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症状都有哪些
小儿脑瘫症状都有哪些
一、早期症状: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其实很明显,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脑瘫的蛛丝马迹。在新生儿期,患儿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二、婴儿期症状:孩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三、幼儿期症状: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四、中期脑瘫症状:小儿脑瘫主要伴有智力缺陷、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等症状,会表现出动作不协调、运动发育落后等。
小儿脑瘫症状有什么
1、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这点是脑瘫早期的异常表现中最早的症状。
2、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
3、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4、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瘫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婴儿脑瘫症状有哪些
一是产前原因,二是产时原因,最后就是产后原因。
产前因素包括父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造成的影响,或者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综合症以及过多服用避孕药等都是产前脑瘫的发病原因。
而在生产时也有很大可能造成婴儿脑瘫发病,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如果大脑受到创伤,或者在分娩的时候大脑缺氧,或者生产时女性在高孕次或者有过死胎史,流产史以及宫内感染的情况,都是造成脑瘫发病的原因。在产后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会导致小儿脑瘫发病,比如小儿黄疸病等都会造成脑瘫发病。
所以预防脑瘫夫妻要注意婚检,排出不良因素的潜在危害,在孕前也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可能造成脑瘫的疾病,保证安全的孕育。
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 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 就可见到。
婴儿几个月可检查脑瘫
脑瘫是指从母亲妊娠期开始到孩子出生1个月之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症状小儿脑瘫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一般在6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异常。
一、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有俯卧:俯卧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臂撑起上身,并抬起头。脑瘫婴儿则不会。家长用手抬起小孩的头部,正常婴儿没有抵抗,脑瘫的婴儿则有抵抗。
二、站立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双手握住小孩两腋下,让其双足着地,正常婴儿呈现足底着地的正常站立姿势。脑瘫婴儿则出现足尖着地,足跟悬空,两腿交叉的独特姿势。
三、正常婴儿能展开四肢仰卧于床上,脑瘫婴儿则头部转向一侧,这一侧的手脚伸展,另一侧的手脚屈曲,这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家长用双手去逗仰卧的小孩时,正常婴儿能用双手来玩家长的手,且仍可保持平卧。脑瘫婴儿则是抓紧家长的手不放,甚至悬起上身。
四、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还有端坐:家长用手按压在端坐小孩的背后,正常婴儿较稳定,仍可坐稳。脑瘫婴儿则不稳定,很容易低下头向前倾,伸开双手上下摆动。
五、家长用手抓住小孩一条腿从卧位倒提起来也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方法,正常婴儿会屈起另一条腿以对抗,脑瘫婴儿则伸直双腿任您倒提,无明显的对抗反应。
婴儿几个月的时候是可以筛查脑瘫的,但是专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家长透过症状进行检查之后,如果发现异常还是需要就医治疗,就算没有异常,家长为了心里安定也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看是否留后遗症还要观察。
患上小儿脑瘫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小儿脑瘫症状一:患有脑瘫的患儿通常会哭闹不停,不论家长怎么哄,孩子就是迟迟不肯入睡。据统计发现,部分脑瘫儿在发病早期可出现如肠痉挛症状的反应,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脑瘫儿哭闹不止的重要原因。
小儿脑瘫症状二:脑瘫儿通常会出现吸允无力及吞咽困难等情况,家长们照顾孩子的时候常会遇到患儿频繁吐奶的情况,且患儿的体重丝毫没有增加的迹象。
小儿脑瘫症状三:脑瘫儿的肢体通常会出现一些异常,如当下肢伸直后,双腿呈内收及内旋的剪刀状,且患儿在行走时还可出现痉挛性的步态,以致于患儿无法将足部完全地在地上放平。
小儿脑瘫症状四:脑瘫儿对噪音和体位的改变会比较敏感,一般表现为大腿难以外展,拳头不易掰开,且背部呈现出竖弓形的僵硬感。
小儿脑瘫症状五:得了脑瘫的患儿通常会有肌张力异常的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亢进或不协调等,因此患儿常会出现交叉腿或剪刀腿等异常的姿势。如果患儿出现明显的抽搐感,则说疾病比较严重,必须即刻送医治疗。
