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不来却检查出了鼻咽癌
例假不来却检查出了鼻咽癌
今年刚刚39岁的张女士,平时月经还算规律,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月经已经有4个月没来了。这种情况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向重视保养的张女士一时间没了主意。
本以为只是一时的问题,可这都4个月过去了,这经血一点来的意思都没有。这回张女士终于坐不住了。来到妇科把情况跟医生一说,医生便开了一堆检查。其中尿妊娠阴性,PRL85ug/L,TSH3.76U/L。结果出来医生看了看说,现在看来这是属于垂体性的闭经,应该是有肿物压迫垂体,抑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或是压迫垂体分泌细胞导致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最终通过内分泌轴导致垂体性闭经。可具体是哪的肿瘤,良性恶性,这还6要具体通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来确定。因此建议转神内检查。
张女士无奈由妇科来到神经内科,神内的医生听了张女士的病情介绍,就直接给开了颅脑MRI,结果出来确定是鼻咽部肿瘤,恶性可能。具体建议去耳鼻喉科行纤维鼻镜检查以确定具体是良性还是恶性。纤维鼻镜取组织活检结果显示是鼻咽部恶性肿瘤,也就是常说的鼻咽癌,侵犯蝶鞍所致。张女士万万没想到本想为何月经中断,却查出了个鼻咽癌,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接受完放疗的张女士,现在月经渐渐正常。
鼻咽癌常见早期症状中头晕耳鸣张女士均无明显感觉,竟因闭经就诊在过往病例中实属罕见。
EB病毒抗体检测筛查是防鼻咽癌最有效方法
遗传易感性的高发区人群EB病毒反复激活
多种因素共同促进鼻咽癌高发
在全球的其他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和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30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均下降了20%以上。而在我国南方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的腾飞,生活环境和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到目前为止鼻咽癌发病率一直很稳定,曹素梅教授表示,鼻咽癌的致病因素是稳定存在于高发地区的人群和环境中。到底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鼻咽癌呢?曹素梅教授解释,“鼻咽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一般认为,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发区人群,长期接触致癌因素,如腌制食物、烟草和EB病毒反复激活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肿瘤的发生。但到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因此,缺乏有效的病因预防措施。
鼻咽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到90%以上
“鼻咽癌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通过早筛早发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曹素梅教授表示,一般来说,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到 90%以上,而晚期鼻咽癌却低于50%。曹教授解释,鼻咽癌到了晚期,由于在肿瘤临床检查出前3年以上就会出现,EB病毒的抗体升高,因此,检测EB病毒的血清抗体可以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检出处于临床前期的早期鼻咽癌。从70年代起,传统的筛查方法是用免疫酶法来检测EBV的抗体,这一方法虽然敏感,但检测的假阳性率较高,在筛查阳性的人群中真正是鼻咽癌患者的比例只有1%,并且,传统的方法存在着检测自动化程度低,标准化困难的缺陷。
鼻咽癌有哪些误诊误区
青少年鼻咽癌常被误诊
无论什么原因致病,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通过验血,检验三项指标可以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有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10%~15%的正常人的EB病毒血清也会呈阳性反应,但是EB血清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率越高,三项指标都呈现高位时就要进行活检。
另外,鼻咽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5~55岁,60岁以后逐渐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鼻咽癌误诊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鼻咽癌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医患双方常缺乏警惕,易被忽视。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不在少数,像小叶的案例,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出现的症状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有考虑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绝大部分可控可治。他曾经治疗一名6岁的鼻咽癌患者,治愈后该患者目前已经考上大学,后来并无复发。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按照疗程医治,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尽早发现。目前在广东四会设置了全国首家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了解和认识鼻咽癌。
