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藤附方

红藤附方

1、红藤治跌打损伤:红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2、红藤治钩虫病:红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3、红藤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陕西中草药》)

4、红藤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红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5、红藤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红藤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浙江中医杂志》)

7、红藤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陕西中草药》

8、红藤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中药志》

9、红藤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0、红藤治风湿腰腿痛:红藤、牛膝各三钱,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1、红藤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景岳全书》)

12、红藤治肠胃炎腹痛:红藤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3、红藤攻血,治血块。《本草图经》

14、红藤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湖南药物志》

15、红藤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简易草药》

16、红藤治血虚经闭:红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香附二钱。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17、红藤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闽东本草》

红藤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红藤有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的功效,红藤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款药酒方

腰椎盘突出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经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缓。

1、酒方——活参附酒

方药组成

独活35克,制附子35克,党参20克。

制作

上药研末,装瓷瓶中,用500毫升白酒浸之,春夏5日,秋冬7日,常饮服。

功效

散寒逐湿,温中止痛。适用于腰腿疼痛,小腹冷痛,身体虚弱者。

2、古方酒方——乌头酒

方药组成

生川乌35克,生草乌35克,生杜仲35克,忍冬藤35克,当归35克,五加皮35克,海风藤35克,乌梅2个,白酒1500毫升,冰糖100克,红糖l00克。

制作

将前8味水煎2小时,取药液加入冰糖、红糖,待溶化后再加入白酒即成。早晚各服1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腰痛日久不愈者,疗效高,收效快。

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大血藤的食用方法

1.治血虚经闭

大血藤25克,益母草15克,叶下红20克,香附10克。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

2.治血崩

红藤、仙鹤草、茅根各25克。水煎服。

3.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红藤100克,紫花地丁50克。水煎服。

4.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

大血藤30~50克。水煎服。

5.治小儿蛔虫腹痛

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7.5克。

花椒和麻椒的区别

1、物种:藤椒属青花椒体系,红花椒属红花椒体系。

2、附叶:藤椒叶轴上有一片宽宽的叶翼,红花椒没有。

3、叶片形状:藤椒叶形似竹叶,花椒叶是卵圆形。

4、颜色:藤椒成熟以后是青绿色,红花椒成熟之后为鲜红色。

3、香气:红花椒与藤椒含量不一样。红花椒不含清香物质,而藤椒香气浓郁,有浓郁的清香味。

4、味道:红花椒以麻味为主,而藤椒是以麻香为主,麻中带香,促进食欲。

中医治疗小脑共济失调

偏方:

(1)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处方: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 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处方:熟地30克,鹿角胶20克,杜仲12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当归10克,阿胶8克,牛膝10克,桂枝8克。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疏肝散结活血化瘀治愈附睾炎

药物组成:荔枝核、丹参、红藤、蒲公英各30克,橘核20克,赤芍12克,当归、川牛膝、延胡索、浙贝各10克,柴胡5克,清甘草6克。水煎服。14天为1疗程。方中荔枝核、橘核行气散结止痛;赤芍、当归、丹参、延胡索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红藤、蒲公英清解下焦热毒;浙贝化瘀散结;柴胡引经兼疏肝;川牛膝引药下行兼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散结、活血化瘀之功。因治疗初期疗效并不理想,所以患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方可收到佳效。

临床疗效:以自觉无任何不适感;体检附睾部无肿块;B超检查附睾无异常为治愈。70例慢性附睾炎患者采用此方治疗均得以治愈,其中3例在2个疗程后治愈;7例在3个疗程后治愈;12例4个疗程后治愈;20例5个疗程后治愈;25例6个疗程后治愈;3例在13个疗程后治愈。以上疗法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要到医院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盆腔积液盆腔炎怎么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盆腔炎积液,常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以下中药方仅供参考,用药需咨询专业医生。

药用:红藤15 克,败酱草15 克,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广木香6克,延胡索10克,炒柴胡5克,陈皮5克,川断10克,桑寄生12克,山楂12克,薏苡仁15克。(来源《江苏中医》)

