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浅谈
心脏移植术浅谈
1967年, Barnard成功实施了人类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在70年代,受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等问题困扰,心脏移植发展进入低潮阶段。随着80年代新型抗排斥反应药物的推出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心脏移植技术得以大幅进展。
心脏移植术分为原位和异位心脏移植。前者先切除病变心脏,再在原位植入供心。后者是指保留患者自身病变心脏,在身体其他部位将供心与之并列连接。异位心脏移植术过程复杂、并发症较多、应用较少。
目前认为,经完善内科保守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均无法治愈的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其他重要脏器,尤其是肺脏无不可逆性病变或影响长期生存因素的精神状态稳定者可成为心脏移植受体。供体选择标准一般需符合以下条件:ABO血型相配且T淋巴细胞交叉配型阴性;无心脏病史;无恶性肿瘤与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与肝炎抗原血清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体重与受体相差小于20%等。
心脏移植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排斥反应。同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心内膜活检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淋巴细胞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为最大限度抑制各免疫机制,发挥免疫抑制剂作用,多需联合用药。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增加心脏射血、改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全因死亡率。
★ 左室辅助装置(LVAD)可减轻左心室负荷、改善症状。
★ 随着强有效免疫抑制剂问世与移植技术的改善,心脏移植治疗将逐步完善。
由于下列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衰竭,适用心脏移植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肌病
*心脏瓣膜疾病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病人合并有下列疾病时,禁忌行心脏移植术:
*肾、肺、肝脏疾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
心脏位于胸腔,把血液从肺部泵到全身。
正常心脏 原发性心脏病导致心脏扩大
心脏移植术在美国是第三位最普遍的器官移植手术(第一、二位分别是角膜移植术和肾移植术),每年在美国有超过1500的病人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健康的心脏来源于器官捐赠者脑死亡后。取出的心脏用特殊的盐溶液保存。
病人全身麻醉后,医生在病人胸部胸骨正中作手术切口。中断心脏的血液供应,病人的血液通过人工管道被输送到心肺旁路装置,这装置暂时代替病人的心肺功能,维持病人血液的正常氧化和循环。
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心脏被取出,捐赠者的心脏被重新缝合到病人胸腔内。
供体心脏缝合到病人胸腔内
心脏移植手术可延长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的生命。大约80%的病人术后可存活2年。与其它器官移植手术一样,心脏移植手术的最大问题是移植排斥反应。如果移植排斥反应得到控制,病人的存活可达10年以上。术后病人需不定期地服用免疫抑制剂,当病人感觉身体情况好转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但必需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
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心脏移植术: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20%的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重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心肌缺血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
2、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对心肌缺血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LVEF改善程度。
浅谈眉毛移植
眉毛移植是毛发移植的一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浓密的眉毛,但是有些人先天性眉毛稀疏或因疤痕造成的眉毛缺损,这就需要采用眉毛移植术来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状态。以下为眉毛种植的适应人群和手术原理。
眉毛种植的适应人群:
由于永久性毛发移植必须选择自体毛发,所以,接受移植者本人,在后头或侧头(或其他部位)必须有一定数量和密度的毛发存在,其次毛发脱落最好处于相对稳定期,也就是说,在现阶段已没有明显大量的毛发脱落者。
眉毛种植的手术原理:
眉毛种植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取出后枕部健康的毛囊组织,经过特殊的仔细分离毛囊组织后移植到被移植部位。毛囊存活后便会长出健康的新发,保持原有毛发的一切生物特性,不会再次坏死。眉毛种植术一般在局麻下完成,可以说手术痛苦不大,病员术后即可回家。但整个手术时间却较长,通常为3个小时左右。
眉毛种植手术需要多长时间及有无痛苦:
眉毛种植手术一般在局麻下完成,可以说手术痛苦不大,病员术后即可回家。但整个眉毛种植手术时间却较长,通常为3个小时左右。主要原因是:将毛发分离成单个毛囊或极小的毛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移植时则是单个毛囊或极小毛胚进行。
如何治愈心肌缺血
