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突然血压下降
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突然血压下降
以往血压正常或者原有高血压,而近期内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血压出现突然下降也是提示心肌梗塞发生的前兆。
不可不知的心肌梗塞前兆
心肌梗塞的前兆一、疼痛
疼痛是心肌梗塞为明显的症状,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常伴随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但也有少数病人没有疼痛。
心肌梗塞的前兆二、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这种症状一般起于病后1-2周,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 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心肌梗塞的前兆三、休克
心肌梗塞起病后一周内可能会出现休克,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Da(80mmHg),甚至昏厥。
心肌梗塞的前兆是什么
1、心肌梗塞的前兆突然发作
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突然发作的情况,突然发作的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很明显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另外,这个时期的患者,在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的情况下,也往往都不能得到缓解,除此之外,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往往都会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等不良情绪,但少数的心肌梗塞患者也不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2、心肌梗塞的前兆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有些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上腹部位疼痛的情况,但相对少见,要注意的是,很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等;除此之外,少数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
3、心肌梗塞的前兆全身症状
心肌梗塞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局部症状,但除此之外,也还有全身方面的不良反应,比如,患者会出现不适、发热的情况,除此之外,若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胀等,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
如何预防注意患上心梗
在晚秋的时候,是最容易得病的一个时候,大家在这个时间里就要加倍的小心和注意了。老人不能适应气候有热装冷的急骤变化,就会让人体的内环境不平衡。所以就会很容易患上心肌梗死。具体的资料请看下方。
晚秋是一年之中最容易得病的时期,主要原因是老病人不能一下子适应气候由热转凉的急骤变化而造成的。由于晚秋气候变化多端,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梗塞。晚秋气温变化大,血压也易波动,容易造成冠状动脉障碍。另外,晚秋人体抵抗力比较低,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等病症。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又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晚秋时节,气候突然由热转凉,而冷空气则是促发心绞痛的罪魁祸首。实验证明,当骤然吸入5-10℃的冷空气时,冠心病人的心电图就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由于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数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使心肌缺氧;另外,寒冷还可以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统计资料表明,有67%的心肌梗塞病人发病与寒冷相关。而且,突然的寒冷袭击,更会危及生命。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前驱症状是心绞痛次数增多,反复发作,并一次比一次重,含几片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缓解。但是,老年人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甚至根本不痛。因此,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应提高警惕:①夜间突然出现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不断咳出泡沫血痰;②突然不省人事,跌倒在地,甚至出现精神失常;③头晕、无力、心跳缓慢每分钟30-40次,心律不齐;④原高血压患者突然血压下降,极度虚弱、疲乏、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恍惚;⑤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似急性胃肠炎等。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组情况时,都必须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去。有关专家认为,只要抢救及时,90%的心肌梗塞患者都是可以死里逃生的。
以上就是及时为什么晚秋时候会比较容易患上心肌梗死,希望以上的资料对大家会有所帮助。身体始终是自己,也就说是需要自己去爱护和珍惜的,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的话,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期心肌梗塞症状有哪些呢
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之: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主要症状有:
(1)在近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呈进行性加重或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
(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3)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4)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5)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6)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7)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并且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者。
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1、心肌梗塞发病前,一般会出现频繁心绞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之前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以前稍微休息后就可得到缓解,心梗前却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也会发生,即使服用了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而且患者往往烦躁不安,且多汗。
2、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等呼吸困难,甚至咳泡沫样痰等一系列左心衰的症状。
3、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者肠胃道症状,伴随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嗜睡、烦躁等症状表现。
4、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表现为自感心慌气急,摸脉多为不规则搏动,而且一直反复持续出现,伴随血压下降。
5、有些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表示发生之前出现胸闷,并伴随心绞痛,稍微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
6、有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并无心前区疼痛的典型症状,而是出现牙痛、左侧肩肿部酸痛和胃部不适。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专家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是以心绞痛为主。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为常见的情况就是,原有的心绞痛症状会突然之间加重。总体来说,心肌梗塞患者的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心肌梗塞的症状进行具体介绍:
1.心绞痛的时间明显延长,平时只持续几分钟的胸闷胸痛,忽然延长到20分钟或半小时以上,不能缓解。
2.本来在心绞痛时舌下含硝酸甘油,含化后1—2分钟内,胸闷胸痛迅速缓解,而现在含服后不能缓解,(若非药物失效)应怀疑发生心肌梗死。
3.心绞痛时,作心电图检查时往往有一组导联ST段下降;如出现胸闷、胸痛时作心电固有一组导联ST段明显抬高,应怀疑发生了心肌梗死。
4.在胸闷胸痛时突然发生心慌气短不能平卧或者突然头晕摔倒,或者突然血压下降,都应怀疑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迅速送到医院急诊。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症状会逐渐的得以体现,但发病年龄的不同,症状表现上也可能会有差异,比如老年心肌梗塞的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情况时,也会有神志障碍的症状,并且往往伴随全身明显的不适,以发热最为常见。
心肌的症状有哪些
1.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2.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6.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通过以上的六点我们可以发现,造成心肌梗死的主因就是不良生活习惯。所以,我们除了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平时还要多多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察觉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
1、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2、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3、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
4、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并且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者。
5、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6、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
(1)疼痛 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早出现和最为突出的症状,其性质与发生部位均与心绞痛很相似,须予以鉴别。心肌梗塞的疼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发作后经安静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均不能使之消失,疼痛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时轻时重达数日之久,痛势更为剧烈,难以忍受,常需用麻醉性强镇痛药才能减轻,患者常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不像心绞痛时呆立不动,疼痛范围较心绞痛更广,常包括整个心前区,也可放射到下颌或颈、背等处,但不如心绞痛时明显。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患者,可以无明显胸痛,而以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应注意此类病人的不典型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可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可被误为胃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2)全身症状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若发热持续超过一周或热退后再出现,或高热超过39℃,应怀疑并寻找有无并发感染。
(3)胃肠道症状 相当常见。发病早期,特别是当疼痛剧烈时。常发生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并以此为主要症状。肠胀气亦不少见。偶尔,病人还有顽固性呃逆。
(4)心律失常 发生率高达75%~95%。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几尢,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其严重性在于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如室性过早搏动表现为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或连续出现、多源以及早搏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R on T),常为室颤先兆。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膈面)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塞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塞范围广泛,情况严重,病死率高达80%。
(5)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生率为24%~48%,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双肺湿罗音,窦性心动过速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轻重不一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肺水肿。严重右心室梗塞可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伴血压下降,肺部罗音和呼吸困难反而不明显。
(6)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4.6%~16.1%,是由于心肌梗塞面积广泛(超过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表现为:收缩压低于 12kPa(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较以往基数下降10.6kPa(80mmHg),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如神志呆滞或混乱、四肢冰凉、发绀、出汗、高乳酸血症等,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诊断心原性休克须排除由于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及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常与不同程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存在,其病死率在50%~100%。当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皮肤湿冷等任何一项,均应注意病人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可能性,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以预防其发生,早期治疗能提高心元性休克的存活率。对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亦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因其即使严重程度较低,亦可使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加重扩大,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临床表现,但也可视为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心肌梗塞前兆——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跳过塑,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加快等症,出现上述症状主要是由于组织坏死吸收导致,一般在心肌梗塞后一到两天内出现,发热时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
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1/2的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前死亡。若能及早发现梗塞前先兆症状并予以处理,至少可避免梗塞发生或使梗塞范围缩小。
心肌硬塞常见的诱发因素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大手术。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先兆症状
①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
②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也可出现活动时心慌气短;
③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④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
⑤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⑥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青、中、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有以上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我们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必须认识一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