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的文献论述
杏仁的文献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2、《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3、《名医别录》:主惊癎,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4、《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5、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6、《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7、《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8、《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皶疱。
9、李杲: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故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用桃仁、陈皮;所以俱用陈皮者,以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10、《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11、《长沙药解》: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调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NI,除ZHA刺,开耳聋,去目翳,平胬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皆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12、《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冯楚瞻论杏仁、栝萎,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
13、《药征》: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14、《本经疏证》: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
15、《本草便读》:凡仁皆降,故(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考杏仁之性似无辛味,似乎止有润降之功,而无解散立力,但风寒外束,肺气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气顺而表方得解,故麻黄汤用之,亦此意耳。桃仁、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经血分,一入肺经气分。至于解毒杀虫,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中药苡仁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1]
2、《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本草新编》: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包皮过长的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包皮过长的症状表现,中医把包皮过长归属于“下疳”、“湿阴疮”、“精浊”等范畴,且很早就有关于包皮过长的文献论述。《外科正宗》载:“初起必先涩淋,小便溺痛,次流黄浊败精,阳物渐损,甚则肿痛腐烂。”
包皮过长引起病变时时通常阴茎头及包皮红肿热痛,或痒痛,包皮不能上翻,用力上翻则痛甚,舌淡红苔黄腻,脉稍数者,为湿热下注证。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黄柏、地丁等熬药外洗。还可以服用龙胆泻肝汤,本方之源,尚难确定。暂用见于《医方集解》,清热剂,清脏腑热。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用于肝胆实火证和肝经湿热证。选用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配药。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仙茅的文献论述
1、《纲目》: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2、《本草新编》: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而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除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乌能如此。而予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3、《本草求真》:仙茅,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湿,硫黄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惟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
4、《本草正义》: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载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惟禀性阴寒者,可以为回阳之用,而必不可以为补益之品。《开宝》又称其主丈夫虚劳,则古人之所谓虚劳,本属虚寒之病,《金匮》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台》皆用温药,其旨可见,正与今人阴虚火动之虚劳病相反。而又谓其助筋骨,长精神云云,李珣又称其明耳目,填骨髓,皆因其助阳而故甚言之,不可为训也。
5、《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7、《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8、《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9、《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10、《王楸药解》:治皮肤风癫。
食道癌的中医病因分析
一方面七情所伤,噎嗝与情志异常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有"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塞不通也"的论述;明朝李中梓提出"忧思悲恚则脾胃受伤,津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塞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由成也";《医统》认为:"膈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
另一方面痰瘀内结,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痰浊、瘀血内阻于食道是形成噎嗝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徐灵胎认为"噎嗝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清代杨素园指出:"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扼其间,而非无故狭隘也明矣";《明医指掌》称:"膈病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狭窄,不能宽畅,饮则可入,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
与饮食失节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医文献论述了噎嗝与不良饮食习惯的关系。
如朱丹溪认为:"夫气之为病或饮食不谨,内伤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指出"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皆知之";宋代严用和则认为"饮酒有节度,七情不伤,阴阳平衡,气顺痰下,噎嗝之疾无由作"。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脏腑亏虚,人体的脏腑虚弱、气血亏损也是诱发噎嗝证的重要原因。
朱丹溪认为:"噎嗝反胃各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赵献可论膈证时指出:"惟年高者有之,少无噎嗝反胃者";明代张景岳认为精血不足与噎嗝形成密切相关:"噎嗝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伤阴而成,……伤阴则阴血枯涸,气不行则噎嗝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
杏仁怎么吃才安全
杏仁有两种,一般人们用来煲汤的是“南杏”,也就是甜杏仁,“北杏”就是苦杏仁,苦杏仁常被中医用来与其他中药搭配,治疗感冒、咳嗽、气喘、老年慢性气管炎以及产妇、老人大便秘结等症。一般来说,苦杏仁有微毒,毒性来自于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遇水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引起中毒的“罪魁祸首”,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妨碍ATP的产生。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就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也是杏树保护种子的重要手段。所以,如果吃下不经处理的杏仁,特别是苦杏仁,中毒的风险很大。王长松告诉记者,杏仁的毒性一般在外皮和杏尖的部位,有经验的老药工在熬药之前都会去皮去尖,这样才能去毒。不过一般入药的杏仁都在15克~25克之间,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吃多少苦杏仁会致死?
成人一次吃生苦杏仁40~60粒可中毒,50~100粒可致死。苦杏仁一天不能吃超过10个,尤其是不能生吃未经处理的苦杏仁。如果吃完后觉得不舒服,首先用筷子、勺子或手指刺激其咽喉后壁催吐,然后尽快送医院抢救。专家介绍,只要稍加处理,苦杏仁也能变得很安全。有文献报道,对氢氰酸含量为 0.1399%的苦杏仁,用60℃的水浸泡10分钟,捞出后脱皮晒干,氢氰酸含量就下降为0.0667%。
咋区别甜杏仁和苦杏仁?