1、心脏移植术手术是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百分之二十的心肌缺血患者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重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
2、心肌缺血的治疗还可以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最近,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病人的LVEF改善程度。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肝脏移植术前检查
肝移植术前全身性系统检查主要是对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心理精神状态的评估,营养状况评估以及感染性疾病评估。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和个体化检查这三类。
1.常规检查主要有血液、尿液、粪便、痰液检查,以及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2.、腹部B超检查。
特殊检查主要有肝脏彩色超声和腹部磁共振或CT血管成像(了解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解剖和血流情况),以及胆道系统的磁共振成像(了解肝内外胆道的解剖结构)。
3.个体化检查主要是根据初步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乙肝患者加作HBV-DNA和病毒耐药变异株的检查;原有心肺疾患者选择性加作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心脏移植状态的治疗方法
你还别不信,心脏移植状态的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小则致病,大则丧命,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吧。
自1967年在南非实施的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心脏移植以来,心脏移植便开始蓬勃发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肌内活检钳、排斥组织学分级体系以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这三大里程碑的发展,令心脏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心脏移植早已不再是神话。更不是试验性治疗,而是治疗晚期心脏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今,心脏移植一般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即原位移植和异位移植。
原位移植,是指将受体(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原来的心脏切除,换上供体(器官捐献者)的心脏。而异位心脏移植,则是指将供体的心脏植入受体的右侧胸腔。在这种“背驮式”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的主动脉,上腔静脉及肺动脉行端侧吻合。
如今,绝大多数的心脏移植手术都采用原位移植。异位移植在心脏移植中则非常少见,它主要适用于正常的供体心脏不能保持足够的右室功能情况。例如,不可逆转的肺髙压或供体的心脏相对于受体来说太小等。并且,异位心脏移植缺点很多,可能会引发原位心脏血栓形成,必须持续抗凝治疗,且有心脏缺血的患者可能还会继续有心绞痛。
现在有很多的病都是可以从吃上来治疗的,例如心脏移植状态患者,如果没事的时候经常吃这三种菜,绝对的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就算不治疗疾病,也对你的身体有很好的帮助。
哪些心脏病适合心脏移植术
一、扩张性心肌病的终末期,主要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治疗方式,到了心衰的地步是可以做心脏移植的。
二、心脏瓣膜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做瓣膜置换手术也不能解决心衰问题的可以做心脏移植。
三、冠心病的患者血管条件很差没办法做搭桥手术了也是可以做心脏移植的
四、一些比较重的复杂性先心病,根治手术无法做的也可以做心脏移植,比如说大动脉转位,完全性的心内膜垫缺损,如不能做根治手术的,或者是不能做矫正手术的也是可以做心脏移植的。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吗
起步较晚,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由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等医师完成,患者存活了109天,在我国心脏移植上开创了先河,近年来我国心脏移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评价心脏外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5年来,心血管外科负责人在国内开展心脏移植手术27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1年存活率为85%,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最长存活患者已逾5年,并总结了丰富的手术及术后治疗经验。
上面就是对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吗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心脏移植手术是非常的一项手术,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要使用到这项手术,最好是选择到正规的医院,毕竟不是普通的手术,让家长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心脏移植的适应症
专家表示,心脏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种,但是在移植之前需要注意检查受体和供体,还要注意心移植的适应症。
心脏移植手术是心外科手术的一种,是几乎可以用于所有心脏病手术的最终治疗方法。心脏移植手术是对医疗技术和手段的终极挑战之一,包括免疫系统研究,心肺研究,医疗设备和药物研究,人造器官研究等多种高新技术研究的进步,才能使手术成为现实。通常来说,将一个正常可工作的心脏,移植到一个心脏发生病变的受体上的工作,就叫做心脏移植手术,但他远没有我们能形容的那么简单。
哪些疾病适合心脏移植?
