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用眼
产后如何用眼
虽然一般来说,产后视力下降的情况是可以逐渐自我恢复的,但是还需要多注意护理眼睛,这样能保护好眼睛,也能使眼睛更早恢复,恢复得更好。
1、切忌目不转睛专注地看东西。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吹空调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尽量佩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6、经常观察。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到医院检查。
7、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不足可影响到视力,所以产妇常有眼睛容易疲劳,视物时间稍长就有头晕眼花等感觉。有此种症状的产妇可适当服用一些人参养荣丸、杞菊地黄丸等有补肝肾、调气血作用的中成药,并注意眼睛适当休息,静心养目,视力一般是可以很快恢复的。另外,中药杞子、菊花、白文利、川石斛等对恢复视力也很有帮助。
8、在预防上,专家建议,妇女产后可常服些维生素e和维生素b1。同时不要在强光和光线阴暗处看书报,有利眼睛的养护。如果原来就患有近视眼的,除服药外,产后还应复查一下视力,以防产后屈光度发生变化。如果已发生了改变,就应及时重做验光,重配眼镜,这对产后眼睛的康复保健尤为重要。
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1-03/2006-05经我院治疗的恶性青光眼15例17眼,男3例3眼,女12例14眼,年龄48~70(平均60.1±7.5)岁。15例17眼均为内眼手术后发生的恶性青光眼,其中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后1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眼,发生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1眼,发生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Ahmed阀植入术后1眼。术前视力≤0.3者12眼,0.4~0.8者5眼,术前眼压28~57(平均37.6±8.3) mmHg(1mmHg=0.133kPa)。术前浅前房按照Spaeth分级法为Ⅰ级7眼,Ⅱ级10眼,无Ⅲ级浅前房。眼轴21.2~23.8(平均22.23±0.62) mm,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时间为3~14d。随访时间术后1~63(平均17.2±4.1)mo。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 内眼术后出现浅前房、高眼压者应考虑恶性青光眼的可能。先给予药物综合治疗。常规使用高渗剂200g/L甘露醇静脉点滴,1次/d;口服乙酰唑胺0.25g和碳酸氢钠0.5g,3次/d;局部用睫状肌麻痹剂10g/L阿托品眼药水滴眼,3次/d;复方托品酰胺滴眼,6次/d;以及局部应用降眼压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治疗1~3d,如果不缓解,前房继续变浅,甚至无前房,眼压≥25mmHg,即需要手术治疗。
1.2.2手术治疗 ①单纯玻璃体抽吸:用4号针头连接5mL注射器,在颞上或鼻上方角膜缘后3.5mm处斜向进入结膜及筋膜下,然后转向眼球中央的方向刺穿巩膜进入玻璃体腔,进针12mm后抽吸玻璃体水囊,必要时可稍稍改变针头方向,抽吸量约1~1.5mL,抽吸完后拔出针头,棉签压迫穿刺口1min,抽吸后立刻眼压下降,前房加深。②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重建术:完成玻璃体抽吸术后,眼压下降,前房加深,由颞上或鼻上方角膜缘内1mm处预留或新做的穿刺口注入粘弹剂加深前房,必要时同时分离房角。注入粘弹剂适量,指测眼压T-1,勿使眼压过高。新做角膜穿刺口时,因前房浅,玻璃体穿刺后的低眼压造成角膜穿刺困难,应小心操作,勿伤及晶状体和虹膜,最好在滤过手术时预留角膜穿刺口。③对于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或白内障摘除联合抗青光眼术后发生者,通常需行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小梁切除以及虹膜周切口处晶状体囊膜、玻璃体前界膜的切除。手术选择没有瘢痕化的结膜部位,沿角膜缘剪开结膜,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0.5mm,巩膜瓣下及结膜下放置0.2~0.4g/L丝裂霉素C棉片5min,30~50mL生理盐水冲洗巩膜瓣下及结膜下,在角膜缘后3.5mm处用玻璃体穿刺刀穿刺巩膜进入玻璃体腔,然后插入玻璃体切割头行前部玻璃体及玻璃体前界膜切除,高眼压缓解后完成小梁切除及切除虹膜周边切口下的晶状体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前房注入适量粘弹剂形成前房,缝合巩膜穿刺口、巩膜瓣及结膜。④对于有晶状体眼,需行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小梁切除以及虹膜周切口处晶状体囊膜和玻璃体前界膜的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完成结膜、巩膜瓣、放置丝裂霉素棉片、冲洗后,在巩膜瓣旁角膜缘做巩膜隧道切口。