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适合什么运动 快步走
糖尿病适合什么运动 快步走
快步走能大量燃烧血液中的葡萄糖,加强糖代谢的调节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使血糖和尿糖降低。还能有效减轻体重,这样可以增加体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此外,快步走还能有效保持下肢的血流量,对双脚起到保护作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雾霾天适宜室外锻炼吗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有锻炼的习惯,这对于糖尿病的病情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如果遇上雾霾天,建议还是要避开雾霾,尽量选择户内运动。
雾霾天锻炼 健康效应得不偿失
根据我国实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遭遇到重度污染天气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加剧,运动的耐受力会降低,健康人群会普遍出现症状。对于糖尿病来说,除了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雾霾天气的室外运动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事实上,在能见度极低的天气里运动,还要面临安全风险的问题。据扬子晚报登载,2013年12月6日清晨,浓重的雾霾导致江苏122省道句容段能见度不足5米,句容市白兔镇老人巫某在晨练的时候,由于雾霾太大,一摩托车主看不清路况,直接将巫某撞飞,致其受伤身亡。
由此看来,雾霾天的户外锻炼不但于健康无益,还分分钟钟可能有生命安全风险,因此,如果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建议有户外锻炼习惯的人最好还是尽量选择户内运动。
避开pm2.5的室内运动
室内运动可以选择的项目很多,比如在健身房健身、跳操,在体育馆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也可以在家里做做瑜伽等。健身教练认为,无论偏爱什么项目,热身工作一定要做足。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关节分泌滑液慢,骨质密度相对也低,肌肉要比夏天僵硬,所以需要足够的时间热身以后才可以进行运动,否则容易出现抽筋和受伤等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可以选择太极、快步走等相对舒缓的运动,快走消耗的能量并不比跑步少,所以从锻炼的角度来说效果也非常好。对老年人来说,快步走还降低了运动风险,走的时候手里如果拿两个小小的哑铃,长期坚持下去甚至可以增加骨密度。
糖尿病患者做什么运动 快步的走
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快走的方式来控制血糖,通过快步走能够更好的燃烧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加强了身体糖代谢的调节,提高了葡萄糖的利用率,让血糖和尿糖量降低,同时也可以降低了体重,增加了身体里面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了胰岛素的需求。不仅仅如此,快步走还有利于保持下肢的血流量,对于双脚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但是糖尿病快走要达到30分钟之后才可以看到效果,只有运动30分钟之后血液中的糖分才会大量的消耗,降糖作用才会非常的明显,所以快步走要保持30分钟左右。
快走减肥效果惊人
每天快走30分钟预防中风的效果与慢跑,打网球,骑脚踏车等较激烈的快节奏运动是相同的。另外,对预防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以及某些癌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报告指出,所谓快走是在12分钟内走完1英里(约1600米)的距离,如果每天快走45分钟到1个小时,那么患中风的概率可以进一步降低40%;而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只要从现在开始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
快步走则不需要这些设施和用具,只要您迈开双腿,甩开双臂,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去除赘肉的目的。这种说法并不是随意想象的,而是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的。这次实验的对象是173名平时很少活动且已经绝经的女性。她们的年龄在50~75岁。这些人要么身体超重,要么患有肥胖症,几乎每个人的小腹都挺得高高的,这是脂肪堆积的结果。她们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每周5天、每天45分钟的快步走减赘肉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让这些女性欣喜万分,因为她们的腹部脂肪和体内脂肪总量都有了明显的减少。这样的减肥效果也让科研人员感到高兴,他们告诫人们,要想减轻体重,进而降低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就应该快步走,就像赶乘公共汽车一样。人每周应进行快走运动5天,每天45分钟,锻炼的强度应该达到让心跳加快和出汗,但仍然可以与人交谈。科研人员认为,腹部脂肪是最容易受锻炼影响而减少的。需要指出的是,快步走减赘肉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目的的.