药用:红藤20 克,银花藤15~20 克,牡丹皮12 克,紫花地丁30克,乳香、没药各6~9克,浙贝母12 克,连翘10~15 克,生甘草5~10克,白花蛇舌草15~20克,炒白芷10克,加黄柏10克,椿根白皮15克,皂角刺1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来源《江苏中医》)

药用:瞿麦12克,篇蓄12克,木通3克,车前子9克,萆薛12克,滑石块15 克,五灵脂9 克,延胡索9克,制香附9克,柴胡4.5克,炒荆芥穗4.5 克。(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选》)

治疗脊髓空洞的偏方有哪些

偏方一:

肝肾不足,治法:滋补肝肾,添精益髓。处方:熟地20克,龟版20克,白芍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牛膝10克,桂枝6克,桑寄生10克加减:肢颤抖动加羚羊角、双钩藤、全蝎;下肢挛急加僵蚕、地龙;兼肾阳不足加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常用成方:虎潜丸、一贯煎、六味地黄丸。

疗效:按上述辩证分型,共治疗144例,其中显效68例,好转51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6%。

偏方二:

肾虚髓空,治法:益肾填髓,补气活血。处方: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20克,鹿角胶12克,龟版胶12克,狗脊12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丹参12克,熟地15克,苁蓉30克,鸡血藤20克,桑寄生15克。加减:肾虚明显加附子、肉桂;脾虚明显加党参、自术;肉萎血亏加桂枝、黄精;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地黄饮子、桂附八味丸、振颓汤、益髓汤。

偏方三:

血气不足治法:空洞康复汤基本方:川雪18g,桂枝9g,十亦15g,路路通15g,伸筋草15g,络石藤15g,白尖15g,红藤24g,鸡血藤24g,桑枝30g,龟板12g,草氏15g,秦艽9g,鳖甲12g,子丸12g,甘草6g,白芍9g,牟大10g,冬虫夏草1g,坎炁2g(研冲),工草10g,巴戟15g,胡桃15g,杞子15g,洋火叶15g,故纸15g,菟丝子15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2次,21付一个疗程。

红藤功效与作用

一、红藤的功效

功效: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

主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二、红藤的作用

1、红藤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景岳全书》)

2、红藤治血虚经闭:红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香附二钱。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3、红藤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红藤治跌打损伤:红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5、红藤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红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6、红藤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浙江中医杂志》6:1959)

7、红藤治风湿腰腿痛:红藤、牛膝各三钱,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8、红藤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陕西中草药》)

9、红藤治钩虫病:红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10、红藤治肠胃炎腹痛:红藤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共济失调如何通过中医治疗

1、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熟地,淮山药,牛膝,杜仲,威灵仙,鹿角胶,炙草。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处方:熟地,萸肉,龟版,鳖甲,知母,丹皮,麦冬,白芍,枸杞子,杜仲,桑寄生,牛膝,牡蛎。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 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处方:熟地,鹿角胶,杜仲,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龟版,鳖甲,当归,阿胶,牛膝,桂枝。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红藤的食用方法

红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红藤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红藤酒

功能主治:胆道蛔虫病。

药物组成:红藤 黄酒

制备方法:红藤30g加黄酒120ml,煎至60ml为一剂。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服二次,每次一剂,小儿用量酌减。 红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红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红藤煎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组成:红藤,银花,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丹皮,元胡,甘草​,大黄​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复方红藤煎

功效: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组成: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来源:李树人方。

红藤地丁茶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①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②急性乳腺炎。

组成:红藤60克,紫花地丁30克。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瓶中,加入沸水冲泡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宜忌:脾胃虚寒或体弱血虚者忌用。

来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本方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治肠痈方

复方红藤合剂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主治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

组成: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来源:余胜吾方。

川乌红藤酒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颈椎病。

配方: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红藤20克,葛根20克,川牛膝15克,甘草12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各药研粗末,入酒中密封浸泡2周,经常摇动,启封后,去药渣,贮瓶备用。

服法:每日1次,临睡前饮服10毫升。

绝经期中医来解忧

1、气滞血瘀型

主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或烦燥易怒,胸胁胀满,乳房、小腹胀痛,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12 克,红花6 克,当归12 克,川芎9 克,赤芍15 克,熟地20 克,牛膝15 克,丹参30 克,鸡血藤30 克,枳壳12 克,香附12 克。

