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什么样的袜子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什么样的袜子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足部病变,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足部保健,选择一双合适的袜子可以使足部感觉舒服,有助于足部日常保健,维持足部健康。选择袜子时应注意袜子的材质、薄厚、柔软度、大小等。
无论选择长袜或者短袜都应该选择透气材料制成的袜子,如棉布、竹纤维、羊毛等。袜子的薄厚应根据季节、气候、温度等因素来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应选择较厚的袜子,气温较高的季节应选择较薄的袜子。袜子应柔软舒适,具有一定弹性,袜子不能太紧或者太松,穿着时不能感觉紧绷,也不能有皱褶。有些袜子口部较紧,压迫血管而不利于足部循环,可以在袜口剪切一道小缝。
袜子的形状应选择与脚型相符者,筒袜容易在脚跟处折叠,而在脚面上产生皱纹,容易导致足部的损害。患者应每天换一双干净的袜子,不要穿有洞的袜子,补过的袜子可能有粗糙的补丁,使脚部不舒服,所以也不要穿。
许多患者喜欢穿运动用品店的纯棉运动袜,这些袜子较厚,如果穿这种袜子应注意穿更宽松的鞋子。穿尼龙袜或者裤袜的时间应尽量短,尼龙材料不透气,应尽快换成其他材质的袜子。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压,高血压会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首先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尽量早期发现高血压,其次要重视非药物治疗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如果非药物治疗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就应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压监测时应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即患者到医院进行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在医院外测量多次血压均为正常。白大衣高血压是由于患者对于医院、医生产生紧张心理而使血压升高,在医院外心理放松后血压就恢复正常。这一类高血压是不需要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不应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应选择不同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如可在连续几日分别测量晨起、上午、下午、睡前的血压,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真实的血压状态和用药控制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者应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减肥、低盐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放松心情、起居规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患者的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应考虑降压药物治疗,控制血压的水平要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格,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为好。如果将糖尿病病人的血压由130/85mmHg降至120/80mmHg,这更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选择降糖药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速度越来越迅猛与中国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
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极大,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是人类主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需要尽早科学、规范地治疗。那么,面对市面上这么多的降糖药物,患者该如何科学的选用呢?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的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因此,病人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病程阶段以及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两方面的异常,再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所以,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可以如下几个区别来选择降糖药物:
一、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二、依患者体形选药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运用此类降糖药物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三、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四、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五、按年龄大小选药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和龙。
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病人,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三种伤脚的行为,糖友千万别做
现如今,通过网络可以买到任何产品,不仅省时间而且价位合理,这也是人们热衷于网购的原因。不少糖尿病患者也会在网上买鞋子,殊不知,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却埋藏着大隐患。
因为糖尿病患者买鞋不能只看鞋上所标的尺码,一定要亲自试穿,并且应该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鞋尖宽大、不挤压脚趾、大小合适、能系鞋带,最好还是厚底的鞋。脱离了亲自试穿这个环节,网购来的鞋子可能不但不能省钱,还会把脚给弄伤。
“糖友”试穿鞋子最好选择下午或黄昏,两只脚都要试穿。而且刚穿新鞋的第一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先试穿半小时,然后脱下新鞋,检查您的脚是否有压红的区域或摩擦的痕迹。如果每次试穿都有磨红的迹象,说明这双鞋的号码或鞋型不适合您,需要换一双。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则可以在第二天试穿1小时,以后每天逐渐增加穿这双鞋的时间。这样的鞋子才能保护双脚。
很多糖尿病患者有臭脚的症状,且男性居多。脚臭是由于脚心汗腺多,容易出汗,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这样脚就会发出一种臭味。若鞋子不透气,空气不流通,臭味就会越积越浓,臭气异常强烈。有的“糖友”为了避免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选择购买除臭鞋垫,有了这种鞋垫,臭味似乎没有了,可却带来了新的问题。
很多除臭鞋垫是利用药物抑汗原理来除臭、除汗。由于密闭汗腺,导致脚部皮肤出现干硬甚至造成了皮肤的病变。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正常人低,足部皮肤的病变、损伤易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脚臭者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晚上在鞋里放入酒精棉球,或将酒精涂抹在鞋内,等干燥后再穿鞋。
②在鞋内放入柚子皮、橘子皮来除异味。