苦杏仁味道中有苦味,比西瓜子大一些,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而甜杏仁味淡甘,大而扁,基部略对称。从口味上看,甜杏仁吃起来甜丝丝的。一般来说超市里卖的是甜杏仁,一些杏仁茶和杏仁露也都是甜杏仁制作成的。甜杏仁其实也含有苦杏仁甙,只不过毒性量比苦杏仁要少很多,但也不主张一次性多吃。
孕妇难产是怎么回事
妊娠足月到分娩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名为“难产”。古人又称“产难‘。如见于《肘后方》。
难产的原因,历代文献论述较多,如《褓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困于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平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遗爆。家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迫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盛不运而难产者。”可见,与现代医学论述难产有产力异常,产道异常,始儿、胎位异常等原因是一致的。所谓产力是指促使胎儿自宫内娩出的一种动力。包括了宫收缩力及腹压两方面的力量。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正常子宫收缩有一定的节律性。强度和频率,如果产道及胎儿、股位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失去其节律性或强度,频率有所改变,影响产程进展而致难产者,为产力异常。若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则称“滞产”。
产力异常,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收缩不协调和收缩过强三种。另外,腹压乏力,亦可使产程延长。
产生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影响胞宫的正常活动,而致难产。
1.气血虚弱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早,耗气伤力;或临产胞水早破,浆干血竭,以致难产。如《胎产心法》说:“孕妇有素常虚弱…用力太早,及儿欲出,母已无力,令儿停住,产户干涩,产亦艰难。”
2.气滞血瘀临产时过度紧张,心怀化惧,或产前过度安逸,以致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机不利,致成难产。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难产之由,非只一端。或胎前喜安逸不耐劳碌,或过贪眠睡,皆令气滞难产;或临产惊恐气怯……或胞伤出血,血塞产路。”已明确指出因气滞血瘀而致难产的机理。难产历时过久。可发生胎儿宫内窒息,产后血晕,产后发热等症,故需及时确诊,采取措施。
杏仁怎么吃才安全
苦杏仁为什么有毒?
杏仁有两种,一般人们用来煲汤的是“南杏”,也就是甜杏仁,“北杏”就是苦杏仁,苦杏仁常被中医用来与其他中药搭配,治疗感冒、咳嗽、气喘、老年慢性气管炎以及产妇、老人大便秘结等症。一般来说,苦杏仁有微毒,毒性来自于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遇水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引起中毒的“罪魁祸首”,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妨碍ATP的产生。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就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这也是杏树保护种子的重要手段。所以,如果吃下不经处理的杏仁,特别是苦杏仁,中毒的风险很大。王长松告诉记者,杏仁的毒性一般在外皮和杏尖的部位,有经验的老药工在熬药之前都会去皮去尖,这样才能去毒。不过一般入药的杏仁都在15克~25克之间,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吃多少苦杏仁会致死?
成人一次吃生苦杏仁40~60粒可中毒,50~100粒可致死。苦杏仁一天不能吃超过10个,尤其是不能生吃未经处理的苦杏仁。如果吃完后觉得不舒服,首先用筷子、勺子或手指刺激其咽喉后壁催吐,然后尽快送医院抢救。专家介绍,只要稍加处理,苦杏仁也能变得很安全。有文献报道,对氢氰酸含量为0.1399%的苦杏仁,用60℃的水浸泡10分钟,捞出后脱皮晒干,氢氰酸含量就下降为0.0667%。
杏仁中毒的中毒预防
预防苦杏仁中毒,最重要的就是不生吃苦杏仁。在杏熟季节里,家长当跟孩子讲清楚。如煮熟或炒熟食用,也当控制用量,否则也可能发生中毒。
苦、甜杏仁应当鉴别,苦杏仁味苦涩,呈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甜杏仁味淡甘,大而扁,基部略对称。不能将苦杏仁误作甜杏仁而生食
杏仁中毒 杏仁中毒 病名。因误食苦杏仁过量出现中毒症状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证见无发热或体温不足,昏迷,惊厥,呕吐,瞳孔散大,可迅速死亡。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记载用蓝子汁、杏树皮解毒,可参考。
林赛氏指甲可信吗
林赛氏指甲可信。
医学内容涉及很广,很多不常见、很偏的疾病以及症状可能没有重要到需要花人力物力来进行普及,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在权威医学期刊以及文献论文中,林赛氏指甲是真实存在的,林赛氏指甲是真实可信的。
孕妇能吃杏仁吗
关于孕妇能不能吃杏仁的说法在网上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说不能吃的,有说能吃的,而且双方的论点、论据都很充足。不能吃有不能吃的理由,吃货想吃东西当然也有吃货的理由。
关于能吃,也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人们认为吃杏仁有利于自身孕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孕妇的营养均衡,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可以吃杏仁,从上面的数据显示,说可以吃杏仁的网友占了大多数,其中不乏有许多吃货为了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什么也不管的 。但是关于不能吃也有不能吃的理由。
关于不能吃是因为杏仁中所含有的部分物质能够渗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展从而使婴儿发育不好,因此很多网友认为不应该吃杏仁,需要禁止使用杏仁。笔者在网络上找到的句子是“杏仁:杏仁中含有毒物质氢氰酸,为了避免其毒性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孕妇应禁食杏仁。”
综上所述,杏仁中的物质对婴儿的影响是影响胎儿,因此当你量过多的时候,对孕妇及胎儿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是微量,在可接受的水平下还是可以吃那么几个的。
三仁汤的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温病条辨》卷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2.方论选录吴瑭《温病条辨》卷1:“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凉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