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环跳的好处 艾灸环跳主治疾病
艾灸环跳的好处 艾灸环跳主治疾病
艾灸环跳有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的好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腰胯疼痛,半身不遂,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踝病,遍身风疹,脚气,神经衰弱。
腰间盘突出可以艾灸吗
可以,而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是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腰疼、下肢的疼痛,为艾灸是通过艾草的温热功能,加上在燃烧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在腰部进行艾灸,能对腰部的经络阻滞,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艾灸方法
艾灸穴位: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快速定位
1、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委中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
3、腰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4、环跳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臀部凹陷处稍向上的位置。
操作方法
肾俞穴、腰阳关穴两穴用双罐艾灸罐灸,环跳、委中两穴用单罐艾灸罐灸,腰部阿是穴用双眼艾灸盒灸,每次每穴30分钟,每日1次。
原理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灸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脉的气血,有很好的止痛及缓解症状的作用;“腰为肾之府”,灸肾俞穴可壮腰益肾;灸腰阳关穴、腰部 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络及筋骨的气血,通络止痛。环跳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配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下肢不适症状。
昆仑的功效与作用 昆仑配伍治疗方法
1.按摩治疗头痛目眩:配伍风池穴,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2.艾灸治疗腰腿痛:配伍环跳,委中,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艾灸环跳的好处有哪些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侧1/3与1/3交点处。艾灸环跳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疏散少阳风热,和营止痒,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腰胯疼痛,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可以起到缓解的好处。
三伏天下雨可以做艾灸吗
可以的。
虽说三伏天最好是晴天上午的时候进行艾灸最好,因为这样艾灸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是说下雨就不可以进行艾灸了。
三伏天下雨也可以进行艾灸,但是要注意艾灸环境要保持通风,但风力不宜太大,避免冷风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受寒。
小贴士:三伏天进行艾灸,建议周围环境的温度适当高一些,同时减少肌肤裸露面积,这样才可以保证艾灸效果不受影响。
环跳的作用与功效 环跳穴养生应用方法
按摩:站立,两手分别放在两侧臀部,虎口对准髋部,拇指置于穴位上,除拇指外的四指自然扶在大腿上前,以大拇指的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3-5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艾灸:采用艾条悬灸环跳穴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配伍关元治疗慢性盆腔炎。
拔罐:使用玻璃管或抽气罐拔罐3-5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配伍风池,曲池,血海,三阴交以治疗风疹。
儿童膝盖积液应该怎么治疗
穿刺疗法
关节积液较多、张力大时,可进行关节穿刺,将积液和积血完全抽净,并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它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关节炎中的各种病理改变与它的减少和理化性质改变有密切关 系。注射透明质酸钠有以下作用:覆盖关节软骨表面,可以保护关节软骨,防止或延缓进一步退变;保护关节滑膜、清除致痛质,有明显减轻疼痛的作用;改善关节的挛缩状态,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对退变关节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针灸治疗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本草纲目》记载 “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活血”。中医利用艾灸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有一定疗效。该疗法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家长学会了可在家施用
材料
艾条(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用无烟艾条更好)数支;盛有约300毫升水的杯子或碗1个(用来抖落艾灰)。
取穴
主穴 阿是穴(即病变部位用手按压时感觉有明显酸麻、疼痛处)。
配穴 可在与病变对应的部位或病变周围部位取穴,如环跳穴(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风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操作方法