③在洗袜子的水里倒入少许白醋,泡一会儿,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不但可以除去袜子的臭味,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④平时避免穿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⑤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已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对于袜子的好坏从不介意,有时袜子破了,补补照样穿,他们觉得袜子穿在脚上,别人也看不见,有补丁也没什么大不了。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无伤大雅,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穿带补丁的袜子却会伤害到脚。补丁处两块布的接缝会压迫双足,影响血液循环,使得发生足溃疡的危险性增加,一旦出现糖尿病足,那么在治疗上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是无法估量的。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袜口松、透气性好、柔软宽松、平整无皱褶的浅颜色棉袜。为了您的双足健康,不要再穿有补丁的袜子,避免因小失大。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以上行为,且要每天检查双足,每天都要做足部检查,如果有脚廯、老茧、鸡眼等脚部疾患,应积极治疗。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高血糖对于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的损害,而使下肢发生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日常应注意足部保健,控制好血糖,积极治疗足部疾病。
糖尿病患者日常足部保健应包括对于足部的检查、皮肤的护理及趾甲的修剪。糖尿病患者每天应仔细观察并触摸足部,包括脚面、脚底、趾甲、甲沟、脚趾及脚趾之间,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足部皮肤要保持清洁和干燥,每日应用温水泡脚,用毛巾擦干,适当涂抹润肤露保持足部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开裂。洗脚水不应过热,避免由于足部感觉减退,而导致烫伤。患者应定期根据甲床的形状修剪并磨平脚趾甲,修剪时不要将趾甲剪得过短。
选择合适的鞋袜也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重要方面。纯棉的袜子吸水性强,柔软舒适,对足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鞋子应选择大小合适、轻软舒适的,最好由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材料制成。外出时可选择松紧合适、柔软的皮鞋和布鞋,而在家就穿舒适的拖鞋。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好血糖,发现足部疾病应积极检查治疗,不要拖延疾病,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运动降血糖呢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因病不能起床活动,或者不易入睡,醒后不愿意起床的,可以选择卧床运动。
卧床运动有以下几种方法。调息运动法:全身放松,入静,缓慢呼吸,先呼后吸,以呼为主,自然吸气。顺其自然,以舒服为度。呼吸可深可浅。意念运动法:闭目调息,想着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八断锦、打球等自己平时喜欢的活动。四肢或全身运动法:双手十指交叉握拳做松紧活动,双足十趾伸曲运动,双手腕、双足腕活动,四肢伸曲活动,挺胸、收腹运动。患者还可以坐着活动,方法为:下肢单或双肢颤抖,脚趾抓鞋底,自我全身按摩活动。
如果条件许可,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量力选择各种运动,如散步、走路、骑车、跑步、爬楼梯、打球、游泳、滑船、滑雪等。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跳舞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根据体型选择运动强度
运动的强度决定运动的效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运动强度,既达到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安全心率即最大心率的70%~80%,一般人最大心率=220-年龄)。正常体重型的病人应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做饭、清扫、购物、拔草、步行、下楼梯、广播操、平地骑车等;偏胖体型的病人应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车、快步走、滑雪、滑冰、打台球、登山等;偏瘦体型的人应选择长跑、跳绳、打球、游泳、击剑等活动。
运动负荷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有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
根据病情掌握运动“宜忌”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高于14mmol/L,不宜参加运动,以免产生酮症;新近发生的血栓、各种急性感染、急性并发症者,不宜运动。患有高血压者不举重、屏气;有视网膜病变者不举重、不潜水,运动时头不低于腰;有周围神经病变者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功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足、高血压者,运动宜轻缓不宜剧烈。
做好细节准备防意外
外出活动安全第一,要告诉家人时间、地点,佩带标明姓名、住址、疾病的名签,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治和与家人联系。着装要宽松,特别是鞋袜,鞋不能太硬,以免磨脚;袜子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供。运动时间长的病人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量增加前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少量进食以防运动后低血糖反应。运动中若有心血管方面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到医院处理。
怎么选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应用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单纯的餐后血糖增高,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但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应首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空腹血糖升高明显者应考虑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形偏胖应首选双胍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肥胖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既改善胰岛素抵抗,又不会增加体重。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低血糖,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而应选择降糖效果吻合的降糖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批准使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患者其他慢性病,防止降糖药的副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糖尿病适合喝什么牛奶
1、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度喝低脂牛奶,而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应饮用全脂牛奶,伴有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脂的情况选择脱脂或半脱脂牛奶。
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纯牛奶或强化奶,饮用牛奶时不能加纯糖类,否则血糖会迅速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可以吃纯牛奶吗
1、糖尿病可以吃纯牛奶吗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对糖类的摄入理应格外谨慎。不过牛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所以没有问题。(只要不过量)选择牛奶的时候主要注意的就是其含糖量,如同注意其他的食品一样。
