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健康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健康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儿童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要珍惜孩子唯一的生长发育机会科学指导儿童补钙
临床意义: BAP检测值越高,提示小儿缺钙程度越严重。临床研究证明,BAP可检出90%钙营养亚健康人群、对小儿佝偻病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对生长发育期小儿定期检查BAP有重要作用。
成人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成年人,为了您依然矫健的步伐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检查ABAP可见明显增高,表现骨代谢呈现高转换的状态,对鉴别骨质疏松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检测技术经大量研究证明,可替代双光能骨密度测定用于绝经后妇女、更年期骨质疏松的筛查、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孕妇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意义
孕妇科学补钙,健康两代人
目前孕妇在孕期补钙是比较盲目的,该不该补?什么时候补?该补多少医生和孕妇心中都没数,这跟以往的检测指标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机体钙营养状态有关。
大量研究证明, BAP活性与钙营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钙越缺乏BAP活性就越高,参照BAP活性与钙营养水平关系的表格确定孕产妇该不该补钙、该补多少钙,从而做到安全有效的科学补钙。
建议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列入查体
★我国垄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体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骨健康这个大众化问题。
★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做到全民重视骨健康;
★目前大部分健康体检没有骨健康的体检指标和项目;
★将骨健康列入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将极大的提高对成人骨缺钙的预知,对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骨健康列入健康体检常规项目,有助于向大众宣传骨健康,使大众重视骨健康,尽可能地防止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
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中的血清检查一项中会出现碱性磷酸酶偏低或是偏高。本文来介绍下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 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值是: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如果低于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即为碱性磷酸酶偏低。 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呢(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碱性磷酸酶偏低该怎么治疗呢? 在临床上碱性磷酸酶偏低只见于病例性方面:可能是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体检报告中的化验结果是结合起来看才准确的。如果单纯的拿出一项来看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是某种疾病。 综上可知: 如果体检报告中的体检结果中并没有建议您去复查您大可以放心,这种程度的碱性磷酸酶偏低并不影响我们的健康。如果您怕可能是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的话,在这里可以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其中由于贫血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而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则需要到医院确诊了。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正常值范围:小于或等于200U/L。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骨碱性磷酸酶(U/L)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正常:于或等于200,一天一粒鱼肝油预防;
轻度:00~250(不包括250),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
中度:50~300(不包括300),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重度:大于或等于300 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骨碱性磷酸酶正常值
关于咨询骨碱性磷酸酶正常值的问题,我们为大家详细做出介绍。
骨碱性磷酸酶正常值
我们北京京军医院的肝病专家白洁教授讲到,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32-92U/L,儿童是成人的1-2倍,而且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标记酶,检查时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的地进行治疗。
骨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骨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有好些,如孕妇、青少年骨骼生长期、吃过多油腻食物等生理性的原因导致骨碱性磷酸酶偏高;在病理方面,如肝病、胆道堵塞、肝硬化、肝癌、骨癌等也会导致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所以这种情况患者必须要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果确定后,根据医生的要求,科学地进行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是病理性引起的骨碱性磷酸酶偏高,患者必须要及时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切不可盲目听信小道消息,流传的偏方,盲目地进行治疗、用药,导致病情恶化。
佝偻病的检查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从而导致发生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一般检查方法是对血钙、磷、骨源性碱性磷酸进行检查,常用的有血生化检查、尿钙检测、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和X线骨龄摄片等。
1、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 、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针对佝偻病的血生化检查,主要是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
(2)尿钙测定: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但是尿钙测定并不是一次就能检测准确,需要进行多次检测才能对佝偻病的诊断有更准确的参考价值。
2、其他辅助检查
(1)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发现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特异X线表现,早期X线长骨骺部钙化预备线模糊;极期钙化预备线消失、骨骺端增宽、骺端呈杯状或毛刷状改变,骨质稀疏、骨干弯曲变形或骨折。
(2)X线骨龄摄片:发现骨龄落后。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等于碱性磷酸酶吗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不等于碱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是一种病叫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是儿科常见、多发病,由于日照不足,北方高发,虽经多年防治,其患病率仍高达31.7%。厂商由于缺乏对钙营养问题的科学认识或出于商业目的,在媒体上大肆炒作,致使广大家长盲目给孩子补钙,而对维生素D的作用认识不足,因其过量应用易产生中毒症状,也出现了医生指导维生素D治疗的偏差,为避免中毒而出现用量不足,延误了治疗。是因为以往的检测指标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机体钙状态。
〔1〕 儿童期AKP主要以NBAP为主,约占AKP的51%,但AKP受其他组织器官疾病的影响较大,故认为NBAP更能准确反映骨代谢情况,NBAP作为儿童期骨代谢指标明显优于AKP
〔2〕 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这一反映骨代谢状况的较好生化指标,对门诊6个月~3岁儿童进行NBAP检测,同时测定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对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评价,同时指导儿童科学补钙,观察疗效。
诊断 简易诊断:按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筛查,简易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为指标,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诊断时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维生素D缺乏史及其他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决定。NBAP诊断标准
〔2〕 :0~7岁小儿NBAP≤200u/L为正常;201~250u/L为亚临床状态
〔3〕 ;>250u/L为诊断界限。
生化检查 采静脉血进行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活性(AKP),NBAP检测。血清钙、磷、AKP在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各参数均按仪器进行设置;NBAP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科技公司提供的NBAP试剂盒;干化学免疫法,按北京中生协和医学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治疗 对于NBAP检测>200u/L者给予胆维丁乳15mg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复查血钙(Ca)、血磷(P)、AKP及NBAP,NBAP 仍高于200u/L者再给予胆维丁乳15mg治疗,评价疗效。
碱性磷酸酶属于同源二聚体蛋白
血清碱性磷酸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和骨骼,碱性磷酸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由于骨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ALP增高。碱性磷酸酶ALP在青春发育期可以升高,它是骨骼在发育期破骨细胞释放出的一种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 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其中第1、2、6种均来自肝脏,第3种来自骨细胞,第4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5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人群不同,碱性磷酸酶正常值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明一下。
女性碱性磷酸酶正常值: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碱性磷酸酶正常值: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有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碱性磷酸酶。如果是成年人的话,碱性磷酸酶已经明显超出碱性磷酸酶正常值的范围之内。当发现碱性磷酸酶的偏高则意味着有肝癌情况的发生,则建议您、到大型专业的肝病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确定引起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简介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即为NBAP.