防范鼻咽癌,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鼻咽炎药物,其二,坚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定期做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其三,发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鼻血,偏头痛,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消炎3~5天无效后应考虑作专项检查。其四,原籍广东的患者,颈部出现肿块最好第一时间去专科医院检查。其五,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更要留意鼻咽疾病的变化,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另外,尽量少吃腌制的咸鱼咸肉。平时要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士。尽量限制烟酒,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单侧耳鸣是警报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专家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专家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鼻咽癌的主要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的隐蔽性很强,检查比较困难,早期缺乏特征,容易出现误诊的事情。但任何疾病都是有症状的,鼻咽癌也是如此。为了便于患者能及早发现,并治愈,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鼻咽癌的主要症状。
鼻咽癌生长在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较隐蔽,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大部分患者是因发现颈部肿块或其他转移症状后才被确诊,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需警惕鼻咽癌的早期信号:
1.鼻咽癌也可发生远处转移至肝、肺、骨骼等部位,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
2.鼻腔出血。鼻涕中带血常是鼻咽癌的信号。
3.单侧鼻塞。早期多不明显,随着肿瘤的长大而呈现进行性加重。它与感冒不同,表现为单侧鼻塞,且抗感冒治疗无效。
4.单耳部症状。癌肿组织增大,侵犯耳咽管可引起中耳炎,引起耳部疼痛、耳鸣、听力减退、若压迫咽鼓管咽口时,使鼓室内外压差变化增大,可加重耳鸣症状。
5.偏头痛。约见于1/3的病人,头痛剧烈且部位较固定,服用止痛剂无效。头痛是由癌组织侵犯或压迫颅神经所引起。
6.单侧口眼歪斜。鼻咽癌侵犯到颅神经,还可产生口角歪斜,患侧眼视力下降,或出现复视。这些症状有时是某些患者的初诊主诉。
7.颈部肿块。据统计约80%的患者有锁骨下后方、耳垂下方的淋巴结转移,肿块增长迅速,可无任何症状,起初可以活动,而后在短时间内即发生粘连,固定不动。
以上文中内容,就是为大家简单介绍的关于鼻咽癌的主要症状的全部内容。专家提醒,当鼻咽喉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治疗,如果久而不治的话,容易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经常鼻敏感是不是鼻咽癌
首先“鼻敏感”的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对某个过敏原有关系,不会引发鼻咽癌。目前认为,遗传、环境、EB病毒感染被称为鼻咽癌发病的三大主要原因。
我为什么会得鼻咽癌?鼻咽癌可不可以预防?
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一般认为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发区人群,长期在环境致癌因素,和EB病毒反复激活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肿瘤的发生。但是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因此也没有特别有针对性的预防办法。但是,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很重要,少吃腌制的食品,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可转化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锻炼,都有可能降低鼻咽癌发病的风险。
处于高发区、有家族病史的人应及早进行鼻咽癌筛查
鼻咽癌有家族聚集现象,21.6%的鼻咽癌患者都有癌症家族史,12.3%患者有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患者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4-10倍。
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而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除此以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镍等在环境中含量超标,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在患者的头发中,检测发现镍含量也有所增高。
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
生活在鼻咽癌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在常规体检中做EB病毒血清学检查。EB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的反复激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南方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大多都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患者血清里也有高滴度的EB病毒抗体。
不过,查出EB病毒抗体升高,并不等于一定就是鼻咽癌,无须太过惊慌。绝大部分人都只是病毒携带者,只有极少数人在特定的诱发条件下,病毒才会将感染的鼻咽部上皮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从而致癌。在EB病毒阳性的人群中,有部分只是鼻咽喉部的炎症,例如近期的急性EB病毒感染等情况。