方解:方中用当归、川芎、赤芍、熟地、鸡血藤活血养血调经,桃仁、红花、牛膝、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枳壳、香附理气调经。

加减法: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者去熟地,加干地20 克、丹皮12克以滋阴清热,乳房胀痛加柴胡10 克、橘核10 克、夏枯草15 克以疏肝通络。

2、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色淡质稀,继而停闭,面色萎黄,毛发不泽或脱落,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八珍汤加味。

当归15 克,熟地30 克,川芎10 克,赤芍15 克,党参20 克,白术15克,茯苓20 克,炙甘草6 克,鸡血藤30 克,黄芪20 克。

方解: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熟地、川芎、赤芍、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经。

加减法:心悸加酸枣仁12 克、大枣15 克、五味子9 克以养心安神,纳呆加砂仁6 克(后下)、陈皮6 克以理气醒胃。兼肾虚加淫羊藿12 克、菟丝子30 克以补肾。

3、肾气亏虚型

主治: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经闭,面色晦暗,毛发脱落,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精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

菟丝子30 克,杜仲15 克,熟地20 克,枸杞子15 克,淫羊藿15 克,山茱萸12 克,当归15 克,党参20 克,白术15 克,鹿茸12 克(另炖),紫河车12 克(先煎)。

方解:方用菟丝子、杜仲、鹿茸、淫羊藿补益肾气,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益精,当归养血调经,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紫河车为血肉之品,可大补气血益精髓。

加减法:形寒肢冷,命门火衰加肉桂1.5 克(焗服)、熟附子10 克以温肾助阳,精亏血少加鸡血藤30 克、黄精30 克以养血益精。

4、痰湿阻滞型

主证: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法夏12 克,陈皮6 克,茯苓20 克,苍术10 克,香附12 克,胆南星10克,当归15 克,川芎10 克,牛膝12 克,丹参30 克。

方解:方中用法夏、陈皮、茯苓、苍术、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理气,

当归、川芎、牛膝、丹参活血通经。

加减法:脾虚加党参15 克、白术15 克以健脾益气,血虚加鸡血藤30克以养血,带下量多加萆薢15 克,薏苡仁30 克以利湿止带。

5、阴虚血燥型

主证:经血由少渐至停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形体瘦削,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一贯煎加减。

沙参15 克,麦冬15 克,生地20 克,当归10 克,枸杞子15 克,熟地20 克,女贞子15 克,菟丝子15 克,山茱萸12 克,桑寄生15 克。

方解:方中用沙参、麦冬、生地养阴清热,枸杞子、熟地、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桑寄生滋肝肾,益精血,当归养血调经。

加减法:午后潮热者加地骨皮12 克、青蒿9 克(后下)以清虚热,咳嗽咳血者加百合15 克、川贝末3 克(冲服)、阿胶12 克(另溶)以润肺止咳,心悸失眠者加五味子9 克、酸枣仁12 克、柏子仁12 克、夜交藤30 克以养心安神。

中医将面瘫分为4种证型辨证论治

1、风痰阻络

证见:突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

治法:祛风化痰止痉,方用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水煎取汁口服。注意方中白附子、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本方适用于痰热及阴虚者,肝阳上亢者忌用,另孕妇慎用。

2、气血两虚

证见:神疲乏力,容易感冒,气短汗出,纳差便溏,苔薄,脉细软等。

治法:益气扶正,养血通络,方用益气养血汤:党参、黄芪、鸡血藤、熟地、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桂枝、姜黄、黄精、防风、细辛、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3、痰湿阻络

证见:头身困重,咯痰黄白,纳呆胸痞,苔腻,脉滑。

治法:化湿祛痰,健脾通络,方用化痰汤:丹参、瓜蒌、鸡血藤、茯苓、地龙、胆南星、白附子、天竺黄、半夏、陈皮、白术、泽泻、红花、僵蚕、全蝎、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4、肝风内动

证见:面赤眩晕,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息风,滋阴清热,方用天麻钩藤汤:钩藤、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生地、夏枯草、天麻、胆草、黄芩、苦参、丹皮、地龙、水蛭、蝉蜕、全蝎、琥珀、甘草,水煎取汁口服。