①、冠心病
②、心肌病
③、先天性心脏病
④、心肌炎
⑤、心脏瓣膜病
⑥、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⑦、移植后的再移植手术
心移植需要注意以下适应症:
(1)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晚期病人或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换瓣手术者,可进行心移植。
(2)先天性心脏病:心移植有哪些适应症?专家指出,先天性心脏病用常规的外科手术无法矫治者,也可进行心移植。
(3)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专家表示,冠心病用药物治疗、常规心导管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改善其心功能者,也可以进行心移植。
(4)各种终末期心肌病:心移植有哪些适应症?各种终末期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克山病、限制型心肌病、肌营养不良性性心肌病、药物中毒性心肌病、放射性心肌病等等,都可以进行心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的适合病症:
1、无法用搭桥手术或激光心肌打孔治疗的严重冠心病;
2、无法用纠治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3、其他难以手术治疗的心脏外伤、心脏肿瘤等;
心脏移植--挽救心脏病患者生命良法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日趋成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全世界接受心脏移植手术者已达7万例,存活最长的超过30年。我国1992年开始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存活最长者超过18年。患者5年期存活率可达75%以上,10年期存活率可达50%以上,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惟一有效办法,临床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凡是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内科治疗无效者,在心脏和其他器官出现问题之前,应尽早考虑心脏移植。
肾脏移植后规律随诊是关键
应用肾脏移植救治终末期肾脏衰竭并不是短期“应急”的治疗技术,肾脏移植理想的目标是获得移植受者与移植肾脏的长期存活。肾脏移植成功并且患者长期存活的3个重要环节是:1.移植前良好的各种准备,合适的供—受体配对。2.良好的肾脏移植手术及肾脏移植术后正确的各项处理。3.肾脏移植长期规律随访,防治排斥反应、感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三个重要环节的实施需要移植中心及富有专业水准的移植医师来完成。而规律性随访是实施防治排异药物调节,早期发现及处理潜在隐患,不断清除影响肾移植长期存活障碍的基本途径。
肾脏移植后警惕心血管疾病、感染、肿瘤的发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均衡饮食,适度体育锻炼,调整好免疫抑制药物,可以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注意避免与感染人群的接触(移植后早期阶段3~6月),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及健康饮食,不吸烟,移植受者不宜养宠物,应经常洗手,注意伤口处理及感冒的早期防治,规律随访-检查-调整,从而保持适度的免疫抑制,以预防感染的发生。还要定期体检及筛查。这些手段都是防止肿瘤因素影响肾移植病人长期存活的重要步骤。
肾脏移植使尿毒症患者重新获得新生,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应使我们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肾脏。肾脏移植长期存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重环节,需要移植医生-移植受者-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形成一种良好的“保障体系”,从而使得肾脏移植受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像健康人群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肝脏移植术后复查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中,完善的检查必不可少,能使医生对患者术后各阶段恢复情况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正确指导治疗。通常术后的化验和检查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定时测定,必要时还会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随着患者病情恢复逐渐简化。
尿、粪常规和培养:每周测定1~2次。
血常规、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至少每日检查1次,恢复正常后每周检查2次。
凝血功能检查:治疗早期每天检查1次,恢复正常后可每周检查1~2次。
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每日早晨测定1次。待血药浓度基本稳定且达到理想水平后,可每周检查1次。
肝炎病毒检测:常规测定乙肝二对半,丙肝病毒抗体,以及乙肝、丙肝病毒DNA 复制情况。术后1周内进行首次检查,以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
巨细胞病毒、EB 病毒检测: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每2~4周测定1次。
血氨检查:患者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时及时测定并连续观察,平时每周1次。血培养:当怀疑全身感染时检查并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抗生素应用。
引流物、分泌物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测:每周1次,当怀疑感染应随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