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蜜桑白皮的形态特征

蜜桑白皮的形态特征

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1--2.5厘米;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n,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1--2.5厘米,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1--2.5厘米,初时绿色,成熟后变为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

黄皮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黄皮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

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

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1-2个月。

生长习性/黄皮

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佳。

繁殖方法/黄皮

砧木培育

在黄皮成熟期,选择果大饱满、充分成熟的酸黄皮果实,置阴凉处堆沤数天至腐烂,脱去皮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剔除细小的、发育不全的种子,即可播种。苗床高25厘米、宽80-100厘米,把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不相互重叠,粒距2厘米左右,播后复盖厚约1厘米的干净湿细沙,盖上一层厚约2.5厘米的稻草,淋水,每隔3-5天淋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苗地忌过干过湿。幼苗开始出土时,分次逐渐将稻草揭去,并施用优质三元复合肥(0.4%),当苗高12-16厘米时,分床移栽于嫁接圃,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为宜,畦宽120厘米、高30厘米左右。幼砧生长期间,每隔15天追施腐熟稀薄人粪尿水肥,或优质三元复合肥(0.4%)1次;做好除草、浅松土、除虫、防病等工作。

嫁接苗培育

待砧苗径粗(砧苗离地面10厘米处)达0.8厘米时,即可进行嫁接。以3-4月嫁接为佳。

接穗的采集:接穗应采自进入结果盛期、丰产、稳产、优质的良种母树(可选用郁南无核黄皮、选种大鸡心黄皮、迟熟无核黄皮等品种),在其树冠顶部或中部外围选取生长充实健壮、芽眼饱满的上年春梢或秋梢作接穗。

嫁接方法:采用单芽或双芽切接法,嫁接时宜选在晴天,以无风阴天最适宜;在砧苗离地面10-12厘米处选择平直光滑部位进行嫁接。

接后管理

一般嫁接后12-15天,接穗芽眼开始萌发,此时要加强检查,对不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及时抹除砧桩萌芽,待第一次梢转绿后,可施用优质的复合肥,以后在每次梢抽发前和新梢转绿后各施1次优质复合肥。结合施肥适当浅松土(深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除去苗地杂草。及时浇水防旱,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及时排渍。接穗抽梢长至30-35厘米时,打顶摘心,促分枝,培养2-3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分枝作主枝;注意做好炭疽病、蚜虫、潜叶蛾等病虫害防治,以保护苗木的正常生长。

苗木出圃

嫁接成活后1年便可出圃定植,出圃时应剪除嫩枝及一部分叶片(约1/2)。苗木质量要求接口愈合良好,苗高60厘米以上,主干粗(离地面8厘米处)1.2厘米以上,有2-3条分枝,须根较多,无病虫害

蜜蜂的形态特征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螫针。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蜜蜂的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

卵: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幼虫: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 2日末化蛹。

蛹: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成蜂: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桑柏皮的形态特征

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1--2.5厘米;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厘米,宽4--10厘米,

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

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n,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1--2.5厘米,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头2裂。

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1--2.5厘米,初时绿色,成熟后变为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

哈蜜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状突起。卷须纤细,单一,被微柔毛。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基部截形或具半圆形的弯缺,具掌状脉。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长6-8毫米,裂片近钻形,直立或开展,比筒部短;花冠黄色,长2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毫米,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退化雌蕊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长糙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长约2毫米。

果实的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通常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沟纹,或斑纹,无刺状突起,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有香甜味;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钝,表面光滑,无边缘。花果期夏季。[2]

哈密瓜分网纹皮、光皮两种。按成熟期分为早熟瓜、夏瓜(中熟)、冬瓜(晚熟)等品种群。不同品种的瓜,其形态、颜色、皮纹也不一样。常见的优良品种有红心脆、黑眉毛蜜极甘(瓜皮有深色条纹如秀眉,故称黑眉毛;“蜜极甘”,维吾尔语意为花裙子)、炮台红、铁皮、青麻皮、网纹香梨、哈密加格达、小青皮、白皮 。

