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1、如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可换用另一种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2、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治疗高血压,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3、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降压药。
4、高血压的病根主要原因是血液、血管、人体基因受损,对于受损的器官来说,需要的是,活血化瘀、调节血脂,软化血管,恢复调控血压的机制,修复人体基因缺陷,中药的辩证治疗高血压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5、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6、治疗高血压要注意个体化原则,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原发性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药物治疗
1.基本原则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鉴于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出最佳选择。一旦确立高血压的诊断,在作出治疗决定之前,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高血压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同程度高血压应分别对待。中、重度高血压应尽早开始治疗;而轻度高血压,即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患者可先用非药物措施,无效后才应用降压药。
(2)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减肥、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酒、适当体育运动以及做气功、打太极拳等等,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轻度高血压经半年左右非药物治疗无效,应采用降压药。对于已并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冠心病的患者,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应尽早用药治疗,以降低和减轻心脏并发症。
(3)轻、中度高血压:一般采用一种降压药即可奏效,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选用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的药物;对于重度高血压或有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尽快控制血压,一般采用2~3种降压药即可。降压药最好应用长效制剂,即降压效果能维持在24h以上,24h血压谷峰比值应>50%,以免造成血压一天内大幅度波动。
(4)个体化原则:由于每例高血压患者情况不一,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对降压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5)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数天或1~2周内逐渐下降为好,避免短期内血压急剧下降,以免发生心、脑、肾缺血症状,尤其是老年病人。
(6)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经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140/90mmHg或症状反而加重者,则将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mmHg即可,血压降低太多反而会造成心、脑、肾缺血,加剧病情和并发症。
(7)轻度高血压治疗1~3个月后,中度高血压治疗2~4周后,如血压未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则可加大药物剂量或加用另一降压药,必要时改用降压药。
(8)必须熟悉各种降压药的药理、毒性反应及配伍禁忌,药物治疗过程中不骤停或突然撤掉某一药物,除非有毒性反应。
(9)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必须让病人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1、间断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没有坚持定期服用,而是自作主张根据血压的升降自行随意调节剂量,甚至是间断服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患者总是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高的时候就吃几片,血压降下来的时候立刻停止,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控制病情,而且还可能加重病情。
2、擅自乱用药物
现在降压药不断推陈出新,所以一些高血压患者就急于采用新出的降压药,认为治疗效果好,殊不知这样乱服药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降压药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药物的用途也不一样,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是很管用,于是就换用其他的降压药,这样来回换药只会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3、无症状不服药
根据高血压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所以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不一定是处于正常状态。高血压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以后出现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危及生命。
降压药选你适合的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
1.ACEI类,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的药品为洛汀新、蒙诺、压氏达等;
2.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
3.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等;
4.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络活喜等。
特殊人群如何选药
多数高血压患者会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因此,有合并其他症状的患者,应正确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
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不仅具有降压作用,不少降压药还可起到治疗、保护靶器官的效果。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就应兼顾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
有过心梗、心绞痛史的患者,最好选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者ACEI.既能有效降压,也可有效地减少再次心梗几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利尿剂对血糖影响较大,必须使用时,可选用吲哒帕胺,对血糖没有太大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掩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用药过量引发的低血糖症状,要谨慎服用。
ACEI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糖几乎无影响,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药代谢主要在肝脏,同时还可以维护肾脏血流量的正常运转。肾功能不全的早期高血压患者,也可选用ACEI类药。
高血压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一旦被确诊,降压药需终身服用。但长期服用降压药对心、脑、肾可能有影响,如何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不要血压一高就服降压药
咳嗽、心跳加快、面色发红是服用降压药的常见反应,更严重的是对肝、肾功能的慢性损害,这些损害常在服药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
是不是一发现血压升高就赶快服药呢?专家介绍,人体血压一直都在变化,如果测量方式不对,或刚做过剧烈运动后测血压,所测血压值往往不能反映人体血压的真实情况。如果测量方法正确,连续3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正常值(高压不高于130mm/Hg,低压不高于90mm/Hg)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即使高压在150mm/Hg、低压在100mm/Hg以下者,也不应立即服降压药,应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戒烟、限酒。3~6个月后,如果血压仍没改善,可根据情况服用降压药物。
服用降压药物应考虑年龄因素
高血压不是“专拣老的捏”。虽然同是高血压,但每个人患病机理不同,如老年人患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血管硬化,常表现为高压增高,这些患者宜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拜新同等,也可选择寿比山、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
