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分类
胶质瘤的分类
1.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1)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2)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3)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4)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2.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统,将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其中,传统细胞病理学所谓的间变胶质瘤与WHO的3级相对应;胶质母细胞瘤与WHO的4级相对应。根据此分级系统,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1)低级别胶质瘤(WHO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2)高级别胶质瘤(WHO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差。
3.按肿瘤所处的位置划分
脑胶质瘤可以根据其在大脑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小脑幕将脑组织分为幕上和幕下区域。据此,脑胶质瘤也分为幕上胶质瘤和幕下胶质瘤。
(1)幕上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上,主要是大脑半球,为成人最常见脑胶质瘤(70%)。
(2)幕下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下,主要是小脑半球,为小儿最常见脑胶质瘤(70%)。
(3)桥脑胶质瘤位于脑干。脑干包括间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其中桥脑包含呼吸等重要生命功能。在桥脑施行手术,具有很大的风险。
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脑胶质瘤属于脑肿瘤中的一种,其发病率最高,大约为40.5%,发病年龄在30-40或10-20这2个区间。脑胶质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所以,在讲脑胶质瘤的症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胶质瘤的大致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混合性胶质瘤、神经上皮肿瘤、大脑胶质瘤病、神经元胶质细胞瘤等。其中每一类都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分支。比如说混合性胶质瘤,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胶母细胞瘤、脉络丛肿瘤等。
脑胶质瘤症状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个时期。
1、无症状期
2、仅有局部症状期
3、颅内压增高器
4、意识障碍期
5、昏迷症状期
在这五个时期,前两个期都容易被忽略,只有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才有较明显的症状表现。那么脑胶质瘤的症状都有哪些呢?对于还未确诊的患者,以下症状如果经常性出现,就必须要及早就医了。
1、头痛。
2、呕吐:常在早上发生,或在疼痛剧烈时发生,多呈喷射状,多无恶心感,与饮食无关。
3、视觉障碍:因勒内压增高,因乳头水肿所致。
4、精神症状:记忆了减退,反应迟钝,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下降。
5、抽搐或癫痫样发作,部分病人表现运动障碍,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6、其他表现:头晕、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语音迟钝或失语,月经失调、肢体麻木、偏瘫及内分泌失调等。
胶质瘤的基本概述
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复查肿瘤病,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工作者往往采用的是分类比较简单的Kernohan分类法。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各型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在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脑胶质瘤细胞的分类有哪些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如同其他肿瘤(疾病)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脑胶质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以及肿瘤所处的部位进行分类。
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 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 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 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 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
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而言,还是不错。
·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
较差预后。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 统,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其中,传统细胞病理学所谓的间变胶质瘤与WHO的3级相对应;胶质母细胞瘤与WHO的4级相对应。
按肿瘤所处的位置划分
脑胶质瘤可以根据其在大脑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小脑幕(一层包裹小脑的结缔组织)将脑组织分为幕上和幕下区域。据此,脑胶质瘤也为为幕上胶质瘤和幕下胶质瘤。
· 幕上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上,主要是大脑半球,为成人最常见脑胶质瘤(70%)。
· 幕下胶质瘤:位于小脑幕下,主要是小脑半球,为儿童最常见脑胶质瘤(70%)。
· 桥脑胶质瘤:位于脑干。脑干包括间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其中桥脑控制了
包含呼吸等重要的功能。在桥脑进行手术,具有很大的风险。
颅内肿瘤病因
遗传因素(20%):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
理化因素(30%):
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在化学因素中,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如甲基胆蒽,苯并比,甲基亚硝脲,亚硝基哌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都可诱发脑瘤。
病毒感染(20%):
实验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若接种于动物脑内可诱发脑瘤。
免疫抑制(5%):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的应用,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发生的风险。
残余的胚胎(2%):
颅咽管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明显发生于残留于脑内的胚胎组织,这些残余组织具有增殖分化的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发病机制:
