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饮食
急性膀胱炎饮食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品
这是因为辛辣之品性热属阳,可使炎症部位充血肿痛,加重膀胱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甚至引起排尿困难、尿道口红肿。忌食酸性食物,尿液的酸碱度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影响。忌食酸性食物可使尿液呈碱性,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忌吃助长湿热的食品
如甜品、酒类和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膀胱炎患者忌食胀气之物,如豆类、全麦面粉、洋葱、白花椰菜、白萝卜等,这些食物会使腹部胀满,加重炎症刺激症状,甚至出现排尿困难。
选择多吃利尿性食物
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另外要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1500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综上所述,治疗膀胱炎不能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和助长湿热之食品。如何发现患有膀胱炎,需要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膀胱炎的原因有哪些
1、慢性膀胱炎的症状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其实就是尿痛、尿急和尿频,不同的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会出现下腹胀痛和排血尿等,有些症状患者自己是很难察觉到的,一些轻微的症状是需要医生来帮患者找到的,医生也是通过B超才能发现的,所以慢性膀胱炎的患者需要生活中就要建立好良好的习惯,不能憋尿和饮酒,更不能长期喝一些冷饮。
2、急性膀胱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疾病,很多男性都会患过的病,它带给患者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精神上的痛苦,急性膀胱炎一般是由于患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引起的,患者一般会感觉尿频、尿痛和尿血尿,很多患者平时都有熬夜的习惯,所以熬夜对于急性膀胱炎的引起是很大的,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细菌感染了膀胱所引起的急性膀胱炎。
膀胱炎的症状
膀胱炎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易发生于性交后、月经期后及尿道、妇科器械检查后,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
急性膀胱炎
可突然发生或缓慢发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如出现肉眼血尿则称为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慢性膀胱炎刺激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存在,因此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系统治疗。
非淋性膀胱炎
有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潜伏期1周-3周。男性常有膀胱炎内刺痒、烧灼感、刺痛,有时尿急及排尿困难。但症状一般比淋病轻。膀胱炎口充血或红肿,有浆液性、粘液脓性或白色稀薄分泌物,或晨起有糊口现象。
女性发生膀胱炎可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宫颈炎则白带增多,宫颈充血或红肿、糜烂;荫道及外荫瘙痒等。无论男性或女性有很多病人无任何症状或症状很轻微,尤以女性为多。本病可经产道传染,引起新生儿眼结膜炎、肺炎、鼻炎、中耳炎和女婴的荫道炎。
中西医治疗膀胱炎的方法各有哪些
1、急性膀胱炎治疗
急性膀胱炎期间宜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或果汁,以大量的液体冲洗尿道以促使细菌排出。同时服用左氧氟沙星(利复星)、环丙沙星、呋喃坦啶等抗菌药,一般连续7日。对急性膀胱炎患者的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可选尿通片1次2~4粒,1日3次,餐后服用。或非那吡啶(尿痛宁)片,以迅速消除急性膀胱炎病人尿道及膀胱不适,减轻灼热感,成人1次200mg,9~12岁儿童1次100mg,1日3次,餐前服用。
中成药治疗急性膀胱炎可选用八正散加黄柏、知母等;兼有血尿者,再加小蓟、丹皮、白茅根等,或用小蓟饮水。同时给予碱性药以碱化尿液,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常用碳酸氢钠3g冲水500ml后饮用。
2、慢性膀胱炎治疗
慢性膀胱炎常伴有结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为非单纯性膀胱炎。因此,慢性膀胱炎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纠正尿路的复杂因素。尿路复杂因素纠正后可予以较长时间的抗菌疗法。
有人建议,患慢性膀胱炎时要配合局部治疗,可采用抗菌膀胱灌洗术。常用的灌洗液是生理盐水100mL内含1∶20000青霉素或1%呋喃西林或40万单位庆大霉素,将灌洗液灌入膀胱内,留置30分钟后放出,如此反复4~6次。灌洗后可灌注5%弱蛋白银30mL及2%奴佛卡因2mL以保护膀胱粘膜。
中成药治疗慢性膀胱炎可选用银花泌炎灵片。其组成为金银花、半只莲、瞿麦、扁蓄、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灯芯草等10余味中药材,对于慢性膀胱炎有很好的疗效。
急性膀胱炎的饮食
一、膀胱炎宜吃的食物
1、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1500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2、可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
3、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膀胱炎忌吃的食物
