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干胶质瘤的饮食注意

脑干胶质瘤的饮食注意

宜吃食物列表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海裙菜海裙菜是含有甘露醇的食物,甘露醇具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可以缓解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每天100-300克为宜。

芥蓝芥蓝中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它的降解产物叫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蔬菜中最强有力的抗癌成分。每天100-200克为宜。

鲫鱼汤鲫鱼富含有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恢复。每天200-300克炖汤喝为宜。

原发性脑干胶质瘤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脑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发病原因?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左右。病理分型为Ⅰ级(星形细胞瘤),Ⅱ级(星形母细胞瘤),Ⅲ~Ⅳ级(多形胶母细胞瘤)。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起病缓慢,肿瘤在CT及MR的表现多为实性或囊性,边界不清,肿瘤实性部分或囊性结节均可强化。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不同进行性地出现相应的症状,并最后出现颅高压的症状。Ⅲ~Ⅳ级的多形胶母细胞瘤起病快速,为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多生长于大脑半球,因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中心可有多处坏死及出血,CT及MR均明显强化。周围可伴大片脑组织的水肿。髓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2-10岁的儿童,最少者可见于几月余小儿,大多数来源于小脑蚓部向四脑室及延髓小脑半球生长,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发现时多已伴有脑积水,CT及MR可发现后颅窝占位,因CT对此部位显示不清,故推荐MR检查。少枝胶质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偏良性,不少人亦称其为良性肿瘤。生长慢,瘤内常可见钙化斑块室管膜瘤亦为胶质瘤的一种,原则与星形细胞瘤基本相同。

脑胶质瘤的常见检查

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有人报道7例儿童脑干肿瘤中有6例听觉电位异常。

2、CT:表现为脑干部位的低或等密度占位,也可为混杂密度,肿瘤多实性少囊变,不均匀强化。由于受后颅窝伪迹影响,肿瘤的显像效果不佳。

3、MRI:星形细胞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脑干形态膨大,边界不清,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可伴瘤内出血,偶有囊变。

4、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量正常或稍高,细胞数正常。

通过症状诊断脑胶质瘤:

学龄儿童若出现眼球内斜(复视),周围性面瘫,言语不清,吞咽发呛,步态不稳,应想到脑胶质瘤的可能,若检查有一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或双侧)锥体束征者,基本可明确脑干胶质瘤的判断,需行进一步神经影像学的检查。

儿童常见的四大脑肿瘤

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占儿童脑瘤的20%和后颅窝肿瘤的40%,分为原始纤维型和弥漫型。典型原始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从小脑半球长出,早期表现为一侧的小脑受累症状,肿瘤可累及中线、四脑室,阻塞脑脊浓通路,引起脑积水,表现为颅高压征。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后颅窝恶性胶质瘤,其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颅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其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肿瘤术后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预后较儿童为好。目前多数统计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统计达80%。但是仅个别的可生存达十年以上。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但是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其好发部位是后颅窝第四脑室周围。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据文献报道室管膜瘤的5年生存率为40%-80%,而5年无进展存活率则为25%-50%。

脑干胶质瘤

脑干肿瘤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其发病高峰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0-20岁的青少年。而且不同位置的胶质瘤预后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桥脑较大的弥漫性病变难于手术,预后也较差。

脑胶质瘤的分级与治疗和预后

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而言,还是不错。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较差预后。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统,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其中,传统细胞病理学所谓的间变胶质瘤与WHO的 3级相对应;胶质母细胞瘤与WHO的4级相对应。

按肿瘤所处的位置划分

脑胶质瘤可以根据其在大脑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小脑幕(一层包裹小脑的结缔组织)将脑组织分为幕上和幕下区域。据此,脑胶质瘤也为为幕上胶质瘤和幕下胶质瘤。

幕上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上,主要是大脑半球,为成人最常见脑胶质瘤(70%)。

幕下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下,主要是小脑半球,为儿童最常见脑胶质瘤(70%)。

桥脑胶质瘤:位于脑干。脑干包括间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其中桥脑控制了。

包含呼吸等重要的功能。在桥脑进行手术,具有很大的风险。

腹腔胶质瘤饮食

胶质瘤可以吃淡为主,多吃一些纤维素含量高,蛋白高的食物,具有良好抗前列腺癌的食物有橘子、椰菜、番茄、鸡肉、玉米、西瓜等,这类食物可以在平时多食用一些。日常饮食中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不要吃油腻的和辛辣的食物就可以了。

胶质瘤患者秋冬季节的饮食原则主要有饮食要平衡,即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精细混食;合理进补,某些滋补品如人参,白木耳,薏苡仁,红枣等有直接或间接的抑癌与强身的功效此外,服用人参抗癌成分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够补益元气,调理身体,同时对增加患者的食欲,能有效改善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腹腔胶质瘤饮食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这种疾病对于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人们的生活会因为腹腔胶质瘤出现而遭到极大破坏,因此,正常的人保持身体健康,患者尽力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星形细胞瘤和胶质瘤的区别

星形细胞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据文献报道星形细胞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胶质瘤21.2%~51.6%,男性多于女性。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最少。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4%。主要为神经胶质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和极性成胶质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是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还可见到血管瘤、囊肿、畸胎瘤、结核瘤、转移性肿瘤等。儿童及青少年好发,特别是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为什么会得脑干胶质瘤

脑干肿瘤多位于脑桥,呈膨胀性生长,可沿神经纤维束向上或向下延伸。星形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脑干任何部位,多呈浸润性生长;室管膜瘤多位于第四脑室底部;血管网状细胞瘤呈膨胀性生长,可侵至延髓背侧;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桥。大体上观察可见脑干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肿大,表面呈灰白色或粉红色。如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可见出血、坏死,甚至囊形变,囊液呈黄色。镜检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双极或单极星形细胞多见,偶见多核巨细胞。