在角膜缘后3.5mm处先行玻璃体腔穿刺抽液,眼压缓解后前房注入粘弹剂形成前房,然后完成环形前囊撕除,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皮质抽吸,前部玻璃体、玻璃体前界膜及中央晶状体后囊膜的切除,囊袋内或睫状沟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缩瞳。再完成小梁切除及切口下虹膜周边切除术,以及虹膜周边切口下的晶状体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的切除,前房注入适量粘弹剂形成前房,缝合巩膜穿刺口、巩膜瓣及结膜。术后根据全身情况口服强的松30~50mg/d;泰利必妥眼药水点眼,6次/d;氟美瞳眼药水,6次/d;阿托品眼药水,3次/d。仅行玻璃体穿刺抽液或同时行前房形成者,术后需继续口服及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根据眼压情况,逐渐停口服降眼压药物,一般均需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维持眼压在正常范围,阿托品需长期应用,1次/d。前部玻璃体及前界膜切除联合滤过术,术后眼压控制,不需应用降眼压药物,且可逐渐停用睫状肌麻痹剂。
1.2.3术后并发症
术后伴发不同程度的前房渗出,6眼人工晶状体前界膜形成,经激素局部治疗渗出及膜均吸收;8眼伴有虹膜后粘连;1眼伴发局限性脉络膜脱离,药物治疗2wk恢复,无角膜失代偿发生。
2 结果
15例17眼中单纯行玻璃体穿刺抽吸治愈者3眼,行玻璃体穿刺抽吸及前房重建术2眼,其中1眼重复3次。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切除、前部玻璃体及玻璃体前界膜切除联合滤过手术治愈4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或晶状体超声乳化、前部玻璃体及玻璃体前界膜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愈8眼,其中有3眼在行晶状体摘除及玻璃体切除术时未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前房恢复,但眼压仍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下降,停用降眼压药物。随访1~63(平均17.2±4.1)mo,术后眼压10~20(平均15.1±3.5)mmHg,5眼仅行玻璃穿刺抽液术者需联合局部应用降眼压眼药水和睫状肌麻痹剂。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见表1。
3讨论
3.1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了。推测与睫状体、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之间的解剖关系异常密切相关。国内王宁利等[1]采用UBM对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其一类患者存在眼轴短、前房浅、窄房角、睫状体肥大、晶状体相对较大等的解剖学基础,通常双眼对称,由于眼部解剖异常,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睫状体发生水肿、痉挛,睫状体与晶状体相贴,出现睫状环阻滞而发病。另一类患者没有发现睫状环阻滞的特征,而表现为晶状体—虹膜隔前移,虹膜和晶状体广泛接触,后房完全消失或几乎完全消失。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恶性青光眼是任何诱因如炎症、缩瞳、手术,造成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睫状体与晶状体(经典恶性青光眼)、虹膜与晶状体囊膜、虹膜与玻璃体(无晶状体眼)、睫状体与玻璃体前界膜等发生阻滞,使后房房水向前排出障碍,被迫逆流入玻璃体腔内积聚形成水囊,进一步推挤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形成浅前房、高眼压的恶性循环[2-5]。阻滞可以是功能性或器质性,睫状环阻滞型恶性青光眼的早期,因相互间无粘连等器质性改变,故阻滞是可逆的,大部分病例可经睫状体麻痹剂治疗缓解。器质性阻滞常发生在继发性恶性青光眼患者,其发病除玻璃体膨胀及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等病理变化参与发病外,还有炎症的病理过程参与,使得虹膜与晶状体粘连、睫状体与晶状体或玻璃体粘连,发生不可逆的阻滞,常需手术治疗[3]。我们也观察到早期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简单的玻璃体腔穿刺可以缓解一部分患者,而大部分病例需联合手术治疗。
