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儿因弥漫性大脑病变而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的可能性。部分患儿有肢体瘫痪表现。
2、若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质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障碍等。以单纯疱疹病毒最严重。
3、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极少数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
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例可表现轻微脑实质受累,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如嗜睡。神经系统以外的伴随症状常可为诊断提供线索,病毒性脑膜炎的基本特征是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一般为数日至2周,预后大多良好。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大多同时累及脑膜,如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有许多与无菌性脑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倦等。典型的脑炎患者具有明显的脑实质受累症状。常见的有严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持续或频繁惊厥、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见视乳头水肿。
腮腺炎脑膜脑炎中晚期可出现脑积水。系由于中脑导水管室管膜肉芽形成所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故脑积水为梗阻性。临床特点是在病情趋于平稳后再次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
某些病毒易于侵犯小脑,甚至仅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VZV所致者最为常见。限局性小脑炎也可见于其他病毒,如腮腺炎病毒、EBV、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和麻疹病毒等。接种后脑炎综合征也可出现急性小脑炎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多出现颅内压增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脑水肿所致,因此发生脑疝的危险性较具有不对称占位效应的疾病要小。故腰穿多较为安全。脑脊液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但HSV脑炎早期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伴有出血性改变。蛋白质常轻中度升高。糖浓度改变一般不明显,但脑实质损害严重者可有轻微下降。脑脊液中有可能培养出病毒,但阳性率远低于无菌性脑膜炎。
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主要为高波幅慢活动,呈弥漫性分布。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菌性脑膜炎。在昏迷病人,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癫痫发作。在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可记录到特殊的异常式样,例如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脑炎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HSV脑炎,CT可见高密度强化性病变,位于颞叶底部或额叶。这种病变在MRI的T2加权像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病灶。CT或MRI均可能发现继发性出血性脑梗塞。
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
1.病初有发热及各种原发病(如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以及腮腺炎、疱疹、麻疹、水痘等)症状。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有明显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脑膜刺激征。
3.多无明显的脑实质局灶损害体征。
4.脑脊液在绝大数患者呈无色透明,细胞计数自数十至数百,少数可逾千。除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外,余均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在少数患者可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多正常,免疫球蛋白多有异常。
5.可有原发病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有的体液及排泄物可分离出病毒。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如何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如患者近期曾接爱疫苗接种,其临床表现较典型,好可诊为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发生在病毒性疾病退热后者则可诊为感染后脑脊髓炎。以下是关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
1、一般只要问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其它疾病的鉴别并不困难。如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起病初常有全身违和,起病后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其它脑损害。
2、脑脊液的炎性改变较明显,但感染后脑炎如发生在病毒性感染的发热期中,则不易与之鉴别。又如急性多发性硬化,虽可有发热和脑、脊髓的弥漫性损害。
3、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复视、眼球震颤、一侧或双侧球后视神经炎等则罕见于播散性脑脊髓炎。
4、脑活检、头颅CT及磁共振等检查均有助于本病与其它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脑膜炎的后遗症
1、脑膜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发的临床表现,或者是继发的临床表现,引起原发的脑膜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或散发性的,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性脑膜炎(圣路易型脑膜炎,东方与西方马脑膜炎,加利福尼亚脑膜炎)只在温暖季节感染人体。
2、继发的脑膜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免疫机制所造成.举例来说,在麻疹,水痘,风疹,牛痘接种,天花以及许多其他不太明确的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膜炎都是继发的脑炎。这些围绕感染或感染后脑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后5-10天出现症状,在病理解剖时看到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周围的脱髓鞘变化。
3、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脑膜炎或其他脑病可以成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迟发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与麻疹病毒有关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
脑膜炎可引起发热与全身不适,而无脑膜刺激体征,或者可引起脑膜刺激征象(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不适以及颈项与背脊强直),再加上大脑功能障碍(意识改变,性格变化,抽搐发作与肢体轻瘫)以及颅神经功能异常。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膜炎有哪些区别
病毒性脑炎与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1)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层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2)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述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但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1~2周。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外观清,偶有微浑,白细胞数增加为0~500×l06/L,病程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2)病原学检查:
①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有重要诊断价值。
②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致病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的有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③从脑脊液,死后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可明确病原。
(3)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改变在本病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对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急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改变出现较早,在病程早期已有明显的改变,且与病情相一致。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也可见到尖波、棘波、棘一慢综合波。
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
由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患病,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痛,全身无力,较快出现颈部强直及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唇周疱疹应考虑是否为疱疹性病毒所致,腮腺肿大者当应考虑有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部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部分患儿尚伴偏瘫或肢体瘫痪表现。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质运动区,临床则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部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痫性发作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化脓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
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