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祛湿汤 白朮陈皮瘦肉汤
冬天祛湿汤 白朮陈皮瘦肉汤
材料:白朮1两、砂仁2钱、陈皮1角、瘦肉半斤
做法:所有材料同放入煲,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转慢火煲2小时。
功效:和胃醒脾,袪湿利水。
石黄皮瘦肉汤
广东有一种生草药石黄皮颇受主妇欢迎,由于其外形与黄皮有点相似,又喜生长在林下石隙中,故名石黄皮记得那天路过市场时看到有人在卖用来煲汤的山药,其中有一种很眼熟,即是石黄皮。石黄皮是一种厥类,长在湿阴的石缝中。在山上,如果石缝里有一层浅浅的泥土,一般都会长几株石黄皮,常用手轻轻一拔,就可以把石黄皮拔出来。
小时候去山间玩,渴了常到石缝里挖石黄皮来解渴。石黄皮表面有一层柔软的毛剌,用手轻轻一擦就可以擦掉。我们一挖就挖很多然后放到水里一一把泥巴和毛剌洗掉就放进嘴里吃起来了。石黄皮吃起来有一种清鲜而脆的味道,没长熟的会有淡淡的涩味。
今天见到这些广告才知道原来石黄皮还可以用来煲汤,而且有很多种功效,因热而咳时可以煲廋肉汤喝,小孩疳积、无胃时煲田鸡汤喝。
这些山药对于没有太多抵抗力的小孩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石黄皮瘦肉汤的做法
材料:
石黄皮半斤 、蜜枣5粒、果皮1片、瘦肉8两(四人份量)
做法
1、石黄皮洗净,拍扁,果皮浸软刮去瓤,备用。
2、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将所有材料同放入锅内,以慢火煲三小时即可。
小儿开胃粥
可用鮮石黄皮一兩,粳米一兩(粳米最好先行炒香),与石黄皮同煮成稀粥,随量食用.或煲田鸡(田鸡2到3两一个)或瘦肉煲粥食用。
咽喉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
按个人食量;一斤分三次左右,放入适量冰糖煲2到3个钟即可。
预防黄疸肝炎、大小三阳:每斤分3到4次,煲红糖食用。
猪鼻汤:偶有流鼻血、鼻炎,每次猪鼻一个,石黄皮3两,文火煲3个钟
防治肝硬化
贰、前言:
肝硬化佔台湾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六位,台湾自从一九九六年以来,实施全民健康保险,患者可以自由选择中西医治疗的权利,一旦罹患肝硬化的病人,几乎都曾经利用生化检查,确定病灶以后,患者有的以西医治疗,有的採取中医治疗,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医治以后,医者履创奇蹟。如果中西医能够互相截长补短,实是患者的一大福音,假如单纯以中医治疗,最好能够配合西医诊断,治疗进展,疗效才能够掌握。
参、肝硬化原因(西医观点):
1、长期酗酒(慢性酒精中毒)。
2、营养不良。
3、潜伏性细菌感染(血吸虫病、华枝睪吸虫病、疟疾)。
4、工业化学或药物中毒(磷砷、四氯化碳以及异烟井、甲基多巴、四环素)。
5、病毒性肝炎后遗症。
6、新陈代谢疾病。
7、总胆管阻塞。
8、肝性胆汁慢性稽留。
9、右侧充血性心脏衰竭。
10、长期窄缩性心包膜炎。
11、心肺症。
12、房室瓣膜病变。
13、遗传和代谢疾病。
14、胆汁淤积。
肆、肝硬化原因(中医观点):
1、情志郁结。
2、饮酒过多。
3、感染虫毒。
4、饮食不洁。
5、黄疸日久。
6、气滞血瘀、正气不足。
7、湿热蕴结、脉络被阻。
8、寒湿内阻、气滞血瘀。
9、肝脾血瘀、气血两虚。
10、水湿内停、肝脾血瘀。
伍、肝硬化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查
4、肝功能试验SGOT、SGPT、TTT、ZTT、ALP上升、BSP上升、AL下降、GL上升)。
5、肝纤维化血清检测。
6、免疫学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血清标誌、补体C、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甲胎蛋白AFP)。
7、血清蛋白成份检测(包括:铜篮蛋白、铁蛋白、前白蛋白)。
8、腹水检查。
9、影像学检查(包括:超音波检查、食道钡餐X检查、CT扫瞄、磁核共振、磁核扫瞄、血管造影‥等)。
10、内视镜检查(包括:纤维胃镜检查、腹腔镜检查、肝活组织检查)。
11、肝组织切片。
陆、肝硬化临床症状:
1、容易疲劳。
2、皮肤出现蜘蛛掌、肝掌、脾脏轻度肿大。
3、胃肠不适:噁心、呕吐、嗳气、腹胀、腹痛、厌食、大便功能改变、呕血或黑便。
4、肝功能减退、门静脉出现高压。
5、削瘦、乏力、面容憔悴、皮肤枯燥。
6、男性表现性功能减退、女性化。女性则出现月经失调,皮肤色素沉积。
7、可有鼻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颅内出血等。
8、胆红素障碍而出现黄疸。
9、静脉曲张而出现痔疮、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10、肌肉软弱、体重减轻。
11、下肢水肿、腹水。
12、贫血。
13、少尿或无尿。
14、有5%出现胸水。
柒、肝硬化併发症:
1、急性消化道大量出血。
2、肝性昏迷。
3、细菌感染。
4、肝肾综合徵状。
捌、肝硬化中医分型:
1、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早期患者,症见食欲不振、胸腹闷账、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便溏、乏力、面色诲黄而浮、肝脾轻度肿大、舌体胖有齿痕、舌色暗红或淡。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2、气滞血瘀: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症见肝功能减退,消化机能障碍,肝脾肿大,压痛明显,质硬,面色紫暗或晦暗。
3、水湿内停:多见于肝功能代偿期,症见腹账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噁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细。
4、脾肾阳虚:除水湿内阻外,尚有面色萎黄或晃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舌淡胖,脉沉细无力。
5、肝肾阴虚: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黧黑,唇乾,口燥,潮热心烦,失眠多梦,鼻血牙宣,舌红绛或光剥,脉象细数无力。
6、其它尚有:肝郁气滞、肝胆郁热、瘀血内阻、血瘀气虚、湿热蕴结、脾胃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等型。
玖、对症治疗: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兼以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汤合六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朮、白芍各10g,茯苓15g、炙甘草6g。水煎服。加减:湿热盛重加苍朮、厚朴、山楂。短气神疲者加党参,并重用黄耆45-60g。选用方:加味逍遥散加越鞠丸加减;柴胡疏肝汤加一贯煎;加味逍遥散加香砂六君子汤;复肝汤加逍遥散、当归补血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化瘀汤加减:丹参、牡蛎各30g,当归、炮甲各15g,郁金、桃仁、红花、青皮、白朮、赤芍各10g。水煎服。如有伴目黄,溲黄加茵陈、金钱草。兼阴伤者加生地、石斛。兼脾功能亢进者加黄精、熟地、大枣。或选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大黄这庶虫丸、疏肝化瘀汤、膈下逐瘀汤、旋覆新降汤、去瘀散、化瘀汤、化瘀散合剂、逐瘀活血汤‥等。药物则用丹参、桃仁、红花、柴胡、川芎、莪朮、当归‥等。效果显着。
3、水湿内阻型:治宜健脾,利湿行水。方用胃苓汤加减:苍朮、白朮、厚朴、泽泻、陈皮、木香各10g,云苓15g、车前子30g、陈葫芦瓢60g,水煎服。若体实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禹功散、甘遂末以逐水;腹胀以气为主者加陈皮、川楝子、莱菔子;兼气虚者重用黄耆、白朮40-60g;兼瘀血者加泽兰、桃仁、丹参、当归。选用方:四苓散合四逆散加减;胃苓汤加减;导水茯苓汤;中满分消汤;疏肝清水汤;黄耆蝼己汤、软肝利水汤、十枣汤、舟车丸‥等。
4、脾肾阳虚型:治宜建脾温肾、化气行水。方用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附子、党参、白朮各10g,乾姜、泽泻、茯苓、大腹皮各15g,车前子30g,水煎服。兼阴黄者加茵陈。选用方如下:归耆四君子汤加减;健脾分消汤加减;臌胀丸、攻补兼施汤、禹功散、苍牛防己汤加味、消账万应汤、己椒沥黄丸、参朮健脾汤、苍朮朴附汤;或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合四苓汤加减;十全大补汤合八味地黄丸加减‥。
5。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育阴利水。方用一贯煎合猪苓汤化裁:沙参、麦冬、枸杞子、阿胶各10g,生地、泽泻、猪苓、连皮苓、滑石各15g,白茅根30g。水煎服。加减:若神识异常,可加鲜石菖蒲、郁金;神识昏迷者,急用安宫牛黄丸,以凉营清热宣窍。出血较甚者,用大黄粉或参三七粉以止血;气随血脱,急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选用方如下:复肝丸、黄耆丹参黄精丸、黄耆莪朮汤、耆茜汤、三甲复脉汤、护肝汤、强肝软坚汤、延寿丹、1号肝功障碍汤、2号脾亢方、3号肝脾肿大方、健肝生化汤、活肝汤‥等。
拾、肝硬化治验选集:
1、主治肝硬化。方药:生地、赤芍、杭菊、丹参、炒麦芽各18g。山药24g、花粉、牛膝各15g。生黄耆30g。玉竹、知母、桃仁、白朮各12g。麦冬、郁金9g。三菱、莪朮、苏木各6g。水煎服。效果:刘光汉医师治疗55例,治愈42例,显效9例,无效4例。