青年人高血压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兴奋有关,主要表现为低压高,这样的患者应选择抑制神经和内分泌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有雅施达、洛汀新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
专家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一般是130~140/85~90毫米汞柱,而不要求降到正常成人的理想水平即120/8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老化,会导致其动脉血管壁的弹性下降,这使得老年人的血压不可能控制在理想血压的标准线上。
正因如此,老年人的血压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实际上是一种生理性补偿。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血压高的状态,其机体已经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如果血压降得过低或过快,反而会导致其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或加重老年痴呆。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要有度,若一味追求“理想水平”,反而会弄巧成拙,不利于健康。
广告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小于70毫米汞柱时,其血压降得越低,病死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舒张压反而会逐年下降,此时若使用降压药一定要严密观察,防止出现舒张压过低的现象。80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常有自然下降的现象,且多伴有严重心、脑、肾功能减退,这类患者不应轻易使用降压药,尤其要避免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降压药,如注射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另外,对于已有心、脑、肾、下肢严重病损的高血压老人,宜酌情将血压控制目标值上调到收缩压为140~160毫米汞柱,以确保不出现低灌注症状。
总之,高血压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绝不能掉以轻心。该吃降压药时就要及时吃,但同时还要防止血压降得过低或过快。降压目标值的界定,一定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高多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如何按季节健康正确服用降压药
春季
高血压做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压药,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的时候都存在误区。春季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注意维持血压稳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就变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擅改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春季气温开始回暖,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擅自减掉降压药物的剂量,甚至是停服降压药。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血压容易波动,降压药的改变可增加血压的波动幅度, 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高血压患者如需要改变高血压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应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免擅自改变造成严重后果。
2.注意药物过敏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峰季节,医学调查发现,很多过敏症高血压患者因为把握不好用药时间,导致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高血压病情持续恶化。所以,医学专家提醒那些对花粉过敏的高血压患者服药时要注意避免药物过敏,服药期间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海鲜、乳酪、肉类、黄豆等,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3.注意服药时间
研究发现,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至10点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至6点稍有波动,午夜至觉醒前血压最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也相当有讲究。目前大部分专家主张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点1次、下午2点1次。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即使是重度高血压患者,睡前也只能服用白天剂量的 1/3。
这样可以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防止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在清晨服用一次降压药即可,这样可减轻多次服药的负担,避免漏服,便于长期坚持。
夏季
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最低,但很多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的药方一年四季不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患者的外周小血管扩张,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不少患者冬天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夏天,还按照冬天的剂量服用。夏天血压偏低,这时服用冬天的剂量就相对偏大,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死或是心绞痛发作。而有的患者是在夏季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冬天还在按夏天的剂量服用,血压在冬天偏高,夏天的剂量显然容易偏小,血压控制不好,自然就要波动。但有些患者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烦躁或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注重监测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特别要减少利尿剂及含有利尿药成分的一些复合剂的应用。
此外,高血压病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一天测一次,最好一天测3次,并做好记录;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在用药方面,既不能长时间不作调整,也不能频繁换药,最忌讳的是患者自己随意用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
秋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血压会升高,因此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需要及时调高用药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秋季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剂量
夏天时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会减少,而到了秋天气温转凉,脑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此时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控制好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概率。
2.调整服药时间
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晕。这时,需要调整服药时间,在调整了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忌擅自停服药物
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脑血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因为秋季是一个过渡的季节,温度的降低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较低的温度会使脑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容易造成脑卒中。
冬季
冬季气温较低,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冬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量服用骤然降压药物
脑组织的血流量、灌注压主要靠血压来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产生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平稳降压是非常重要的。
2.慎服大剂量利尿剂
