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其中含有的甲醛对人体产生危害,本身如果不含甲醛的话,就真的可以兑水做酒了
95度酒精能碰到皮肤吗 95度酒精是甲醇还是乙醇
乙醇。
95度的酒精属于一种乙醇,属于工业酒精中的一种,纯度一般是95%和99%,主要有合成和酿造两种方式生产,合成的一般成本低,甲醇含量高,价格便宜。
而酿造的工业酒精一般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95%,甲醇含量低于0.01%,价格比较贵。
40度的酒怎么擦伤口 酒精的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正规的医用酒精。在使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切不可使用工业酒精,因为工业酒精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害,所以建议到正规的地方购买医用酒精。
2、注意存放。在平常存放酒精时,应注意避光、避热、并且密封在阴凉处。
3、远离火源。在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火灾。
宝宝酒精中毒有什么症状呢
首先,工业酒精含有大量甲醇,甲醇有较强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婴儿的皮肤幼嫩,吸收能力强,很容易吸收甲醇,而甲醇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如果用工业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是引起宝宝酒精中毒的原因之一。
第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工业酒精还是医用酒精,都不适用于给幼童进行物理降温。酒精在皮肤上散发的速度比水分更快,带走的热量更多更快,也更容易引起寒战。而酒精可通过皮肤被吸收进血液,里面的乙醇成分也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应该如何给幼儿进行正确的物理降温呢?
1、少穿衣服、少盖被子,再让宝宝多喝些温水;
2、用温水浴或者用温热的毛巾帮宝宝擦拭身体;
3、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孩子头部或大血管位置冷敷或者冰敷。
4、头部冰枕。
婴儿酒精中毒的表现是什么呢
一说到物理降温,大家可能都知道用医用酒精给发烧的患者擦拭身体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可是现在很多医院的医生不提倡用酒精给宝宝物理降温,因为已经发生过用这种方法给宝宝物理降温时宝宝酒精中毒的事件,那么宝宝酒精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工业酒精含有大量甲醇,甲醇有较强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婴儿的皮肤幼嫩,吸收能力强,很容易吸收甲醇,而甲醇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如果用工业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是引起宝宝酒精中毒的原因之一。
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①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前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相环节做起。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负压吸砂等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②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喷雾洒水,玻璃瓷业的湿式拌料,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
③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休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凡是能产生粉尘的主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㈢卫生保健措施。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卫生保健措施属于预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属于辅助措施,但仍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容许浓度标准的作业,操作者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佩戴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
②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目的主要的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证及作为健康资料,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及时调离。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一、工业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甲醇最初由木柴干馏而成,故俗称“木精”、“木醇”。现在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大量人工合成。
吸入大量甲醇蒸气或饮用甲醇液体后,均可使人中毒。甲醇进入体内,经醇脱氢酶及甲醛脱氢酶等的作用,先氧化成甲醛,继而成为甲酸。甲酸可导致酸中毒;甲醛则对视网膜细胞具有特殊的毒性作用,使其退行性变性,甚至使视神经萎缩。
甲醇中毒有轻重之分:轻者头晕、头痛、嗜睡、手震颤和视物模糊等;重者视力剧烈减退,或突然失明,有的还会惊厥、谵妄、休克、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所以,工业酒精千万不能饮用。
二、工业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
1.慢性中毒
可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2.急性中毒
见于误服甲醇或含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的酒类或饮料、或吸入大量甲醇蒸气所致,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减退等。
潜伏期8~36小时,若同时摄入乙醇,可使潜伏期延长。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嗜睡或失眠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严重者出现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双眼可有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明;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充血、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常人是不会使用工业酒精的,但是社会中有些弱势群体,对酒精并没有分辨能力,因此会把工业酒精当面食用酒精来用,也有不法的商贩使用工业酒精兑酒,所以在无形中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建议大家在购买酒的时候选择正规的厂家,不要随意食用含有酒精类的食物。
进口车厘子可以用酒精消毒吗
不可以。
1.酒精虽然能杀灭车厘子表面的细菌,但是酒精会引起车厘子色香味的改变,并且时间一长量一多还会破坏车厘子当中的营养。同时酒精还会影响车厘子的酸度,使得车厘子的口感变差。
2.酒精容易被人体吸收,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增加肝肾负担。且消毒酒精属于工业酒精,它含有镉、铅、砷、汞、甲醇、丙酮、还原性高锰酸钾等有害杂质,对人体危害较大,不建议将其用来进行食品消毒。
野外作业工地如何预防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等特点。由于老鼠是主要传染源因而该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及野外工作人员聚居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和野外工作者,因而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
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
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一)施工前应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应控制在3%夹次以下。如工地内发现螨类,还应采取灭螨措施。
(二)建立工棚时,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和向阳的地方,工棚要搭成“介”字形,粮仓和厨房应与工棚分开搭盖。
(三)在野外施工时,尽可能不住工棚。必须搭工棚住宿时,住宿工棚亦应单独搭盖,架高床铺(铺面距地面不应低于0.5米),铺不靠墙,铺下不放杂物和食品。铺草要喷洒杀虫药物,经常翻晒。宿舍、工棚应保持干燥、无鼠、无螨。
(四)应搞好工地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五)搞好宣传和培训,抓好防治出血热的“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措施。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人们需加强防范意识,冬季预防出血热措施,灭鼠、防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
矽肺要怎么预防
1、控制或减 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以上的这些就是矽肺预防的方式和方法了,矽肺是一种发病原因非常明确的疾病,所以在预防方面也是非常好计划的。而且是一定可以预防的,不像其他的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没有办法做预防计划。所以积极的预防是最关键的。
... ...
职业病如何预防
职业病的发病原因比较明显,因此完全可以预防其发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发生源;控制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使其经常保持在卫生标准允许水平以下;提高工人的健康水平,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为及早发现职业性损害,减少职业病人发生,应对接触者实行就业前及定期健康检查。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第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七、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第八、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九、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