让患儿侧卧,健康的一条腿在下,伸直,患病的腿在上,弯曲,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施灸者坐于患儿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以防止其晃动,右手持点燃的2支艾条对准穴位施灸,艾条离皮肤约3厘米,并随时依患儿感觉调节距离,以患儿感觉有温热感为度(因为过热易发生灼伤,不热难奏效)。当患儿有酸麻等感觉,皮肤局部微红,触之稍热的时候,就可以了。每次取穴3~5个,每穴施灸10~15分钟,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轻者可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治愈。如不愈可休息1~2天,再进行第2和第3个疗程。每次灸疗除主穴固定选用外,配穴应交替选用,不得千篇一律。
注意事项
施灸过程中,要随时抖掉艾灰于水碗内,防止落到皮肤上引起烫伤。
施灸时室内应充分通风,防止烟气滞留,污染室内空气。
过敏者表现为全身发痒、咳嗽、憋气、恶心欲吐等,应立即停止灸疗,进行穴位按摩o,如全身发痒,可按摩大椎穴、足三里穴等;咳嗽、憋气,按摩尺泽穴、太渊穴;恶心、欲吐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5]
根据上文的内容大家也了解的很清楚了,其实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方法治疗儿童膝盖积液这个疾病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着急或者盲目的选择一些治疗疾病的办法,因为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滑膜炎要怎样才能治好呢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本草纲目》记载 “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活血”。中医利用艾灸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有一定疗效。该疗法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家长学会了可在家施用。
材料
艾条(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用无烟艾条更好)数支;盛有约300毫升水的杯子或碗1个(用来抖落艾灰)。
取穴
主穴 阿是穴(即病变部位用手按压时感觉有明显酸麻、疼痛处)。
配穴 可在与病变对应的部位或病变周围部位取穴,如环跳穴(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风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股骨头疼艾灸什么穴位
主要是艾灸阿是穴和疾病的阳性反应点,那么就是在腰部取穴居多,主要是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和腰部的痛点治疗、 环跳,委中、 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动艾灸,如果出现通窜的感觉,或通窜不到位,那么就在通窜不下去的位置接续艾灸,使通窜进行到底。也就是通络。
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还可以在委中放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艾灸的操作方式及三个阶段
艾灸其实也是针灸中的一种,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是怎么操作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艾灸的操作方式及三个阶段。
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艾灸的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最基本的身体反应就是出现热感的传递。这种热感可能会出现在局部也可能是全身性的。
2、中级阶段:
已知病灶部位会出现酸麻胀痛抽损痒冷等不同的反应。同时未知的身体部分区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感受,这往往是身体潜在病灶的艾灸反应,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应当给予重视,并加以理性的分析,同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身体热力传感仍然存在,特定区域会出现跳动,冒水泡的感觉,均属正常的艾灸反应。慢性病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会有数月的时间。病症较轻的病人,则很短,可能数天或者十几天就会消失。
3、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身体施灸前的各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但是仍然会有个别的身体区域还会有偶发性的经络跳动。热力出现和传递非常快,一般在瞬间或者不到一分钟内传遍全身,5-10分钟后身体会出现异常清凉的感觉。
身体还会出现任督热力循环传递,带脉热力传递,会阴有规律的跳动,自发式的腹式呼吸,全身清凉,闭眼会有白光或者山川,森林,流水等情况出现。因个人体质及机缘不同,出现的状况也会有所不同。此阶段是为高级阶段。。
特别是高级阶段我所讲述的一些现象,听者不可强求!比如光团,比如山川,河流,森林,等等。因为光团因个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出现的颜色也不一样。会有红色,白色,黄色等。有的光团会出现在头顶,有的则是身体被光团包围。这些都跟个体有关,并无相同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身体出现的这些反应同样也是梦幻泡影,不可追求,不可贪恋,顺其自然,如是如是!
三伏天下雨能艾灸吗
可以。
三伏天下雨的时候也是可以进行艾灸的,但是要注意艾灸环境要保持通风,但风力不能太大,下雨天风比较凉,艾灸的时候侵入人体,那么是很容易导致人体受寒的。
一般三伏天下雨天艾灸时,艾灸环境温度要尽量高一些,也要减少皮肤裸露的面积,降低着凉受寒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保证艾灸的效果不受到影响。
中风艾灸哪里 中风后遗症艾灸手法
方一:
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穴。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30分钟,日灸1次,1周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中脘(单穴),足三里(双穴),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
方三:
取穴:环跳(双穴),阳陵泉(双穴 ),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