2、主治肝硬化、腹水。处方:柴胡、桃仁、莪朮、紫苑、桔梗、椒目、葶苈子各10g,赤芍20g,当归、丹参各15g,生牡蛎30g,川楝子12g。水煎服。效果:服用以上处方二个月,诸症悉除(印河会,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3、主治:肝硬化腹水。处方:茵陈30g、赤苓30g、萹蓄15g、木通10g、通草4.5g、半边莲15g、车前子12g、腹皮子10g、冬瓜皮12g、杏仁10g、橘红10g、延胡索10g、杭芍10g、当归10g、丹皮6g、郁金6g、桃仁10g、麻仁10g、木香4.5g、厚朴10g、抽葫芦24g、二丑15g、分水丹30粒。水煎服。分水丹另服。分水丹处方由甘遂3g、甘草15g组成。效果:服药90余剂,生化检查正常,腹水已消,体力、精神已经恢复。(关幼波,北京中医学院教授)。
4、主治:早期肝硬化,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消癥。处方:活血软坚消癥汤加减:土鳖虫9g、当归9g、夏枯草12g、凌霄花9g、鳖甲30g、甲珠9g、鸡血藤30g、丹参30g、郁金9g、泽兰叶15g、沈香6g、连翘15g、板兰根15g、水煎服、连服30剂。效果:肝功能检查正常。续服下方:生黄耆120g、白糖参120g、当归90g、土鳖虫90g、夏枯草120g、凌霄花90g g、鳖甲120g、甲珠90g、鸡血藤120g、丹参120g、郁金90g、泽兰叶120g、沈香60g、连翘120g、板兰根120g。以上焙乾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九克,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二丸,白开水送服。效果:服完以上药量,多次複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5、清利消胀汤,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清热利湿、养血柔肝、活瘀逐水。组成:茵陈30g、赤茯苓30g、萹蓄15g、木通10g、通草4.5g、半边莲15g、车前子12g、大腹皮子10g、冬瓜皮12g、杏仁10g、橘红10g、延胡索10g、杭白芍10g、当归10g、火麻仁10g、木香4.5g、厚朴10g、抽葫芦24g、二丑15g、分水丹30粒。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分水丹晨起空腹服15-30粒,白开水送下。效果:服用90剂,经过生化检查,全部恢复正常。(关幼波,北京中医学院教授)。
6、三参二仁甲味汤,主治:肝硬化,属气阴两虚,肝脾血瘀型。症见:食欲减退,腹胀满,肝区不适或疼痛,伴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淡,舌边有瘀点,苔白,脉细弦。组成:太子参20g、丹参、鳖甲各30g、桃仁12g、五味子10g、胡桃仁2个、红糖50g。用法:取水煎汤成300ml,每次服150ml,一日二次,红糖开水化开沖服。临床加减:肝区不舒、胁痛者加柴胡12g、白芍24g。腹胀满加鸡血藤30g、佛手12g。伴腹水加腹水草、大腹皮各15g。乙型肝炎加茵陈或败酱草30g。三个月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0.4%。(四川中医)。
7、山桔绝臌汤,主治:肝硬化腹水。属血瘀水停型,症见:腹胀、食欲不振、尿少、下肢浮肿、腹水、神疲乏力、舌质暗、脉弦细、肝功能异常、蛋白倒置。功效:健脾利水、活血消肿。组成:山桔根30g、金扁柏、马兰根、半边莲、远志、马鞭草、生黄耆各15g,丹参、大腹皮、鸡内金各10g,每日一剂,水煎服。临床加减:湿热内蕴症减远志,阴虚血热症去马鞭草加伏牛花、旱莲草。脾虚湿阻症去马边草、马兰根加茯苓、白朮。肝脾血瘀症减黄花远志加泽兰。水气犯肺症去黄花远志、马鞭草加葶苈子、桑白皮。山桔根用量以30-80g为佳。总有效率88%(1994.11.四川中医杂誌)。
8、加味一贯煎,主治:早期肝硬化。中医辨症:肝经郁热、伤阴化火。治法:养阴柔肝,疏肝活络。处方:生地黄五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三钱、当归三钱、枸杞子三钱、川楝子二钱、紫丹参二钱、郁金三钱、生麦芽四钱、生鳖甲四钱、猪苓四钱、川连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效果:服药三十五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二年,未再复发。
9、柴胡疏肝汤合中满分消汤,主治:肝硬化腹水。中医辨症:肝郁气滞,失其疏利三焦之职,发为腹水。治法:疏肝行气利水。处方:柴胡15g、枳壳15g、赤芍15g、甘草5g、香附25g、川芎7.5g、砂仁5g、肝晒参15g、白朮10g、茯苓25g、陈皮25g、半夏7.5g、知母10g、猪苓15g、厚朴15g、黄芩15g、黄连15g、乾姜5g、姜黄7.5g。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用。效果:共服二十剂,诸症消除。
