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鲻鱼的介绍

鲻鱼的介绍

鲻鱼(Mugilcephalus),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鲻鱼的生物学特征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4.8倍,为头长的3.8~4.1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假鳃发达。鳞大,体鳞为栉鳞,头部为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侧线不明显,体侧鳞片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两背鳍短且相距远。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臀鳍,具1~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7倍。幽门盲囊大,2个。鳔大,壁薄。体青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由于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鲻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肉含蛋白质22%,脂肪4%。早在3000多年前,鲻鱼已成为王公贵族的高级食品之一。鲻鱼还有鲥舅之称,言其味若鲥鱼。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鲻鱼除了作为食品大受赞赏外,还有滋补身体的效用。

鲻鱼属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中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根据文献记载,养鲻业始于明代,在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到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至死低温为0℃,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性颗粒饲料,如合成饲料、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故食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鲻鱼是洄游性鱼类,喜欢生活于浅海、内湾或河口水域,一般4龄鱼体重2公斤~3公斤以上性腺便成熟,游向外海浅滩或岛屿周围产卵繁殖。鱼苗的发生季节为1月份~4月份,此时最适于捕捞收集鱼苗暂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育和驯化、淡化后,可在水库、鱼塘和半咸水池塘和其他海淡水水面放养。养殖经验表明,鲻鱼的成鱼养殖既可主养又可混养,在鱼塘内混养鲻鱼,一般每亩可放养3000尾~5000尾,如有充氧设备或流水性养殖,密度可高些,可多至8000尾以上,还可搭配适当的其他鱼种,管理得好,当年鱼可长到条重300克~700克以上。

鲻鱼在海洋中产卵繁殖,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暂养池每1/15公顷可放鲻鱼苗约10万尾,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

淡化时要适当投喂饲料,以防鱼体消瘦。在河口淡水水域捕捞的鲻鱼种,不必淡化就可放养到池塘中。

鲻鱼肉质厚,味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达22%,无细骨,鱼肉香醇而不腻,不但可作饭店、酒家的宴席佳肴和百姓美食,而若将其加工成鱼糜、鱼丸、鱼片、鱼罐头等产品,更可成为营养、保健、方便和美味兼备的食品,而其鱼卵可制做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的珍馐美味。鲻鱼吃法多种多样,可清蒸、煎炸、油浸,也可用来烹调为鱼片汤,或鱼生拌蘸料。潮汕人家则喜爱“生炊乌鱼”、鲻鱼生炊熟后,用一小碟普宁豆酱作蘸料,更是美味可口,硕大酥脆的“乌鱼术”入口更令人饱享口福。鲻鱼还有药用价值,其鱼肉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等功能,对医治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及贫血等病症都有一定疗效,所以鲻鱼被视为海鲜食疗佳品,颇受人们喜爱,亦受港澳台同胞和华侨欢迎。

鳓鱼介绍

鳓鱼也称作力鱼或肋鱼,属鲱科,体呈椭圆形,侧扁,腹部边缘尖削,有如锯齿状的棱鳞,身披圆鳞,无侧线,背鳍和腹鳍均短小,尾鳍呈深叉形,体侧为银白色,背部黄绿色,背鳍和尾鳍淡黄色,一般体长40厘米,体重50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49厘米,重1公斤左右,鳓鱼为近海洄游中上层鱼类,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其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夏季,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沿海产卵。

鲻鱼的介绍

【性质】平

【五味】咸

【热量】0.00大卡(0千焦)/100克

【功效】健脾,和胃

【鲻鱼是什么】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俗称乌...

【适宜疾病】 小儿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心气虚 气虚眩晕 肺气虚

【适宜症状】 缺铁性贫血 婴儿厌食 营养不良性水肿 逐渐加重的右侧腹痛,伴厌食恶心 小儿生理性贫血

女性经期能吃鲻鱼吗

鲻鱼属鲻形目鲻科鱼类,全世界鲻科鱼类有70多种,我国沿海已发现20多种,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种类能完全适应淡水生活,是沿海海水养殖和咸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鲻(俗称乌头鲻、青鲻)、梭鱼(俗称赤眼鲻、黄鲻)、棱梭(俗称棱鲻)等。

营养价值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经期吃什么关键还是和个人的体质有关,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经期绝对不能吃止血的食物和鱼肉类,而且这个时期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一些鱼类还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鲻鱼的营养成分也比较多,微量元素的成分比较高。所以在经期可以多吃一些鱼类,鲻鱼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鲍鱼介绍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