只要初诊时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经过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0%,甚至更高。然而,临床上,70%~80%的病人在确诊鼻咽癌时就已经是局部中晚期了。所以,当身体出现五大信号时要警惕鼻咽癌发病的可能,越早发现,治疗的效果越好,别把这些症状误当成“感冒、热气、休息不好”。
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应怎样安排
治疗前应向医生了解的情况
治疗前病人家属应向医生了解病理报告的详细情况。鼻咽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鳞癌。个别有腺癌,恶性淋巴癌。关键是分化程度。一般大多数病人属低分化,甚至是未分化的鳞癌,高分化是极少数。低分化、未分化鳞癌对放疗、化疗都很敏感。治疗效果明显,但容易发生转移。从CT扫描中可了解鼻咽病灶是局限在鼻咽腔内,还是侵犯了鼻咽腔一个壁,还是两个壁,还是超出了鼻咽腔。颅底骨质是否有破坏。局限在鼻咽腔内应属早期,侵犯了一个壁或两个壁,没有超出鼻咽腔,应属中期。如果超出鼻咽腔,在治疗上应看作晚期。有的病人鼻咽病灶不大,但耳后、上颈淋巴结已肿大,也就是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了。因为鼻咽癌多是低分化,未分化的,容易转移,所以这种情况多见。淋巴结小于3厘米,应该说病期较早。如果淋巴结大于3厘米,小于6厘米,就属晚期,如果淋巴结大于6厘米,应考虑为晚期。肺、肝。骨发现有转移的病人,都应是晚期。
鼻咽癌绝大多数是低分化,未分化鳞癌,对放射线敏感。一半左右的病人放疗后可获长期生存。所以临床上多以放射线治疗鼻咽癌。
耳朵嗡嗡响警惕鼻咽癌
李先生,耳朵里面像装了一个水龙头,老是有滴滴答答的流水声,李先生被这种耳鸣声搞得心烦意乱。过了快一个月,他耳朵里的声音越来越响,变得像开火车了,听力也在下降,常常听不清同事和家人的说话。医生给李先生做检查时在他的鼻咽部发现了异样。经过病理活检,医生发现了造成患者耳鸣的真正元凶——鼻咽癌。
鼻咽癌和耳鸣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统计显示,鼻咽癌患者65%以上有耳鸣症状。患者的耳内声响因人而异,有的像蝉鸣、虫叫,有的像风声、机器轰鸣声等,轻重不一。
为什么鼻咽癌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人的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有左右两根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鼻咽癌往往发生在咽鼓管开口附近,堵塞了在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开口。因此患者常常出现病侧耳鸣,且逐渐加重,并伴有听力下降。
鼻咽癌可以早期发现。抽血检测一下相关指标,如果检出EB病毒抗体,就有助于查出早期鼻咽癌。如果没有抗体,一般来说在5年内就可以放心了。
长期单侧鼻塞怎么办
长期单侧鼻塞有很多原因:
1.良性肿瘤
鼻腔和鼻咽部良性肿瘤,有鼻腔乳头状瘤,鼻咽部血管瘤、纤维瘤、混合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
2.恶性肿瘤
鼻和鼻窦的恶性肿瘤,有鼻窦癌、鼻咽癌、黑色素瘤、恶性肉瘤、恶性肉牙肿等。
3.鼻息肉
后鼻孔息肉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少见。
4.其他疾病
如肥厚性鼻炎并发鼻窦炎、先天鼻畸形、后鼻孔闭锁等。
鼻咽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有长期鼻塞、鼻涕倒流等现象需警惕是鼻咽癌。
鼻子不通气,流点血鼻涕,看起来像感冒一样轻微的症状,最终被查出鼻咽癌。昨日,李女士拿到女儿芬芬的检查报告后,禁不住失声痛哭,以为自己即将失去女儿。但医生安慰她,虽然确诊是鼻咽癌,但尚属早期,通过手术、放化疗是可以治愈的。
近几个月来,17岁的高中生芬芬经常感觉到鼻子不通气,以为是感冒而未注意,加上学习任务繁重,李女士也不想因为小病让她请假去看病。今年2月,李芬反复出现鼻塞,有时还能看到从口中回吸出带血丝的鼻涕,在家自行用药消炎后也不见好转。
约一半的患者有鼻塞表现。癌灶堵塞鼻后孔或侵入后鼻腔,都可引起鼻塞,多为一侧鼻塞。出现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时应高度警惕。感冒时也常出现鼻塞,感冒引起的鼻塞可双侧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多随感冒好转而减轻、消失。
鼻涕中带血丝,往往是鼻咽癌的早期征兆,只是这些小征兆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鼻涕中带血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鼻塞、耳鸣、耳塞、听力下降也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中耳炎或是其他疾病。
鼻咽癌的防治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平时,大家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腌制食品、不吸烟。鼻咽癌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发现越晚,治愈可能性越小,预后越差。也就是说,早诊早治,治疗后的存活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当我们出现这种症状并且长期都是如此可以先去诊所看大夫买药就诊,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一点改善那么我们就应该引起足够大的重视并且医院进行检查,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核心和保障,不容忽视的。
鼻咽癌的科学诊断方法
1、症状诊断:
对任何疾病而言,都可以通过症状进行判断,鼻咽癌也不例外。在临床上,鼻咽癌会出现回缩性血涕、听力消退、耳内闭塞感、不明原因的颈淋巴结肿大、面部麻木、复视、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头痛等症状。
2、血清学检查:
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以准确的诊断鼻咽癌,它是重要的方式之一。专家说:大多数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含很高EB病毒的抗体滴度。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VCA-IgA和EA-IgA抗体滴度可以被用来辅助诊断判断鼻咽癌和大致判断病人的预后。