10、化湿逐瘀消肿汤。主治:肝硬化腹水。中医辨症:湿热雍滞。治法:清热、化湿、逐瘀、消肿。处方:鳖甲30g、瞿麦30g、车前子20g、三菱6g、莪朮6g、茯苓12g、泽泻18g、川朴6g、赤芍10g、桃仁9g、小蓟30g、大腹皮12g、葫芦半个。水煎服。效果:共服药四个月,诸症消失。
11、鳖甲煎丸加防己防耆汤。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软肝化瘀、健脾利水。处方:醋鳖甲10-15g,赤白芍各210-15g、桃仁10g、生白朮15g、炙黄耆15-30g、汉防己10g、连皮苓15g、大黄3-9g。加减高度腹水,加芫花、大戟、二丑。呕吐者加姜夏、陈皮、代赭石。出血加白茅根、茜草、侧柏炭、广三七。阳虚加附子、乾姜。阴虚加沙参、生地。谷丙转氨霉升高加垂盆草、马鞭草、田基黄(张笑平讲师)。
12、下瘀血汤合四君子汤。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软坚化瘀、利水消肿。处方:党参12g、白朮12g、鳖甲15g、丹参15g、丹参15g、猪茯苓各15g、泽泻15g、炮山甲9g、地鳖虫9g、桃仁9g、陈葫芦30g、虫伊30g、车前子15g水煎服(陈泽霖副教授)。
13、肝硬化併发之肝昏迷。早期宜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较重之肝昏迷,可用犀角地黄汤合安宫牛黄丸。处方:广犀角3g、生地15g、赤芍12g、丹皮9g、川连3g、胆星6g、石菖蒲15g、远志9g、加安宫牛黄丸吞服。(陈泽霖副教授)。
14、肝硬化肝郁湿困型宜:四逆散合四苓散;脾阳虚型宜:四君子汤加猪苓、泽泻、麦芽、茵陈、栀子;肾阳虚型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肾阴虚型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15、强肝软肝煎。主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处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耆、丹皮、栀子、白朮、茯苓、鳖甲、茵陈。总有效率93.3%。
16、健脾软肝汤。主治:血吸虫病肝硬化。功能:健脾疏肝、养血活血。组成:柴胡15g、白朮15g、五灵脂15g、茯苓15g、地龙15g(素食以川七代、)丹参15g、青皮12g、枳壳12g、蒲黄12g、茜草10g、鳖甲20g、内金8g、白茅根30g、甘草5g。水煎服。效果:临床治疗83例,均获痊癒。(湖北省沙市市第三人民医院朱明烈)。
17、健脾分消汤。功能:健脾温肾、化气行水。主治:肝硬化腹水。组成:黄耆20g、山药20g、丹参20g、薏苡仁30g、车前子30g、大腹皮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朮15g、鳖甲15g、泽泻12g、郁金12g、陈皮12g、青皮12g、附子6g、甘草6g。水煎服。总有效率94%。
18、二参五皮五子汤。主治:肝硬化腹水。处方:党参20g、丹参30g、黄耆皮50g、青皮10g、茯苓皮30g、生姜皮6g、大腹皮15g、牵牛子10g、车前子30g、葶苈子10g、菟丝子20g、莲子20g。水煎服。加减:寒湿困脾加白朮15g、附片20g、乾姜10g;湿热蕴结并黄疸者去党参、莲子,加茵陈20g、马蹄金30g、黄芩10g、焦栀10g、生军10g;肝脾血瘀併肝脾肿大加鳖甲15g、莪朮15g、田七粉6g;脾肾阳虚加附片15g、白朮15g、桂枝10g、赤芍20g;肝肾阴虚加生地30g、麦冬15g;出血加小蓟、白茅根、赤芍;血虚加当归身、酒白芍。总有效率94.1%。(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颜永潮主治医师)。
拾壹、肝硬化针灸疗法:
肝硬化可以配合针灸疗法,提高肝脏免疫机能,增强新陈代谢,改善肝功能。以平补平泻手法,对症选穴如下:
1、肝区账满疼痛:肝俞、膈俞、阳陵泉、支沟、足三里。
2、腹水:气海、三阴交、水道、阴陵泉、水分、肾俞、阴郄、曲泉。
3、鼻衂及齿龈出血:风府、上星、伴星、天柱、手三里、后谿、合谷、内庭、尺泽、少商、三阴交、太溪、血愁、血海。
4、消化道出血:胃俞、膈俞、肠风、郄门、阳陵泉、梁邱、尺泽、内关、曲泽、血愁、血海。
5、针法以上穴位,每次选3-4个,每日针刺一次,留针30-40分钟,以平补平泻法,施针后在穴位上加艾灸。2-3週为一个疗程。
食疗法去除口苦
1、日常饮食注意
饮食方面注意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生冷、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例如寿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加重口苦。
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例如山药。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多喝水和吃蔬果。