1、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2、避免食用柑橘,因为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3、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故应少喝咖啡。
TIP:膀胱炎的预防
膀胱炎除了饮食上加以注意外,还应注意生活中的预防,主要预防事项有:
1、讲究卫生
膀胱炎常因会阴部不洁净,细菌由尿道逆行向上而发生感染而导致的,因此应勤换内裤,经常清洗,并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
2、排尿宜排尽
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
患有膀胱炎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
一、膀胱炎一般治疗法
急性膀胱炎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减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给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二、膀胱炎抗感染药物治疗法
根据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时间要长,一般要应用至症状消退、尿常规正常后再继续使用1至2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随时调整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期早日达到彻底治愈,以防复发。
三、膀胱炎治疗法
对有明显诱因的慢性膀胱炎,必须解除病因,否则,膀胱炎难以控制。针对膀胱炎治疗,首先是需要区分其类型,就以非特异性膀胱炎为例,这种类型的膀胱炎具有急性期,以及慢性期,这两个时期的治疗方式会有一定的不同,急性期重点关注及时治疗,以及控制病情发展,而慢性期则完全是以治愈为主。
1、慢性膀胱炎的治疗很复杂,想彻底的治疗必须做全面的检查确定那种类型。慢性膀胱炎包括有间质性膀胱炎、滤泡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气性膀胱炎、坏疽性膀胱炎、结痂性膀胱炎、有化学性膀胱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
2、无并发症的急性膀胱炎对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反应迅速,效果不错。另外,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有必要进行热水浴,或使用止痛药以缓解症状。
3、对有明显诱因的慢性膀胱炎,必须解除病因,否则,膀胱炎难以控制。如解除尿路梗阻、去除膀胱内异物、结石等。男性生殖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等,均应同时积极处理。慢性膀胱炎还可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冲洗膀胱。
不同类型的膀胱炎都有哪些不同的症状
一、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主要由上行感染引起,同时伴有急性尿道炎。在急性膀胱炎早期,膀胱粘膜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后期,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表面呈颗粒状,局部有浅表溃疡,内含渗出物,通常不累及肌层。
急性膀胱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混浊,这主要为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炎症刺激所致,有时排尿终末下腹部疼痛。尿液外观混浊,尿中有大量脓细胞,偶有血尿。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
急性膀胱炎症状
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腐败臭味,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在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明显,有时亦可出现尿道及会阴部疼痛,在排尿后得到缓解,血尿偶可出现。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
一、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指的是长期存在尿频、尿急症状,但不如急性膀胱炎那样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白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尿路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而非单纯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
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慢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系统治疗。
慢性膀胱炎与急性膀胱炎有差别吗
膀胱炎的症状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发病急骤,常在过于劳累、受凉、长时间憋尿、性生活后发病,病程一般持续 1~2周自行消退或治疗后消退。其特点是发病“急”、炎症反应“重”、病变部位“浅”。常见的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和终末血尿,甚至全程肉眼血尿。严重者膀胱由于炎症刺激发生痉挛使膀胱不能贮存尿液,频频排尿无法计数,出现类似尿失禁的现象。因急性炎症病变部位“浅”,膀胱粘膜吸收能力很弱,尿频使脓尿得以及时排出,所以单纯急性膀胱炎全身症状轻微,多不发热。
2.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程度较轻,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 无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发作,使病者乏力、消瘦,出现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有时会出现头昏、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