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前驱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嗜睡,食欲缺乏,少数有恶心,呕吐,头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适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具有重大诊断意义的早期症候。在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神经通路上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特别是感觉神经元而引起的。此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
2、痉挛期
咽肌痉挛发作使患者极度痛苦,不仅无法饮水和进食,而且常伴有辅助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全身进入疼痛性抽搐状态,每次发作后患者仍烦躁不安,并有大量出汗及脱水现象。
3、兴奋期
人类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的预兆感,并对水声、光、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4、昏迷期
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狂犬病毒存活时间
导致狂犬病的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这种病毒对比温度以及紫外线都是非常敏感的,也就是说这种病毒一般不会在体外存活。所以说狂犬病是一种几乎不会间接传染的疾病。有时候即便是被携带狂犬病毒的人或者是犬类动物咬伤也不一定百分之百会得上狂犬病。狂犬病毒抵抗能力特别差,通过甲醛或者是升汞季胺就能够进行消毒,另外50℃温度加上一个小时就能够将狂犬病毒杀死。
100℃的高温两分钟就能够将狂犬病。被携带狂犬病毒的人或者是犬类咬伤或者是抓伤过后有可能发生狂犬病,另外就是手上有伤口并且从事犬类动物的宰杀工作的人发生狂犬病的概率比较大。
如果携带有狂犬病毒的犬类动物舔了人类的伤口,则也有可能导致狂犬病感染。另外就是犬类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当中有可能出现狂犬病毒,这些排泄物如果接触了皮肤伤口则也是有可能诱发狂犬病的。
当然狂犬病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通过消化道或者是呼吸道传播。一个人如果感染了狂犬病毒则不会立即发病,一般有1到3个月左右的潜伏期,狂犬病毒在人体最长的潜伏期可以达到6年,潜伏期过后才会表现出症状。
注意事项:
得了狂犬病以后是极其严重的,并且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的方式来治疗。一个人得了狂犬病后是可以导致死亡的。所以平时一定要积极预防狂犬的,要防止被权力动物咬伤,不要接触犬类动物的粪便以及分泌物。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久
很多人都知道,狂犬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有新闻还报道过疑似潜伏期20年的狂犬病病例。但余卫华医生表示,狂犬病的潜伏期并没有这么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指的从感染病毒到发病之间的时间。几乎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有潜伏期,比如感冒病毒也有1-2天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和病毒的数量、人体的免疫能力等多种原因都有关。
余卫华医生介绍,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极少数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目前有确切证据的最长潜伏期是6年。而新闻关于20年潜伏期的个案报道,其实难以排除所谓的“潜伏期”期间是否有再次咬伤的经历。
狂犬病早期症状难发现明显症状分两种类型
狂犬病病毒在感染人类之后,最初会出现低热、疲倦、恐惧、烦躁等症状,伤口即使愈合也会感到疼痛、瘙痒或者有蚂蚁爬的感觉,这个阶段非常不容易被发现。
随着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会逐渐随着神经侵入脊髓和大脑,这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狂躁型:这是大部分狂犬病患者会表现的类型,大概占所有患者的70%。表现为极度兴奋、恐水、怕风、喉头痉挛、肌肉抽搐、唾液分泌增多、像狗一样哈气、恐惧的走来走去等等;
麻痹型:这类患者占30%左右,表现为肌肉麻痹,逐渐昏迷最终呼吸衰竭而死.
狂犬病有什么危害呢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犬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
人患本病大都是由于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所致,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因此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病初表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被咬伤部位有发热、发痒、蚁走等感觉,病人脉速,瞳孔散大,多泪,流涎,出汗,有时呼吸肌和咽部痉挛,出现呼吸困难。
病人见到水即表现恐惧,故名“恐水症”。在发作的间歇中,表现恐怖和忧虑,有时出现狂燥,失去自制。通常在发病3~4天后因全身麻痹而死亡。
被老鼠咬了或抓了,到底会不会得狂犬病还是得鼠疫
如果被老鼠咬伤可能会染上的传染病有: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一旦被鼠咬,要及时去医院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狂犬疫苗。
狂犬病潜伏期是多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
狂犬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1至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至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及气流恐怖症,即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噪音和感觉剌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躁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
发病后90%以上会致死
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90%以上病人都会死亡,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狂犬病是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病狗咬伤引起的。得了这种病的人,常常表现高度兴奋和激动,恐水怕水,对声、光、风、痛等刺激呈敏感状态,稍受刺激便会发生咽喉部肌肉痉挛,由于唾液分泌量增多可流涎,大汗淋漓,最后可发生进行性的肢体瘫痪而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
狗咬了发病有哪些影响因素
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如:
1、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它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
5、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较难发现。
6、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比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
打完全程狂犬疫苗后多久就安全了
打完后去医院检查抗体,有足够的抗体说明就安全了。
打完全程狂犬疫苗后的具体多久判断狂犬病不会发作,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指标。但狂犬疫苗注射到人体后,必须要产生抗体,才算是疫苗有效,而狂犬病疫苗一共是需要打5针,产生抗体需要有一个周期,一般打了狂犬疫苗第一针后,15—20天内才会有抗体产生,但前提是要保证5次疫苗都按时注射,如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抗体没有产生或抗体不足的,就说明狂犬病有发作的可能,还不能算安全。
被狗咬了一定会得狂犬病吗
不一定,有学者统计发现就是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30%-70%的人发病。
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1.要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它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被咬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
5.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
6.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较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
被狗咬有什么严重后果
被狗咬伤不一定得狂犬病,如果咬伤人的狗不带有狂犬病病毒,即使伤口没有处理也不会得狂犬病。有学者统计发现就是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15%-30%的人发病。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可带有病毒,带毒率可达22.4%,也能传播狂犬病。且目前缺乏检测狗是否带病毒的方法,因此,一旦被狗或猫等宠物咬伤或抓伤应该立即清洗伤口。
被家狗咬不打针是常事 狗咬了发病受哪些影响因素
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如:
1、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那么它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如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的接种疫苗治疗,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
5、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其潜伏期较久,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较难发现。
6、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比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