3.2关于恶性青光眼的诊断 恶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为[1,2,4]①前房变浅或消失同时伴有眼压升高;②用缩瞳剂后眼压不降或反而升高,部分病例应用睫状体麻痹剂有效;③UBM或B超检查发现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形成,以及前房变浅或消失。UBM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房水前流受阻的部位,因而对恶性青光眼具有确诊的意义。如果不能进行UBM检查,可行Chandler诊断性玻璃体腔穿刺,如能从玻璃体内抽出液体则可诊断为恶性青光眼。我们这组病例均从玻璃体腔内抽出液体。注意①常规滤过手术后2~5d常伴有浅前房,但多为Ⅰ级浅前房,且眼压低于10mmHg;②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伴发恶性青光眼时,其浅前房与有晶状体眼不同,通常表现为Ⅰ级浅前房;③滤过手术后早期(10d内)眼压升高超过10mmHg,术后中后期超过21mmHg,即为眼压升高[1]。
胎儿出生后患上泪囊炎怎么治疗
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生后几天或更长时间发现患儿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常被误诊为结膜炎。
1 一般资料 121例新生儿泪囊炎中,双眼18例,单眼103例;右眼97眼,左眼42眼,共139眼,就诊年龄最大2岁,最小15天。
2 治疗方法 采用3种方法:
(1)向下压挤泪囊法:将患儿仰卧后头部固定,用一手压住上下泪管部(即内眦部),另一手自泪囊头部向下挤压泪囊。只有1例压通,其他均未成功。(2)加压冲洗法:取仰卧头部固定,将冲洗针头插入下泪管内,同时压住上泪小管,然后用力推入药液,目的使药液冲破阻塞的先天性残膜而使泪道通畅。此法通畅者有12眼,其中最大4个月,最小年龄18天。
(3)泪道探通法:患儿仰卧位,将头及肢体固定,滴0.5%丁卡因表面麻醉,下泪点太小可先行扩张泪点,然后周围涂眼膏使之滑润,再将探针垂直插入下泪点约1.5mm,再将探针转向与睑缘平行方向,朝内眦部顺泪小管方向推进,当触到骨壁时,将探针尾部向上旋后再向下,向后缓缓进针,深度约2.5~3cm即可,探针停留2min后拔出,然后注入10%磺胺醋酰钠和强的松龙少许。次日或隔日再行冲洗。
3 结果 本组病例,有2例患儿经3次鼻泪管探通术后,冲洗仍不通,其余均为一次探通后冲洗通畅。
红癣的病因
发病原因
红癣曾被认为是由放线菌引起,现已从红癣的鳞屑中分离出微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近来用电子显微镜已证实此种棒状杆菌是红癣的病原菌,该菌属棒状杆菌属,是一种类白喉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常寄生在正常人的鼻,咽,眼,外耳道及皮肤表面,当局部温暖潮湿或皮肤损伤时,该菌侵入角质层引起感染。
发病机制
棒状杆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鼻,咽,眼,外耳道及皮肤表面,当局部温暖潮湿或皮肤损伤时,该菌侵入角质层引起感染。
鱼鳞病是银屑病吗 并发症不同
银屑病:银屑病可并发肾脏损害,还可伴有肝,眼,胃肠道,心血管等脏器病变。
西红柿的神奇妙用
西红柿面膜
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维生素,是自然美肤的首选物质。其面膜一般用西红柿切片后捣成的汁来洗脸,也可在西红柿汁中掺入少量蜂蜜,混匀后,涂于面部,可使脸面富有光泽且洁净。若要收缩粗大的毛孔,应使用西红柿汁1份和酸橙汁2份,混匀后,涂于面部,过约二三十分钟后洗去。若要去除或褪去晒斑,可使用4份西红柿汁加2份西红柿酱混合搅拌均匀后,涂于晒斑上,能达到消退晒斑的目的。
一、番 茄 面 膜 (适用油性肤质)
番茄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是美白的佳品;面粉可去除肌肤细胞中的污垢与杂质,使肌肤更有效地吸收营养。
用 料
番茄1/2个,面粉少许。
功 效
滋润美白肌肤,彻底清除肌肤细胞的污垢与杂质,可预防青春痘生成,有效细致毛孔。使用两周后能有效改善肌肤容易出油的状况,肌肤也更加光滑细腻。
·制 作 方 法·
1.番茄洗净去皮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以纱布滤去残渣取汁。
2.在番茄汁中,加入面粉调匀即可。
~使 用 方 法~
1.将番茄面膜均匀地涂抹在脸上,避开眼部及唇部。
2.15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每周使用一次。
二、番 茄 美 白 去 脂 面 膜 (适用任何肤质)
番茄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矿物质等,用番茄做面膜,可有效“燃烧”脂肪,去除脸部多余脂肪和赘肉,令脸部轮廓清晰,肌肤紧实细致。要避免使用未成熟的青番茄,因为青色的番茄含有大量的有毒番茄碱,会伤害肌肤。
用 料
番茄1个,蜂蜜少许。
功 效
燃烧脸部多余脂肪,有效美白紧实肌肤。
制 作 方 法:
番茄洗净后放入榨汁机内榨成汁,去残渣取其汁液。
在番茄汁中加入蜂蜜调拌均匀即可。
使 用 方 法
脸部清洁干净后,将泥汁均匀地涂在脸上,避开口、眼、鼻。
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每周可使用2次。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合并的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骨骼、眼、心血管改变三主征和家族史即可诊断。
婴儿泪道冲洗怎么做的
婴幼儿泪道冲洗术对于先天性鼻泪管膜性狭窄,新生儿泪囊炎等疾病的鉴别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操作不当,会致假道形成,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416例婴幼儿行泪道冲洗,总结出了泪道冲洗的护理技巧,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