2、鲜竹笋煲瘦肉汤
鲜竹笋煲瘦肉汤主治清凉泻火,治口苦,口干等症。取鲜竹笋50g,瘦肉100g。加水先将瘦肉煮烂,再入鲜竹笋,烧至笋熟即成,加入少量食盐。
3、枸杞鸡蛋汤
枸杞鸡蛋汤主治轻度口苦。取枸杞15g,鸡蛋2枚。先放枸杞与水煮汤,汤成加入搅拌鸡蛋,再烧开即成。
4、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热引起之口苦症。取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
5、陈皮枣汤
陈皮和扁豆都有除湿的作用,而且陈皮还可以理气,扁豆可以清热,至于大枣好处就更多了,秋天也是大枣成熟的季节,经常吃一些可以补血补气。陈皮枣的做法是,将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500毫升,稍冷后服用,可治疗口苦。
7款祛湿养生汤
1、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
材料:陈皮6克、莲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水鸭肉250克。
做法: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血污,斩件;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莲子去心洗净,用水稍浸淮山,陈皮、生姜用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一起放进汤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湿作用,用来煲水鸭能起到补脾健胃、祛湿止泻的功效。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对湿气重、大便稀烂、脾虚者尤为合适,而本身腹泻,感冒咳嗽就最好避免喝此类汤品。
2、老黄瓜煲猪腱粉肠汤
材料:老黄瓜1斤,陈皮1角,碎瑶柱1汤匙,猪腱1斤,粉肠8两,赤小豆2两,扁豆1两。
做法:老黄瓜连皮一开二,猪腱、粉肠拖过水,赤小豆、扁豆、陈皮洗过,汤煲注清水烧开,放入猪腱煲15分钟,下老黄瓜、粉肠、陈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时下瑶柱,再煲15分钟,捞出粉肠、猪腱切成件状,在半小时后,可再捞出汤料在碟中,排上粉肠、猪腱,汤水便可调入幼盐饮用。
功效:老黄瓜能除热祛湿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健脾化湿功效,加猪粉肠煲黄瓜汤,清热当中更有理肠胃之食疗作用。
3、鲜土茯苓煲猪瘦肉
材料:鲜土茯苓200克、马蹄10个、红萝卜、连须玉米各1条,蜜枣3个,陈皮1/3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鲜土茯苓切块,马蹄去皮,红萝卜、玉米切段,蜜枣去核,陈皮浸泡。一起与猪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土茯苓有祛湿热、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鲜的土茯苓配爽甜鲜美消滞的马蹄、宽中益气滋润的红萝卜煲猪瘦肉汤,有清热祛湿解毒、健脾养胃润肺之功。
4、冬瓜薏米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将排骨、薏米洗净,冬瓜洗净后不去皮切成块状;将排骨与薏米一同放入锅中,小火炖90分钟左右后加入冬瓜,再炖1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将冬瓜与薏米进行搭配,能够达到清热祛湿、利水排尿的效果,对于水肿、尿路疾病患者来说具有辅助新治疗作用。
5、炒扁豆木棉花炖鲫鱼汤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陈皮3克(中药店有售),蜜枣1~2个,鲫鱼肉约100克,生姜3片。
做法:药材稍浸泡;蜜枣去核;鲫鱼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250毫升(约1碗量),加盖隔水炖约1个半小时便可。
功效:扁豆新味甘温,能健脾化湿、和中止泻。尤其炒后的扁豆健脾力更强,与木棉花陈皮炖鲫鱼,为春湿时健脾祛湿的养生汤品。
6、橄榄陈皮炖水鱼
材料:潮州橄榄6个、陈皮1/3个、水鱼200~250克、生姜3片。家常菜谱
做法:橄榄切对半;陈皮浸泡;水鱼洗净,切块,“汆水”。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热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3个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功效:橄榄陈皮炖水鱼除了解春困时的烦闷胃纳差,还可祛春湿引发的各类皮肤疾患。