桑皮汁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

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

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菠萝蜜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0-20m,胸径达30-50cm;老树常有板状根;树皮厚,黑褐色; 小枝粗2-6mm,具纵皱纹至平滑,无毛;托叶抱茎环状,遗痕明显。

叶革质,螺旋状排列,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5cm或更长,宽3-7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成熟之叶全缘,或在幼树和萌发枝上的叶常分裂,表面墨绿色,干后浅绿或淡褐色,无毛,有光泽,背面浅绿色,略粗糙,叶肉细胞具长臂,组织中有球形或椭圆形树脂细胞,侧脉羽状,每边6-8条,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叶柄长1-3厘米;托叶抱茎,卵形,长1.5-8cm,外面被贴伏柔毛或无毛,脱落。

花雌雄同株,花序生老茎或短枝上,雄花序有时着生于枝端叶腋或短枝叶腋,圆柱形或棒状椭圆形,长2-7cm,花多数,其中有些花不发育,总花梗长10-50mm;雄花花被管状,长1-1.5mm,上部2裂,被微柔毛,雄蕊1枚,花丝在蕾中直立,花药椭圆形,无退化雌蕊;雌花花被管状,顶部齿裂,基部陷于肉质球形花序轴内,子房1室。[2]

桑叶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浅纵裂,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

完整叶片呈卵形、宽卵形、心形等,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叶柄长约4厘米,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黄绿色。嫩叶较薄,暗绿色。质脆易碎,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红色或乳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茭白的形态特征

株高1.6~2米。根为须根,在分蘖节和匍匐茎的各节上环生,长20-70cm,粗2-3mm,主要分布在地下30cm土层中,根数多。

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地上茎可产生23次分蘖。形成蘖枝丛,秆直立,粗壮,基部有不定根,主茎和分蘖枝进入生殖生长后,基部如有茭白黑粉菌寄生,则不能正常生长,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肉质茎。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芒状渐尖,基部微收或渐窄,一般上面和边缘粗糙,下面光滑,中脉在背面凸起。叶鞘长而肥厚,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花果期秋冬,圆锥花序大,长3060厘米,多分枝,上升或展开。颖果圆柱形。常作蔬菜栽培。菰秆部未经真菌寄生的植株称野茭白,又称雄茭白、茭儿菜。在上海地区有野生。

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地上茎呈短缩状,部分埋入土里,有多节。节上发生多数分蘖,形成株丛。主茎和分蘖进入生殖生长后,短缩节拔节伸长,前端数节畸形膨大,形成肥嫩的肉质茎,长25-35cm,横径3-5cm,横断面椭圆或近圆形。地下茎为匍匐茎。

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鞘长25-45cm,相互抱合,形成假茎。叶长披针形,长1.0-1.6m,宽3-4cm,草绿色。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

茭白叶 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分枝多簇生。

花和种子

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

6枚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期、果期秋季。

雄茭

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较易识别,宜及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桂皮的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20厘米;树皮灰褐色,有芳香气。枝条圆柱形,茶褐色,无毛,幼枝炙少具棱角,初时略被灰白微柔毛,后毛被渐脱落。叶互生或在幼枝上部者有时近对生,卵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5-15厘米,宽(2-5)3-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锐尖或宽楔形,薄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绿白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侧脉自叶基5-10毫米处生出,斜向上弧曲,在叶端之下消失,与侧脉在上面稍凸起,下面却十分凸起,横脉波状,细脉网状,均在两面多少明显;叶柄长0.5-1.3厘米,腹面略具沟槽,无毛。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5-10厘米,多花,分枝,分枝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总梗长1-4厘米,与各级序轴疏被灰白细小微柔毛。花白绿色,长达6毫米;花梗长4-6毫米,纤细,被灰白细小微柔毛。