采用常规泪道冲洗方法自下泪点注入冲洗液,常用4号半冲洗针头,每日1次,有脓性分泌物多者,持续冲洗至冲洗分泌物减少,仍不通畅者予以泪道探通术。冲洗液一般用0.9%生理盐水加0.5%新霉素眼药水,帮助炎症消退。泪道冲洗作为先天性泪囊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治疗时机仍存有争议。有报道,婴幼儿出生后7天,有溢泪现象即可行冲洗,时间越长,一则可致泪囊炎,二则可使膜状物增厚,增加治疗难度[2]。另有专家认为,加压泪道冲洗的患儿年龄定于3个月以上,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机体的发育尚不完全,易损伤泪小点及泪小管[3]。我科采用早期治疗的方法,严格掌握冲洗时机,对于1个月以内尤其是出生不久的患儿,一般不予以冲洗及探通,先滴药加按摩,待满月后再行冲洗,但对症状特别严重,家长特别着急者,可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或医生进行操作,冲洗液尽量少,以免发生窒息。
泪道冲洗1次治愈有56眼,占11.9%,2次治愈89眼,占19.0%,3~5次治愈242眼,占51.6%,冲洗5次仍未愈而采用泪道探通1~2次治愈67眼,占14.3%,无效15眼(患儿泪道冲洗3次未愈未再来复诊)占3.2%,本组病例中未发生下泪小管撕裂,发生皮下水肿1例,原因为患儿已在其他医院冲点所有术中用物并嘱记录,刨制冰泥备用,洗过多次未愈而转我科继续治疗,冲洗时刚注入冲洗液0.5ml就已出现皮下水肿,立即停止操作。
4 泪道冲洗的方法与技巧
4.1 冲洗前准备工作 为减少患儿不适感,眼内眦部滴0.5%丁卡因表面麻醉剂,3~5分钟后可冲洗。首先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把泪道冲洗的知识、治疗方法告知家属,说明冲洗针已去尖磨圆钝,无危险性,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以取得他们的合作,易晕针及情绪激动的家属,嘱其回避,以免影响操作过程。其次嘱家属为患儿排尿,并且垫上尿片。
宝宝出生后不久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及时的发现,多关心宝宝的反应,以便能够尽快的发现问题所在,早点带着宝宝去医院检查,以免后期严重了,造成了父母家人的慌张,这样也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的身心的健康的成长,希望家长们都要注意。
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迅速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已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手术。由于角膜内皮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不能再生,而是靠周围的细胞肥大、移行来覆盖角膜内表面,以维持角膜房水的屏障功能,保持角膜的均匀透明。严重的角膜内皮损伤可导致角膜失代偿,无法维持角膜的透明,造成无法挽救的角膜水肿,更为严重者甚至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继发眼内炎等,造成患者无法挽回的视力损失。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41岁~86岁,平均(66.15±8.95)岁,其中男22眼,女34眼。为减少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差异,术前均排除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变性及糖尿病等眼部及全身性疾病。术前视力:眼前手动~0.2;晶状体核硬度使用Emery硬度分级标准,其中Ⅲ级核31眼,Ⅳ极核24眼、Ⅴ极核1眼。将56例患者根据晶状体核硬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正常超声乳化手术(28眼,正向超声乳化组Ⅲ级核16眼,Ⅳ级核12眼)和反向超声乳化手术(28眼,Ⅲ级核15眼,Ⅳ级核12眼,Ⅴ级核1眼)。
2 研究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采用德国Leica M844眼科手术显微镜,德国歌德S4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一体机,45°斜面超声乳化针头,日本Topcon SP-3000角膜内皮计,日本Topcon CT-80非接触式眼压计,重庆康华A/B型超声测量仪,光学直径5.0mm的suncoast亲水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透明质酸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手术方法