分类: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Bailey和Cushing的分类能反映肿瘤组织的来源及恶性程度,长期以来被世界多数地区的神经外科和病理科所采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Kernohan的Ⅰ-Ⅳ级分类法,Russell的胶质瘤分类,较有影响的是Kernohan提出将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源肿瘤等,按其分化程度分为Ⅰ-Ⅳ级,根据这个分类似乎能够容易地判断肿瘤的发展和病人的预后,因此受到临床医师欢迎,在国内国际上使用多年,但此分类法也有缺陷,如同一肿瘤在不同部位,细胞分化即可不同,有些混合瘤无法分级,而有些肿瘤分级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新的分类法,其特点是分类细致,包括了颅内发生的各种肿瘤类型,吸收了既往各种分类的特点和长处,既反应了肿瘤的形态学,又表明肿瘤的来源,并采用间变这一概念,可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分类。
脑胶质瘤分类
脑胶质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以及肿瘤所处的部位进行分类。
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
脑胶质瘤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进行如下主要分类:· 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 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 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 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
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而言,还是不错。·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较差预后。
中医治疗胶质瘤
脑胶质瘤(胶质细胞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在脑肿瘤中约占40.49%,发病率高居首位。胶质瘤按病理分类,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后依次为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各型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多发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在脑半球等。脑胶质瘤一般生长迅速、危害性大、预后不良。
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如早期的局限性癫痫和后期的瘫痪等。
脑胶质瘤的治疗,目前西医学治疗不能取得较好疗效,而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
一、脑胶质瘤的西医学治疗
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方法。
1.手术: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呈犬牙交错的侵入性的生长,因此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术后即使仅余下极微量的瘤细胞,也可迅速再次生长和复发。胶质瘤的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时间快,可在术后1、2个月即复发。在四级脑胶质细胞瘤中,其中一级偏于良性,手术效果比较满意,但2年复发率仍达85%以上;若是二、三、四级,则手术效果很差,几乎成为一种致死性的疾病,平均生存期不足一年。此外,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胶质瘤根本不能手术。
2.放疗(包括γ刀、X刀等):在各型胶质瘤中,只有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为中度敏感,而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在放疗方法上,由于全脑照射对于改善预后并无明显作用,故目前多采用对肿瘤区域的局部照射,以减少对大脑正常组织的损害。
3.化疗:由于药物难以通过大脑的血脑屏障,脑内药物浓度仅为全身的1/5,形不成抗瘤药高浓度环境,疗效不肯定,且同时对全身有重大毒副作用等,而化疗未广泛用于胶质瘤治疗。
总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脑胶质瘤的手术和放化疗等,无论是分别或是综合应用,虽有一定的一时性减轻作用,尤其对较大瘤体有“立竿见影”缩小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有效长期治疗。易复发,生存率低,预后差,成为胶质瘤的特征,本质上基本属于西医学的“不治”或“难治”范畴。因此,临床上,尤其是中、晚期胶质瘤患者,大多是很快治了长,长了治,周而复始,身体更快衰弱,医院只是强行一用再用,反复折腾,直到最后。结果是治疗越多,复发越快,程度越重,走得越快,花费越巨。
二、脑胶质瘤的中医学治疗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脑为髓之海”,“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脑为元神之府”等,指出脑为精气清阳所聚之处,并主元神等,而内不容邪,若精虚邪犯,则生头疾,出现头痛、眩晕、癫痫、昏厥等。
脑胶质瘤,病势深重,中医学多属正虚邪实病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癌是全身性疾病”,瘤虽在脑,然由脏腑精气亏虚和内外邪气侵犯等所致。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则成岩(癌)。”“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故邪……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也。”“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等,从多方面阐述了本类疾病的中医学病机,并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个人认为重在扶正祛邪,扶正可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祛邪可消坚逐瘀、化痰散结、祛毒消肿,并结合具体病情,辨证论治,或滋阴补血,或行气消滞,或清热解毒,或温阳散寒,或醒神开窍等,而对整体和局部加以治疗和改善。临床可较好稳定和改善病情,减轻复发和扩散,终而可明显延长脑瘤患者的生命时间,减少生存期间的痛苦,且治疗痊愈者也不在少数等。
中医药治疗胶质瘤,一般在1个月左右即有较明显的效果,病情出现明显缓解和改善。虽然完全消除脑瘤并非易事,但大多能基本控制和稳定,甚至逐渐缩小,而病情的进展明显得以延缓。坚持长期治疗,绝大部分能明显超出医院曾宣告的生存时间。但其中也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又完全恢复了西医学治疗,而基本均又较快复发并最终不治。
胶质瘤的合理治疗,一方面是对于胶质瘤早期和适宜类型,应及时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迅速杀灭大部分瘤体,有效减轻病情;一方面则是始终坚持中医药治疗,改善整体,减轻病情,更重要是长期有效抑瘤抗瘤,减少复发,延缓肿瘤发展进程。正确的中、西医配合治疗,必能取得更好效果。
此外,在饮食方面,蔬菜和水果对脑胶质瘤有有益作用,可适当多食。
神经胶质瘤是癌症吗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比如星形细胞瘤,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又可分为:良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其他的类型也可以具体有分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会有病理检查,病理的结果就是具体区分是哪一型的,也就知道是不是恶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