小儿脑瘫症状六:智力低下,智力发育迟缓:脑瘫患者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智力发展迟缓,比如本该会翻身的年龄却不知道翻身,本该会坐或者独立行走的年龄根本不会坐或者不会独立行走,出现明显的反应迟钝现象。
小儿脑瘫疾病具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一、运动障碍:
小儿脑瘫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二、视、听觉障碍:
不少小儿脑瘫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小儿脑瘫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三、语言障碍:
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我们了解了脑瘫的症状有哪些后,知道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四、口、面功能障碍:
一部分小儿脑瘫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五、情绪和行为障碍:
不少小儿脑瘫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六、牙齿发育障碍:
小儿脑瘫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要警惕是脑瘫的症状,应及时的治疗。
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七、姿势障碍:
小儿脑瘫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脑瘫的症状有哪些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小儿脑瘫症状
一、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二、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三、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四、其他类型:除上述二型外,尚有以下少见类型: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3、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早期小儿脑瘫症状
对于婴儿患先天性脑瘫,父母往往会自责不已,其实婴儿患先天性脑瘫,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孕妇生活者不注意造成的。特别是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或者受到辐射侵害,这些都是造成小儿脑瘫的原因。先天性的小儿脑瘫能够治好吗,小儿患先天性脑瘫一般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强,外展困难,脑瘫重者可见肌肉强直、挛缩、关节保持屈曲姿势。
穿衣是个复杂的技能。脑瘫患儿缺乏头和躯干的稳定性,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同时受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使姿势不对称,不能很好地运用双手。双肩后缩,肘、腕屈曲,小能伸直上肢穿入袖口。用一只手,另一只手出现联合反应,影响双手协调,踝关节僵硬,脚趾弯曲,很难将脚放入鞋袜里。脚乱动,双脚交叉,很难穿上裤脚.因此,脑瘫患儿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其穿衣在护理过程中可教患儿学坷一些基本要素,如动作协调,模仿能力、空间位置概念、身体概念、注意力、记忆力等。
衣应选样前面系扣、宽松一些的。质地要耐洗耐穿,衣服上带有图案,可协助患儿辨认前后左右。冬天的衣服不宜太厚太重.以免影响患儿的活动。裤子应选择裤管觉松.带松紧带的,易于脑瘫患儿自己穿脱。严重弱能儿可选开裆裤,鞋后可加布带易于提上.根船脑瘫患儿的能力,可用松紧带或尼龙搭扣的款式,选样弹性不宜太紧的袜子。
协助脑瘫患儿穿衣时早期小儿脑瘫症状,可选择侧卧位或坐位,应尽量避免仰卧因为仰卧位可加重患儿痉挛的姿势。选择坐位穿衣姿势平稳安全,活动方便,便于站起。侧卧位姿势适合不太僵硬但又难以坐稳的小儿,可避免患儿头肩向后缩,又可减低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可使患儿肩向前倾、臂伸直,便于穿上衣袖。又可使患儿双腿易于分开,髋、膝踝踝易屈曲,方便穿入鞋、袜、头、眼平都在身体的中线位置,便于患儿看见动作,易于合作。
护理脑瘫患儿穿衣时,尽量选择对称的方法,使患儿的姿势保持车右对称,应先穿患侧驻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患儿肩后缩时应将其上身前倾,便于手臂伸出,但不要强拉,这样会引起屈肘。穿裤子,鞋,袜时要保持患儿髋、膝关节弯曲,必须避免在患儿头部、肩部试驾乡下的压力。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脑瘫患儿穿衣的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患有脑瘫疾病,怕受委屈,对其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早期小儿脑瘫症状,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与训练。应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多进行语言交流和人际交流早期小儿脑瘫症状,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能逐步融入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正常发展。从而真正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