术前使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10min一次,共3次。手术开始前再次行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撑开眼睑,距上方角膜缘后1mm处,角膜巩膜缘切口;在2点位角膜缘内1mm做辅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后,用撕囊镊直接做直径为5.0mm左右的连续环形撕囊,常规做水分离和水分层;常规设置超声乳化能量50%,超声乳化负压350mmHg,瓶高80cm,灌注流量30mL/min。正常方法超声乳化时,超声乳化针头斜面朝向前方或侧前方。反向超声乳化时超声乳化针头斜面向后或侧后方,以拦截劈核、分而治之的方法乳化吸除晶状体核。若发生后囊破裂伴有玻璃体脱出时,采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器切割前段玻璃体;前房注入粘弹剂,后囊膜抛光,晶状体推注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若囊袋内无法植入,则植入睫状沟内,然后用BSS液冲洗囊袋及前房,置换出粘弹剂;手术切口一般不需缝合,若切口明显渗漏,前房不能形成,可在基质层内注射灌注液进行水封口,必要时予以10-0尼龙线缝合切口以达前房密闭。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并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于结膜囊内,术眼纱布遮盖。
2.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核硬度分级采用Emery硬度分级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例56眼,将56例患者根据晶状体核硬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正常超声乳化手术(28眼,正向超声乳化组Ⅲ级核16眼,Ⅳ级核12眼)和反向超声乳化手术(28眼,Ⅲ级核15眼,Ⅳ级核12眼,Ⅴ级核1眼)。性别、年龄、核硬度分级、角膜内皮计数、眼压、前房深度、轴深等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损伤、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等,其中2眼后囊膜破裂,1眼因瞳孔散大不充分,术中损伤虹膜组织但未影响最终手术操作,手术均得以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未见有明显角膜浑浊,少数患者可见有轻度后弹力层皱褶。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的平均复合超声能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超声乳化手术引起角膜内皮损伤的因素有许多。有报道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本身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包括较硬的晶状体核、较大体积的核、大量的灌注液冲洗、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损伤、超声乳化手术的时间以及超声手法等。手术操作时器械的直接损伤,晶状体核碎块在前房中反复回旋样运动而碰撞到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这些损伤只要术者通过训练后技术熟练,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然而,超声能量是造成角膜内皮损害的无法避免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应与超声使用的时间、能量大小、超声乳化的方式相关。研究表明,超声能量通过乳化探头释放在手术空间内的实际终端效应是一个具有三维立体分布特征的能量场,且能量场以超声乳化针头的开口方向为中心向外传播。因此超声乳化针头斜面方向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较大。反向超声乳化时能量向下直接作用于晶状体,逸散能量较少伤及角膜内皮,故可以有效地避免角膜内皮损伤。
综上所述,有效控制超声乳化针头斜面方向以控制超声能量释放的方向,避免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段。另外,我们发现对于某些硬核白内障采用反向超声过程中,角膜内皮的损伤相对严重,这固然与超声时间长、能量使用大有关,但是否可能因为较硬的晶状体对超声的反射也较强而相应地损伤较多的角膜内皮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弓形虫感染人体,主要侵害人体什么细胞、哪些器官
弓形虫可感染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因为人体内仅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弓形虫病变好发部位为淋巴结、脑组织、眼、心脏、肺、肝脏和脾等器官。
梅毒能治好吗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出传染。本病可造成全身各器官损害,如一期梅毒的感染部位溃疡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的心脏、神经、骨、眼、耳受累及树胶肿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