鲍鱼(Abalone),同鱼类毫无关系,倒跟田螺之类沾亲带故,据考证:盾鱼,因鲍叔牙爱吃,而被称为鲍鱼,形状有的像人的耳朵。螺旋部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所以它又叫"9孔螺"。壳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块,内面呈现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鲜鲍经过去壳、盐渍一段时间,然后煮熟,除去内脏,晒干成干品。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鲍、参、翅、肚",都是珍贵的海味,而鲍鱼列在海参、鱼翅、鱼肚之首。全世界约有90种鲍,它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我国渤海海湾产的叫皱纹盘鲍,个体较大;东南沿海产的叫杂色鲍,个体较小;西沙群岛产的半纹鲍、羊鲍,是著名食用鲍。由于天然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刁子鱼介绍

鳤(Ochetobibus elongat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鳤属。

体细长,近似筒状。头小,呈锥状。口较小,端位,口裂平直,无须。下咽齿3行,宽大而光滑,末端成钩状。背鳍无硬刺,其起点与腹鳍相对。尾鳍分叉很深,两叶末端均尖。体背部呈蓝绿色,腹部银百,体侧正中上方有一条浅黄绿色的纵带;偶鳍和臀鳍桔黄色,尾鳍灰黑色。

外形似鳡,但性情较温和,有江湖洄游的习性。每年7-9月进入湖泊中肥育,到生殖季节时重又回到江河急流中进行生殖。生殖季节为4-6月,性成熟年龄为3-5冬龄。产卵场所需要有流水,而在静水中不能繁殖。食物多为动物性成分,如水生昆虫、枝角类,小鱼、虾等。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类水体中均产。

生长速度虽不快,最大个体仅达10余公斤,常见者多为0.5-1公斤,但其分布较广,且肉质细嫩,味鲜美,食用颇受欢迎。

吃鲻鱼上火吗

正确的饮食不仅能让我们填饱肚子还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鲻鱼是我们生活中最常吃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功效结合身体情况适当食用,下面一起了解下吃鲻鱼会上火吗?

鲻鱼的营养价值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吃鲻鱼上火吗

鲻鱼属于凉性食物,正常人不易上火,而且鱼肉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含量低,胆固醇也低 。

饮食虽然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但是一定要调整好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了解了吃鲻鱼会上火吗的介绍,这样平时就能搭配好饮食。

多齿蛇鲻的介绍

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命名者:(Bloch, 1795)栖息深度:10 - 60 米模式种产地:Malabar, India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湾分布 南部最大体长:60 cm 栖息环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同种异名:Salmo tumbil, Saurida argyrophanes, Saurida australis, Saurida ferox, Saurida truculenta英文俗名:Greater lizardfish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形态特征:体圆而瘦长,呈长圆柱形,尾柄两侧具棱脊。头较短。吻尖,吻长明显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脂性眼睑发达。口裂大,上颌骨末端远延伸至眼后方;颌骨具锐利之小齿;外侧腭骨齿前方3列,后方2列。体被圆鳞,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皆被鳞;侧线鳞数47-55;背鳍前鳞16-19。单一背鳍,具软条11-13;有脂鳍;臀鳍与脂鳍相对;胸鳍中长,末端不及或恰好在腹鳍起点上方;尾鳍叉形。体背呈暗褐色,腹部为淡色,体侧无任何斑块或横纹。背、胸及尾鳍略呈青灰色;腹及臀鳍无色。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海域。属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滞不动,身上的花纹是很好的伪装,有时会将整个身体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猎物游经时,跃起吞食。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部,北至菲律宾、中国,南至澳洲等。

金线鱼介绍

体延长,倒扁,背腹缘皆钝圆,一般体长19~31厘米、体重50~150克、吻钝尖,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体被薄栉鳞、全体呈深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6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背鳍长;尾鳍叉形,其上叶末端延长成丝状。背鳍及尾鳍上缘为黄色,背鳍中下部有一条黄色纵带,臀鳍中部有2条黄色纵带。

资源量 分布于云南三个湖泊的金线鱼以滇池最多, 自70年代起由于污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沿岸居民和工厂从地下水出口洞穴内抽取地下水,且砌石为池,使洞口与滇池的通道隔断,破坏了金线鱼的洄游产卵环境, 现在滇池的金线鱼已基本绝迹。抚仙湖和阳宗海的生态环境无多大变化。

生活习性 温水性高原湖泊特有小型名贵鱼类。 生活于18~220公尺海域,喜栖息于沙泥底质地区。肉食性,以小鱼及甲壳类为主。繁殖期在5~6月。

保护措施 今后在抚仙湖和宗阳海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金线鱼这一物种不至于在我国云贵高原湖泊绝迹。

白糯鱼介绍

白糯鱼别名:桃花鱼,双尾全,双尾鱼,红车公,红翅子,快鱼,白条鱼,丁斑鱼。

基原:为脊椎动物门鱼纲鲤形目鲤科鱼丹亚科鱼昔属的宽鳍鱼昔。

产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江河,为南方山区主要经济杂鱼之一。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有小毒。