老年糖尿病运动疗法的适应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并发症多,所以不是人人都适合运动,医护人员应适时进行指导。运动前应先做相关心、肺、肾功能的检查。
⑴适应症:
适合运动的血糖以5.5mmol/l~16.7mmol/l为宜,包括病情稳定的ⅰ、ⅱ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高危患者。
⑵禁忌症:
①胰岛素特别缺乏的病人,在补充胰岛素之前不适合运动。
②血糖极不稳定的胰岛素患者。
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患者。
④糖尿病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⑤合并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⑥其他合并急性感染、心力衰竭、严重心律不齐、酮症酸中毒、肺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预防糖尿病的要点 合理规律运动
运动对防治糖尿病效果显著,尤其是能大量消耗肌糖原的运动方式,比如高强度短时间的有氧+无氧混合运动,快速蹬车、高速冲刺跑、高强度健身操等,效果都很好。当然,这不代表低强度有氧运动不管用。只是低强度有氧运动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低强度有氧运动更适合于老年人或者平时不经常锻炼的肺功能不太好的人群,建议每周3-4次,每次持续40分钟左右较佳。不管是高强度短时间的有氧+无氧混合运动或是低强度有氧运动,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最佳途径。
快步走对身体哪些部位有益
头脑
促使脑部释放脑内啡(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悦。肺部增加最大通气量、增强横膈肌肉强度、缓和慢性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的症状、减低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
因为椎间盘承受跑步时震颠所造成的压力,所以许多慢跑者都有背痛的问题,快步走时椎间盘承受压力与站立时差不多,比较不会受伤,同时还能加强背肌以巩固脊柱。
膝盖和脚
骨骼也需要运动,快步走相当于对骨骼施予重量训练,能让身体多吸收钙质,对抗骨质疏松。
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适合运动治疗
其实除了不适合运动的,其他都适合运动治疗。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适应症,通常认为下列患者比较适合。
(1)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初发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没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2)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这个好理解,重要是减体重。
(3)处于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如果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较大,常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需暂缓运动特别是比较剧烈的运动。
快步走属于剧烈运动吗
1、快步走属于剧烈运动吗
快步走不是属于剧烈运动。快步走,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5分钟,掌握每分钟步行约70米的速度。经过了大约一年多的快步走锻炼,感觉身心轻松,精力充沛,饮食睡眠等都很好。
进行快步走锻炼,也需要掌握一些要领:行走时一定要跨大步、速度敏捷、双臂摆动、抬头挺胸。同时,将腰部重心置于所踏出的脚上,走时要积极使用全身的肌肉,有助于减轻腰痛、肩痛以及改善内脏机能。快步走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也不宜过度,尤其是高龄老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更不宜竭尽全力迈步,要量力而行。
2、快步走对身体哪些部位有益
头脑:促使脑部释放脑内啡(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悦。肺部增加最大通气量、增强横膈肌肉强度、缓和慢性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的症状、减低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因为椎间盘承受跑步时震颠所造成的压力,所以许多慢跑者都有背痛的问题,快步走时椎间盘承受压力与站立时差不多,比较不会受伤,同时还能加强背肌以巩固脊柱。
快走对身体哪些部位有益
快走不是一个有着固定速度作为判断标准的运动。快走是一种努力的尽量快的步行,再快些你会感觉走起来不舒服,改成慢跑肢体会更适应。这样的情况就是标准的快走了。找到自己的标准的快走的速度后,稍微加快速度导致肢体的动作有些夸张,或者稍微减慢速度,让自己休息一下都是许可的。
快走快走不是一个有着固定速度作为判断标准的运动。快走是一种努力的尽量快的步行,再快些你会感觉走起来不舒服,改成慢跑肢体会更适应。这样的情况就是标准的快走了。找到自己的标准的快走的速度后,稍微加快速度导致肢体的动作有些夸张,或者稍微减慢速度,让自己休息一下都是许可的。
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喜欢在晨练时跑步,而对“快步走”却不以为然。其实跑步属于剧烈运动,对老年人并不适宜,尤其是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跑步对身体所造成的负担,比走路时大,对于很少运动或30岁以上的人,贸然跑步,膝关节肌腱等很容易受伤;对于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者,也造成大量血流与氧气的耗费。剧烈的运动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而“快步走”的好处是不但简单安全,又能健身防病,还能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使人精神愉快,身心舒畅。不少人还通过快步走减肥,也取得了很好的减肥效果。应该说,快步走是一项完美的运动,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
人在行走时,肌肉系统犹如转动的泵,能把血液推送回心脏。而下肢是肌肉最多的部位,其作用最为重要,如果下肢行动过于软弱无力,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推动力给心脏输送血液。快步走路比慢跑更能锻炼身体,因为前者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氧气的消耗,增加心脏的起搏力度。按照速度,时速在3公里以内称为散步;时速在3.6公里左右的可叫慢行;时速约在4.5公里则为快步行走。快步行走十分钟应该为一公里左右路程,当然对老年人、体弱者可略为降低。对那些未经训练的身体肥胖者,可以采取逐步增加速度的方式进行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可以采取由慢到快的方法。
散步后血糖会升高吗 糖尿病人散步的方式选择
缓步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次坚持行走30到50分钟,每日走两次,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利于稳定血糖。
快步走:每分钟行走120步左右,注意快步走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散步时最好携带一些糖果,在感到不适时含用,可防止低血糖发生。
疾步走:每分钟走150步以上,这种散步法适合于身体比较健康,血糖波动不甚严重的人群,尤其适宜于轻型单纯饮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