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水.
指数正常值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新生宝宝如何预防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作为参考目标的。一般情况下足月婴儿只要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 /L(15mg/dl)都是正常的。除了参考血清胆红素外,家长还要观察孩子的皮肤。如果皮肤黄染则需要引起重视。可以将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以便观察黄染的情况。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一个月内会自动消失,但是病理性的黄疸却不会。病理性黄疸除了皮肤有变化外,宝宝通常还会又哭又不肯吃奶。这样父母就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治疗。不然如果引起核黄疸,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新生儿黄疸预防方法
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新生儿黄疸。但是喂养的时候要注意婴儿是否有效吸吮。有时候宝宝吸吮不到,就会饿肚子,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误以为孩子饿坏而给他们和水或者葡萄糖溶液就会反而不利于胎粪的排出。从而令宝宝的血清胆红素升高。
第二个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就是加强皮肤的护理,尤其是肚脐和臀部的护理。新生儿的抵抗力很差,细菌容易入侵从而受到感染。给婴儿洗澡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宝宝的腋下以及颈部有没有脓疱疮的发生。另外肚脐要保持干燥,勤换尿片,保持清洁。室内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孕期吃什么预防新生儿黄疸
预防新生儿黄疸应该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比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食物。新生儿黄疸预防措施有:
1、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5、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6、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小儿眼球发黄浑浊这样处理
1、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2、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3、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水。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持续至1-2个月的状况。与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相同,就是皮肤和眼白会泛黄。
如果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的话,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爸妈可以喝平常一样为是,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怎样做?如果孕妈妈曾生过有胎黄的宝宝,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另外,怀孕期间孕妈妈要注意饮食有节,忌生冷的食物,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在怀孕期间,孕妇调整饮食结构,不要一时太饱一时又太饿,不要吃辛热等损伤脾胃的食物。在宝宝出生后,妈妈要密切留意宝宝的心率,心音,以及是否贫血,同时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清洁,做好早期预防。
1、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孕妈妈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使宝宝出生后出现胎黄,所以在妊娠期间,孕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注意观察黄疸的宝宝全身症状,有没有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5、注意保护宝宝的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好
1、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陈冲剂。自确诊时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如何检测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对孩子有影响吗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继续喂母乳或暂停母乳喂养,黄疸可以消退,国内尚未见胆红素脑病的报道,国外18年中发现胆红素脑病有22例,其中6例被认为可能与母乳喂养有关,另外6例符合以下情况,第一个是纯母乳喂养围产期正常,早期出院时健康,第二是实验室及临床证明无溶血情况,第三除外败血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第四是有典型胆红素脑病的急性期症状,第五随访期间有典型的慢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出院的新生儿应尽早地随访,及早地干预,对于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应进行积极的干预,以预防可能发生的脑损伤,有报告在一组胆红素水平在15-25毫克每分升的母乳性黄疸患儿中,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三分之一显示异常,当黄疸下降到正常时,此改变很快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性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所以胆红素值较高的母乳性黄疸,尤其是早产儿,应注意观察,给予积极的处理。
建议当胆红素水平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可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如果黄疸下降比较明显,这时候是不需要特殊干预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继续监测黄疸情况,如果当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则加用光疗,减轻黄疸的程度,黄疸下降以后,也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