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少用五种药
老人少用五种药
一、安眠药,但是多数为生理性的。可通过定时起居,晚间不喝茶及其它兴奋性饮料,睡前不看易激动,刺激性大的书刊、影视,酝酿一种良好的睡眠状态来解决。所以能不用安眠药,最好不用。因为安眠药长期使用会出现失昏、嗜睡、乏力等负反应,久服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和成瘾。
二、抗菌药物,如肺部感染、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等。但是使用前要明确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哪一种类型的细菌感染,然后有选择地使用敏感抗菌素,切忌无目的地长时间滥用,更不提供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因为二者均会导致耐药菌群的产生而使治疗失败,或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双重感染,加重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三、止痛药,才能奏效,而且滥用止痛药还可能将病情掩盖,因为老人对疼痛的敏感性本来就低,出现疼痛时病情多比较严重,一味止痛可能会延误疾病的诊断。此外,很多常用的止痛药如去痛片、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还会对胃粘膜屏障产生破坏作用,多服、久服均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四、中成药、补药,以为它们对人体有益无害。其实不然,是药都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而且许多补益的药,如人参、鹿茸正常人吃了会引起血压升高、鼻腔、牙龈出血、胸闷、腹胀等不适。所以即使是补药也要对症使用。
五、泻药、久用泻药不仅会影响机体各营养素的平衡,导致维生素缺乏和电解质的紊乱,而且还会使胃肠蠕动进一步减慢,一旦不服用泻药便秘会加重,另外还有报道部位泻药还有致癌作用。
偏方治疗宫颈糜烂
偏方1、鸡蛋清治子宫颈糜烂
【药 方】 新鲜鸡蛋1个。
【制用法】 将鸡蛋用消毒水洗净,打破,取纯蛋清。阴道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将线扎纱布棉球蘸上鸡蛋清后填入子宫颈口(并将扎棉球之线头留在阴道口以外,以利于棉球取出)。过5小时后取出,每日换1~2次。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
【效 用】 清热解毒,消肿。用治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并有出血者疗效颇佳,
偏方2、无花果叶治子宫颈炎
【药 方】 无花果叶1把(鲜品加倍)。
【制用法】 将无花果叶以1盆水煎至半盆。乘热坐浴,每日1次。
【效 用】 清热解毒。用治慢性子宫颈炎。
偏方3、猪苦胆石榴皮治宫颈糜烂
【药 方】 猪苦胆5~10个(阴干后约30克),石榴皮60克。
【制用法】 共研成细粉,用适量花生油调成糊状,装瓶备用。用前先以温开水清洗患部,搽干宫颈分泌物,再将扎线的棉球蘸药塞入宫颈糜烂处。每日1次,连用多次。
【效 用】 解毒杀虫,生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治宫颈糜烂。
偏方4、五倍子治疗子宫颈糜烂
【药 方】 五倍子60克。
【制用法】 将五倍子研极细粉末,加水适量,放器皿中炖热搅成糊状,涂患处。
【效 用】 治疗宫颈糜烂。
偏方5、紫草香油治疗子宫颈糜烂
【药 方】 紫草,香油适量。
【制用法】 将紫草放入香油中,浸渍7天。或将香油煮沸,将草泡入沸油中,成玫瑰色即可。每日1次,涂于子宫颈,外用带线棉球塞于阴道内,第2天取出。
【效 用】 治疗宫颈糜烂。
老年人用药切记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即便符合用药适应证,但如果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小于1,也不应给予药物治疗。2.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老年人同时使用5种以下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同时使用6~10种药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因此,凡是疗效不确切、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大部分药物用量低于成人剂量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人使用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用药剂量的医学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大剂量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都要小剂量服用。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用药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从小剂量(成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用药的最佳剂量。对于首次使用需要加大剂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确保药物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用药的剂量可以按照成人用药剂量的下限来定。
4.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效也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老年患者可以根据这些,选择最合适的服药时间。
举例来说,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清晨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
5.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暂停用药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这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继续用药受益。
老人用药五点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9.9%。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用错药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下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1.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药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服药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药物一起吃,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药。用药前也可咨询药师。服药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3.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药、降糖药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药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药的时间、种类、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药物分装在小药盒的方法记住服药。万一漏服药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一半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4.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一些药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例如安定等安眠药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老人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症状,如果服药后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明显异常,应及时停药就诊。