7、淮山陈皮炖扇骨
材料:新鲜土猪扇骨1斤2两左右,斩成小件。新鲜铁棍山药2两,洗净去皮,切段。陈皮1/4个,洗净备用。茨实、莲子、茯苓各30克,洗净备用。姜切3~4片备用。
做法:猪骨在滚水中焯一下,飞去血水和肉腥味。将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电压力煲中,加水,煲30分钟即可。若用的是老式汤煲,先大火滚10分钟,然后转小火煲1个钟头。临上桌前,在煲够火候的汤水中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健脾。用猪骨煲汤,讲究用猪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猪尾的尾龙骨来煲汤,这些位置的骨头有祛湿的功效。
党参怎么吃补气效果最好
当归党参陈皮瘦肉汤
主料
党参25g,当归头25g,陈皮少许,红枣4枚,瘦肉(羊肉,猪肉)250g,盐适量。
做法
1.党参和当归分别洗净,党参切段,当归头切片,陈皮、红枣和瘦肉分别洗净,红枣去核备用。
2.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以上全部材料。
3.改用小火煲3小时,喝的时候可以加入适量的盐。
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早上起来口苦口臭怎么办 7 种食疗法对症解决
1、日常饮食注意 饮食方面注意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生冷、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例如寿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加重口苦。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例如山药。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多喝水和吃蔬果。
2、鲜竹笋煲瘦肉汤 鲜竹笋煲瘦肉汤主治清凉泻火,治口苦,口干等症。取鲜竹笋50g,瘦肉100g。加水先将瘦肉煮烂,再入鲜竹笋,烧至笋熟即成,加入少量食盐。
3、枸杞鸡蛋汤 枸杞鸡蛋汤主治轻度口苦。取枸杞15g,鸡蛋2枚。先放枸杞与水煮汤,汤成加入搅拌鸡蛋,再烧开即成。
4、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热引起之口苦症。取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
5、陈皮枣汤 陈皮和扁豆都有除湿的作用,而且陈皮还可以理气,扁豆可以清热,至于大枣好处就更多了,秋天也是大枣成熟的季节,经常吃一些可以补血补气。陈皮枣的做法是,将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500毫升,稍冷后服用,可治疗口苦。
6、麦冬煎汤 麦冬是百合科植物的块茎,是寒凉药。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常常用于口干、肺燥等。取10~20克煎汤。 7、绿茶 用开水冲泡茶,饮用茶水并口嚼茶叶,可治晨起口苦口臭。 编后语: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口臭,有些人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口臭是身体某些疾病的反映,虽然有的人对自身的口臭并不敏感,其实在无意识之中,已经影响了食欲与味腺。
老人湿气重怎么办
环境因素导致体内湿气重
外湿致病,多因患者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处而得。发病有由表入里的转变规律,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症状各异。浅则伤人皮肉筋脉或流注于关节,深则可入脏腑。
如湿郁肌表,可见恶寒无汗,发热体酸,头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经络,则见肢体重着酸痛,或经脉拘急或痉挛等症状;湿着筋骨成为湿痹,又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
老人湿气重如何调理?多喝四款祛湿汤
老人湿气重,可以用淮山、薏米、木棉花、扁豆等煲汤,具有益气健脾、淡渗利湿等功效。以下四款祛湿汤都适合老年人食用。
薏米白胡椒猪肚汤
原料:用猪肚,腐竹少许,薏米和枣干,食盐、生姜、白胡椒、食用油及料酒。
做法:
1、猪肚切条,薏米和红枣先泡会。
2、锅中放水和生姜、猪肚,再加点料酒,大火煮开捞出。
3、猪肚、红枣、薏米及腐竹再放入锅中,加入白胡椒粒和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炖六十分钟左右。
三花薏米瘦肉汤
原料:木棉花和鸡蛋花,槐花和薏米,瘦肉和炒扁豆,陈皮或砂仁。