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是由骨质中分泌出来,当骨头中钙盐沉淀不足时,该酶分泌增多,骨中钙盐充足时就分泌减少,所以用来帮助检查有无钙吸收不足。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200单位/L
检测小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催化活性,籍以筛查或辅助诊断因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钙化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
骨碱性磷酸酶 参考值如下:
正常水平 ≤200u/L
预防水平 250u/L
医疗水平 300u/L
肝功能碱性磷酸酶高是怎么回事呢
肝功能检查中的指标有很多,而碱性磷酸酶就是其中的一种,碱性磷酸酶的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有些患者当发现碱性磷酸酶偏高时,非常担心害怕,不知道是何种病因引起的,那么,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高是怎么回事呢?
肝病医院的医生指出,碱性磷酸酶普遍存在于人体的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最为常见,其次是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是用于反应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1~12岁多小于500U/L,超过15岁为40-150U/L,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说明碱性磷酸酶偏高,临床上导致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肝胆疾病:当患有肝胆疾病时,可导致碱性磷酸酶偏高,如各种肝炎、肝纤维化、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癌等等。
2、某些药物作用:服用一些药物也可导致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高,如红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巴比妥类等药物,不过,对于这些原因引发的碱性磷酸酶偏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停止用药后,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即可恢复正常。
3、其他疾病:一些其他疾病也可导致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高,如遗传性磷酸酶过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肺癌、乳腺癌以及骨细胞瘤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高的情况,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正规专业的肝病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老人骨质状况怎么检查
1、骨形成指标
(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它来自成骨细胞的非胶蛋白,半寿期为5min,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治疗后成骨细胞的改变,当骨形成与骨吸收耦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在许多内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钙素发生变化,是临床上诊断,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该肽力为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过程中被切下而排出体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2、骨吸收指标
(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0.13±0.01,如尿钙排出量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0.016,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著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骨转换标志物排泌有昼夜节律,这提示我们在收集标本时要定点标准化。
什么是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
在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当中,含有不同的酶成分,而碱性磷酸酶就是其中的一个。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在人体的肠道、肝脏、骨骼、肾脏和胎盘等组织经过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可以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
碱性磷酸酶是肝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主要是为了检查原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是体检时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查指标。正常情况下,碱性磷酸酶的值对于女性来说, 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对于男性来说,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如果检查的结果低于这个值域,就说明体内的碱性磷酸酶偏低了。一般情况下,孕妇在产前检查发现碱性磷酸酶偏低时营养不良或是贫血造成的,对于个别有肝病的孕妇也会有偏低的情况发生。孕期碱性磷酸酶指数偏低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在严重情况下会它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需要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来保证碱性磷酸酶恢复到正常的值域内。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意义
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在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单纯依靠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以往的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不应用于早期诊断。25(OH)D3是国际公认的反映体内vitD营养状况可靠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该实验操作步骤繁琐。不适合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该试剂的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佝偻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
骨形成指标
(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它来自成骨细胞的非胶蛋白,半寿期为5min,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治疗后成骨细胞的改变,当骨形成与骨吸收耦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在许多内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钙素发生变化,是临床上诊断,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该肽力为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过程中被切下而排出体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骨吸收指标
(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0.13±0.01,如尿钙排出量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0.016,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著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碱性磷酸酶低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低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各个脏器器官,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是肾脏、胎盘等组织。在临床上,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肝胆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1.由于营养不良所造成的贫血会引起碱性磷酸酶的偏低;
2.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会造成体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偏低;
3.对于患有重症慢性肾炎的患者来说,碱性磷酸酶也会偏低;
4.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
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
女性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1-12岁时小于500U/L,大于15岁时为40-150U/L;
男性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1-12岁时小于500U/L,在12-15岁之间小于750U/L,大于15岁为40-15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