3、鼻咽活检:
诊断鼻咽癌还需要注意可通过鼻咽活检来进行,它的具体检查方法,是通过对鼻咽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的部分采样以撷取一部分的粘膜细胞或小块组织,经过处理后送病理分析。鼻咽癌的最终确诊需依据鼻咽活检的病理分析。
耳朵嗡嗡响是因为鼻咽癌吗
实际上鼻咽癌和耳鸣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有统计显示,65%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有耳鸣症状。患者的耳内声响因人而异,有的像蝉鸣、虫叫,有的像风声、机器轰鸣声等,轻重不一。这是由于人的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有左右两根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鼻咽癌往往发生在咽鼓管开口附近,堵塞了在鼻咽部侧壁的咽鼓管开口。因此患者常常出现病侧耳鸣,且逐渐加重,并伴有听力下降等症状。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耳鸣症状,并且短期内不见好转时,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鼻咽癌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如进行抽血检测发现EB病毒抗体,就有助于查出早期鼻咽癌。
鼻咽癌有哪些误诊误区
三至五成鼻咽癌有家族史
专家说,鼻咽癌在广东发病率高,但到目前为止,确切的病因仍未确定。经过多年研究,鼻咽癌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化学致癌,如广东人常吃腌制食品,里面含有亚硝酸铵致癌物质,二是环境因素,一般指空气污染,广东人常烧香烧柴等,三是遗传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有致癌基因一说。此外,不少鼻咽癌有家族病史,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个病区里,46个床位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例有肿瘤家族史,其中大部分直系亲属患的是鼻咽癌。还有一个依据是,广东人移民到欧美地区,也会发病。一些欧美国家的鼻咽癌患者不少是华人,尤其是广东籍华人。
青少年鼻咽癌常被误诊
无论什么原因致病,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通过验血,检验三项指标可以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有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10%~15%的正常人的EB病毒血清也会呈阳性反应,但是EB血清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率越高,三项指标都呈现高位时就要进行活检。
另外,鼻咽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5~55岁,60岁以后逐渐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鼻咽癌误诊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鼻咽癌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医患双方常缺乏警惕,易被忽视。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不在少数,像小叶的案例,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出现的症状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有考虑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
据专家介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绝大部分可控可治。他曾经治疗一名6岁的鼻咽癌患者,治愈后该患者目前已经考上大学,后来并无复发。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按照疗程医治,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尽早发现。目前在广东四会设置了全国首家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了解和认识鼻咽癌。
他建议,防范鼻咽癌,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鼻咽炎药物,其二,坚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定期做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其三,发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鼻血,偏头痛,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消炎3~5天无效后应考虑作专项检查。其四,原籍广东的患者,颈部出现肿块最好第一时间去专科医院检查。其五,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更要留意鼻咽疾病的变化,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另外,尽量少吃腌制的咸鱼咸肉。平时要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士。尽量限制烟酒,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单侧耳鸣是警报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专家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专家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长期鼻塞可能是什么原因
鼻子不通气,流点血鼻涕,看起来像感冒一样轻微的症状,最终被查出鼻咽癌。昨日,李女士拿到女儿芬芬的检查报告后,禁不住失声痛哭,以为自己即将失去女儿。但医生安慰她,虽然确诊是鼻咽癌,但尚属早期,通过手术、放化疗是可以治愈的。