许多高血压患者因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或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高低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 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黏滞度而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所以,冬季使用利尿剂降压应慎重。
3.慎用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作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所以,高血压患者冬季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4.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虽然不能算是什么绝症,但是一旦严重恶化对我们也是会有生命威胁的,因此我们要对高血压越来越重视起来。因此,我们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要了解清楚我们所处的季节健康正确的服用降压药,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长寿。
降血压为何如此难
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最新结果显示,我国百分之七十的高血压患者都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所服用的降压药的疗效、患者的依从性都是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因为据调查发现我国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仅有30%血压达标,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则更低。这就明显显示,降压不仅需要好药,还需要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来谈谈这降压药,这降压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很多的患者朋友发现服用单方药治疗无法使血压达标,往往需要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国际上使用多种药物联合降压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方案的最新趋势。药物的搭配,需要请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酌情选择,如果把机制互补的药物进行合理搭配,不仅能减少副作用,还可以平稳的降血压。就目前来说,降血压的药物有很多,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根据医生的指导服药,尽量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其次再来说说除药之外的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肾病、糖尿病的高危患者,除了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加减药物或擅自停药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定时测量血压、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最重要的还需要防寒保暖。到了冬天血压容易波动,往往很难控制在原先水平。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体表血管弹性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天心脑血管疾病比较容易发作,如中风。
如果患者朋友能遵循以上几点,相信降压不再不再是那么困难。其实,很多疾病都是这样,单方面的去遵循医嘱是远远不够的,最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保护,注意饮食,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方能健康长寿。
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最好方法有几种
一、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
1、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2、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3、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二、高血压患者的饮食:
对于高血压的情况,建议高血压的患者是需要定时定量的,注意在饮食上最好是可以不要暴饮暴食的,建议是可以吃点新鲜的蔬菜的,注意最好是可以在吃食上清淡点的,另外也是需要控制食盐的用量的,否则也是会引起其他的症状的。
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的原则
吃药不跟感觉走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仅凭自我感觉用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停用降压药物。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中风危及生命。
联合用药效果好
大约有2/3的高血压患者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1/5的患者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只有联合用药才能奏效。
加大剂量要慎重
对高血压的用药原则是,首先从小剂量开始,并认真观察用药后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但大剂量用药不可取,虽然大剂量用药能使血压降的多一点,但如血压降的太快,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肌缺血,发生意外。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加。
间断服药有危险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有多久血压再度上升。如此这般,不仅使病情加重,还容易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造成难治性高血压,甚至诱发中风。
没有症状也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治疗。其实,即使是无症状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治疗,也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老人服降压药提防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把降压目标定得太低。对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15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
●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或葡萄柚同时服用
72岁的陈大爷起床如厕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随即摔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发现颅内严重出血,幸好保住性命。经医生诊断,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父亲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怎么会有‘低血压’呢?”陈大爷的儿子十分不解。
专家指出,虽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乍听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然而,据调查,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近30%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降压药物宜选用长效制剂;但若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同时,专家提醒,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物,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同时服用。
脑梗塞是什么原因引起 过度服用降压药
有许多高血压患者以为多服用降压药就可以治愈高血压,还有的高血压患者常常不按照医嘱服药,而过度的服用降压药会导致过度降压,从而引起脑梗塞。因此服药一定要按照医嘱,千万不可乱来。
治疗高血压的长效药有什么
病人情况千差万别,选药是不同的。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青年人,选择受体阻滞剂较合适;而伴有心动过缓者,则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者发生动脉硬化和脑卒中,应选用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于持续性血压升高者,选用长效降压药物较合适。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②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③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降压药物治疗
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片、复方罗布麻片
现在的社会中,很多的家庭中会有患高血压的成员,所以在现在高血压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人在平时的饮食都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尽量要吃盐和糖还有脂肪都比较低的食物,还有一些快餐也需要尽量的少吃,油炸的食物如果想吃,最好是要自己做,不能暴饮暴食。而且要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