1。弥漫型(约占67%):肿瘤与周围正常的脑干神经组织无分界,瘤细胞间存在有正常的神经元细胞和轴突。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常为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2。膨胀型(约占22%):肿瘤边界清楚,瘤体与周围脑干神经组织之间有一致密的肿瘤性星形细胞轴突层(肿瘤膜囊壁)。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约有40%的肿瘤含有血管性错构瘤,称之为血管星形细胞瘤。

3。浸润型(约占11%):肿瘤肉眼观似乎有一边界,但实际上瘤细胞已侵入到周围的脑干神经组织内,神经组织已完全被瘤细胞破坏。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见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胶质脑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

脑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类。一般症状以后枕部头痛为常见。儿童常有性格改变,不少病人伴有排尿困难。颅内压增高常不是脑干肿瘤的首发症状。因此,对于进行性交叉性麻痹或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合并锥体束损害,无论有无颅内压增高均应首先考虑脑干肿瘤的可能。脑干肿瘤的局灶性症状随肿瘤的部位而异,由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明确划分具体部位如中脑或桥脑实际上是困难的。

脑胶质瘤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又位于适当部位者可争取全部切除。位于额叶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当额叶或颞叶肿瘤范围较广不能全部切除时,可同时切除额极或颞极作内减压术。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宜注意保存神经功能,适当切除肿瘤,避免发生严重后遗症。

相关推荐

胶质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神经胶质瘤不仅要积极的治疗,对于术后的护理也要很用心,患者才能尽早的恢复健康,神经胶质瘤患者若想提高生活质量,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之外,还应当注意饮食方面的相关护理。 胶质瘤饮食: 1、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如腌制品、发霉的食物、烧烤烟熏类食品等,同时避免使用某些食品附加剂,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等。 2、调整饮食结构,摄取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摄取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提倡摄入全谷食物,保证有足量的微量元素及饮食纤维素。 3、要摄入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

脑胶质瘤的分类

1级(I级):比较少见。但治疗效果比较好,如果能够全切,可以治愈不复发。 2级(Ⅱ级):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少突细胞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胶质瘤、室管膜瘤、粘液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得了这种脑胶质瘤,如果切除肿瘤的风险比较低,能够全切,那么术后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8~9年;如果没法全切,肿瘤风险值比较高,那么复发的可能性就更大,术后平均寿命会下降至3年左右。 3级(Ⅲ级):主要包括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少突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胶质瘤、间变型室管膜瘤。基本上都是

哪些胶质瘤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一、不适合手术者,如年龄大、神经胶质瘤部位险要(在脑干、深部)或神经胶质瘤弥漫而无法手术,也有难以确诊的,这都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以汤剂为主,也可配合适当的中成药。中药保守治疗通过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补虚泻实,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疑似神经胶质瘤者,定期复查,起到积极防御的作用。 二、手术后调理,颅脑手术后可出现多种症状,如脑水肿、发热、消化不良、呃逆、排尿异常等。选用中药治疗,分别给予清理湿热、运脾和胃、降逆和胃、温阳化气等方法,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三、术后治疗可有效的防

脑胶质瘤术后饮食

1、清醒后6小时无吞咽障碍者,方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以后渐渐改为软食。 2、手术后24小时持续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时应留意: ①少量多餐,每次量少于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防止消化不良。 ②宜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低盐饮食。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造成血压升高,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保证患者营养,有益于术后组织的修复。 ③温度38~40℃,防止烫伤患者。 ④抬高床头15°~30°,进饮食后半小时内勿改变患者体位,防止食物返流。 ⑤防止胃管脱出,胃管脱出时注入食物可引起食物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2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

胶质瘤的分类

1.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1)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2)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3)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4)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2.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统,将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

脑胶质瘤的饮食保健

食疗保健 宜:在化疗期间,可以多多吃些补充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化疗引起了一些常见的消化道损伤,可以适当选用半流质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还可以配合中药减轻毒副作用,如使用今幸(Rh2)护命素能够补益元气,调理身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对增加癌症患者的食欲很有帮助,能有效改善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方式上要遵循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进食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 忌: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发霉,烧焦食物;3、忌油腻,腌腊鱼肉,忌烟酒。

脑胶质瘤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肿瘤的性质几乎皆为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最多见,部分可为神经节胶质瘤和室管膜瘤。位于脑干上段主要是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而脑干下段则以胶质母细胞瘤居多。 (二)发病机制 1.纤维型 是常见类型。肿瘤中有神经胶质纤维,这是与原浆型的主要区别,肿瘤质地较韧,弥漫纤维型的切面呈白色,与脑白质不易区别。邻近皮质常被肿瘤浸润,色泽变深,与白质的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性变。局灶纤维型的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囊性变。在镜下间质中有神经胶质纤维,交叉分布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为纤维型星形

脑干肿瘤患者要做哪些检查

临床上,脑干肿瘤的诊断检查有如下项目: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及细胞计数多属正常,对脑干肿瘤的诊断帮助不大。 2.颅骨X线平片 多无改变,因此类患者早期多无颅内压增高。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合其他听觉功能检查,对准确地诊断肿瘤部位多有所帮助。 4.CT扫描 通常脑干胶质细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脑干肿胀多见,少数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变甚少;向上可侵及视丘,向后外可发展至脑桥臂及小脑半球,强化扫描可有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为均匀的高密度;在亚急性及慢性期为低密度

了解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采用的是分类比较简单的Kernohan分类法。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