近几个月来,17岁的高中生芬芬经常感觉到鼻子不通气,以为是感冒而未注意,加上学习任务繁重,李女士也不想因为小病让她请假去看病。今年2月,李芬反复出现鼻塞,有时还能看到从口中回吸出带血丝的鼻涕,在家自行用药消炎后也不见好转。
直到日前李芬无意中摸到颈部鼓起一个肿块,李女士这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李芬到省人民医院看病。该院耳鼻喉科教授为她做了鼻咽镜检查,最后确诊为鼻咽癌。
约一半的患者有鼻塞表现。癌灶堵塞鼻后孔或侵入后鼻腔,都可引起鼻塞,多为一侧鼻塞。出现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时应高度警惕。感冒时也常出现鼻塞,感冒引起的鼻塞可双侧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多随感冒好转而减轻、消失。
鼻涕中带血丝,往往是鼻咽癌的早期征兆,只是这些小征兆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鼻涕中带血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鼻塞、耳鸣、耳塞、听力下降也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中耳炎或是其他疾病。
鼻咽癌的防治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平时,大家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腌制食品、不吸烟。鼻咽癌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发现越晚,治愈可能性越小,预后越差。也就是说,早诊早治,治疗后的存活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警惕长期鼻塞是鼻咽癌
出现耳鸣血涕应及时就医
捕捉鼻咽癌早期的蛛丝马迹,对日后能否延长患者生命十分重要。出现以下症状应引起警觉:咯血、回涕带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视力障碍、复视、眼球固定、眼睑下垂,头痛、面麻、张口困难,耳后乳突部位有肿块,严重时还有吞咽困难等。鼻咽镜或鼻咽部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在发现异常肿物时,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放疗一直是鼻咽癌的首选疗法,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5%~60%,如为早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可达80%~90%。即使是晚期鼻咽癌患者,只要经过积极的治疗,仍有约1/3的人能获得5年以上的生存率。
预防鼻咽癌从多方入手
鼻咽癌的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EB病毒、吸入或食入致癌物质等有关。因此,预防上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1.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有明显关系,可从鼻咽癌病人鼻分泌物中培养出EB病毒,也可从病人血液中检查出EB病毒抗体。EB病毒主要是经唾液传染,因此不要随便接吻,提倡用公筷或分餐制,餐具用过后要消毒,发现口腔溃疡要积极治疗。
2.致癌物亚硝胺与鼻咽癌的形成有明显关系。应不吃或尽量少吃咸鱼、腌肉及咸菜。这些食物中含有硝酸盐,能被金葡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腌制和销售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分解为仲胺,并与亚硝酸盐结合形成亚硝胺。
3.尽可能避免接触污染较重的外界空气环境,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因为鼻咽部是外界空气进入肺部的必经之路,有害气体进入肺部之前首先侵害鼻咽部。
4.要坚持锻炼身体,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长期在烟雾环境中生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获得维生素C,能阻止亚硝胺形成。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均能抗氧化和抗上皮增生,预防癌症形成。也有资料指出,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形成鼻咽癌,维生素A富含于动物肝脏、蛋、奶、玉米、各色蔬菜及柑、柿、杏等水果中,应适当进食。
所以说。鼻咽癌现在发生的机率有所增加,各地方的发病率相比都明显上升了。所以要提醒大家,平时出现鼻子不通气、或是鼻涕倒流的情况时,除了鼻炎或鼻窦炎之外,还有可能是鼻咽癌,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就诊治。
鼻咽癌有哪些误诊误区
专家表示,广东作为鼻咽癌高发地区,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研究出很明确的发病原因,尤其是青少年鼻咽癌病例,虽然发病人数少,但误诊率相当高,如果在早期症状出现时不及时治疗,将延缓治愈效果。
此外,对于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的“鼻咽炎会引发鼻咽癌”一说,专家指出这是严重的误导,鼻咽炎和鼻咽癌绝对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治疗手段也截然不同。
三至五成鼻咽癌有家族史
专家说,鼻咽癌在广东发病率高,但到目前为止,确切的病因仍未确定。经过多年研究,鼻咽癌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化学致癌,如广东人常吃腌制食品,里面含有亚硝酸铵致癌物质,二是环境因素,一般指空气污染,广东人常烧香烧柴等,三是遗传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有致癌基因一说。此外,不少鼻咽癌有家族病史,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个病区里,46个床位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例有肿瘤家族史,其中大部分直系亲属患的是鼻咽癌。还有一个依据是,广东人移民到欧美地区,也会发病。一些欧美国家的鼻咽癌患者不少是华人,尤其是广东籍华人。
青少年鼻咽癌常被误诊