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在哪里

鲻鱼和梭鱼的外形区别在哪里

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

鲻鱼(zi yu),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相关推荐

鲻鱼有什么好处

增强记忆 鲻鱼中含有丰富蛋白质、DHA,而DHA是大脑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思考能力。另外,鲻鱼脂肪中含有的卵磷脂还可以减少细胞的死亡率,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 健脾补气 从中医理论上来看,鲻鱼味甘、性平,入肺、胃经;具有不错的健脾开胃、强健身体的功效,是一种高营养、低胆固醇的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体倦、消瘦、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 美容养颜 鲻 鱼中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食用可以增强皮肤表面细胞的活力,使皮肤细嫩、有弹

便秘能吃鲻鱼

便秘是很痛苦的,便秘的时候是可以吃鲻鱼的,鲻鱼和任何的食物一起吃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它具有开胃、益气等作用,经常吃鲻鱼的人们会发现自己在渐渐的长肉喔! 红烧鲻鱼的做法和用料 主料 鲻鱼1条 调料 食盐适量 酱油适量 醋少许 葱适量 姜适量 蒜适量 干辣椒适量 料酒适量 豆瓣酱2勺香菜少许 植物油适量 白糖适量 红烧鲻鱼的做法 1.鱼洗好后切两段,背上刈柳叶刀,用盐稍微把鱼里里外外整个抹一下(易入味,而且可以减少烹制的时间) 2.油烧热后,火关小,放入鱼两面煎一下(切记:轻轻煎下翻个身就可以了,这鱼肉比较嫩,

怀孕可以吃鱼皮吗

食物的种类有很多种,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是不同的,有些食物是不适合女性孕期食用的,所以女性怀孕之后不管吃什么都会小心翼翼的,下面一起了解下鱼皮在怀孕期间能吃吗? 鱼皮,有海鱼皮和淡水鱼皮之分 。“海鱼皮”是以多种鲨鱼或鳐的皮经加工晒干的成品的统称,过去又称“鲛鱼皮”“鲻皮”等,俗称“鲨鱼皮”,曾用作修饰宝剑的剑把和制作剑鞘 。“海鱼皮”以体厚身干,皮上无肉,洁净无虫伤者为好;分雌雄两种,具有胶质,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中国沿海各地区均产,福建、浙江、山东为主要产区。 可以食用,鱼皮含有大量胶原蛋白,但是不要

罗非鱼介绍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

鲻鱼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记忆

鲻鱼中含有丰富蛋白质、DHA,而DHA是大脑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思考能力。另外,鲻鱼脂肪中含有的卵磷脂还可以减少细胞的死亡率,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

鲻鱼的功效与作用 鲻鱼的营养价值

鲻鱼热量较低,每一百克可食用部分的鲻鱼,可以产生119大卡的热量,鲻鱼中,其中蛋白质18.9克,脂肪4.8g,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钙、铁、锰、硒、镁、铁、铜、钾、钠等矿物质,另外,还含多种氨基酸,牛碘酸,黄嘌呤,硫胺素、烟酸等微量元素。

风干鱼介绍

菜品特色 编辑 风干鱼最早的由来是出海打鱼的渔民有时候打的鱼很少,回港成本太高,为了防止鱼变质,便将鱼直接切开,在海水里来回冲洗好几遍,直接挂在船头快速风干,等待靠岸后便可以食用了。这样晒的鱼咸鲜适中、口感劲道美味,是山东沿海地区渔家人世代相传的特色美食。 海边晒风干鱼 青岛地区称“风干鱼”又叫“甜晒鱼”。[1] 甜晒鱼虽然是老青岛的味道,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还真是稀罕物,有人还会认为甜晒肯定是甜味的。其实,青岛人把爱把风干鱼叫做甜晒鱼。甜晒并不是放糖的甜,而是经自然风干不放其他调味品的海鲜产品。因此

鲻鱼要注意什么

一、禁忌人群 1、慢性病人群 鲻鱼富含嘌呤,属于一种发物,因此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者不适宜食用;红斑性狼疮之人忌食;痈疖疗毒和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者亦忌食。 2、痛风人群 鲻鱼中嘌呤含量并不低,食用之后导致体内血尿酸升高,因此不建议尿酸偏高或者痛风的人群食用,以免引起痛风发作,影响身体健康。 3、肾功能不全者 鲻鱼属于高蛋白食物,而人体摄入蛋白质之后需要肾脏参与代谢,若是一时之间食用过多鲻鱼,容易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人群要少吃鲻鱼。 二、禁忌食物 1、高鞣酸食物 综上所述,鲻

鲻鱼的营养分析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制作指导 1. 鲻鱼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 2. 鱼卵可制做鱼子酱。 食疗作用 鲻鱼肉性平,味甘咸; 具有补虚弱,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其他相关 《开宝本草》:主开胃,

鲻鱼的好处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1、鲻鱼肉性平,味甘咸。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2、具有补虚弱,健脾胃的作用。 3、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