牛奶含糖量低,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和维生素、适量的脂肪,每100克牛奶与等量的苹果所含的热量相同,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牛奶。糖尿病患者多缺钙,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缺钙严重,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盐,人体易吸收。每日喝100ml—200ml牛奶,对钙的补充有很大意义,因其含糖量低,对血糖影响不大。
2、糖尿病应该喝什么牛奶好
2.1、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度喝低脂牛奶,而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应饮用全脂牛奶,伴有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脂的情况选择脱脂或半脱脂牛奶。
2.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纯牛奶或强化奶,饮用牛奶时不能加纯糖类,否则血糖会迅速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血糖正常值偏高吃什么 食用水果需注意
1.水果中有丰富的糖类,并能被迅速吸收,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控制不理想情况下,不应食用水果。
2.高血糖症患者应选择含糖量在14%以下的低糖水果,如菠萝、黄桃子、白兰瓜等。
3.水果应放在两餐之间食用,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
4.高血糖患者食用水果后应及时监测血糖,避免血糖变化过大。
糖尿病患者喝牛奶好处多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糖尿病患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度喝低脂牛奶,而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应饮用全脂牛奶,伴有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脂的情况选择脱脂或半脱脂牛奶。
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纯牛奶或强化奶,饮用牛奶时不能加纯糖类,否则血糖会迅速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3、糖尿病患者每天饮用牛奶的时间应根据各自的习惯而定。如在早晨饮用,应同时进食谷类食品,以便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也有助于各种营养素的充分吸收。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在晚睡前作为分餐饮用,但要从晚餐中扣除牛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此,要遵从临床营养师的指导。
4、糖尿病患者不能把奶当水喝,由于牛奶属蛋白质类食物,如大量进食,可使蛋白质摄入增加,使其所占每日总能量的比例过高,增加肾脏负担,为将来并发症埋下隐患。
5、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每日饮奶量以250~500毫升较合理。
6、当糖尿病患者被查出有肾脏并发症或肾功能减退时,应慎用牛奶,要由临床营养师作科学计算后再饮奶,而不可随意饮用,否则就会加重病情。
喝牛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一定要注意不要早上起来就喝牛奶,空腹喝牛奶对身体不好的。
2、喝牛奶建议不要放太多的糖,这样对身体的发育是不好的。
3、喝牛奶之前呢,一定要吃一些食物,然后再喝。这样可以更好的让身体吸收牛奶的营养。
4、如果你感冒生病了,在吃药之后2个小时之内千万不要喝牛奶,这样会让药效减弱的,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吃水果
许多糖尿病患者几乎不吃水果,并不是他们不喜欢吃水果,而是觉得水果含糖量较高,担心吃水果后血糖会急剧升高,使病情出现反复。其实,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处的,只要做到择机、择时、择类、择量食用水果,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吃水果的。
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等,这些成分对于患者机体生理活动具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伴有心脏病的患者,水果中富含的钾离子可以稳定心肌,抑制心律失常。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的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水果。血糖控制尚不理想的患者,应等血糖控制理想后再开始吃水果。
糖尿病进食水果的时间应选择两次正餐中间及睡前一小时,不要在餐前或餐后进食水果而升高患者的餐后血糖。水果的种类应选择含糖量较低且升高血糖较慢的水果,含糖量超过30%的水果避免食用,圣女果、苹果、桃、梨、柚子等水果都是很好的选择。每次进食水果的量一般不超过200克,大概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苹果的量,较大的水果可以分次食用。
控制糖尿病做到以下方法
一、根据体型选择运动强度
运动的强度决定运动的效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运动强度,既达到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正常体重型的病人应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做饭、清扫、购物、拔草、步行、下楼梯、广播操、平地骑车等;偏胖体型的病人应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车、快步走、滑雪、滑冰、打台球、登山等;偏瘦体型的人应选择长跑、跳绳、打球、游泳、击剑等活动。运动负荷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有规律、持之以恒地进行。
二、根据病情掌握运动“宜忌”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高于14mmol/L,不宜参加运动,以免产生酮症;新近发生的血栓、各种急性感染、急性并发症者,不宜运动。患有高血压者不举重、屏气;有视网膜病变者不举重、不潜水,运动时头不低于腰;有周围神经病变者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功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足、高血压者,运动宜轻缓不宜剧烈。
三、做好细节准备防意外
外出活动安全第一,要告诉家人时间、地点,佩带标明姓名、住址、疾病的名签,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治和与家人联系。着装要宽松,特别是鞋袜,鞋不能太硬,以免磨脚;袜子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供。运动时间长的病人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量增加前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少量进食以防运动后低血糖反应。运动中若有心血管方面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到医院处理,避免不幸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选择降糖药
一、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二、依患者体形选药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运用此类降糖药物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形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三、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
四、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五、按年龄大小选药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和龙。
对于儿童来讲,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双胍被FDA批准用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