无论什么原因致病,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通过验血,检验三项指标可以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有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10%~15%的正常人的EB病毒血清也会呈阳性反应,但是EB血清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率越高,三项指标都呈现高位时就要进行活检。
另外,鼻咽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5~55岁,60岁以后逐渐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鼻咽癌误诊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鼻咽癌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医患双方常缺乏警惕,易被忽视。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不在少数,像小叶的案例,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出现的症状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有考虑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
据专家介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绝大部分可控可治。他曾经治疗一名6岁的鼻咽癌患者,治愈后该患者目前已经考上大学,后来并无复发。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按照疗程医治,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尽早发现。目前在广东四会设置了全国首家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了解和认识鼻咽癌。
他建议,防范鼻咽癌,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鼻咽炎药物,其二,坚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定期做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其三,发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鼻血,偏头痛,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消炎3~5天无效后应考虑作专项检查。其四,原籍广东的患者,颈部出现肿块最好第一时间去专科医院检查。其五,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更要留意鼻咽疾病的变化,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另外,尽量少吃腌制的咸鱼咸肉。平时要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士。尽量限制烟酒,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单侧耳鸣是警报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专家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专家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15岁男孩鼻咽癌晚期
癌症的发病对象,不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甚至是少年幼儿,都有患上的几率。可是谁能想到,一名才15岁的少年,已经是鼻咽癌晚期。
明明(化名)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则是在外工作。由于平常在田里干农活,在三个月前,爷爷奶奶才发明明的脖子有一些异常,在脖子上面长了包,除了有点硬之外,明明的身体没有什么影响。爷爷奶奶以为没什么事,就没带明明去做检查。
但是,明明脖子上的包越长越大,到最后已经有拳头大小,爷爷奶奶这才告诉了明明的父母。明明父母带着他到当地医院做检查,并没有查出什么。后来明明父母带他到杭州大医院做检查,结果让父母差点奔溃,明明已经是鼻咽癌晚期。爷爷奶奶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带明明去做检查。
耳鼻咽喉科主任表示,鼻咽癌早期治疗效果比较好,有80%的几率能够治愈,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癌细胞已经转移,明明就算手术成功了,也只有5年的时间了。
鼻咽癌的发生,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饮食方面,如果吃过多的腌制食物,那么会提高患上鼻咽癌的患病率。鼻咽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跟病毒也有关系,家长最好不要嘴对嘴喂孩子食物。
脖子上长包是鼻咽癌的症状之一,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当心是否是鼻咽癌。
1.鼻涕中有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早上起床之后。鼻涕中带血,只是一小点的血量,经常会被患者忽视。到医院就诊时,容易与鼻炎混淆。
2.头痛:鼻咽癌患者在就诊时,有70%左右的患者会有头痛的症状。常见表现为颈部疼痛或是偏头痛,头痛长时间不好,记得去医院检查。
3.耳鸣以及听力下降: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经常被诊断为是中耳炎,其实这也是鼻咽癌的一种症状。听力会降低,主要是因为鼻咽癌的恶化影响到了听力神经导致的。
如何才能够预防鼻咽癌?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习惯方面,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食物;避免疾病和病毒的侵袭,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加强口腔以及鼻腔的清洁,如果患有鼻部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症状,最好到医院就诊,不要一拖再拖,等到症状严重时,或许就会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