花被外面疏被内面密被灰白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不及2毫米,花被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能育雄蕊9,花丝被灰白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3.8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毫米,药室4,内向,花丝细长,长达2.5毫米,无腺体,第三轮雄蕊长4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5毫米,药室4,外向,花丝长约2.5毫米,下部1/3处有一对具细柄的卵状心形的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被柔毛,长1.7毫米,先端三角状箭头形,具长柄。子房卵球形,长1.2毫米,被柔毛,花柱细长,长3.6毫米,柱头小,不明显。成熟果未见。花期4-5月左右。[

相关推荐

翻白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形。花茎直立,上升或微铺散,高10-45厘米,密被白色绵毛。基生叶有小叶2-4对,间隔0.8-1.5厘米,连叶柄长4-20厘米,叶柄密被白色绵毛,有时并有长柔毛; 小叶对生或互生,无柄,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5厘米,宽0.5-0.8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偏斜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稀急尖,上面暗绿色,被稀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脉不显或微显,茎生叶1-2,有掌状3-5小叶;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茎生

白扁豆的形态特征

白扁豆一种农作物,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光滑。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顶生小叶宽三角状,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轴粗壮;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脱落;萼阔钟状,萼齿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红色,长约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 荚果倒卵状长椭圆形,微弯,扁平,长5-7厘米;种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长约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成熟后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0.8-1.2cm,宽0.6-0.9cm,厚0.4-0.7cm。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突

白菜的形态特征

白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稍有白粉,无毛,有时叶下面中脉上有少数刺毛。基生叶大,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0~60厘米,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有时具不显明牙齿,中脉白色,很宽[3] ;有多数粗壮的侧脉,叶柄白色,扁平,长5-9厘米,宽2-8厘米,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圆披针形至长披针形,长2.5-7厘米,顶端圆钝至短急尖,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耳状,有粉霜。花鲜黄色,直径1.2-1.5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直立,

合欢皮的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树干浅灰褐色,树皮轻度纵裂。枝粗而疏生,幼枝带棱角。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小叶10对~30对,镰刀状圆形,昼开夜合。伞房花序头状,萼及花瓣均为黄绿色,五裂,花丝上部为红色或粉红色丝状,簇结成球,花期 6-7月。果实为荚果,成熟期为10月。 合欢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 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

白豆的形态特征

眉豆是一年生缠绕草本,高20~40厘米。3出复叶,顶生小叶 眉豆 卵状菱形,两侧小叶斜卵形,先端短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柄;花间通常有垫状腺体;萼钟形,浅绿色,萼齿披针形,上面2萼齿常合生;花瓣大大地伸出萼外;雄蕊2束。荚果长7~15厘米,种子颜色不一。花期7~8月。果熟期9月。[1] 种子 眉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品种。眉豆和黄豆大小相似,外表有一条眉毛一样的线,所以叫眉豆。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约6—10厘米,宽约4.5—10.5厘米,顶 端短尖。

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

白茯苓的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干后通常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长3-10厘米,宽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2-2/3具宽0.5-1毫米(一侧)的鞘,几乎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 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较少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黄色,外花被片长3.5

西瓜皮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有明显的棱沟。卷须2歧,cm;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长8~20cm,宽5~18cm,3深裂或近3全裂,中间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短,裂片再作不规则羽状分裂,两面均为淡绿色,边缘波状或具疏齿。 雌雄同株,雄花,雌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直径2~2.5cm,花梗细,被长柔毛;花萼合生成广钟形,被长毛,先端5裂,裂征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合生成漏状状,外面绿色,被长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钝,雄蕊5,其中4枚成对合生,1枚分离,花丝粗短;雌花较雄花大,花和雄

白兰花的形态特征

外貌 白兰是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 叶 白兰的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叶柄长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叶痕达叶柄中部。 花 白兰的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雄蕊的药隔伸出长尖头;雌蕊群被微柔毛,雌蕊群柄长约4毫米,心皮多数,通常部分不发

白茅根的形态特征

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