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地震中的小伤也要注意包扎

地震中的小伤也要注意包扎

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六:涂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指甲掉了要不要包扎

要包扎。

指甲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脱落,患者需要迅速的到当地医院普外科进行治疗,对创面的清洗处理后,要用止血的纱布来进行包扎,防止甲床的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等包扎完,还需要使用一些广谱的抗生素来预防创面的感染,同时要卧床休息,少活动,保持创面敷料的干燥,不要沾水,定期的到医院进行换药治疗,才能确保尽快康复。


老人伤口化脓怎么处理呢

1.你可以自己先看一下,用手摸一下,如果 伤口里面有象水一样的波动感,那说明化脓的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里面把伤口切开,把里面的脓液排出来然后再缝合。如果只是周围有一些红肿和发干的现象,那么都是伤口愈合的标志,不必担心, 可以口服阿莫西林1一个星期,也可以预防伤口的继续感染。当然伤口都是需要包扎的,包扎之后可以防止感染,但是需要要用无菌的纱布,或者用创可贴,建议定期换药,每次都用双氧水或者是碘酒把伤口周围5cm搽一次,如果伤口不深的话,2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恢复了

2.(1)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覆盖,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遇有肠或组织膨出时,应用干净饭碗,纱布圈套扣住膨出物再包扎,以防挤压损伤组织.

地震时在室内自救必知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 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 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 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 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 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 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 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伤口拆线后还要包扎吗

要。

一般在伤口拆线后的两天之内,为了避免伤口感染,并且减少伤口的摩擦,是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的,在两天后,如果恢复的情况比较好,并且没有出现感染的症状,就可以取下纱布了。


地震后如何现场施救

地震后,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一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两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三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制作简易担架: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地震后如何现场施救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专电地震后施救原则: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心脏复苏共分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伤口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头被热水烫了怎么办呢

1、被开水烫伤以后应该立即把烫伤的部位放进冷水里面浸泡,或者是用冷水冲这样可以迅速降温,减少疼痛。

2、烫伤的伤处冷却以后,如果伤处表面有附着物的话应该用剪刀把伤处表面的附着物剪开慢慢的脱去

3、开水烫伤的部位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涂上烫伤膏,然后再用纱布包扎一下,包扎好后避免接触水。

4、烫伤部位一旦发生起水泡的现象的时候,应该把水泡用消毒震扎破,水泡里面的液体放出来在进行下一步处理。

5、要是开水烫的伤面积非常严重的话做完冷处理以后需要立即到医院打破伤风再进行消毒包扎。

6.如果受伤的地方很疼,可以再涂蜂蜜的时候加点冰,如果伤口保养的好没有感染一般涂三天就会结痂,再过一周左右就会自动脱落。

地震后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 包扎止血法

处在地震带,受了轻伤可以采用包扎止血法来帮助止血,如果是山区,手边有草药可以揉碎一些草药在伤口上,然后用布条将伤口包裹住,以免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注意事项:包扎止血法要注意下手轻重,下手过重容易造成包扎过紧,远端组织会因缺氧坏死,包扎过松,则止血失败。


烫伤需要包扎吗

可以包扎。

这个主要是对于严重的烫伤,深二度或者是三度烫伤而言,一般的轻度或者是浅二度烫伤就可以不用包扎了的。烫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看烫伤的严重程度的,治疗烫伤,除了补充体液,防止感染外,还需要对烫伤局部予以处理,对烫伤程度比较重的,特别是三度以上的烫伤,是需要予以清创,清处坏死焦痂,同时予以植皮手术治疗的,植皮手术治疗后,是需要予以包扎的,不然植皮贴合不牢,难于成活,也较难控制感染。


擦伤要不要包扎

如果擦伤比较轻,只伤及皮肤的表层,是不需要包扎的,用盐水把伤口的污染物冲洗干净,再用碘伏消毒,把伤口敞开让它自然干燥就可以了。

如果伤口比较深,擦伤比较严重,出现渗血或者出血,应该用先用双氧水、盐水清洗伤口,把伤口上的污染物清洗干净,然后再用碘伏消毒,并把伤口做简单的包扎,然后根据伤口,及时的换药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地震抢救员的常识