老年人服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最好别超过五种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长期患冠心病,并伴心律失常,多年来一直服用抗凝药华法林。
最多不宜超过5种
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定期在医生指导下整合常备药,进行必要的减药,以减少用药风险。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最多不宜超过5种。
老年人服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最好别超过五种
不要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肝脏解毒能力降低,肾脏排泄功能减慢,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年人剂量的1/2-3/4即可。
忌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
尤其对那些毒性较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三大“素”不可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将它们当成“万能”药、“预防”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老人少喝茶
喝茶也分季节,冬天里,老人,特别是本就有些怕冷的老人,最好少喝茶。
不管是茉莉、菊花等花茶,还是龙井、碧螺春等绿茶都属寒凉,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可在挥发过程中带走体内的部分热量,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如果在冬季长期饮用,会使老人本就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因受寒引发或加重各种疾病。
普洱等红茶虽然性温,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驱寒暖胃的作用,并助老人消化,但红茶喝多了,也会影响到体内的阴阳平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专家建议,老人冬季要少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适当喝些红茶。红枣、生姜等温性食物可以起到增加热量的作用,所以,在喝花茶、绿茶时,最好能放一两颗红枣,一两片生姜,抵消其寒凉之性。
此外,由于老人体温本就没有年轻人高,冬季饮食中应多食用一些含热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羊肉、鸡肉、菜粥、枣粥、肉粥、肉汤、虾皮蛋汤等,以驱寒保暖。
神经衰弱可以用五种药物来缓解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神经衰弱可有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如过处理不当,神经衰弱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一旦遇到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经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积极、及时治疗,指导病人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本病可达缓解或治愈,预后一般良好。
神经衰弱吃什么药?
1、镇静催眠药物
绝大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的症状,通常是采用新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改善睡眠,安全和有效的,还有无成瘾性疾病,一般采用氟地西泮,硝西泮。
2、抗焦虑剂
也称弱安定剂,这类药物具有减轻焦虑、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等作用。常用的有:安定2.5~5.0毫克、利眠宁10~20毫克、舒乐安定l~2毫克、安他乐25~50毫克、阿普唑仑0.4~0.8毫克、氯疑安定l~2克等,每日3次,连用1~2周,可适当选用,但长期服用可引起药物成瘾。
3、抗郁剂
神经衰弱患者常有情绪忧郁、消沉和压抑等症状,常用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又称阿密替林)。
4、弱兴奋剂和强壮剂
如澳化钠咖啡因合剂、五昧子合剂、脑复康、胰岛素(见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刺五加、洋参丸等,对以衰弱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效果。
5、其他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中成药,也是治神经衰弱常吃的药物。
神经衰弱患者要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此外,神经衰弱的防治也以心理治疗为主。神经衰弱患者要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神经衰弱可以用五种药物来缓解
神经衰弱症状是什么?神经衰弱吃什么药?相信这是不少神经衰弱患者心中的疑问。神经衰弱是一类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常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神经衰弱可有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如过处理不当,神经衰弱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一旦遇到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经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积极、及时治疗,指导病人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本病可达缓解或治愈,预后一般良好。
神经衰弱吃什么药?
1、镇静催眠药物
绝大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的症状,通常是采用新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助于改善睡眠,安全和有效的,还有无成瘾性疾病,一般采用氟地西泮,硝西泮。
2、抗焦虑剂
也称弱安定剂,这类药物具有减轻焦虑、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等作用。常用的有:安定2.5~5.0毫克、利眠宁10~20毫克、舒乐安定l~2毫克、安他乐25~50毫克、阿普唑仑0.4~0.8毫克、氯疑安定l~2克等,每日3次,连用1~2周,可适当选用,但长期服用可引起药物成瘾。
3、抗郁剂
神经衰弱患者常有情绪忧郁、消沉和压抑等症状,常用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又称阿密替林)。
4、弱兴奋剂和强壮剂
如澳化钠咖啡因合剂、五昧子合剂、脑复康、胰岛素(见胰岛素低血糖疗法)、刺五加、洋参丸等,对以衰弱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效果。
5、其他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中成药,也是治神经衰弱常吃的药物。
神经衰弱患者要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此外,神经衰弱的防治也以心理治疗为主。神经衰弱患者要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