做法:
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煲中,加水大火煲开后用小火煲六十分钟。
健脾祛湿汤
原料:
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
2、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健康提示:
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
扁豆瘦肉汤
原料:扁豆100克,陈皮1/4个、猪瘦肉400克,食盐、生姜适量。
做法:
1、把猪肉切块洗净,陈皮去瓢,生姜切片;
2、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1.5小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本汤可清热祛湿、解脾虚湿困。
冬天祛湿汤 薏仁袪湿汤
材料:薏仁1两、淮山2两、茯苓5钱、北芪1两、党参1两、炙甘草3钱、大枣3枚、瘦肉半斤
做法:
1.将所有材料洗净,瘦肉汆水。
2. 所有材料同放入煲,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转慢火煲3小时。
3.下适量的盐作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补气益胃。
初夏小满节气养生食谱
1、土茯苓双豆猪瘦肉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湿豆50克、赤小豆30克、陈皮14个、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土茯苓、祛湿豆、赤小豆均浸泡、洗净,陈皮去瓤;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同时亦是暮春时家庭祛湿健脾的养生汤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2、红菜头薯仔番茄汤
材料:红菜头300克、薯仔200~250克、番茄2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红菜头取其叶茎;薯仔去皮,切块;番茄切块;瘦肉切块。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姜和薯仔、瘦肉,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小时,下红菜头叶茎和番茄,继续煲10分钟,下盐便可。为3~4人量。
功效:每年3月至5月间,正是吃红菜头的最佳时节,以红菜头配薯仔番茄煲猪瘦肉为汤,气味醇香平和可口,有健脾益气、养肝暖胃的功效,为初夏时家庭养生靓汤。
3、冬瓜汤
材料:冬瓜、葱花、姜米、盐、食用油。
做法:冬瓜洗净切片备用。 姜米和葱花入冷水烧开,放入冬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分钟。调入食盐,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功效: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僻暑除烦,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卧床老人的食谱
老年久病卧床的健康饮食一、首选白米为底,熬煮至煳状的粥,冬季可加点姜或葱白,若要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可在熬粥时加入青菜、瘦猪肉等抗寒防伤风感冒。除粥品外,也可吃地瓜、红枣、山药等清甜食物。
老年久病卧床的健康饮食二、理中汤(人参、乾姜、白朮、甘草)治疗脾胃虚寒;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乾姜、白朮、甘草)治疗脾胃虚寒兼外感;四君子汤(人参、白朮、茯苓、甘草)治疗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兼治脾胃虚寒及气滞滋养气血
老年久病卧床的健康饮食三、牛肉、玉竹、栗果、红糟
老年久病卧床的健康饮食四、四物汤(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滋养气血、补肾生髓 冬季当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老年久病卧床的健康饮食五、鹿 茸、鹿角胶、鹿角霜都是防止骨质疏鬆的药,又如含有动物胶质的食物,甚至鸡脚、鹿筋等,以及海产的花胶、鱼翅、海参等,都是滋益肾阴的食疗品。核桃肉、黑 芝麻也有补肾的效果,但是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上火。骨质疏鬆病患者忌食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例如老菠菜、竹笋、茭笋,芋头等。