相关推荐

如何缓解手指关节疼痛

手指关节痛的偏方治疗(偏方有一定的适应人群一定要注意使用): 1、活经活络汤 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活经活络。 主治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间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2、乳香制没汤 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水煎服,日1剂。3

鸡血藤食用方法

鸡血藤炖猪蹄 功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基本材料:鸡血藤30克,猪蹄1只,生姜、忽、胡椒、绍酒、盐、白糖、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蹄上的毛刮洗干净、先将猪蹄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膻味,再放入炖猪蹄砂锅内。姜拍松,葱切段。 2、将鸡血藤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用清水浸漂过,放入砂锅内。加入姜、葱、绍酒、胡椒、盐、白糖,清水适量(漫过猪蹄)。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2~3小时,至熟烂。 3、捞出猪蹄,切成块,再放入汤内煮沸,捞出纱布药袋不用,放味精调好口味即成。饮汤食肉。 经闭不通:丹

雷公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1、免疫调节作用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免疫学方面的异常。经雷公藤治疗后,常有显著的疗效。验血发现,随着红斑狼疮病情的好转,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实验室进行的体外试验,也证实雷公藤的生物碱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 2、抗肿瘤作用 动物试验和一些临床研究证明,雷公藤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因此具有抗癌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作用 雷公藤能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加血流量;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粘附,从而使微循环的"血瘀"现象得以改善。 4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热湿浸 【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热感,伴有发热、恶风、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热,化湿通络 【方药】麻黄5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防风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用法】一日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慎起居 【按语】风热湿邪侵入,湿热交阻,留注关节而发病。麻黄祛风,赤小豆利湿,连翘清热,三药相配伍,解表清热利湿;防风、羌活祛风发表,胜湿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阳和络,忍冬藤清热解毒,清除经络间之风热从而止痛。全方祛风

月经不调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滋血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肝郁气滞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

脊髓空洞症的中医治疗

1)肾虚髓空 治法:益肾填髓,补气活血。 处方: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20克,鹿角胶12克,龟版胶12克,狗脊12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丹参12克,熟地15克,苁蓉30克,鸡血藤20克,桑寄生15克。 加减:肾虚明显加附子、肉桂;脾虚明显加党参、自术;肉萎血亏加桂枝、黄精;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 (2)肝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添精益髓。 处方:熟地20克,龟版20克,白芍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O克,鸡血藤10克,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麦冬10

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的常用药

治疗输卵管堵塞常用的中药饮片包括当归、苡仁、红花、海螵蛸、茜草、赤芍、川芎、肉苁蓉、菟丝子、熟地、桃仁、白术、云苓、浙贝母、丹参、路路通、香附、穿山甲、王不留行、红藤、络石藤、炮山甲、地鳖虫等,并可根据病情加减柴胡、茵陈、苍术、公英、二花,加炮附子、女贞子、枸杞子、肉桂、半夏、陈皮、黄柏、败酱草、月季花等。中药汤剂的应用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诊察后,辨证组方施治,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5天左右,每日一剂煎服,分两次饮用。 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灌肠法治疗,将具有活血化瘀、

大血藤的作用

1、大血藤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50克,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50克,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当归25克,蝉退、僵蚕各10克,天龙、大黄各5克,石礍蚆25克(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5克,日逐渐服自消。(《景岳全书》) 2、大血藤治血虚经闭:大血藤25克,益母草15克,叶下红20克,香附10克。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3

鸡血藤,大血藤,红藤一样吗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植物密花豆、香花崖豆藤、常绿油麻藤等的藤茎。有人认为该药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但考其植物描述和附图与现今不同。其真正名实相符之名出自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其它本草学还载有“血风藤”、“血藤”等别名。有些地区如东北、西北、中南把木通科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即红藤、大血藤,后述)作鸡血藤用,云南把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及中间五味子的藤茎作鸡血藤用。正通的鸡血藤主产广西、广东,性味苦甘温,归肝经,有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等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血虚经闭等妇

改善风湿病的偏方

1、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光(氵光)、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2、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