1、确认员有无意识有哪些方法?轻轻拍打患者双侧肩部,同时在员耳边呼叫。不宜用力敲打患者头部。掐“人中”穴(位)对解救休克病人有作用。应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马上拔出止血,不员乱动,保护受部位不受碰触。快速送往医院救治,送医院急救途中尽量减少震动。头部发生创的人员,在接受医生检查前,尽量减少不必的活动,运送途中应把者的头转向一侧,便于清除呕吐物。不者服止痛片止痛。

口别大意可能诱发破

对于成人来说,小口的处理,可用3%的双氧水清理口或者用碘伏消毒,口也不一定需包扎。敞开口也是一种预防破风的方法。因为破风感染的前提条件须是破风杆菌侵入人体口且口内呈厌氧环境。经过正确的处理,让口或者创面形成有氧无菌的环境,可以杜绝破风的侵入与繁殖。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是孩子受到皮外,不自行用双氧水清洗口表面,对孩子娇嫩的皮肤来说,是有害的。清洁口最好使用冷却的开水或

地震急救避开这10个误区

一、头部外(颅脑损)出现的耳漏鼻漏忌堵塞;地震对人体的害主有建筑物坍塌引起人体机械性外力害、掩埋窒息性损、震后水电火气等引起的次生害三个方面。震中由于打、砸、弹击、撞、撕拉、震动、挤压、碰跌等方式很容易引起颅脑损,颅骨骨折经耳朵和鼻子流出脑脊液,此时不少人习惯性的做法是仰起头或堵住。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颅内损,并且回流液体也容易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二、胸部有锐

地震后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 填塞止血法

地震中受情况比较严重,如果有空腔或者组织破损,可以将棉织品塞在破损处,用填塞的方式阻止出血,填实后在外侧盖上药剂或者草药,然后进行包扎,可以减少出血情况。注意事项:这个填充过程容易造成局部组织受,而且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容易给身体带去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等,可能会引起破风等病症,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填塞止血法。

包扎六大误区

误区一:不包扎,让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口愈合需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误区二: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包扎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只保持口清洁,不需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口接

包纱布吗 烧是暴露好还是包扎

后,口的面积不超过3cm2,并且口出现红肿,或出现水泡,但水泡面积不大。在这种烫的情况下,建议可以使用暴露的方法进行治疗,因为暴露疗法能使创面保持干燥,让口表面结痂,加快口的恢复。皮肤被大面积烫且烫到皮肤下的脂肪、肌肉甚至是骨骼时,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包扎处理,因为这种程度的烫已经使大部分的皮肤组织细胞坏死,包扎可以避免口感染,同时还能促进口愈合。

正确的地震救援技能是怎样的呢

分类,优先抢救红色“票”现代的医疗救援理念是,医学救援人员首先必须保护好自己,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救护员。同时,必须具备救援脱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为医疗救护措施是在整个地震抢救系统统一指挥下进行,它不能也无法单独实施。医疗急救队伍深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救险人员支持和帮助下,搜寻、集中员,然后捡分类,先重后轻,进行现场抢救,并及时运送。地震后救援进行捡分类是保障在

地震发生如何赢取更大生存几率

地震中,若不幸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埋,只神志清醒,首先应坚定获救信心,发出求救信号,保护好自己,并积极实施自救。“震后自己还可以脱险的,先清理脸部、胸口的赃物、灰土,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保护好头部,迅速撤出。脱险后不再回到建筑物内取物,以防受到余震袭击。”倪国庆说。逃生专家指出,如果被困,设法减除压在身上的重物,用砖石、木棍等支撑身体上方的残垣断壁,避免进一步倒塌,扩大活动

教大家骨折的五步急救措施

一、抢救生命骨折的急救,第一步是抢救生命。相信抢救生命的常识大家都有吧,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果发现开放性骨折口处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二、口处理骨折的急救第二步是口处理。开放性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

皮肤外急救如何包扎

在急救现场上如果没有条件做济清口手术,但必须一定先进行包扎,因为及时妥善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包扎时,动作轻巧、迅速、准确、做到包住口、严密牢固、松紧适宜。包扎时一般必须使用绷带。绷带通常分硬绷带和软绷带两大类。硬绷带是在布制的绷带上洒以石膏粉,干涸而成石膏绷带。在急救中通常使用软绷带。软绷带又分为多种如粘膏:即橡皮膏。卷轴绷带: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