春季排毒养颜食谱
冬瓜荷叶汤
材料:冬瓜一环,荷叶半块、麦冬三钱,薏米、瘦肉适量。
做法:冬瓜切块,瘦肉切片飞水。放入煲中,加入荷叶、麦冬、薏米和水,煮沸后以文火煲两个小时。
效果:适合春夏饮用,每周两次。常饮能美白、消脂,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黄豆粥
材料:黄豆、大米、瘦肉适量,陈皮半块。
做法:先将黄豆浸泡三个小时左右,瘦肉切片,陈皮泡水后去瓤。放入煲中,加入洗好的大米和水,煮至米开花即可。如果希望有减肥祛脂功效煲时可不放瘦肉。
效果:健脾祛湿,调节内分泌,养颜美肤。每周可食用三到四次。
雪耳木瓜糖水
材料:木瓜一只,雪耳、南北杏、冰糖适量。
做法:雪耳泡开,木瓜去皮去瓤切块,加入南北杏和水放入煲中,煲至汤水变得粘稠,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效果:美白、润肤、养颜、健胃。每周可食用两到三次。
5偏方治疗口苦口臭
1、陈皮枣汤
陈皮和扁豆都有除湿的作用,而且陈皮还可以理气,扁豆可以清热,至于大枣好处就更多了,秋天也是大枣成熟的季节,经常吃一些可以补血补气。陈皮枣的做法是,将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500毫升,稍冷后服用,可治疗口苦。
2、 鲜竹笋煲瘦肉汤
鲜竹笋煲瘦肉汤主治清凉泻火,治口苦,口干等症。取鲜竹笋50g,瘦肉100g。加水先将瘦肉煮烂,再入鲜竹笋,烧至笋熟即成,加入少量食盐。
3、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热引起之口苦症。取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
4、绿茶
用开水冲泡茶,饮用茶水并口嚼茶叶,可治晨起口苦口臭。
5、麦冬煎汤
麦冬是百合科植物的块茎,是寒凉药。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常常用于口干、肺燥等。取10~20克煎汤。
喝什么汤可以去湿气
1、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材料:荷叶、薏米、瘦肉、莲子、扁豆、干淮山适量。
做法:将莲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净,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个小时;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升发阳气,健脾祛湿,驱除疲劳。荷叶有升发阳气之效,加上健脾祛湿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气潮湿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与不爽的感觉。
2、芡实莲子苡仁汤
材料: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3、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清淡不腻滞又富有营养,同时又有祛湿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广东民间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气,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4、猪横脷夏枯草汤
材料:猪横脷,夏枯草、棉茵陈,生姜。
做法: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5、三豆鳅鱼健脾祛湿汤
材料:泥鳅30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将泥鳅放入清水,吐净泥土后宰杀,去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以大火烧热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鳅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油煎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
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极高,其肉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温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利尿等作用,红豆补血、利尿、消肿,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此汤有清暑祛湿、健脾补肾的功效。