感、焦躁这些情况。 有关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全世界有70%至80%的人属于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其中又有

酸性体质对于女性的危害

酸性体质就像一个无声无息的健康杀手,不断释放有害物质,破坏你的身体健康。 女性酸性体质问题多健康专家介绍,健康人的体液应该呈弱碱性,并且能够通过我们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进行自动调整。但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下,我们的体质会逐渐转酸性酸性体质的特征就体液的PH值经常低于7.35,导致体内循环功能紊乱、酸碱失衡,从而形成酸性体质。具有酸性体质的人容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振、易得感冒,经常腰背痛,头晕眼花并伴有耳鸣,手脚发凉,精神过于敏感、焦躁这些情况。 有关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全世界有70%至8

经常感到疲劳什么原因 酸性体质

我们的体质分为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健康的状态应该碱性体质,如果酸性体质的人,会容易出现疲倦感,让人感觉到疲劳。调节体质相当重要的事情,可以吃点碱性的物中和一下,例如蔬菜、水果,避免酸性体质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